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樂[中國畫家]

馬伯樂[中國畫家]

馬伯樂(1942.4—)江蘇蘇州人。擅長中國畫。1962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專業。後從事教育工作。1971年開始專業創作,現任蘇州國畫院副院長、蘇州大學兼職教授。畫善山、人物,兼擅書法。

基本信息

簡歷

962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專業。後從事教育工作。1971年開始專業創作,現任蘇州國畫院副院長、蘇州大學兼職教授。畫善山、人物,兼擅書法。

書畫風格

早年在美校專攻繪事之餘,鑽研中國畫史論,並對古典文學哲學均有涉獵。于山水畫研習,取法由明代沈周而上宗“元四家”;人物畫對南宋梁楷、明人陳洪綬、近代任頤諸大家最為推崇,故借鑑亦最多。他在長期的學習和創作中認為:“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而筆墨的優劣往往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全憑作者的修養和把握、鑑別。”因而於“筆墨”深下工夫,加上數十年來注意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才逐漸形成了“格高而思逸,筆精而墨妙”的山水、人物畫格。作品以筆墨精湛,意境優美雋逸而著稱畫壇,被譽為“當代實力派”畫家之一。

代表作品

作品有《陸游詩意》、《風塵三俠》、《張繼楓橋夜泊詩意》等。

藝術年表

1942年 出生於江蘇吳江

1962年 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後留校任教

1977年《畫皮》入選全國美術展覽

1978年《妙手回春》入選華東六省一市肖像展,並為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荊浩》為蘇富比拍賣公司購藏

1979年《陸游詩意》入選全國美術展覽

1980年 《荊浩悟筆法》、《鄭板橋》為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1981年 《鄧尉探梅》等十幅在日本神戶展出

1982年《風塵三俠》入選中國美術館藏畫展

1983年 《銀杏豐收》、《女隊長》入選江蘇上海中國畫聯展

1984年 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

1985年 《松蔭論詩》、《蘇東坡廬山詩意》入選中國畫、版畫展,在日本巡迴展出

《楓橋夜泊》獲日本十八屆水墨畫精選展優秀獎

1986年 《松風山月》入選華東六省一是中國畫精品展

首次赴日本拓殖大學講學

1987年 為日本學者若林義郎《座右詩書錄》作中國畫一百三十幅

1988年 為日本拓殖大學圖書館作大幅中國畫四幅:《孔子授經》、《邯鄲學步》、《管鮑分金》、《韓信胯下辱》

1989年 在香港展覽中心舉辦個人畫展,展出作品一百餘幅,出版《馬伯樂畫集》

1990年 為日本拓殖大學作《三國志》組畫十幅

1991年 為日本札幌國際會議中心作中國畫《黃山圖》等四十幅

1992年 《驢背詩興》、《李杜論詩》分別於春秋季參加紐約蘇富比公司拍賣

1993年 《唐人詩意》等在日本巡迴展出

1994年 《論王漁洋題畫詩》在山東桓台王漁洋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發表,並選入《國際王漁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為王漁洋紀念館作《王漁洋造像》

1995年 《留印聞鶯》等六幅入選韓國每日經濟新聞社舉辦的現代中國畫大潮流展

1995年 《松蔭觀瀑》、《白居易詩意》參加韓國舉辦的國際元老繪畫展

1997年 《驢背詩意》入選《中國美術全集-山水卷》

赴韓國參加吳昌碩國際學術討論會,發表《以書入畫,以氣成形》一文,後被譯成韓文刊於《東洋藝術》雜誌

1998年 發表《吳派書畫精品賞析》三十篇

1999年 《山村客話》入選《江蘇美術五十年》

《溪山聽瀑》入選《1979-1999二十年美術作品集》

出版個人畫集《蘇州國畫家-馬伯樂》

2000年 在香港大會堂D座舉辦個人畫展,出版個人畫集《藝林集粹-中國現代名家書畫系列-馬伯樂近作選》

2004年 出版個人畫集《百松圖》

出版個人畫集《姑蘇情韻-百賢圖

敦煌學的相關知識

敦煌學是指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學理論為主,兼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是研究、發掘、整理和保護中國敦煌地區文物、文獻的綜合性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