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是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部領導下的綜合性科技信息研究開發和服務機構。系科學技術部直屬事業單位。

基本信息

沿革

1956年10月成立於北京,當時稱中國科學院情報研究所,1958年5月改名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92年改為現名。

機構設定

總所下設采編部、文獻加工部、文獻服務部、諮詢服務部、計算機中心、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教育培訓中心、縮微複印中心、科技聲像部、科技成果推廣中心、技術資料庫中心等機構。

館藏文獻

1989年館藏文獻總量:外國科技期刊1.6萬種、外國科技資料80萬份、縮微資料170萬篇、檢索工具書26萬冊、外國產品樣本15萬份、參考工具書2萬冊、外國科技影片1700部、外國參考工具書7000冊;中國科技期刊6000種、中國科技資料40萬份、中國科技影片350部。

工作任務

在重慶市設有分所。為了共享國際信息資源,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建立了國際在線上檢索服務部,於1983年10月開始提供國外文獻數據資料的在線上檢索服務。總所的主要任務是:廣泛而有側重地收集國內外科技信息,加以登記、處理和報導;建設和維護在線上檢索網路和一批資料庫;提供信息檢索、文獻閱覽、翻譯、複印、聲像資料攝製與播放服務;開展信息分析研究,為決策提供信息服務。重慶分所的主要任務是為我國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提供信息服務,並承擔總所的部分任務。出版有《國外科技動態》《快報》

主要領導

所 長:賀德方
黨委書記:邢憲力
副所長:趙志耘陳家昌張滿年
總工程師:武夷山

職能部門

所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
人事處
科研處
計畫財務處
離退休幹部服務處
保衛處

信息資源中心

信息資源中心(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主要業務單位之一,同時也是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命是為發展國家科技事業、建設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各類科技信息保障。主要任務是全面系統地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各種類型和各種載體的科技文獻信息並面向全國開展服務。信息資源中心下設資源建設部、信息服務部、院士著作館、數字圖書館研究室。
1、館藏資源
信息資源中心主要承擔工程技術各學科領域內的文獻資源建設任務。近幾年來隨著文獻購置經費的不斷增長,館藏文獻的規模、品種和數量都有了很大發展,館藏的完整性、連續性和特色化程度不斷提高,文獻的滿足率和保障率達到了一定水平,初步具備了為國家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文獻信息資源保障的功能和能力,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工程技術領域專業圖書館。
2、文獻服務
信息資源中心目前實行365天到館讀者“一站式”服務、24小時全天候網上信息服務,技術手段先進,服務方式靈活多樣。
(1)文獻閱覽服務
查目廳目錄檢索服務:提供本所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館藏目錄檢索服務及讀者閱覽諮詢服務;
期刊閱覽服務:提供近兩年中外文現刊及檢索參考工具書閱覽服務;
特種文獻閱覽服務:提供中外文過刊、中外文會議、學位論文等文獻閱覽服務;
縮微文獻閱覽服務:提供美國政府科技報告及七國兩組織專利的縮微文獻閱覽服務;
電子資源檢索和閱覽服務:提供光碟或網路版資源的檢索和閱覽服務。
(2)原文提供服務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註冊用戶的網上原文提供服務;
本所、北京地區以及國內其他圖書情治單位的館藏原文代查服務;
向大英圖書館、加拿大科技情報研究所等國外機構提供長期的館際互借服務。
(3)科技查新服務
國家、省、部、市、地等各級科研項目的開題立項、成果鑑定、成果報獎、新產品開發與申報等的查新;
國家一級科技查新機構的評估、認定以及科技查新人員的資格培訓;
STN系統歐洲服務中心FIZ中國總代理。
(4)論文收錄引證服務
向全國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個人開具科技論文收錄及被引用證明。

院士著作館

院士著作館在科技部和中國工程院的倡議下,於2004年6月3日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其使命是全方位收集院士科技文獻,建設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知識寶庫;展示院士風采,傳承院士精神,宣揚院士思想,傳播院士文化;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提供豐富的信息保障,為推動自主創新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院士著作館現已收藏有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近千位院士的3000多部學術著作和33000多篇學術論文,以及900多件院士風采物品,建有可供檢索查詢的院士信息系統。院士著作館建有大型煅銅浮雕壁畫《院士名山》,以漢代竹簡的藝術形式鐫刻捐贈著作的院士,以此教育啟迪後人。
科研
數字圖書館研究室是信息資源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利用現代化手段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開展檢索語言和檢索技術的研究,組織實施數字圖書館系統的發展規劃。研究室具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以中青年技術骨幹為主力,全面擔負中心的信息技術支撐功能,保證網路系統、伺服器系統、自動化系統、數位化系統的可靠運營;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技計畫項目,在英漢科技詞庫、漢語主題詞表、電子政務主題詞表、科技資料體系建設等領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此外,研究室還負責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以及國家標準的研究、開發與制定工作。
目前,信息資源中心正按照科技部科技基礎條件大平台的建設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我國工程科技文獻信息保障能力,為提高我國工程科技創新能力做出貢獻。

戰略研究中心

戰略研究中心是中信所主要的業務部門之一,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員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科技專業背景、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套用能力,並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本中心主要跟蹤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和發展戰略,開展情報分析研究,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中心下設科技動態跟蹤、知識管理、戰略基礎研究和戰略套用研究等四個專業研究室,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圍繞科技部的中心工作開展相關的情報分析研究,提供決策支持,並為其他政府部門提供情報服務;
跟蹤報導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發展動態、科技戰略、科技政策及其採取的相應措施;
在軟科學研究領域,開展新學科、新方法、新手段的探索;
開展科學與科技決策支持研究,建設支持國家科技決策的信息資源庫與知識庫,開展知識服務;探索建立知識管理開放實驗室;
開展科普統計分析研究,探索實踐數字科普
承辦《中國軟科學》、《高技術通訊》、《全球科技經濟?t望》、《科學》等刊物,以及《科技參考》、《網際網路信息專報》、《決策參考》等內刊;
接受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會的委託,協助開展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資源共享促進中心

資源共享促進中心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下屬的研究中心,圍繞科技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科技資源共享政府領域套用、科技資源共享行業領域套用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接受科技部等政府機構和行業機構委託,承擔與科技資源共享管理和促進相關的研究、實踐、服務工作,促進國家科技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開展競爭情報研究;促進實用技術成果轉化以及專利、標準和技經貿信息的傳播。
科技資源共享管理研究
資源共享促進中心主要致力於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共享模式、共享政策、共享技術、相關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情況等的跟蹤研究,承擔相關研究課題,完成相關研究報告,提供相關信息服務。
政府信息資源整合服務
在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各級各類政府部門在信息資源整合套用中的需求,以國家科技文獻資源建設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網路傳播與信息處理技術,提供政府信息資源組織和整合諮詢服務、系統設計、系統集成開發等服務。
產業信息資源整合服務
在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重點產業在信息資源整合套用中的重點需求,充分利用現代網路傳播與信息處理技術,以持續滿足產業發展與集成創新為目的,集合各類科技信息資源和技經貿信息資源,建設重點產業的信息服務體系。開展信息諮詢、競爭情報諮詢等服務。

信息技術支持中心

信息技術支持中心的業務定位於結合情報學研究套用實踐的需要,開展知識組織技術、信息內容服務技術和情報技術的開發套用研究,為情報研究與服務提供先進技術支持。其重點內容包括智慧型信息檢索技術、信息服務元數據與標準規範、數字圖書館套用技術、信息內容建設與服務等。
作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網路管理中心,信息技術支持中心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保障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網路服務系統以及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管理與維護。同時中心還承擔著中信所信息安全和技術管理職責,為中信所資源建設與信息服務提供系統設計、套用開發、運行維護和網路管理與服務等。
另外,信息技術支持中心是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四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承擔著相關文獻標準的制定及日常管理工作;是中國情報學會計算機技術套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同時中心也面向信息管理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學習和研究支持。

情報方法研究中心

情報方法研究中心下設圖書情報研究室、科學計量學研究室、學會辦公室和幾個期刊編輯部。
中心的主要業務領域包括圖書情報領域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科學計量學研究與科技論文統計分析,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與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的日常管理與運作,《情報學報》、《中國信息導報》和《大眾軟體》的編輯出版。同時受科技部委託,承擔全國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心的主要工作:
開展情報學理論方法與情報用戶的研究。其中重點開展知識組織、知識管理、信息構建、現代情報技術、信息管理與服務等領域的研究;
開展圖書館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其中重點開展數字圖書館與數字科普研究;
開展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研究和科技論文統計分析工作;
承擔中國科技情報學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接受中國科技成果研究會的委託,協助開展中國科技成果研究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承擔《情報學報》、《中國信息導報》、《大眾軟體》的編輯出版工作;
接受科技部委託,承擔全國科技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

研究生部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自1978年開始招收情報學專業研究生,至今已有27年的歷史,是國內最早開展情報學研究生教育的單位之一。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情報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開展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即在職研究生)的培養工作。1998年起與北京大學合作培養情報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經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圖書館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10月,我所被人事部批准為首家圖書學、情報學和檔案管理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究生部是中信所下屬主管研究生教育和社會培訓的歸口部門。
主要任務:
情報學博士生、碩士生培養;
圖書館學碩士生培養;
辦好圖書館、情報和檔案管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情報學、圖書館學、信息管理、知識管理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研究;
接受科技部及社會各界委託,開展各類在職教育與在職培訓;
探索基於網路的遠程教育,拓展各類信息人才培養方式,促進全民信息化教育;
承擔科技部計算機軟體培訓中心的相關工作。
中信所憑藉自己知識密集的雄厚實力及其高層次的研究實踐,造就了眾多的情報信息領域專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師、導師隊伍。到2005年,中信所研究生部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365名,頒發碩士學位299個;招收在職研究生379人,其中161人獲碩士學位,全日制和在職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總人數為460名,其中許多人成為國家機關、信息單位、駐外機構和各類企業的業務骨幹和中堅力量。除了學歷學位教育外,研究生部還承擔科技部委託的培訓班和研討班。同時,面向社會開展相關領域的培訓班,包括計算機套用培訓、信息分析師教師認證暨信息分析師認證培訓、全國科技查新與文獻檢索培訓等,培訓人員達數百名,滿足了市場對不同人才的需求。
中信所研究生部採取開放辦學方式,與國內外同行和相關國際組織在人才培養、學術領域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並選送部分優秀研究生赴國外進修深造。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占全球經濟主導地位的世紀。知識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資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因素。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培養大量高層次知識創新人才,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研究所相關

我國有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各類機構,這些機構致力於科學研究,為我們的經濟、自然、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各研究所吧~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文物研究所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浙江考古研究所
佛山市清華文博建築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西文物工作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
敦煌文物研究所
上海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民藝研究所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
甘肅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南開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所
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學哲學研究所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世界宗教研究所
哈爾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藏學研究所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龍門石窟研究院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內蒙古考古研究所
水環境研究所
台灣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
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遼寧考古研究所
吉林考古研究所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國家體改委研究所
中國地質研究所
運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黑龍江考古研究所
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