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利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諡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

曹吉利即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廟號太祖。曹操祖父曹騰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據說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並改姓繼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於漢末黃巾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呂布袁術,並接受了張繡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
公元201年在倉亭(今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
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剷除了袁氏殘餘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
公元208年,成為東漢政權丞相。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公元212年攻占陽平關,擊敗了漢中張魯,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王,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台,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諡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謚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曹操去世後被葬於高陵,今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於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確認。

陝西理工學院數學系黨總支書記

民盟漢中市副主委 曹吉利,男,漢族,生於一九五六年十月,中共黨員,數學教授,主要從事基礎數學與套用數學的教育與研究工作。曾任基礎課部主任,現任陝西理工學院數學系黨總支書記、民盟漢中市副主委、漢中市政協常委。 1982年1月畢業於西北大學數學系,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首批參加了國家教委舉辦的骨幹教師進修班,在西南高師培訓中心學習基礎數學,獲結業證。現為陝西省大學數學教學委員會委員、陝西省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會員,一直從事高等教育工作。主講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複變函數、數學物理方程與特殊函式等課程。校級優秀課程線性代數負責人。發表教學科研論文近三十篇,出版《高等數學》、《數學模型方法與套用》、《線性代數精解與套用》等教材四部(主編、副主編),《高等數學》獲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參與“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高等數學簡明教程》編寫(主編:馬知恩王綿森)。多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優秀獎”、“優秀教師”、“愛崗敬業”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校“十佳教學能手”、校“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