敦煌文物研究所

敦煌研究院是國家設立的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護、管理和研究的綜合性專門機構。辦院方針為“保護、研究、弘揚”。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0年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下屬單位有黨委辦公室、院長辦公室、人事處、蘭州分院、外事處、計畫財務處、總務處、科研處、保護研究所、美術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獻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數字中心、信息資料中心、《敦煌研究》編輯部、接待部、保衛處。研究院還設有下屬企業: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受國家文物局委託管理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簡介

敦煌研究院是國家設立的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護、管理和研究的綜合性專門機構。辦院方針為“保護、研究、弘揚”。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0年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

敦煌研究院下屬單位有黨委辦公室、院長辦公室、人事處、蘭州分院、外事處、計畫財務處、總務處、科研處、保護研究所、美術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獻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數字中心、信息資料中心、《敦煌研究》編輯部、接待部、保衛處。研究院還設有下屬企業: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受國家文物局委託管理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建院60多年來,始終遵循“保護、研究、弘揚”的工作方針,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工作、無私奉獻,開拓進取,今天的敦煌研究院已發展成為國內外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遺址博物館、敦煌學最大研究實體,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包括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和敦煌藏經洞陳列館兩處文物場館,負責收集、保管和展示散存、發掘的敦煌石窟文物。另外,還不定期在國內外舉行各種敦煌藝術和文物展覽。近年來,舉辦的展覽,多次獲得國家級、部級獎,其中《敦煌藝術大展》榮獲“2000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和“2000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最佳綜合效益獎”。

2000年為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周年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敦煌藝術大展”規格高﹑規模大參觀人數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2008年1-3月為迎接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美術管舉辦的“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在京城引起的轟動,掀起了敦煌熱,積極回響了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號召,承載著千年民族文化的敦煌藝術將為我們的國家和百姓祈福納祥。這是敦煌藝術第一次走進中國美術館,也將是一次最全面的、最具學術脈絡的敦煌藝術展。讓觀眾身臨其境,嘆為觀止。

歷史沿革

1944年2月1日,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直屬國民政府中央教育部,常書鴻任所長,下設考古組、總務組。

1945年6月,國民政府下令撤銷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

1946年5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恢復,改隸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1948年重屬教育部。

1950年8月,敦煌藝術研究所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屬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常書鴻任所長,所內設美術、保管、資料、行政等組。

1959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改屬甘肅省文化局,業務方面接受文化部文物局指導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石窟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6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內設有兩部一室:研究部、保管部和辦公室。研究部下設美術組、考古組、資料組、攝錄組;保管部下設保護組、管理組;辦公室下設總務組。

1979年10月,敦煌文物研究所內設辦公室、文物保管室、考古研究室、美術室、資料室、接待室。1980年,敦煌遺書研究室成立。

1982年,段文杰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任名譽所長。

1984年8月,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段文杰任院長,常書鴻任名譽院長,下設保護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美術研究所、敦煌遺書研究所、樂舞研究室、資料中心、接待部、攝錄部、編輯部、辦公室等10部門,並成立了學術委員會,進一步明確了“保護”“研究”“弘揚”的工作方針。

1986年,榆林窟文物保管所成立,由敦煌研究院代管。

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988年,“平山郁夫敦煌學術基金會”成立,段文杰任理市長。

1994年8月,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成立。

1994年12月,敦煌遺書研究所更名為敦煌文獻研究所。

1998年4月,樊錦詩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杰任名譽院長。

2002年12月7日,甘肅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甘肅省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

2003年3月1日,《甘肅省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實施。

保護研究所

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開始了對敦煌石窟文物的管理和守護工作。1949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並設定保護室(組),開始了對莫高窟的搶救修復和保護。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大為敦煌研究院,保護室隨之擴大為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她是我國最早從事石窟文物保護的專門機構。50多年來,已發展成為一個主要從事石窟文物保護研究,壁畫塑像修復及工程加固為一體的科研實體。保護所下設環境研究室、分析研究室、修復技術室、檔案信息資料室、圖像處理研究室,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並設有敦煌研究院保護所與美國蓋蒂保護所(GCI)、與日本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與日本大阪大學合作項目研究實驗室等機構。目前已形成一支由博士、碩士、學士及化學、物理、工程地質、計算機、林學、建築、測繪、攝影、氣象等多種學科,近50人的高、中、初級專業職稱組成的保護科技及修復技術隊伍。並具有X衍射、X螢光、付立葉紅外、偏光顯微鏡、全自動環境監測儀等一批先進的分析及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現所長由王旭東博士擔任。

幾十年來完成了敦煌三座石窟的加固工程,及壁畫、彩塑的修復、加固。同時協助完成或正在完成新疆、青海、甘肅、河南、寧夏、西藏、浙江等省的壁畫、彩塑修復及土遺址加固工程等數十項省內外重大文物保護維修項目。現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由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下達的保護科研項目約40多項。其中獲國家及省部級獎12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近年來與國內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後完成了甘肅省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敦煌壁畫的計算機貯存與管理系統的研究”、國家科委“九五”國家重點攻關科技項目“瀕危珍貴文物信息的計算機存貯與再現系統”、國家863項目“曙光天演Power工作站在文物保護中的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多媒體與智慧型技術集成及藝術復原”等高科技項目。以上項目的研究並付諸實施將為我國採用計算機技術存貯文物開闢一個新的領域。

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國際合作保護敦煌莫高窟項目,先後與日本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GCI)、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日本大阪大學、美國梅隆基金會及美國西北大學等外國機構合作,進行敦煌石窟文物保護、保存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我院同美國GCI、中國文物研究所成功的舉辦了“絲綢之路古遺址保護國際學術會議”。受聯合國教科文委員會資助和國家文物局的委託,舉辦了“中國石窟文物保護研究培訓班”。2000年又受國家文物局的委託,舉辦了“土遺址保護培訓班”。

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將立足敦煌,面向全國石窟及壁畫、土遺址,放眼世界,繼續加強同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抓住西部大開發這個難得的發展機遇,為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做出自己新的貢獻。

美術研究所

美術研究所源於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經1950年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美術研究室,1984年為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

美術研究所目前有專業人員20人,其中繪畫16人、雕塑2、裱裝2人,另有行政1人。

美術研究所主要從事敦煌壁畫臨摹、複製,敦煌藝術的理論研究,藝術創作活動。是目前國內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壁畫臨摹、複製、研究的專業性機構。

經過幾代人辛勤艱苦的勞動,美術研究所現擁有壁畫臨本2000餘幅,彩塑50餘身,複製原大洞窟11個,研究論文30餘篇。除對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的壁畫臨摹外,還應邀臨摹、複製了陝西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新疆克孜爾壁畫、拜城壁畫、嘉峪關、敦煌魏晉墓畫像磚等。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敦煌壁畫臨本和彩塑臨品,自1943年至2000年底在國內外展示了敦煌藝術展覽20餘次,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燦爛輝煌的敦煌藝術。

近年來,美術研究所為敦煌火車站、蘭州火車站創作了大型的室內外壁畫。為香港志蓮淨苑創作了佛教壁畫。在繼承傳統藝術精華走向新壁畫創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探索的足印。

考古研究所

敦煌研究院考古所成立於1944年,主要從事敦煌石窟的分期斷代,塑像樣式的流變,壁畫內容的考證等工作。並且結合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古文書,對石窟的特徵、內容做出全面的研究與分析,對敦煌石窟在佛教考古學、世界美術史上的地位做出綜合的評價。石窟考古類型學、層位學,佛教學以及各美術流派之間的比較研究是我們的主要研究手段。同時,敦煌及其周邊的歷史地理學研究,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研究也是我們的重要課題之一。新的世紀是科學技術的世紀,利用高科技的研究手段對佛教石窟進行多學科、全方位的研究是我們新的任務。

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成立於1980年,原為敦煌文物研究所遺書研究室,1984年擴建為敦煌研究院遺書研究所,1995年改今名。為敦煌研究院專門從事敦煌文獻的整理和研究的職能部門,主要從事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各類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內容包括敦煌佛教文獻、敦煌社會經濟文獻、敦煌歷史地理文獻、敦煌科技史文獻、敦煌文學文獻、敦煌道教及其它宗教文獻、藏經洞藝術品等的整理和研究。近年根據敦煌學發展的需要及自身的研究條件,敦煌文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主要集中從事敦煌文獻與敦煌石窟的結合研究、敦煌文獻與敦煌史地的結合研究等。

編輯部

敦煌研究院編輯部的主要職能是編輯出版、發行《敦煌研究》和策劃、組稿、編輯敦煌學的文集、圖冊。該部主編的《敦煌研究》,從1983年創刊以來,從不定期到季刊、雙月刊,20年來,連續出版70多期,配合大型國際學術討論會,又出版增刊5期。該刊在敦煌學界、我國期刊界已有良好的影響,海內外一些國家圖書館、大學、科研單位、文物部門列為永藏期刊,一些專家學者的案頭必備之刊,亦被列入中國社科核心期刊。《敦煌研究》先後榮獲甘肅省優秀社科期刊獎、一級名牌期刊獎和國家優秀社科期刊獎,進入第一、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和中國期刊方陣“雙高”期刊。

該部20多年來組織編輯出版了《1983年全國敦煌學討論會文集》(4卷)、《1987年國際敦煌石窟討論會文集》(2卷)、《1990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4卷)、《1994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4卷)、《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4卷)、《敦煌研究文集》(5卷)、《敦煌石窟藝術》(30卷)等。其中不少獲省級、國家級出版獎。編輯部以展示學術成果、弘揚敦煌藝術為己任。

資料中心

敦煌研究院資料中心現有中外文藏書約12萬冊,是目前國內外收藏敦煌學圖書資料較為豐富的專業圖書館之一。該中心下設:圖書採購室、編目室、期刊閱覽室、敦煌學特藏室、學術檔案室、敦煌研究院網站等。中心的區域網路早已建成,下設7個工作站,閱覽室為讀者設有查詢書目的專用終端機,圖書業務流程全面實現計算機管理。讀者通過網路分布在各部門或閱覽室工作站,就能方便、快捷地檢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資料。同時,用戶經該中心授權還可以通過網際網路(Ienternet)遠程查詢本中心的書目資料庫。該中心正在進行《敦煌學研究文獻檢索資料庫》和《期刊資料庫》的建設,目前已收集論著近兩萬篇,並將製作成全文資料庫,以實現文獻資源共享。中心與國內外許多敦煌學研究機構、學者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資料交換關係。此外,每年還編印兩期內部參考刊物《信息與參考》。目前,該中心的圖書館擴建工程亦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不久將投入運行。到那時,該中心不僅是敦煌學資料的重要收藏地,也將是國內外讀者查閱資料進行研究的重要基地。

攝錄部

敦煌研究院攝錄部的主要職能是為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弘揚工作提供圖片、錄相等信息資料。該部門現保存有自20世紀50年代起所拍攝的各類石窟文物攝影資料近40,000張;自20世紀80年代起所拍攝的各類錄相資料近100盤。

長期以來,該部門承擔了大量國內外有關敦煌石窟藝術出版物的圖片攝影工作,如《中國美術全集·敦煌壁畫卷》、《中國美術全集·雕塑卷》、《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5卷)、《中國石窟·安西榆林窟》、《中國壁畫大全·敦煌》(10卷)、《中國石窟雕塑大全·敦煌卷》、《敦煌石窟藝術》(22卷)、《敦煌石窟藝術全集》(28卷)、《中國敦煌》、《敦煌經典五十窟》、《敦煌石窟鑑賞叢書》等;該部門還攝製了《莫高窟藝術》錄相專題片和《敦煌莫高窟藝術》VCD光碟;除了拍攝石窟文物之外,該部門還拍攝了大量有關絲綢之路名勝古蹟、自然風光的攝影作品並結集出版。

陳列中心

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全稱為“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是我國唯一的石窟類文物保藏陳列機構,占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五千多平方米,由日本政府無償援建,於1992年2月開工,1994年4月落成,同年8月21日正式開館。

該中心內設錄像演播廳和三個展區,敦煌石窟藝術的精華和發展歷程的概況在此得以展現。第一展區是8個原大複製洞窟,它們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國時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屬各時期的傑出代表窟,展現了自十六國至元代一千年間敦煌石窟藝術的風采。第二展區是敦煌石窟文物陳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三展區位於中心展廳二樓,為機動展區,可以舉辦各種展覽和專題文物陳列,目前正式展出的是“西藏銅雕藝術展”,展示藏傳佛教金剛造像精品,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陳列中心下設有文物收藏管理、陳列展示、講解服務、設備管理等部門,管理陳列中心日常運營和對外開放,承辦各種展覽和敦煌研究院對外展覽活動。為人們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藝術,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和支持。

敦煌藏經洞陳列館

敦煌藏經洞陳列館是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所轄的專題陳列館,位於敦煌莫高窟南區北端三清宮內,與聞名中外的“藏經洞(第17窟)”毗鄰。三清宮俗稱下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湖北麻城人王圓籙道士於該寺側發現藏經洞,後以私售藏經洞文物和募化所得,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前三清宮,寓居於此。該寺為藏經洞文物發現、被盜之重要見證,歲月既久,失於修葺。敦煌研究院於藏經洞發現百年之際,修復重建此寺,闢為“敦煌藏經洞陳列館”,展示藏經洞精美文物及發現、流散之史實,以昭示後人。

藏經洞陳列館內辟王圓籙道士舊居,藏經洞開鑿、封閉、發現、流散、被盜史實陳列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藏經洞出土文獻、佛經等文物真品陳列,以及臨摹的現收藏於英國博物館和法國吉美博物館的絹畫和紙畫精品陳列等。是敦煌莫高窟一處重要的旅遊接待場所。

接待部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要承擔莫高窟石窟藝術的講解和宣傳工作。講解員均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和嚴格的考核。講解語種有中、英、日、法、德、韓、俄七種。外語講解員均在正規外語院校進行過系統的進修學習,能用較流暢的語言進行講解。

為了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作好旅遊接待工作,該部目前的接待方式是:

一、所有遊客均在該部講解員的帶領下進行參觀。

二、旅行團隊在購票後直接到該部聯繫講解員。

三、內賓散客到入口處集中,每25人左右為一組,派一名講解員帶領參觀。

四、外賓散客在旅遊旺季(六~十月)每天定時安排外語講解(上午9:00,下午2:30),其他月份隨到隨安排。

五、“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和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實行對內賓守洞講解,外賓帶領參觀講解的方式。

保衛處

敦煌研究院保衛處成立於1989年8月,主要擔負著敦煌研究院所轄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三處石窟及館藏文物的安全保衛和轄區的治安管理工作任務。落實“防盜、防火、防破壞、防災害事故”的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嚴密各項治安管理,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文物安全和社會治安的穩定,為敦煌研究院各項事業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自1989年以來,敦煌研究院保衛處連年被酒泉地區、敦煌市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1994年以來獲得酒泉地區公安保衛系統“一級達標”單位;連年被敦煌市公安局評為公安保衛系統先進集體;1996年榮獲“全國文博系統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2000年獲得酒泉地區“無毒社區”稱號;2001年被敦煌市評為“消防工作先進單位”。

學術委員會

敦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是主管全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學術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掌握全院科研工作的基本情況,了解學術動態,對科研工作的研究方向、任務、學科的調整和設定提出分析與建議;組織制定院年度及中長期科研規劃;組織實施院級科研課題的評審及省(部)級和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申報工作;組織落實重大科研項目的實施;審核院屬研究機構的學術活動計畫,組織全院的學術活動和學術會議;組織重要科研成果的鑑定和優秀科研成果的評獎;負責管理院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及出版資助工作;負責科研業務的院外聯繫和科研成果的宣傳工作。

辦公室

敦煌研究院辦公室是全面負責全院政務、財務、後勤、園林綠化等的綜合性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全院行政工作的計畫、規劃、報告、總結等檔案,組織擬定全院性規章制度以院名義發布有關行政事項的布告、通告。安排院務會議、全院行政公文的收發與傳閱、歸檔,接待院內外來訪等。負責全院行政經費的收支、年度財務預決算及各種財務報表,業務經費的使用管理,後勤保障,以及莫高窟窟區的園林綠化工作。下設秘書科、財務科、園林科等部門。蘭州分院也設有辦公室。

人事處

敦煌研究院人事處主要負責全院的機構、人員編制、幹部考核、任免(聘解)、交流、獎懲、錄用、調配、乾審、離退休、勞動工資、人事檔案的管理;負責全院的職稱評聘,專業人員繼續再教育工作;負責職工的勞動保險、保護管理工作。

黨委辦公室

敦煌研究院黨委辦公室是院黨委下屬的綜合辦事機構。主要職責是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全院貫徹執行情況做好調查研究,向黨委提出貫徹意見,並組織實施;掌握全院黨員、幹部和民眾的思想動態,並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有目的、有計畫地安排黨員、幹部和民眾開展學習;檢查督促各黨支部貫徹執行黨委決議和開展組織生活,積極做好黨員發展工作;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做好乾部的培訓、考察、任用工作;搞好黨內監督,配合院紀檢組,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做好黨員幹部的來信來訪工作;搞好我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搞好共青團、婦女、統戰、保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搞好黨內檔案的收發、傳閱、處理、歸檔工作。

敦煌學的相關知識

敦煌學是指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學理論為主,兼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是研究、發掘、整理和保護中國敦煌地區文物、文獻的綜合性學科。

研究所相關

我國有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各類機構,這些機構致力於科學研究,為我們的經濟、自然、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各研究所吧~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文物研究所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浙江考古研究所
佛山市清華文博建築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西文物工作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
敦煌文物研究所
上海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民藝研究所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
甘肅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南開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所
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學哲學研究所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世界宗教研究所
哈爾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藏學研究所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龍門石窟研究院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內蒙古考古研究所
水環境研究所
台灣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
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遼寧考古研究所
吉林考古研究所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國家體改委研究所
中國地質研究所
運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黑龍江考古研究所
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