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史學研究所是 1980 年經原國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國第一個史學史科研機構。第一任所長為白壽彝教授,第二任所長為龔書鐸教授,現任所長郭小凌教授。20 多年來,在歷屆所長的主持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始終堅持正確的學術方向,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不斷開拓進取,以大量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和相關的學術活動,對歷史學科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引起學術界同仁的矚目,成為馳譽國內外的著名史學研究單位。

史學研究所簡介

徽
史學研究所是1980年經原國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國第一個史學史科研機構。第一任所長為白壽彝教授,第二任所長為龔書鐸教授,現任所長郭小凌教授。20多年來,在歷屆所長的主持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始終堅持正確的學術方向,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不斷開拓進取,以大量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和相關的學術活動,對歷史學科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引起學術界同仁的矚目,成為馳譽國內外的著名史學研究單位。

研究方向

白壽彝教授擔任總主編的多卷本《中國通史》199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齊。全書共12卷,22冊,1400萬字,系統論述了自遠古時代下迄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中國通史》的編輯工作開始於1975年。1980年完成了30萬字的《中國通史綱要》,該書已發行了7種不同文字的外文本,中文版發行了近百萬冊。 1989年出版了《中國通史》第一卷《導論》,此後各卷陸續出版,至今全部完成。該書在白壽彝先生的主持下,組織約請了全國各地的530名專家學者參加撰稿。全書分“導論”、“遠古時代”、“上古時代”、“中古時代(秦漢、三國 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近代(前編、後編)” 5大部分,每個歷史時期分序說、綜述、典志、傳記加以闡述。 該書在思想觀點和編撰形式上,都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風格特徵,是迄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通史撰述的最新成果。《中國通史》還首創了一種新的通史編寫體例。白壽彝教授擔任總主編的多卷本《中國通史》199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齊。全書共12卷,22冊,1400萬字,系統論述了自遠古時代下迄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中國通史》的編輯工作開始於1975年。1980年完成了30萬字的《中國通史綱要》,該書已發行了7種不同文字的外文本,中文版發行了近百萬冊。 1989年出版了《中國通史》第一卷《導論》,此後各卷陸續出版,至今全部完成。該書在白壽彝先生的主持下,組織約請了全國各地的530名專家學者參加撰稿。全書分“導論”、“遠古時代”、“上古時代”、“中古時代(秦漢、三國 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近代(前編、後編)” 5大部分,每個歷史時期分序說、綜述、典志、傳記加以闡述。 該書在思想觀點和編撰形式上,都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風格特徵,是迄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通史撰述的最新成果。《中國通史》還首創了一種新的通史編寫體例。

史學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與中國近現代史學、中國古代史學理論與史學批評、中國史學史、中國史學思想史、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西方史學理論及史學史、中外古史比較研究、中國古典文獻(經史)研究。特別是在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和中外古史比較研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形成特色,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居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影響

獲省部以上圖書獎的共6項;獲五個一工程獎1項;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北京市優秀教材獎二等獎1項;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特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吳玉章特等獎1項。

中國通史理論
中國歷史文獻學
中國歷史編纂學
中國史學史
中國古代史專題(上)
中國古代史專題(下)
中國古代史專業理論(上)
中國古代史專業理論(下)
專業英語

史學研究所專業設定為: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專業;中國古代史

所長

圖

郭小凌,1950年11月瀋陽生人。1968-1972在內蒙古農村務農,1978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同年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史系就讀,師從廖學盛先生。1981獲歷史學碩士學位,任教北京師範大學至今。現為歷史系教授,北師大史學研究所所長,兼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研究會秘書長,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北大希臘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職稱聘任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世界史評審組成員等。研究方向為世界古代史和西方史學史。
代表性論文有《梭倫改革辨析》,《世界歷史》,1989-6;《古典西方史學中的客觀主義原則與史家個人的實踐》,《史學理論研究》,1996-2;《古希臘作家的民主價值觀》,《史學理論研究》,1998-1;《說古代近東的歷史記錄》,《史學史研究》,1994-1;《關於波里比烏的史學貢獻》,《史學史研究》,1995-1;《關於歷史價值的理論思考》,《史學月刊》1996-2;《古代世界的奴隸制與近現代人的詮釋》,《世界歷史》1999-6;《古代的史料和世界古代史》,《史學理論研究》,2001-2;《論唯物史觀及其歷史命運》,《史學理論研究》2003-1等。主要論著、編著、譯著有《西方史學史》,北師大出版社,1995年;《克麗奧的童年──古典西方史學》獨著,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古代民主與共和制度》,與施治生等人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古代希臘羅馬經濟思想資料選輯》,與厲以平合編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16.《劍橋插圖考古史》,主譯,山東畫報出版社,2000年;《劍橋插圖史前藝術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劍橋插圖希臘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歷史研究》,與劉北成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等。

機構設定

史學研究所既是國家批准的歷史學人才培養基地,也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學科的科研中心。
本所現有教師15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講師1人。設有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室、中國通史研究室、《史學史研究》編輯部。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和中國古代史有博士授予權、碩士授予權和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本所已經培養了博士生和碩士生百餘人,還有博士後、國內外訪問學者、單科進修教師。畢業生多數分配到國家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工作。多年來,本所一直承擔著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和國家教育部重大科研項目以及多項橫向科研項目,取得了重大的學術成果。
本所創辦和主編的《史學史研究》學術季刊,已有4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中文(歷史類)核心期刊,也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期刊源。目前發行到16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學術界有重要影響。

研究所相關

我國有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各類機構,這些機構致力於科學研究,為我們的經濟、自然、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各研究所吧~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文物研究所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浙江考古研究所
佛山市清華文博建築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西文物工作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
敦煌文物研究所
上海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民藝研究所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
甘肅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南開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所
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學哲學研究所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世界宗教研究所
哈爾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藏學研究所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龍門石窟研究院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內蒙古考古研究所
水環境研究所
台灣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
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遼寧考古研究所
吉林考古研究所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國家體改委研究所
中國地質研究所
運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黑龍江考古研究所
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