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月12月,其前身是桂林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發展歷程

桂林市教科所成立於1999年月12月,其前身是桂林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創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1997年月11月更名為桂林市教委教科所。

辦所方略

依法治所,服務立所,科研興所,創新辦所,特色強所。

科研理念

探索教育規律,指導教改實踐;提供理論先導,服務領導決策。

教學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管理模式個性化、管理手段法治化、管理方法科學化、管理效益綜合化。

科研機構

三辦:辦公室、科研規劃辦、園丁工程辦。
兩部:繼續教育培訓部、《桂林教育》編輯部。
兩中心:課堂教學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
九個研究室:教育發展研究室、課程與教材研究室、德育研究、信息技術研究室、體育與藝術研究室、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室、國小教育研究室、學前教育研究室、教育信息研究室。
三個業務室:財務室、教務室、文印室。

領導班子

馬銘之——中共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支部書記
文澤鴻——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黨支部宣傳委員
黃定國——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韋海榮——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黨支部組織委員
曾曉新——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蔣海嘯——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黨支部群工委員、工會主席

研究團隊

專職教研員(含所領導、室主任)34人,兼職教研員(從學校聘請)5人,教研員中,獲高級職稱的教師27人,特級教師 8人,國家級優秀教師 3 人,市級以上勞模 3 人,多人在高級別(省級及以上)學術團體榮譽兼職。

科研成果

與自治區級課題已結題3項,自治區“十五”立項課題49項,市級立項課題169項,99年以來市級課題結題86項。獲自治區課題成果二等獎1項,市級首屆課題成果評選一等獎12項,2001年被評為自治區科研先進單位,2002年全區教科所(教研室)評估獲優秀等級。

發展規劃

明確一個宗旨,堅持七項原則,實施五個工程,實現一個目標。

研究所相關

我國有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各類機構,這些機構致力於科學研究,為我們的經濟、自然、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的各研究所吧~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中國文物研究所
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浙江考古研究所
佛山市清華文博建築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西文物工作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
敦煌文物研究所
上海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民藝研究所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
甘肅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南開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所
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學哲學研究所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
世界宗教研究所
哈爾濱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長春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藏學研究所
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龍門石窟研究院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內蒙古考古研究所
水環境研究所
台灣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
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遼寧考古研究所
吉林考古研究所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
國家體改委研究所
中國地質研究所
運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黑龍江考古研究所
蘇州市考古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