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家大辭典

中國書畫家大辭典

中國書畫家大彙編。

顧凱之顧凱之

書畫定義

通常人們把在書法和繪畫藝術方面有傑出成就,作品有獨特風格的人稱為書畫家。有時也分別稱作書法家或畫家。
書法家系具有漢字書寫能力,並能將其推至藝術高度的人。我國的書法是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它伴隨著漢字的產生和發展一直延續到今天,經過歷代書法名家的熔煉和創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寶貴遺產,今天圖書館和博物館保存它,鑑別它,其目的是使來者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這份遺產,以期達到更高的藝術水平,創造出更新的藝術風格,儘快地在書法藝術園地里開放出更多更美好的花朵,煥發出它的絢麗的青春。
畫家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包括油畫、國畫、水粉畫、油彩畫、壁畫、內畫以及民間繪畫等畫種的創作者。以國別分類,如國畫家、西洋畫家;以作畫材料分類,如水墨畫家、油畫家、素描畫家;以題材分類,如山水畫家、花鳥畫家、風景畫家、肖像畫家;以畫家派別分類,如古典派畫家、印象派畫家、抽象派畫家。以繪畫發展史分類,如傳統中國畫、現代中國畫。

中國古代十大畫家

1.顧凱之、2.吳道子、3.王維、

4.荊浩、5.趙孟頫、6.徐渭、7.倪瓚、

王維王維

8.董其昌、9.八大山人、10.石濤。

吳道子吳道子

書畫家-古、今著名書畫家

宋遼金
張擇端、蘇軾、米芾、米友仁、王詵、張擇端、趙佶、完顏璟等

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趙孟頫、柯九思等
明代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祝允明、王寵、張宏、吳彬、藍瑛、張瑞圖、宋克、徐渭、項元汴、蕭雲從等
清代
傅山、王鐸、王時敏、朱耷(八大山人)、鄭板橋、金農、黃慎、陳鴻壽等
近代以來
吳昌碩、任伯年、齊白石、趙之謙、黃賓虹、潘天壽、徐悲鴻、張大千、吳作人、傅抱石、吳湖帆、高劍父、林風眠、吳作人、溥儒、白雪石、謝稚柳、陸儼少、吳冠中、朱明(朱哲)、趙春翔、林散之、李可染、高劍父、弘一、豐子愷、關山月、范曾、段文才、韓美林、王一亭(王震)、周大成、王鏞、瞿學鴻、黃東雷等

徐渭《水墨牡丹》徐渭《水墨牡丹》

中國近現代十大畫家

1.齊白石、2.張大千、3.徐悲鴻、4.吳昌碩、5.劉海粟、6.黃賓虹、

7.傅抱石、8.潘天壽、9.李可染、10.陸儼少。

中國當代十大畫家排名

1.吳冠中、2.范曾、3.陳丹青、4.丁紹光、5.歐豪年、

6.黃永玉、7.范光陵、8.趙無極、9.高占祥、 10.劉國松。

中國古代書畫家或畫家簡歷

唐寅畫唐寅畫中國古代書畫家或畫家簡歷

1.顧愷之,東晉時期傑出的人物畫家。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他家祖輩都是晉朝官吏、書香人家。顧愷之很小就博覽群書,嶄露才華。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才絕”是說顧愷之聰穎,多才多藝;“畫絕”是說顧愷之擅長繪畫;“痴絕”就是顧愷之對藝術研究專心致志的精神。與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畫界三傑"。 

2.吳道子,約685年,785年,河南禹縣人。唐代畫家。少時孤貧。初學書後轉習繪畫,二十歲才嶄露頭角。曾做過兗州瑕丘(今山東兗州)縣尉。浪跡洛陽時,玄宗李隆基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改名道玄。他擅畫道釋人物,亦擅畫鳥獸、草木、台閣,筆跡落落,氣勢雄峻。曾作壁畫三百餘間,“奇蹟異狀,無一同者”。畫佛像圓光、屋宇柱樑、彎弓挺刃、皆一筆揮就。早年行筆較細,風格稠密,中年雄放,變為遒勁,線條富有運動感,粗細互變,線型圓潤似“蓴菜條”,點劃之間,時見缺落,有筆不周而意周之妙。後人把他與張僧繇並稱“疏體”,以別於顧愷之、陸探微勁緊聯綿較為古拙的“密體”。所寫衣褶,有飄舉之勢,與曹仲達所作外國佛像,衣紋緊窄。喜用焦墨勾線,略敷淡彩於墨痕中,足顯意態,又稱“吳裝”。壁畫名作有《地獄變相圖》。他兼工山水,描繪蜀道怪石崩灘很有名氣。張彥遠認為“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蘇軾認為“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吳是“畫塑兼工”,善於掌握“守其神,專其一”的藝術法則,千餘年來被奉為“畫聖”;民間畫工尊之為“祖師”。

唐寅《王公出山圖》唐寅《王公出山圖》

3.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4.荊浩,中國五代後梁畫家,博通經史,並長於文章。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生於唐朝末年,大約卒於五代後唐(923-936)年間。士大夫出身,後梁時期因避戰亂,曾隱居於太行山洪谷,故自號“洪谷子”。擅畫山水,常攜筆摹寫山中古松。所作雲中山頂,能畫出四面峰巒的雄偉氣勢。自稱兼得吳道子用筆及項容用墨之長,創造水暈墨章的表現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雙林院作有壁畫。是中國山水畫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畫家之一。所著有《筆法記》。存世《匡廬圖》。

5.趙孟頫(fǔ)(1254年---1322年),中國元代著名藝術大師,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號:松雪,又號:水晶道人,中國浙江省吳興(今浙江省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後。在宋曾任小職,入元後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據載,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滿天下”,卒後封魏國公,諡號文敏。

6.徐渭(1521~1593),字文清,後改字文長,別號青藤、天池、田水月等,山陰人,中國明代晚期傑出的文學家和書畫藝術家,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畫家之一。同時,還是詩人、戲曲家和軍事家。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公認為青藤畫派之鼻祖。所著有《徐文長全集》、《徐文長佚草》及雜劇《四聲猿》,戲曲理論《南詞敘錄》等。被中國抽象繪畫之父和民間思想家朱明譽為:“真正的奇才”、“千古書畫,當有徐渭是也”。

7.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居士、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荊蠻民、淨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閒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無錫(今屬江蘇)人。倪瓚博學好古,家雄於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工詩畫,畫山水意境幽深。有《清閟閣集》,與黃公望、王蒙、吳鎮為元季四家。

8.董其昌,是明代後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書畫鑑賞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於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

9.明張宏《華子岡圖》局部圖冊張宏(公元1577年—1652年後)字君度,號鶴澗,明代著名畫家,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重寫生,筆力峭拔、墨色濕潤、層巒疊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畫石面連皴帶染為其特色。(《明畫錄》記載)
他的繪畫主要宗法沈周、文徵明,並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學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風格。又能畫寫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吳門畫壇的中堅人物。吳門學者尊崇之。另據史書稱,張宏92歲尚健,仍在作畫。

張宏畫作張宏畫作

張宏[明代畫家]-主要著作明張宏《青綠山水圖》圖冊《西山爽氣圖》,藏浙江省博物館;《延陵掛劍圖》、《雜技遊戲圖》、《擊缶圖》、《閶門舟阻圖》、《溪亭秋意圖》現藏故宮博物院;《浮嵐暖翠圖》,藏廣東省博物館;《蘭亭雅集圖》,藏首都博物館;《琳宮晴雪圖》,輯入《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展覽會圖說》;《柴門流水圖》,輯入《中國繪畫史圖錄》下冊;《寒山蕭寺圖》,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牧牛圖》,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桐蔭高士圖》,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華子岡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布袋羅漢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棲霞山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溪山秋霽圖》,藏南京博物院;《句曲松風圖》,藏波士頓美術館;《越中十景》,藏日本奈良大和文華館;《石屑山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還藏有張宏《村徑柴門圖》、《止園》、《仿宋元人山水》、《雪景圖》、《觀潮圖》、《風雨歸牧圖》、《關山行旅圖》、《清風皓月圖》、《山塘短棹圖》.等。其中《西山爽氣圖》被教委編入高二地理限選新教材,當做古代文人畫的範例;台北故宮博物院將《布袋羅漢圖》設計在了郵票上,以故宮博物院推薦的宋、明四位畫家張宏、晁補之、王問、梁楷所繪的四幅人物古畫為題材,印製郵票一組。
張宏[明代畫家]-藝術成就張宏的繪畫繼承了吳門畫派的文人畫風格和特色,在寫生的基礎上搞創作,師自然造化,悟出了繪畫的真諦,在畫中體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畫活了起來。他在繪畫中所使用的透視法與西方立體畫法不謀而合,故宮博物院專家也稱張宏的山水筆墨精湛,世所罕見。他曾登高畫鳥瞰俯視圖,更是當時罕見。在那個時代,去名山大川寫生不多見,可見張宏是非常難得的一位重視寫生的繪畫大師。他的畫作整個畫面看起來深遠高逸,山石堅硬敲擊有聲,流水清澈涓涓而下,為書畫注入了靈性,使人身臨其境,恍若隔世。他的山水畫用渲染的手法烘托出超凡脫俗的氣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人仿佛置身於畫卷中。畫面清新典雅,氣氛和諧,奇峰怪石,濃密古木,清風飛泉,意境空靈清曠。

10.八大山人(約1626年---1705年),名:朱耷,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佯狂嗜酒,工書,善畫山水、花鳥、竹木,筆致縱恣,別具一格。

11.石濤(1641~約1707),俗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謙後裔,朱亨嘉子。1645年後削髮為僧,法名原濟,一作元濟。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小乘客、清湘遺人、瞎尊者、零丁老人、苦瓜和尚等。擅花卉、蔬果、蘭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畫力主“搜盡奇峰打草稿”,一反當時仿古之風,其畫構圖新奇,筆墨雄健縱姿,淋漓酣暢,於氣勢豪放中寓靜穆之氣,面目獨具。書法工分隸,並擅詩文。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高僧”。石濤是明清時期最富有創造性的傑出畫家之一,在繪畫藝術上有獨特貢獻,成為清代的繪畫大師。

12.閻立本(約601~673),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尤以道釋人物畫著稱,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庫直,太宗貞觀時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等職。

13.張萱,唐,長安(今西安)人。開元(713-741)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職。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後於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併提。唐宋畫史著錄上記載張萱的作品計有數十幅,不少還一再被許多畫家摹寫,但出於張萱本人手筆的原作,今已無一遺存。歷史上留下兩件重要的摹本,即傳說是宋徽宗臨摹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卷和《搗練圖》卷。

14.周昉,唐代畫家。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今陝西西安)人。生卒年月不詳,出身於仕宦之家,是一位出入卿相之門的貴族,官至宣州長史。初年學張萱,是他亦長於文辭,擅畫肖像、佛像,其畫風為“衣裳簡勁,彩色柔麗,以豐厚為體。”

《蘇軾詩意畫》《蘇軾詩意畫》

15.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16.范寬:宋代傑出畫家。字仲立,一說中立。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北宋山水畫家,生活於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因為他性情寬厚,不拘成禮,時人呼之為“寬”,遂以范寬自名。據《宣和畫譜》記載,他"風儀峭古,進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

17.張擇端(ZhangZeduan,1085年---1145年),字正道。漢族,琅邪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畫家,藝術大師。他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世界名畫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繪當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真實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傑出藝術成就的優秀風俗畫。經過近千年的漫長歲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唐寅(唐伯虎)唐寅(唐伯虎)

18.唐寅,又名:唐伯虎(1470年---1523年),中國明代的藝術大師、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中國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見:江南四大才子)。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販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

唐寅故居唐寅故居

19.鄭板橋(1693-1765),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擅畫花卉木石,尤長蘭竹。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石像鄭板橋石像

20.陳淳,字道復,後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明代畫家。他的寫生畫,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自有疏斜歷亂之致。他能詩文,擅書法,尤精繪畫。陳淳與徐渭並稱白陽、青藤。存世作品有《紅梨詩畫圖》、《山茶水仙圖》、《葵石圖》、《罨畫圖》等。其子陳括繼承父風、擅花卉。

21.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浙江諸暨楓橋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獨創風格的畫家。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陳洪綬幼年早慧,詩文書法俱佳,曾隨藍瑛學畫花鳥。成年後到紹興蕺山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深受其人品學識影響。崇禎三年(1630)應會試未中。崇禎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遊,與周亮工過從甚密。後以捐貲入國子監,召為舍人,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觀內府所藏古今名畫,技藝益精,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明朝覆沒後,清兵人浙東,陳洪綬避難紹興雲門寺,削髮為僧,一年後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陳洪綬生性怪僻,憤世妒俗,身歷憂患之時,所交師友多為正義之士。著有《寶綸堂集》。

22.虛谷(1824-1896)清代著名畫家。俗姓朱,名懷仁,一名虛白,號紫陽山人,別號倦鶴,室號覺非庵,出家後用虛谷名。安徽新安(今歙縣)城南紫陽觀人,後移居江蘇揚州。工作畫有蒼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動,落筆冷消,別具風格。他的特色是誇張描寫動物的特點,而以戰勁的線條來描其形狀。性情孤僻,非相處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紙。他一生過著相當清苦的日子,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在上海城西關帝廟裡過世,還是他的釋門弟子蘇州獅林寺方丈恬宣來滬,才把他的靈樞運回蘇州光福安葬。

23.陳書(1660~1736)字南樓,號上元弟子,晚號南樓老人,秀水(今浙江嘉興)人,適海監錢綸光,以長子陳員貴誥封太淑人。善花鳥、草蟲,筆力老健,風神簡古,其用筆類陳道復而遒逸過之。山水人物亦擅長,間繪觀音、佛像等。後居貧賣畫自給。其子界、從子元、從孫載及族孫錢維城等皆從受畫法,亦如四家之宗衛夫人。其畫清內府所藏甚多,卒年77歲,著有《復庵吟稿》。

中國近代、現代、當代書畫家、畫家簡歷

吳昌碩《桃花春意圖》吳昌碩《桃花春意圖》

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別號缶盧、苦鐵、大龍等,七十歲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同治四年(1865)秀才,亦當任江蘇省安東縣知縣,僅一月即去。有《缶盧集》、《缶盧詩存》、《缶盧印存》及書畫集多種刊行.吳昌碩詩、書、畫、篆刻皆精。曾為西冷印社社長。

王仁堪(1849~1893)字可莊,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故居在東街孝義巷。祖父慶雲,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工部尚書。父傳燦隨侍衙署當少爺,養尊處優,學業上沒多大成就,只中個秀才。王仁堪卻勤奮好學,同治九年(1870)二十二歲時中了舉人。光緒三年(1877)丁丑科殿試狀元。[據說這時其父狂喜地誇耀說,“父尚書,子狀元,我滿足了!”傳為笑柄]。王仁堪,授殿撰,官蘇州知府。善設色花卉。書宗歐、褚,名稱一時,卒年四十六。《昭代尺牘小傳續集、清朝書畫家筆錄》

林散之畫像林散之畫像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祖籍安徽和縣烏江鎮,生於江蘇江浦縣,居南京。工書法、詩文,擅山水。生前曾任安徽省第一屆人民大會代表、江浦縣(時屬安徽)農田委員會副主任、江浦縣副縣長,江蘇省國畫院任專職畫師、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著有《江上詩存》、《林散之書法選集》、《林散之詩書畫選集》等。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壽康,年長後改名為“悲鴻”,江蘇省宜興人,中國傑出的繪畫藝術大師,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中國公費留學美術第一人。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7年回國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等地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被譽之為“金陵三傑”“中國現代畫聖”、“現代中國繪畫之父”、“中國近代繪畫之父”。代表作品有:《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圖》、《八駿圖》、《珍妮小姐畫像》等。
徐悲鴻圖冊後世譽之為“金陵三傑”被學術界公認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奠基人
17歲已成為宜興知名畫家在宜興女子師範彭城中學等3校教授美術
出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時期三顧齊宅邀請大師齊白石到學院任教
中文名:徐悲鴻別名:徐壽康
籍貫:中國,江蘇省,宜興出生地:中國,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
性別:男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出生年月:1895年7月19日
星座:巨蟹座去世年月:1953年9月26日
職業:藝術著名畫家,藝術大師,“中國近代繪畫之父”教育美術教育家,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文學詩人,美術理論家,藝術評論家畢業院校:復旦大學、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
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圖》;《八駿圖》
徐悲鴻-簡介
徐悲鴻圖冊徐悲鴻,原名壽康,年長後改名為“悲鴻”。1895年7月19日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父親徐達章是私塾先生,能詩文,善書法,自習繪畫,常應鄉人之邀作畫,謀取薄利以補家用。母親魯氏是位淳樸的勞動婦女。
6歲開始跟父親徐達章讀四書五經,後來又學繪畫;10歲隨父親乘舟赴溧陽時,便有“春水綠瀰漫,青山秀色含,一帆風信好,舟過萬重巒”的詩句,以即景成詩的藝術才華聞名鄉里。
9歲讀完“四書”、《左傳》後,便開始隨父親學畫,每日臨摹一幅吳友如的界畫、人物。
吳友如是清代末年最大的插圖畫家,能在尺幅之中描繪亭台樓閣、蟲魚鳥獸、奇花異草,以至千軍萬馬。徐悲鴻每次隨父親進城時,必至畫店觀賞石濤、八大及任伯年等人之作,回家後憑記憶默寫。
後世譽之為“金陵三傑”,被學術界公認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人,20世紀中國傑出的繪畫藝術大師,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被譽為“中國現代畫聖”、“現代中國繪畫之父”、“中國近代繪畫之父”。
1918年5月14日,年僅23歲的徐悲鴻在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演講《中國畫改良之方法》,此文在當月23日—25日《北京大學日刊》上連載,1920年6月《繪學雜誌》第一期轉載,改名為《中國畫改良論》(他已在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圖畫科學習)。
徐悲鴻的作品1200多件,他節衣縮食購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書畫家作品1100多件,以及中外美術書籍、畫片、碑拓10000多件,由家屬全部獻給了國家。
徐悲鴻-生平事跡從父習畫
徐悲鴻圖冊徐悲鴻9歲起正式從父習畫,每日午飯後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10歲時,已能幫父親在畫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還能為鄉里人寫“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
13歲時,家鄉大水,達章公便攜徐悲鴻去外地謀生。為人畫人物、山水、花卉、動物,刻圖章,寫春聯。那時只有城市才有人像攝影,所以他們經常為人畫肖像。隨父輾轉於鄉村鎮裡,賣畫為生,接濟家用。背井離鄉的日子雖然艱苦,卻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其藝術視野。
17歲時,徐悲鴻獨自到當時商業最發達的上海賣畫謀生,並想藉機學習西方繪畫,但數月後卻因父親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
創作新思路
在20歲時再度來到上海,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讚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
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徐悲鴻從日本歸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京期間,相繼結識了蔡元培、陳師曾、梅蘭芳及魯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樹立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留學巴黎
徐悲鴻赴法留學期間居住於謝投八的公寓中圖冊1919年赴法國留學,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摩研究西方美術。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24歲的徐悲鴻到法國學習繪畫。抵歐之初,他參觀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皇家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的盧佛宮美術館,目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徐悲鴻感到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於是,他刻苦鑽研畫學,並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弗拉芒格擅長於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其畫作不尚細節的刻畫而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與互襯,對徐悲鴻日後油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徐悲鴻每日樂此不疲地進行西洋畫的基本功訓練,上午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下午去敘里昂研究所畫模特兒,有時還抽空去觀摩各種展覽會。此期間他有幸結識了著名畫家柯羅的弟子藝術大師達仰,每星期日攜畫到達仰畫室求教。達仰“勿慕時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日漸興盛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踏踏實實地鑽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留學4年之後,徐悲鴻的繪畫水平已達到可與歐洲同時期的藝術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畫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由於北洋政府一度中斷學費,徐悲鴻被迫轉至消費水平較低的德國柏林。在那裡,徐悲鴻仍然不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求教於畫家康普,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且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己的寫生能力。當徐悲鴻重新獲得留學經費後,便立即從德國返回法國繼續學習。他抓緊每一寸時光,在名師們正規而系統的訓練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如《撫貓人像》、《持棍老人》、《自畫像》等。
徐悲鴻在旅歐的最後階段還先後走訪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斯、羅馬及瑞士等地。美麗的異國風光令他陶醉,歐洲繪畫大師們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淺。長達8年的旅歐生涯,塑就了他此後一生的審美意趣、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
學成回國
徐悲鴻在32歲這一年回到中國,開始在國內投身於美術教育工作,發展自己的藝術事業。他參與了田漢、歐陽予倩組織的“南國社”,積極倡導“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國精神”。他陸續創作出取材於歷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繪畫,這些畫作借古喻今,觀者從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畫家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真摯之情。
1931年日軍侵華加劇,民族危亡之際,徐悲鴻創作了希望國家重視和招納人才的國畫《九方皋》;
1933年創作了油畫《徯我後》,表達苦難民眾對賢君的渴望之情;1939年創作《珍妮小姐畫像》,為徐悲鴻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為支持國內抗戰而作;
1940年完成了國畫《愚公移山》,讚譽中國民眾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後勝利的頑強意志。除此之外,還創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現實題材,《灕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題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動物題材的作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在擔任政務、行政工作的同時,仍筆耕不輟地進行創作,滿腔熱情地描繪新中國建設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為戰鬥英雄畫像,到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為勞模、民工畫像,蒐集一點一滴反映新中國建設的素材。不幸的是,這一切藝術活動因畫家過早地離開人世戛然而止。
徐悲鴻-藝術生涯1902年開始執筆學書,每日揮毫塗寫,興趣盎然。
1904年已讀完《詩》、《書》、《易》、《禮》和《左氏傳》等書目。正式從父習畫,每日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開始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
1914年父親病故。為養家餬口,返回故鄉並開始在彭城中學擔任圖畫教員,同時在始齊女子學校及宜興女子學校教習圖畫。1902年開始執筆學書,每日揮毫塗寫,興趣盎然。
1904年已讀完《詩》、《書》、《易》、《禮》和《左氏傳》等書目。正式從父習畫,每日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開始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
1914年父親病故。為養家餬口,返回故鄉並開始在彭城中學擔任圖畫教員,同時在始齊女子學校及宜興女子學校教習圖畫。
徐悲鴻的故鄉江蘇省宜興屺亭橋鎮圖冊17歲的徐悲鴻已成為宜興知名的地方畫家,在宜興女子師範、彭城中學、始齊國小3校教授美術。19歲時父親病逝,之後決定去上海尋找半工半讀的機會。宜興初級師範的語文教師張祖芬送別他時,殷切地勉勵說:“你年輕聰敏,又刻苦努力,前途未可限量。我希望你記住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我沒有什麼東西可送你就以這嘉話為贈吧!”徐悲鴻將它們作為座右銘。
1916年入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
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回國後,12月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他在故宮看到大量優秀的中國古代繪畫,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當時北京的知識界很活躍,《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傳播了民主主義的思想和文化。徐悲鴻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使他站在新文化運動的前列,成為中國畫家中最堅決的革新者。
1918年5月,他在北京大學的《繪學雜誌》第一期上以《中國畫改良論》為題,對中國畫中的保守勢力進行猛烈抨擊,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畫家之頹敗,至今已極矣。凡世界文明,理無退化。獨中國畫之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千步,千年前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他認為中國畫頹敗的原因是:“曰守舊,曰惟失其學術獨立之地位。”他慨嘆地寫道:“要之以視千年前先民不逮者,實為奇恥大辱。”在如何進行革新的問題上,他明確地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由於傅增湘和蔡元培的幫助,徐悲鴻終於獲得去法國留學的公費。
《中國畫改良論》發表時間:1918年5月14日,年僅23歲的徐悲鴻在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演講《中國畫改良之方法》,此文在當月23日—25日《北京大學日刊》上連載,1920年6月《繪學雜誌》第一期轉載,改名為《中國畫改良論》(他已在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圖畫科學習)。
這篇文章在中國藝壇和學術界產生較大影響,成為“五四”時期與劉海粟大師長期“藝術爭鳴”的主要論著,是。它已經成為“現代中國畫”,特別是“寫意中國畫”必須以“寫實主義”為基本繪畫技法的中國美術界與學術界公認的、經典的理論依據,並指引了“五四”時期以後中國新美術運動的“現代中國畫”的發展方向。
1919年3月,徐悲鴻從上海乘船啟程赴法,開始了他藝術生涯中轉折性的階段。
1917年,徐悲鴻東渡日本,研習日本繪畫時,康有為為贈字送行圖冊徐悲鴻到達巴黎後,先在各大博物館仔細觀摩西方藝術的精華及比較他們與東方藝術的不同之處,數月絕筆不畫,然後,入徐梁畫院研習素描。隨後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以弗拉孟、高爾蒙為師。每次競試,都名列前茅。課餘,便到羅浮宮和盧森堡美術館研究各派的異同和各家的造詣。臨摹普呂洞、德拉克洛瓦、委拉斯蓋茲、倫勃郎等大師的作品。
1920年冬,法國大雕塑家唐潑特介紹徐悲鴻認識了法國國家畫會的領袖達仰·布弗萊。該畫會反對陳腐守舊的法國藝術家協會,主張在吸收各派之長的基礎上創新,在當時享有很高的威望。從此,徐悲鴻每星期天都去達仰畫室聆聽達仰的教導和參加該派藝術家們的茶會,尤其在與倍難爾的交談中,深受教益。達仰勉勵徐悲鴻說:“學美術是很苦的事,不要趨慕浮誇,不要甘於微小的成就。”他要徐悲鴻精繪素描,並養成默寫的習慣。
1918年徐悲鴻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這是當時的合影1921年4月,由於學費已完全斷絕,徐悲鴻只好去柏林。在柏林認識了柏林美術學院院長康普,並看到了門采爾、綏乾第紀及康普的作品,感到在法國見到的佳作雖多,仍受局限。他最愛倫勃朗的畫,便去博物院臨摹,每天都持續畫10小時,期間連一口水也不喝。特別在臨摹倫勃朗第二夫人像時,下了很大的功夫,覺得略有收穫,但仍不能用在自己的作品上,於是更加努力。
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
徐悲鴻回到巴黎後,以油畫《老婦》,第一次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再謁達仰,陳述學習雖無懈怠,但進步很少。達仰說:“人須有受苦的習慣,求學也一樣……未歷苦境的人往往缺乏宏大的志願。最大的作家多是毅力最強的人,所以能達到很高的成就,為人類申訴。”達仰要徐悲鴻進一步精繪素描,油繪人體時認真作分部研究、務必體會精微,不要追求爽利奪目的筆觸。徐悲鴻遵從達仰的教導,很見功效,於是更加努力。先後有《悵望》《蕭聲》《琴聲》《撫貓人像》《遠聞》《馬夫和馬》等傑作問世。僅1927年就有9幅作品人選法國國家美展,獲得很高的讚譽。
1925年徐悲鴻還曾赴新加坡,為陳嘉庚及其所辦的廈門大學作畫,並在上海展出歷年所作,引起文化界極大的興趣。康有為當時曾寫道:“徐悲鴻10年前為我及文慎公、沈子培尚書寫像,惟妙惟肖。其於畫,蓋天才也。後游日本,又學畫於法國、德國,深詣7年。今歸出所畫示我,精深華妙,陷秀雄奇,獨步中國,無以為偶。其畫固中國所未見,其畫派亦中國所未有。”
徐悲鴻的老師,法國著名畫家達仰先生圖冊1926年,徐悲鴻赴布魯塞爾的博物院臨畫,他很愛魯本斯的作品,認為他是古今最好的色彩畫家之一。
1927年春,徐悲鴻赴義大利和瑞士,流連於聖彼得寺的名雕和西斯廷教堂的米開朗琪羅的壁畫之前,縱情地欣賞了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的傑作,並瀏覽了龐貝古城,領略了西方古代藝術的氣氛。
1927年歸國後,徐悲鴻與田漢、歐陽予倩共同創辦了上海南國藝術學院。徐悲鴻在擔任美術系主任的同時,開始創作巨幅油畫《田橫五百士》,歌頌被壓迫人民所最可貴的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
1928年,南京中央大學也聘請徐悲鴻擔任藝術系教授,徐悲鴻提出不能辭去南國的工作。於是,他半月在南國,半月在中大授課。
1928年徐悲鴻與田漢、歐陽予倩等人在上海創辦“南國藝術學院”,徐悲鴻任該院的美術系主任。1929年,徐悲鴻就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以“一口反萬眾”的堅定態度聘齊白石為教授,極力促進中國畫教學的革新。
痛感中國許多人才被埋沒壓抑,他創作了巨幅國畫《九方皋》。幾經易稿,把千里馬遇到知己的欣喜和九方皋雖為樵夫,卻具遠見卓識的風度,表現得淋漓盡致。
1931年至1933年,徐悲鴻用了兩年的時間,以《尚書》為題材,畫出巨幅油畫《徯我後》,表達人民反對壓迫者,渴望得到解救的心聲。
1932年遷南京傅厚崗六號新居,鑒於當時國難深重,徐悲鴻取名為“危巢”。他在《危巢小記》寫道:“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訓”,抑於災難喪亂之際,臥薪嘗膽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意思也。
為了宣傳中國美術,提高中國藝術的國際地位,1933年,徐悲鴻前往歐洲,舉辦中國畫展。畫展首先在巴黎引起強烈震動,參加開幕式的重要人士達3000人,展覽應觀眾要求延長了15天,目錄印至3版,報紙上的介紹文章達200餘篇。法國文豪保爾·瓦洛里專門為該展撰文介紹。徐悲鴻的作品受到公眾的熱誠讚揚,法國政府購藏了他的《古柏》一畫,法國報紙稱讚該畫可與巴比松畫派大師盧梭相比。
隨後,徐悲鴻又赴布魯塞爾、柏林、法蘭克福舉辦個人畫展,獲巨大成功。有50多家報紙雜誌發表了讚譽文章。
徐悲鴻在義大利米蘭,蘇聯列寧格勒、莫斯科舉辦的中國畫展也引起轟動。該展的記錄片在意全國放映,被譽為自馬可·波羅之後最重要的文化交流,蘇聯愛米塔日美術館還專門成立了中國繪畫的展室。徐悲鴻在撰寫的《在全歐宣傳中國美術的經過》一文中說:“吾此次出國舉行中國畫展,曾在法、比、德、意、蘇展出7次,成立4處中國畫展覽室於各大博物院,總計因諸展而讚揚中國文化之文章、雜誌達2萬份。吾於展覽會一切接洽,在內在外,絕對未用政府名義……其歲糜國人巨款,號稱文化基金之任何機關,皆未有一文之助,凡我國民,皆請注意於此點也。”
30年代的徐悲鴻圖冊徐悲鴻從蘇聯帶回了珍貴的列寧和托爾斯泰的面模,並促成了蘇聯版畫在南京和上海的展覽。
1935年,徐悲鴻赴廣西,創作了山水畫《灕江春雨》,以大潑墨的手法描繪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情景交融,筆墨淋漓,手法新穎獨特,是中國大寫意山水畫的代表之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大學遷重慶,徐悲鴻回校任教,並創作了國畫《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反映人民生活艱辛的作品。
1938年,徐悲鴻攜帶自己的作品去南洋,先後在新加坡、吉隆坡、檳榔嶼、怡保舉行畫展,盛況空前。徐悲鴻將畫展的全部收入捐獻,救濟祖國的難民。
1940年,徐悲鴻應印度詩哲泰戈爾之邀,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並在加爾各答舉行畫展。徐悲鴻為泰戈爾作了10餘幅素描速寫,並根據它們完成了中國畫《泰戈爾》。在印度,徐悲鴻創作了構思已久的巨幅國畫《愚公移山》。
1942年,徐悲鴻回到重慶籌建中國美術學院。同時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中國畫作品,其中動物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43年夏,徐悲鴻在青城山作了兩幅氣氛截然不同的人物畫、而都取材於屈原的《九歌》。一幅是幽靜山谷之中孤獨的山鬼,另一幅是短兵相接的激戰中為國捐軀的戰士。不論是《山鬼》還是《國殤》,畫家的悲憤之情皆溢於畫外,同祖國的脈搏息息相通。
1946年,徐悲鴻來到北平,擔任北平藝專校長。他聘請了許多有影響、有能力的優秀美術家到校任教。針對中國藝術教學的薄弱之處,他重視嚴格的基本訓練,強調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描寫物象務求精確。同時,他也反對照抄對象,主張有重點地取捨,既要致廣大,又要盡精微,提倡現實主義,要求學生以表現人民生活為己任,而不以抄襲古人為自足,倡導國畫的發展與革新。
1949年4月,他作為新中國代表出席了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同年,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並當選為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徐悲鴻贈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一幅奔馬圖上題詩日:“山河百戰歸民主,剷除崎嶇大道平”。又題畫馬詩云:“百載沉菏終自起,首之瞻處即光明”。他借馬抒情,寄託了人民的愛憎,在它們馳騁的腳印上,燙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南京傅厚崗六號新居圖冊1951年,徐悲鴻帶病去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畫了許多民工肖像,準備創作巨幅油畫《當代新愚公》。在構圖期間,突患腦溢血,半身癱瘓。
1953年,徐悲鴻漸能起床行動,便到中央美術學院為畢業班學生和教師進修小組上課,他感到還有許多知識沒有傳授給他們,孜孜不倦地為他們講課、改畫,完全忘記自己還在病中。9月23日第二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開幕,他擔任執行主席,主持會議。當晚,突發腦溢血,於9月26日逝世,享年58歲。來自全國的文藝界代表護送徐悲鴻遺體至北京西郊八寶山革命公墓安葬。
同年12月,徐悲鴻的遺作展覽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親臨參觀,總理站在徐悲鴻遺像前,滿懷深情地指著徐悲鴻書寫的對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說:“徐悲鴻便有這種精神。”總理讚揚徐悲鴻的作品融會了古今中外的技法,是他自己生活年代的一位藝術大師。
徐悲鴻的故居被闢為徐悲鴻紀念館,周恩來總理以遒勁的字型題寫了“悲鴻故居”的匾額。
徐悲鴻-繪畫特點
徐悲鴻創作中圖冊徐悲鴻擅長中國畫、油畫和素描,在創作上他以“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為原則,作品多取材現實生活,或借古喻今,寄託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情懷,如《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後》、《愚公移山》等。他長於畫馬和獅、牛、貓、鷹、雀等各種動物,生動傳神,各有寓意。
在抗日戰爭期間,以風雨雞鳴和躍起的雄獅、奔騰的馬,表達對中華民族覺醒奮起的熱望。在創作理論上,徐悲鴻主張改良中國畫。他注重素描的嚴格訓練,提倡師法造化,反對因循守舊。
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民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
1920年發表的《中國畫改良論》,是他第一篇論述中國畫改良的重要著作。文中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張,提倡寫實,反對抄襲,並提出“改之方法:學習、物質(繪畫工具)、破除派別。”1929年發表《惑》《惑之不解》等文,明確倡導現實主義,反對P.塞尚、H.馬蒂斯等人的藝術,又認為“美術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1932年著《畫范·序》,提出“新七法”:①位置得宜,②比例準確,③黑白分明,④動作或姿態天然,⑤輕重和諧,⑥性格畢現,⑦傳神阿堵。並指出:“苟有以藝立身之士,吾唯以誠意請彼追尋造化,人固不足師也。”
1942年發表《新藝術運動之回顧與前瞻》一文,論及藝術的美與藝術家的修養:“夫人之追求真理,廣博知識,此不必藝術家為然也。唯藝術家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貴之藝術家,或窮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別有會心,便產傑作”,“藝術家應更求廣博之知識,以美備其本業,高尚其志趣與澄清其品格”。
1947年先後發表《新國畫建立之步驟》《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等,重申注重素描的嚴格訓練,提倡師法造化,反對模仿古人,指出:“藝術家應與科學家同樣有求真的精神”,“若此時再不振奮,起而師法造化,尋求真理,……藝術必亡。”徐悲鴻繼承了中國古代畫論中關於“師法造化”的優良傳統,又強調了藝術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見出藝術是真善美的統一,這是他對現實主義美術理論的貢獻。
徐悲鴻-評價社會評價
徐悲鴻圖冊徐悲鴻是中國少有的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的畫家,也是最為普通大眾所熟悉的近現代繪畫藝術大師。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作品達數千件,而且培養和發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美術人才。他將西方精湛的寫實技巧融入中國繪畫,從而為傳統藝術的革新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使中國畫變得別開生面;同時,他又在素描和油畫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
徐悲鴻的繪畫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徐悲鴻學兼中西、博採諸長,國畫、油畫,素描,書法皆十分出色,而且畢生創作不輟,留下眾多傳世之作。而他筆下馳騁奔放的駿馬,尤其受到人們的讚賞與鍾愛,追捧以致成為中國繪畫的一種典型代表與象徵。
徐悲鴻的作品,無論是油畫、國畫還是素描,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油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表現與古典主義嚴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結合。在早期中國油畫家中,傑出者首推徐悲鴻。在素描方面,徐悲鴻成績卓著。
他的素描既是繪畫訓練的習作,為他的國畫和油畫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同時又是具有欣賞和研究價值的藝術品。其一生中,僅畫人體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鴻在國畫方面的造詣也很深厚。
他是國畫創新的藝術實踐者,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第一個把歐洲古典現實主義的技法融入到國畫創作中,創製了富有時代感的新國畫。以人們熟知的畫家的馬畫為例,從這類作品中既能欣賞到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條造型和筆墨之美,又能觀察到物象局部的體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徐悲鴻憑藉著他的天才智慧、堅毅的精神和畢生的努力,成為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少有的能夠全面掌握東西方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
朱明評價
古今畫界伯樂之魁首
近日,余再讀吾之藏書《徐悲鴻》,依然親切,至真感人,委實世之罕有,不時為之肅然起敬!然大師上世五三仙逝,終年五八為記。此境,既不能與後輩吾等共謀藝事,而又令吾等晚生不能受教,唯有畫作相伴,靜思及憶,是謂切切萬惜!(此壽與吾父同如)然明之甚為篤信,悲鴻大師之伯樂情深,當為古今畫界伯樂之魁首而非之莫屬也!直教聲名遠播,萬遠名世而不朽!
嗟夫!明之真言呼喚,龍國之中華,蓋有之更多,定當也如悲鴻大師耳!
朱明作於2011.10.24
徐悲鴻-家庭生活徐悲鴻和廖靜文圖冊17歲時父母為徐悲鴻娶親,但他不滿這門婚事離家出走,後被父親抓回來結婚。
18歲生子取名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為他改名為吉生早夭。徐悲鴻不願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學畫。認識老師兼同鄉蔣蘭笙教授,同時認識他二女兒蔣碧薇,蔣碧薇原已安排好許配給蘇州查家,在徐悲鴻到法國前與他私奔。後來生了兒子徐伯陽,女兒徐靜斐。28年後分手做了張道藩的情人。
廖靜文是徐悲鴻的學生,徐悲鴻身體不好的時候照顧他,1946年勇敢地嫁給比自己大28歲的老師,生子徐慶平、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鴻直到他去世,結婚只有7年。
徐悲鴻長女徐靜斐記憶最深刻的是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蔣碧微常常吵得不可開交。母親專橫跋扈,脾氣非常暴躁,因此,徐靜斐在感情上並不依戀母親,她幾乎沒有感受到多少真正的母愛,也沒有得到過多少家庭的溫暖和幸福。但是,徐靜斐極愛戴僅比她大6歲的繼母廖靜文。從40年代她與廖靜文相識,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中,她與這位感情豐富、心地善良、深明大義的繼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別是讓徐靜婓感佩不已的是,繼母雖然比父親小28歲,卻極為敬重父親的人品和畫品,為父親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
徐悲鴻-人物軼事三請齊白石
徐悲鴻書法圖冊1929年秋,近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深信只有優秀的師資,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為此用心物色遴選教授,意向聘請的第一人,便是齊白石。
齊白石少年習畫,經半個世紀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終於躋身畫壇大家之列,於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徐悲鴻一向十分讚賞他的人品畫技,稱他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鴻來到西單跨車胡同齊白石的寓所。問候過後,道明來意:“先生是揚名遐邇的畫壇大師,想請您來藝術學院任教。”齊白石婉言辭謝:“承蒙徐院長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聰,目欠明,恕難應命,但只心領了。”
兩天以後,徐悲鴻再次登門拜訪,又是盛情邀請,齊白石又以年老為由推辭。
徐悲鴻不願就此放棄。百忙中三顧齊宅,而且是頂風冒雨而來,再次表敬愛之心,誠懇迫切相邀。齊白石發自內心的感動,終於點頭同意。
畫馬
1934年4月,徐悲鴻應邀到莫斯科舉辦畫展。一天,他應蘇聯文化局長之請為觀眾作一次畫馬的現場表演,他充分運用中國畫獨有的線條,水墨濃淡相宜,寥寥數筆,一匹勢不可擋的奔馬便躍然紙上。當時,在場的素有愛馬之癖的騎兵元帥布瓊尼,撥開人群走到徐悲鴻面前,直率地說:“徐先生,就將這匹馬贈給我吧,否則我會發瘋的!”徐悲鴻被布瓊尼的幽默逗笑了,欣然點頭答應。布瓊尼高興地和徐悲鴻熱烈擁抱,並大聲稱讚道:“徐先生,你不僅是東方的一支神筆,也是屬於世界的一支神筆。你筆下的奔馬,比我所騎過的那些戰馬更加奔放、健美!”
奔馬圖圖冊徐悲鴻畫的馬,落筆有神,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盤骨強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他以周穆王八匹名馬為題材所畫的《八駿圖》,成為這位藝術大師的不朽名作。而其最著名的則是《九方皋相馬》,現藏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馬徐悲鴻早期素描稿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動態,作過長期的觀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期間就常常去馬場畫速寫,並精研馬的解剖,積稿盈千。這為他後來創作各種姿態的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徐悲鴻自已也說道:“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下過極長時間的功夫,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方能有得。”從而能夠成馬在胸,遊刃有餘地去補捉瞬間即逝的動態神情,得心應手地採用前人不敢涉獵的大角度透視,創作出來的嶄新藝術形象。
與人打賭
徐悲鴻先生剛剛去法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有一位外國同學瞧不起中國,徐悲鴻先生很義正言辭的對那個學生說:“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國家,那么好,從現在開始,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再看。”此後,徐悲鴻先生髮憤圖強努力練習,鑽研繪畫。
換伯年畫
徐悲鴻一生崇拜任伯年,自說是任伯年“後身”,因任伯年死的那天,正是徐悲鴻出生之日。想不到,任伯年五十六歲去世,徐悲鴻也只活了五十八歲。
徐悲鴻注意收藏任伯年作品,但由於徐悲鴻不願賣畫,生活拮据,見到任伯年畫,只能拿自己的畫和別人交換。最初,徐畫三、四張才換任畫一張,後來逐漸減少,到四十年代,一張徐畫就能換任畫一張。
徐悲鴻為任伯年編寫了年譜。他在其中評價道,任伯年繪畫最精彩處,在對象嘴和腳的描繪,挺拔而有力。
枯枝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鴻由蔡元培引薦,就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徐悲鴻轉而聘齊白石為教授。當時的北平畫壇,死氣沉沉,以摹仿古人為能事,保守勢力相當頑固。木匠出生的齊白石大膽創新,變革畫法,可惜,卻得不到多少回響,北平畫壇對他一片冷嘲熱諷。
當徐悲鴻乘坐四輪馬車來到齊家時,齊白石為其誠心而感動:“我一個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學府當教授呢?”
“你豈止能教授我徐悲鴻的學生,也能教我徐悲鴻本人啊!”徐悲鴻說,“齊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這把斧子,來砍砍北平畫壇上的枯枝朽木!
徐悲鴻-人物履歷1895年7月19日夜,誕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一貧寒人家,取名壽康,為家中長子。父親徐達章,民間畫師。
1902年,7歲,執筆學書,並要求學畫,父親未允。
1904年,隨父學畫,每日午後摹吳友如石印界畫人物一幅,並學設色。
1905年,開始為父親畫中無關緊要處敷色。
隨父坐船由宜興去溧陽途中,承父命即景賦詩一首,題為《舟行小詩》:"春水綠迷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風訊好,舟過萬重巒。"
徐悲鴻筆下的十二生肖圖冊1908年,家鄉水災,隨父外出謀生,至1910年因父病而返鄉。
1912年冬,在《時事新報》發表白描戲劇畫《時遷偷雞》,獲徵稿二等獎。
1913年,任彭城中學圖畫教師。
1914年,兼任私立和橋鎮始齊女子國小、私立宜興女子中學附設女子師範班圖畫教員。
是年,首次赴滬謀職,未果。
1915年6月,再次赴滬謀生,求職未遂,走投無路,幾欲投黃浦江自殺,幸得商務印書館職員黃警頑助其渡過難關。
11月,繪《譚腿圖說》體育掛圖。
同年,結識高劍父、高奇峰昆仲。
1916年2月,考入法國天主教主辦的震旦大學,攻讀法文,為時半年。因感念黃警頑與吳興絲商黃震之的扶助之恩,以"黃扶"一名入學。
3月,應徵為哈同花園作倉頡像。
參加"倉聖學會",結識康有為、陳散原等人,並被康有為收為弟子。
同時,結識蔣棠珍,即蔣碧薇。
徐悲鴻作品人體素描圖冊1917年5月,康有為書贈題詞曰:"寫生入神。"款署:"悲鴻仁弟,於畫天才也,書此送其行。"14日,偕蔣碧微赴日本東京考察美術。
1918年3月初,結識蔡元培,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
5月14日下午,年僅23歲的徐悲鴻在北大畫法研究會講演《中國畫改良之方法》,全文發表在5月23日至25日的《北京大學日刊》上。1920年轉載於《繪學雜誌》,題目改為《中國畫改良論》(他已在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圖畫科學習)。文中提出改良中國畫的要旨在於:“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
12月,爭取到公派留歐機會。22日,在東安中興樓劉半農邀飲席上,與魯迅會面。
1919年3月20日,偕蔣碧微赴歐留學。
5月8日抵達倫敦,參觀大英博物館、國家畫院以及皇家畫會展覽會。
5月10日抵達巴黎
秋,入朱利安畫院習素描。
在法結識旅歐的梁啓超、楊仲子、蔣百里等人。
是年作國畫《三松三馬圖》(贈姬覺彌)、《歲寒三友》等。
1920年4月,由瑞士返回巴黎,考入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
7月12日,宗白華來訪,陪宗參觀羅浮宮。
徐悲鴻作品人體素描圖冊初冬,結識法國著名寫實主義大師達仰,自此,每周求教於達仰,直至1927年回國。
1921年7月,遷居柏林,居德20個月,經常去動物園畫獅,到博物館臨摹倫勃朗的作品。在德結識徐志摩、陳寅恪、俞大維、楊公庶、楊公召等中國留德學生。
1922年秋,游萊比錫與德勒斯登。
是年作油畫《老婦》、《女孩》,素描《自畫像》、《畫龍點睛》及人體素描多幅。
1923年春,返回巴黎,繼續師從達仰。
5月,油畫《老婦》入法國國家春季"沙龍"。
在法國與周恩來會晤。
是年作油畫《持棍老人》、《河邊》、《沉睡的維納斯》,臨摹普魯東的《公理追逐強暴》、中國畫《菊花》等。
1924年5月21日,參加在法國萊茵河宮舉行的中國美術展覽,這是一次中國留歐美術學生的成績大展覽。
7月,為駐法國總領事趙頌南之妻畫像,自認繪畫大有長進。

徐悲鴻素描徐悲鴻素描

徐悲鴻作品人體素描圖冊是年作油畫《撫貓》、《自畫像》、《老人像》、《男人體》等作品。
1925年春,在巴黎自編《悲鴻繪集》、《悲鴻描集》各一冊,寄上海中華書局,次年10月出版。
在廣州結識李宗仁。
是年作油畫《蜜月》、《女人體》兩幅、《公理與復仇》等。
1926年2月18日,田漢在上海舉為梅花會,這是特地為徐悲鴻首次旅歐歸來舉辦的小型作品展覽會,展出油畫人物40餘幅,150多名文藝界人士與會,包括蔡元培、林風眠、郁達夫、郭沫若、葉聖陶、鄭振鐸等。會後,《時報》發表了他的作品專頁。
是年,作油畫《簫聲》、《睡》、《黃震之像》,臨摹約斯坦的《豐盛》,中國畫《墨竹》、《漁父》等。
1927年春,游瑞士和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斯、羅馬等地,瀏覽古今藝術名作。
5月,9幅作品在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展出。
是年,蔣兆和登門拜師。
發現美術人才吳作人。
是年,作油畫《任伯年像》、《詩人陳散原像》,中國畫《鍾進士》。
徐悲鴻作品人體素描圖冊1928年1月,與田漢、歐陽予倩在上海組織"南國社",並成立南國藝術學院,任繪畫科主任。
7月7日,應福建省教育廳廳長黃孟圭之邀,抵達福州,為該廳創作油畫《蔡公時被難圖》,為時兩月。此間,向黃孟圭申請到兩名赴法名額,介紹呂斯百去學繪畫、王臨乙去學雕塑。
10月,接北平大學校長李石曾發來的聘書,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一職。
是年作品有油畫《父徐達章像》、《風景》、《小孩》、《靜物·水果》、《蔡公時被難圖》,中國畫《馬》、《嘶馬》、《竹石》、《烏雞》等。
1929年4月10日,國民政府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展在上海開幕,因展覽中有受西方現代藝術影響的作品,徐悲鴻拒絕參展。
4月23日,在《美展彙刊》上發表《惑(致徐志摩的公開信)》,與徐志摩就西方現代藝術展開論戰。
5月4日,發表《惑之不解(一)》,中旬,發表《惑之不解(二)》,繼續論戰。
冬,幫助中大學生吳作人赴法學習美術。
是年作品有國畫《六朝人詩意》、《竹雞》、《人馬》等。
1930年4月,《良友》畫報第45、46期連載他的《悲鴻自述》。
7月,赴南昌,識傅抱石。
完成巨幅油畫《田橫五百士》、《蔣碧微像》。
徐悲鴻作品人體素描圖冊1931年5月15日,作品41件由友人謝壽康主持在比利時京城布魯塞爾展出。
6月,編輯《齊白石畫冊》,並作序。
冬,完成巨幅中國畫《九方皋》。
是年作創作油畫《自畫像》、《霸王別姬》(草圖)、《叔梁紇》(草圖),中國畫《日長如小年》、《群牛》、《松、石、貓》、《為誰張目》、《墨竹》。
1932年1月,上海"一·二八事變",駐滬十九路軍英勇抗日,徐悲鴻激情滿懷,作國畫《雄雞》,款曰:"雄雞一唱天下白。"
冬,為《畫范》作序,題為《新七法》,提出他關於繪畫教學的基本精神。
1933年1月1日,由滬杭兩地知名畫家組成的"藝風社"成立於杭州,孫福熙任社長,徐悲鴻為發起人之一。
1月下旬,偕蔣碧微及滑田友自滬赴法舉辦中國畫展。
5月10日,"中國近代繪畫展覽"在巴黎國立外國美術館開幕。法國政府選購作品12幅,並於此館特辟一間"中國繪畫陳列室"。
6月,在比利時舉辦個展。
徐悲鴻作品人體素描圖冊10月2日,為法國國家學會院士倍難爾作素描一幅。
11月,應邀至柏林美術會舉辦個展。
12月19日,在義大利米蘭皇宮舉行中國近代繪畫展。
是年完成巨幅油畫《徯我後》。
1936年1月,與汪亞塵、顏文樑、朱屺瞻、張充仁、陳抱一等發起組織西洋畫會"默社"於上海,社名取"沉著忍默,實際工作,不尚空談"之意。
6月2日,在《廣西日報》撰文,公開斥責蔣介石無禮、無義、無廉、無恥。
秋,在桂林籌建"桂林美術學院"。
是年作國畫《晨曲》、《逆風》、《雪》等,油畫《人像》等。
1937年春,完成油畫《眺望》(原名《廣西三傑》、《廣西三領袖》,即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騎馬像),由張安治攜回南京參加第二次全國美展。
5月11日,在香港舉行個展。
5月中旬,在香港購得國寶《八十七神仙卷》,欣喜若狂,加蓋圖章"悲鴻生命",以示珍愛。
6月中旬,在長沙舉行個展。
去四川途中創作國畫《巴山汲水》、《巴之貧婦》。
是年,還作國畫《灕江春雨》、《壯烈士回憶》、《風雨雞鳴》,油畫《月夜》、《自畫像》。
1938年11月,在香港馮平山圖書館舉辦畫展。
是年作國畫《負傷之獅》、《大樹雙馬》、《蕉竹》、《牛浴》等。
1939年3月14日,"徐悲鴻教授作品展覽"在新加坡開幕。
10月,為主演抗戰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的王瑩作油畫《中華女傑王瑩》。
12月23日,在國際大學藝術學院舉辦個展,泰戈爾親為揭幕並致歡迎詞。
是年作國畫《斗鷹》、《枇杷》、《立馬》、《鐵錨蘭》等,油畫《印度牛》等。
1940年1月,為泰戈爾畫像多幅。
2月17日,在聖地尼克坦會見印度聖雄甘地,並為甘地繪速寫像。
2月下旬,在加爾各答舉辦個展。
3月初,以印度人為模特創作巨幅國畫《愚公移山》。
5月,喜聞國內鄂北大捷,欣然揮就《群馬》一幅,以示慶賀。
是年國畫創作還有《喜馬拉雅山》兩幅、《鷲》、《花》、《馬》、《印度婦人》、《紅棉》等,油畫有《喜馬拉雅山》、《印度風景》、《少婦像》等。
1941年2月9日,在吉隆坡出席"雪華籌賑會主辦徐悲鴻先生畫展助賑"開幕式。
是年作油國《奔馬》、《牧童》、《紫蘭》、《獅》等。
1942年1月,在雲南邊境重鎮保山舉行籌賑畫展。
5月,於昆明華山國小大禮堂舉行抗日勞軍油畫展,賣畫所得全部捐獻。
9月,參加在重慶舉辦的全國第三屆美展。
12月,在貴陽舉辦個展。
同月,在桂林為中國美術學院招考女資料員,廖靜文補錄取。
繼續任教於中大藝術系,並積極籌劃在重慶磐溪建立"中國美術學院"。
作國畫《群奔》、《鵝鬧》、《月色》,油畫《雞足山廟宇庭院》。
1943年3月21日,在重慶中央圖書館舉辦個展。
9月,在成都少城公園舉辦個展。
是年作油畫《青城山風景》、《廖靜文像》、《銀杏樹》、《讀》等,國畫《山鬼》、《紫氣東來》、《國殤》、《群獅》、《李印泉像》等。
1944年,患高血壓與腎炎在重慶住院半年,創作數量銳減,國畫有《少陵詩意》、《梅花通景》等。
1945年2月中旬,在《文化界對時局進言》上籤名。
7月19日,五十壽辰,好友與學生來磐溪為他祝壽。傅抱石作《仰高山圖》贈之。
12月31日,與蔣碧微辦理離婚簽字手續。
1946年1月14日,與廖靜文舉行結婚典禮。
春,被聘為北平藝專校長。
8月,由寧赴滬,與周恩來、郭沫若會晤。
10月16日,北平美術作家協會成立,被推舉為會長。
12月12日,南京舉行徐悲鴻、陳之佛、呂斯百、傅抱石、秦宣夫聯合畫展。
是年作國畫《奔馬》、《羊》、《紅梅喜鵲》。
1947年1月3日,在天津《益世報》創辦《藝術周刊》。
10月初,北平藝專國畫組的壽石工、秦仲文、李智超三位教授罷教,提出"改善國畫組設施"等四項要求。3日,"北平美術協會"支援罷教教授,並散發"反對徐悲鴻摧殘國畫的傳單"。15日,徐悲鴻舉行記者招待會,闡明他的美術教育主張,並發表書畫談話《新國畫建立步驟》,批駁文化運動委員會領導的"北平美術協會"對他的攻擊。
是年作油畫《徐夫人像》,國畫《奔馬》(兩幅)、《鬥雞》(與齊白石合作)。
1948年12月7日,與吳作人、艾中信、董希文、馮法祀等成立"一二·七藝術學會",迎接共產黨解放北平。
是年作國畫《天馬行空》、《蜀葵·蝦》。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冬,構思創作油畫《毛主席在人民中》(未完成)。
是年作油畫《慰勞》、國畫《奔向太陽》與《如松柏之茂》。(此兩幅賀史達林70壽辰)
1950年5月,帶病創作油畫《人民的毛主席》。(未完成)
是年作油畫《騎馬英雄邰喜德像》(未完成)、《李長林像》、《戰鬥英雄》、《郭俊卿像》等。
1951年5月,構思創作油畫《魯迅與瞿秋白》(未完成)。同月,抱病在山東導沭整沂工程工地寫生作畫,為期兩個月。
7月,不幸患腦溢血症,住院4個月。
徐悲鴻塑像圖冊是年作國畫《奔馬》、《難雞》、《竹石雞群》。
1953年6月6日,為志願軍作《奔馬》一幅。
9月23日,全國第二次文代會召開,任執行主席,當晚腦溢血復發,住院搶救。
9月26日晨,在北京醫院逝世。周恩來、郭沫若等前往弔唁。
12月11日,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舉行紀念會,500餘人出席。次日,在中山公園舉辦"徐悲鴻遺作展",共展出作品226件,周總理親臨參觀。
1954年10月10日,徐悲鴻紀念館開館,館址在他生前住宅東城東受祿街16號。
徐悲鴻-後世紀念紀念館
紀念館圖冊徐悲鴻紀念館有兩處:一處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2010年該館開工再度擴建,新館預計2013年5月開館,一處位於宜興亦園內。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建立於1954年,它是由中國政府在徐悲鴻故居基礎上建立的第一座美術家個人紀念館。
該館原址在北京市東城區東授祿街16號,周恩來總理親書“悲鴻故居”匾額。
1966年“文革”開始之後,原紀念館被拆除。1973年,周總理指示重建新館。宜興徐悲鴻紀念館,1988年10月26日開館。
設立獎項
2003年,為了紀念和弘揚徐悲鴻先生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巨大貢獻,設立了全國書畫院系統最高美術獎項“徐悲鴻美術獎”。陳玉先、姚思敏、蔡超等十人為首屆獲獎的書畫家。
設立學院
徐悲鴻先生是中國百年藝術史上“丹青巨擘、教育巨子”,他對中西方的審美和文化差異進行了比較,提倡對民族藝術加以取捨、改良,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改良理論:“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此思想與本學院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思想不應而和,徐悲鴻藝術學院創立初衷就是要實現設計與藝術完美結合,培養時代創新人才。國內有兩所以徐悲鴻冠名的藝術學院,分別為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
徐悲鴻-主要著作民國
《悲鴻繪集》徐悲鴻繪中華書局民國十九年
《悲鴻畫集》徐悲鴻繪中華書局民國二十一年
《悲鴻近作》徐悲鴻繪 中華書局民國三十年
1953年
徐悲鴻素描作品一張《悲鴻素描選》徐悲鴻繪人民美術出版社1953年
《畫家徐悲鴻》黃苗子著北京出版社1957年
《徐悲鴻素描》徐悲鴻繪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
1960年
《徐悲鴻的油畫》北京徐悲鴻紀念館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
《徐悲鴻:1895—1953》范曾著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年
《徐悲鴻——中國近代寫實繪畫的奠基者》謝里法蔣勛著 (台灣)雄獅圖書公司
1980年
《徐悲鴻素描》徐悲鴻繪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
《徐悲鴻畫集》(第一冊·中國畫部分)徐悲鴻繪北京出版社1981年
《徐悲鴻研究》艾中信著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
《徐悲鴻彩墨畫》徐悲鴻繪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
《徐悲鴻一生》廖靜文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
《徐悲鴻——回憶徐悲鴻專輯》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年
《徐悲鴻畫集》(第二冊·中國畫部分)徐悲鴻繪北京出版社1984年
《徐悲鴻畫冊》北京徐悲鴻紀念館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
《徐悲鴻研究》艾中信上海美術出版社1984年
《悲鴻畫選》徐悲鴻繪四川美術出版社1985年
《筆下千騎:繪畫大師徐悲鴻》鄭理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
《徐悲鴻年譜》李松編著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鴻的故事》鄭理著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徐悲鴻傳記資料》朱傳譽主編(台灣)天一出版社1985年
《我與徐悲鴻》蔣碧微著嶽麓書社
1986年
《徐悲鴻畫集》(第三冊·素描部分)徐悲鴻繪北京出版社1986年
《徐悲鴻評集》王震編灕江出版社1986年
《徐悲鴻藝術文集》徐悲鴻著(台灣)藝術家出版社1987年
《中國繪畫大師徐悲鴻》[蘇]波斯特列洛娃(蘇聯)科學出版社1987年
《徐悲鴻畫集》(第四冊·素描部分)徐悲鴻繪北京出版社1987年
《巴黎歲月——徐悲鴻早年素描》徐悲鴻繪(台灣)藝術圖書公司1988年
《徐悲鴻畫集》(第五冊·素描部分)徐悲鴻繪北京出版社1988年
《徐悲鴻畫集》(第六集·油畫部分)徐悲鴻繪北京出版社1988年
《徐悲鴻油畫集》徐悲鴻繪馮法祀編
1988年
《世界名人傳記——徐悲鴻》李榮勝編著
(香港)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
《藝術大師徐悲鴻》金山著
(台灣)雄獅圖書公司1990年
《徐悲鴻研究》王震著江蘇美術出版社1991年
《徐悲鴻年譜》徐伯陽金山編
(台灣)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
《徐悲鴻藏畫選集》(上卷)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
《徐悲鴻藏畫選集》(下卷)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
《徐悲鴻在南洋》楊作清王震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
《傲骨錚錚的畫家——徐悲鴻》李偉科編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中國現代名家畫譜·徐悲鴻》徐悲鴻繪徐慶平著文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
《當代名家中國畫全集·徐悲鴻作品選集》張瑞林主編徐悲鴻繪古吳軒出版社1993年
《徐悲鴻的藝術世界》王震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徐悲鴻書信集》王震編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徐悲鴻廖靜文》廖靜文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
《徐悲鴻評傳》王澤慶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5年
《悲鴻畫集——紀念徐悲鴻一百周年誕辰》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美的呼喚》北京徐悲鴻紀念館中國和平出版社1995年
《藝壇巨匠——徐悲鴻》北京徐悲鴻紀念館中國和平出版社1995年
《紀念徐悲鴻誕辰一百周年展刊》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中國藝術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鴻卷》中國藝術大展組織委員會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
《徐悲鴻誕辰100周年紀念文集》王震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徐悲鴻》劉建平穆美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錦繡文化企業聯合出版1996年
《中外名人傳記故事叢書·藝術家·徐悲鴻》鄭理編著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年
《中國藝術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鴻卷)徐慶平大展組委會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
《中國名家法書·徐悲鴻》許禮平蘇士澍主編文物出版社1997年
《中國巨匠美術叢書·徐悲鴻》劉曦林著
1998年
《篳路啟藝林·徐悲鴻》董德興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8年
《中國素描經典畫庫·徐悲鴻素描集》徐悲鴻繪廣西美術出版社1998年
《走進藝術大師生活叢書·徐悲鴻》李曉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中外著名藝術家的故事·徐悲鴻》水真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年
《徐悲鴻藝術隨筆》王震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徐悲鴻畫論》裔萼編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藝術大師叢書·徐悲鴻》徐建融著
1999年
《徐悲鴻與讀書》李鈺玲編著明天出版社1999年
《篳路啟藝林——徐悲鴻》董德興著(香港)中華書局公司 1999年
《徐悲鴻的青少年時代》王連敏趙琳琳編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大師談藝叢書·徐悲鴻談藝錄》張玉英編河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徐悲鴻藝術文集》王震徐伯陽編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重印)
《中國畫名家作品真偽·徐悲鴻》謝小銓著上海書畫出版社2001年
《徐悲鴻一生:插圖珍藏本》廖靜文著
2001年
《徐悲鴻繪畫全集(第一卷)——藝術·生平·論述》王庭玫主編(台灣)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徐悲鴻繪畫全集(第二卷)——油畫·素描作品》王庭玫主編(台灣)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徐悲鴻繪畫全集(第三卷)——中國水墨作品》王庭玫主編(台灣)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
《徐悲鴻與讀書》李鈺玲編著(台灣)婦女與生活社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
《世界偉人傳記叢書·一代畫師徐悲鴻》孟校丹編著延邊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徐悲鴻作品精選》徐悲鴻繪天津楊柳青畫社2002年
《鑑識徐悲鴻》潘深亮著福建美術出版社2002年
《藝壇巨匠:徐悲鴻畫集(素描畫稿油畫部分)》徐悲鴻繪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
《藝壇巨匠:徐悲鴻畫集(中國畫部分)》徐悲鴻繪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
《中國名畫家全集(近現代部分):徐悲鴻》陳傳席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藝術大師之路叢書·徐悲鴻》莊庸編著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
《中國書畫家經典作品集·徐悲鴻十二生肖冊》王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世紀豐碑——新世紀首屆徐悲鴻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范保文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中國美術家作品叢書:徐悲鴻(上)·中國畫》徐悲鴻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徐悲鴻——478幅作品堪比大師作品全集》(上下冊)紫都霍艷文編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徐悲鴻藝術世界》沈培新主編安徽美術出版社2005年
《徐悲鴻畫集》龔繼先主編
2005年
《徐悲鴻畫集》徐悲鴻繪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
《徐悲鴻講藝術》徐悲鴻著九州出版社2005年
《徐悲鴻文集》王震編上海畫報出版社2005年
《中國近現代書畫真偽鑑別·徐悲鴻卷》楊新主編大象出版社2005年
《現代書畫投資·徐悲鴻卷》史樹青主編
北京出版社2005年
《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徐悲鴻》徐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徐悲鴻生平與作品鑑賞》紫都霍艷文編著遠方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鴻-主要作品《奔馬圖》
《奔馬圖》圖冊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乾筆掃出鬃尾,使濃淡乾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衝擊力,似乎要衝破畫面。

《群馬》《群馬》

《群馬》圖冊徐悲鴻的群馬,是徐悲鴻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馬取材於1940年克什米爾當地的駿馬,徐悲鴻當時見到此馬格外興奮,《群馬》靈感油然而生。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繪了兩匹背向觀眾的馬,後面又配一匹側向的馬,為了使畫面有變化,又在右邊畫了一匹低首覓食的馬。

《珍妮小姐畫像》《珍妮小姐畫像》

《珍妮小姐畫像》《珍妮小姐畫像》圖冊為畫家徐悲鴻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作於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鴻時年44歲。此作品是徐悲鴻為了支持國內抗戰,而在南洋舉行義賣募捐時的作品。畫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廣東,為當時星洲名媛。在當時傳為佳話。此畫得到畫籌四萬新幣,為這一時期與南洋募捐中畫籌最多的一幅(總數為十一萬一千多元新幣),徐悲鴻本人也是非常滿意這幅作品,特意請攝影師為其和畫作拍照留念,後成為《悲鴻在星洲》一書的封面。
《九方皋》圖冊九方皋故事記載於《列子》:伯樂暮年之向秦穆推薦九方皋找千里馬的故事。作品是一件非常完整和精彩的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和描繪方式的優秀的中國畫作品。
《田橫五百士》圖冊這幅《田橫五百士》是徐悲鴻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記·田儋列傳》。田橫是秦末齊國舊王族,繼田儋之後為齊王。劉邦消滅群雄後,田橫和他的五百壯士逃亡到一個海島上。劉邦聽說田橫深得人心,恐日後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橫的罪,召他回來。正是有感於田橫等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節",著意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惜別的戲劇性場景來表現。
《負傷之獅》圖冊創作於1938年,當時日寇侵占了大半箇中國,國土淪喪,生靈塗炭,徐悲鴻怨憤難忍。他畫的負傷雄獅,回首蹺望,含著無限的深意。他在畫上題寫:“國難孔亟時與麟若先生同客重慶相顧不懌寫此以聊抒懷。”表現了作者愛國憂時的思想。這是一幅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畫作。中國被稱作東方的“睡獅”,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中國東北大部分國土,“睡獅”已成了負傷雄獅。這頭雙目怒視的負傷雄獅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準備戰鬥、拼搏,蘊藏著堅強與力量。
《愚公移山圖》
《愚公移山圖》圖冊作於1940年,1939至1940年,應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之邀,徐悲鴻赴印度舉辦畫展宣傳抗日,這期間他創作了不少油畫寫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卻是這幅《愚公移山圖》》國畫。其故事取材於《列子·湯問》中的一個神話傳說。
徐悲鴻-創作時期旅歐時期
1919~1927年,徐悲鴻初到法國留學時,現代主義諸流派正風靡巴黎,但他遵循導師贈言“勿慕時尚,毋甘小就”,悉心研究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名作,刻苦錘鍊繪畫技巧。1924年前後,對繪畫規律進一步融會貫通,臻於成熟,1926年進入第一個創作高峰,自認此年“吾作最多,且時有精詣”。這個時期的油畫創作主要有:《老婦》《持棍老人》《撫描》《自畫像》《蕭聲》《黃震之像》以及《男人體》《女人體》等習作。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也大部分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盛期
1928~1936年,這一時期,他的創作極豐,形成了明確的現實主義藝術風格,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獨樹一幟,代表作有《田橫五百士》(1928~193O年)《九方皋》(1931年)《徯我後》(1930~1933年)等。這些作品集中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創作思想,代表著他一生的主要創作道路。例如《徯我後》,取自《詩經》的“徯我後,後來其蘇”之句,意指百姓期待英明君主的解救。畫面描繪農村苦旱,一群男女老少在田裡仰天而望,期待著甘霖。此畫所作年代,正當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東北,中華民族瀕於危亡之際,曲折地表現了畫家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摯的愛國主義感情。在中國畫創作上,這一時期的作品數量多且成就高,畫的較多的是馬、牛、獅、雀等,造型精練,生動傳神。著名作品有《馬》《日長如小年》《群牛》《新生命活躍起來》《顢頇》《逆風》《晨曲》等。
抗戰時期
1937~1945年,這是徐悲鴻藝術創作的鼎盛時期。先後創作了《風雨雞鳴》(1937年)、《灕江春雨》(1937年)、《巴人汲水》(1937年)、《群馬》(1940年)、《愚公移山》(1940年)、《泰戈爾像》(1940年)、《奔馬》(1941年)《靈鷲》(1941年)、《群獅》(1943年)、《山鬼》(1943年)等著名作品。這一時期,也是畫家在思想上和藝術風格上高度成熟的時期。“七·七”事變後,國難當頭,徐悲鴻“遙看群息動,佇工待奔雷”,以畫筆為武器,投入抗日救亡鬥爭。他畫躍起的雄獅、長征的奔馬、威武的靈鷲等,表達了對中華民族奮起覺醒的熱切期望。他的中國畫世作《愚公移山》取材於《列子·湯問》篇中的一個寓言,藉以表現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堅韌不拔,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從悲天憫人到人定勝天,這是徐悲鴻藝術思想的一次升華。畫家為創作這幅畫準備了多年,畫了許多精確的人物素描稿,並曾考慮過用油畫或壁畫的形式表現。該畫在構圖和筆墨色彩技法上,利用了中國畫線描的表現力,又融匯了素描的造型準確,以前無古人的獨創形式表現了主題。
後期
1946~1953年,這一時期,徐悲鴻在美術教育和繪畫創作上繼續堅持“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的藝術主張。他從解放區的美術創作中看到了自己過去的不足,勇於接受革命真理,深入人民生活,表現戰鬥英雄勞動模範和革命領袖人物,為自己開拓了嶄新的創作領域。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有:油畫《戰鬥英雄》《海軍戰士》《騎兵英雄邰喜德像》,中國畫《奔馬》《雙鵲》,素描《毛主席在人民中》(畫稿)《勞動模範》《魯迅與瞿秋白》(畫稿)等。
互動百科的詞條(含所附圖片)系由網友上傳,如果涉嫌侵權,請與客服聯繫,我們將按照法律之相關規定及時進行處理。未經許可,禁止商業網站等複製、抓取本站內容;合理使用者,請註明來源於www.baike.com。

1.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篆刻家。
2.齊白石(1864.1.1.——1957.9.16.),近現代著名國畫家。
3.《藝名—劉樂》書畫家,1964年生於山東蓬萊。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文研中心研究員,中國民族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教研會會員,中國收藏協會文化藝術交流專業委員會委員,中韓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基礎美術教育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校外教育學會會員。
段文才(中國著名書畫家)段文才書作
中文名:段文才別名:(劉樂)
籍貫:山東出生地:蓬萊
性別:男民族:漢族
血型:O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63年12月21日星座:處女座
職業:藝術(書畫家)教育(美術教師)學者畢業院校:國際關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國畫《王者之風》
段文才-簡介【段文才】(藝名劉樂)藝術家、書畫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文研中心研究員,中國民族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教研會會員,中國收藏協會文化藝術交流專業委員會委員,中韓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基礎美術教育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校外教育學會會員。
段文才於范曾畫室[1]圖冊
段文才-成就中國書畫名家段文才圖冊
中國書畫名家段文才與范曾教授段文才與歐陽中石夫婦[2]圖冊
作品曾多次參加中國書畫精品赴海外八國巡迴大展、在第三屆中國藝術節書畫展中、在首屆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精品展中榮獲銅獎,獲文化部國家級和國際級以上特別金獎,獲《東方之子》書畫大賽銅獎。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知名人士及日本、法國、美國、韓國、加拿大、香港、新加坡等友人收藏。曾有近百件藝術作品被選送出國展覽並做為禮品贈送多個國家地區元首、華僑領袖。獲“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德藝雙馨藝術家”“世界書畫藝術名人”“中歐文化藝術特使”等榮譽稱號。
段文才油畫段文才《王者之風》畫作作品、傳略入編《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民族之花-共和國藝術家》、《中華民族書畫集萃》、《中國現代藝術精品集》、《中國炎黃書畫家名典》、《中國當代詩書畫人才博覽》、《亞洲藝壇名流》等多部典集辭書。代表作《王者之風》在第四屆法國巴黎“中國文化藝術交流展”中以1000.00美元/平尺被法國同仁收藏。
3.靳尚誼,中國當代油畫的代表人物之一,1934年12月生於河南焦作。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並繼續攻讀研究生,1955年入前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學習。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是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學派創始人。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主持過中央美院第一畫室及油畫進修班的教學工作,其藝術實踐和主張,在80年代中期以來影響了中國一大批油畫家向古典主義吸收營養的熱潮。
勒尚宜勒尚誼-作品收藏從1958年起,他的油畫作品不斷參加全國美術展覽,歷史畫多幅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1980年以後,他作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的主任與教授,以自己豐富的經驗培養了許多人才,同時以大量肖像作品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被評論家稱為當代中國油畫的代表畫家。80年代早期,他曾應邀在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東方藝術系講學,並在美國和歐洲各藝術博物館訪問、研究。在80年代以後的作品中,他將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與歐洲古典油畫技巧結合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出版了多種個人畫集,曾為慈善家張靜一作畫,與其成為忘年交。他的《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瞿秋白》、《醫生肖像》、《畫家》、《晚年黃賓虹》等作品成為中國當代油畫的代表,得到了廣泛傳播。
4.勒尚誼-藝術人生藝術年表
1955年參加馬克西莫夫在中央美術學院開設的油畫訓練班,掌握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規律。
1957年,畢業創作油畫《登上慕士塔格峰》在中央美院“畢業生作品展覽”上展出。
1960年,創作油畫《我們的友誼遍天下》(與伍必端合作),並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展出。至延安深入生活,繪製《陝北窯洞》等一批小型風景寫生和農民素描肖像。
1964年,創作油畫《長征》(原名《踏遍青山》),並在“第3屆全國美展”上展出。
1977年,創作《北國風光》、《江河大地的春天》,並參加“全國紀念性美展”,《北國風光》被革命博物館收藏。
1980年,中央美院油畫系恢復工作室制,主持一畫室。創作《探索》、《思》、《青春》等在“三屆油畫研究會展”上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同年在吉林長春舉辦個展。
1981年,《小提琴手》在香港“中央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上被新加坡收藏家購藏。其中《畫家黃永玉》在《光明日報》舉辦的專題性美展上展出,獲優秀作品獎,被私人收藏。
1982年,在美國西部考察、參觀各著名藝術博物館和美術院校,並在紐約市立大學東方藝術系講學。創作《回憶》,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美展上展出,被美國私人收藏。
1983年,創作《自然的歌》、《塔吉克新娘》、《魯迅》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在本年度“中央美術學院油畫教師作品展”上展出;在河南鄭州、焦作舉辦個展。
1984年,創作《瞿秋白》參加“第6屆全國美展”獲銀質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塔吉克新娘》、《藍衣少女》在日本名古屋“現代中國油畫展”上被收藏家收藏;同年出版《靳尚誼油畫選》。
1986年,《三個塔吉克少女》與《雙人體》參加日本富崗“第2屆亞洲美展”;《高原情》在中國美術館“中國當代油畫展”展出;《果實》參加在日本東京銀座舉辦的“中央美院教師作品展”。
1986年,創作《孫中山》獲全國最佳郵票設計第1名。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成立,被聘為委員。
1987年,《醫生》在上海“首屆中國油畫展”上展出;《探索》、《彭麗媛肖像》在美國紐約“中國當代油畫展”展出;《塔吉克新娘》在蘇聯“現代中國油畫展”展出。同年出版《靳尚誼肖像作品選集》。
1988年,《瞿秋白》在日本“現代中國優秀美術作品展”展出;《側光人體》等3幅作品,參加“中國首屆人體畫”大展。
1990年,3幅作品參加新加坡舉辦的“中央美術學院油畫雕塑作品展”。
1991年,參加深圳美術館34周年美展;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年展,展出油畫《高原情》並擔任此展評審委員。
1994年,作品《畫家》參加第2屆中國油畫展展出。1996年,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評審工作,油畫《晚年黃賓虹》參展。
1997年,參加由中國油畫學會主辦的“中國油畫肖像百年展”,作品《醫生》、《黃賓虹肖像》、《青年女歌手》、《瞿秋白》參加展出。
1998年,擔任“98中國國際美術年——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評審委員。
1999年創作《畫僧髡殘》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並出任第九屆全國美展總評審主任。
2000年在德國、荷蘭、比利時、英國作藝術考察參觀,與著名美術博物館及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研究院進行交流。
創作《古老的燈塔》,參加慶祝澳門回歸“中國藝術大展”並贈送澳門特區政府。
2003年擔任“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主席。 2004年擔任第十屆全國美展總評審主任。
“靳尚誼藝術回顧展”中國美術館,2005年
2006年《五人集》迎奧運(圖)奧林匹克博覽會(2006年6月9日至6月18日在保加利亞國家文化宮展出)
“2007·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
2009年6月《毛主席全身像》拍賣出2016萬的天價,是2009年上半年全國春拍中油畫拍品成交第二高價。
2013年1月,《自然的感情》將在北京舉辦。
2013年,靳尚誼與劉大為、周河河、劉文西、韓美林、何家英共同出版《驕傲中國藝術特刊——畫壇巨擘》書畫作品集。
2013年,6月,參加錄製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播出的《cctv翰墨音緣》。
勒尚誼-獲獎記錄1980年《探索》在“北京市油畫展”上展出,獲優秀作品一等獎。
1981年《畫家黃永玉》在《光明日報》舉辦的專題性美展上展出,獲優秀作品獎。
1984年《瞿秋白》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獲銀質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6年《孫中山》,獲1986年全國最佳郵票設計第一名。
勒尚誼-重要收藏1977年《北國風光》被革命博物館收藏。
1980年《青春》在“三屆油畫研究會展”上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0年《思》在“三屆油畫研究會展”上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1年《小提琴手》在香港“中央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上被新加坡收藏家購藏。
1981年《畫家黃永玉》在《光明日報》舉辦的專題性美展上展出,獲優秀作品獎,被私人收藏。
1982年《回憶》,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美展上展出,被美國私人收藏。
1983年《塔吉克新娘》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3年《自然的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3年《魯迅》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4年《瞿秋白》參加“第6屆全國美展”,獲銀質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4年《塔吉克新娘》在日本名古屋“現代中國油畫展”上被收藏家收藏。
1984年《藍衣少女》在日本名古屋“現代中國油畫展”上被收藏家收藏。
1986年《孫中山》獲全國最佳郵票設計第一名,由郵電部收藏。
勒尚誼-出版書籍中國油畫大家---靳尚誼出版社:廣西美
中國油畫家全集---靳尚誼
第三代中國油畫家研究---靳尚誼
中國素描經典畫庫系列---靳尚誼素描集
我的油畫之路---靳尚宜回憶錄
當代中國畫家靳尚誼素描集
中國當代油畫名作典藏
靳尚誼油畫選
靳尚誼畫集
勒尚宜畫作
靳尚誼油畫作品《北國風光》為革命博物館收藏;《青春》、《雕塑家》、《思》在“油畫研究會3屆展”上展出,並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探索》在“北京市油畫展”上展出,獲優秀作品二等獎;《小提琴家》在香港“中央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上為新加坡收藏家購藏;《畫家黃永玉》在《光明日報》舉辦的專題性美展上展出,獲優秀作品獎,為私人收藏;《回憶》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美展上展出,為美國私人收藏;《自然的歌》、《塔吉克新娘》,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瞿秋白》參加第6屆全國美展,獲銀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創作《孫中山》獲86年全國最佳郵票設計第一名,由郵電部收藏。出版有《靳尚誼油畫選集》(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靳尚誼肖像作品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靳尚誼人體肖像》,論文《素描練習的步驟與方法》發表於《美術研究》1979年第2期。
5.林散之(1898——1989),現代書畫家。
6.張大千(1899.5.10.——1983.4.2.),現代著名書畫家。
7.徐悲鴻(1895.7.19.——1953.9.26.),新中國美術事業的奠基人。
8.李可染(1907.3.26.——1989.12.5.),山水大畫家。
9.陸儼少(1909——1993),著名山水畫家。
10.陳逸飛(1946.4.14.——2005.4.10.),當代著名畫家。
11.陳丹青(1953.——),當代著名油畫家。
12.陳西川(1929.12.——),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3.趙夢朱(1892—1985)原名恩熹,後以字行,號明湖,河北雄縣人。原工圖案及西畫,後工國畫。工筆花鳥仿宋人,古樸清艷。亦能寫意。曾任京華美術學院、華北藝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多幅花鳥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及國內外國家級美術館收藏。
14.王喜官,中國山水畫家。
15.李自健(1954——),著名旅美畫家。
16.張寶才(1950.1—)遼寧營口人。擅長美術技法理論、油畫。
17.劉國松(1932——),畫家。
人物畫[1]18.林風眠(1900.11.22.——),現代中國畫家。
19. 周武發,男,漢族,1961年12月12日生於湖北雲夢。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助教研修班。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油畫藝術碩士.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現任職于軍事博物館美術設計處。1998-2000年為軍博兵器館、抗美援朝紀念館創作大型油畫《攻克天津》、《炸不亂的鋼鐵運輸線》、《攻克錦州》等作品。另外,多幅美術作品被有關單位及個人收藏。
20. 方染之,女,1969年生於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美協會員。現為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潤狄國畫院副院長、《國畫論壇》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山水畫研修院特聘畫家、國家畫院范楊課題班畫家、中華文化學院中國山水畫研修院特聘畫師、河北省山水畫研究會會員。
21.於建明,1961年生於黑龍江,自幼酷愛書畫,先後進修於浙江美術學院和哈爾濱師範大學。寄情于山水之間,能師古而不泥,作山水情致高遠,簡淡恬韻。近年酷愛花鳥,尤鍾情於畫虎,對畫虎探索遠於常人,並受國內專家好評,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及著名人士收藏。現為: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華夏東方傑書畫院常務理事。
22.齊白石嫡系傳人:齊子如、齊良遲、齊可來、齊育文、齊麗霞。
23.姜坤,男,1940年生,湖南邵陽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作畫以湘西吊腳樓山寨、貴州山區為創作背景,人物創作以苗家姑娘最為突出。其畫作獨具山寨民俗風情特色。
24.畫家孫國慶1956年生於大連市,畢業於貴州師範大學藝術系,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材料藝術工作室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美術師。

25.李向軍,1967年3月生於北京,現為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順義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順義區藝海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國畫藝術啟蒙於當代國畫大師徐東鵬先生,現就讀於北京畫院,導師王培東先生。
1999年第一次參加順義區十月金秋書畫展,參賽作品《荷塘清趣》榮獲三等獎;
2011年參加北京市總工會舉辦的慶祝建黨九十周年書畫展,榮獲三等獎;
2012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書畫頻道迎新春書畫展,榮獲優秀獎創作獎;
2013年元月出版第一本畫集;
2012年參加廣東省中山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舉辦的書畫義拍助殘活動,作品祖國頌、暢遊兩幅作品共拍出2萬元,捐給慈善基金會,被譽為愛心助殘書畫家;
2013年3月底在北京市順義區文化館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

特殊畫種畫家:

吳建堂 畫家的概述吳建堂圖冊
吳建堂:1936年出生於四川省青神縣。其父是愛國畫家吳道悲與張大千、徐悲鴻和關山月並稱“書畫四傑“。其父吳道悲一生支持共產主義,被國民黨特務打壓圈禁,燒毀了吳道悲大師大量的畫作。所以現今的人們只聽說其餘三傑名號,不知吳道悲僅剩的一幅”兩平尺“的畫在新加坡以五百四十萬人民幣成交,創下書畫界歷史新高。幼年的吳建堂先後經歷兩次亂世局面。文革後,吳建堂潛心研究父親吳道悲所將要創立的捻條畫,經過多年的仔細琢磨,研究中國四川特有的珍貴貢魚和其他風景名勝,動物花鳥。以新的藝術表現手法,放棄毛筆的繪製,採用獨特的摺疊紙條來達到自然,純美,狂野的境界,創立了中國捻條畫。其畫受到各國追蹤報導,榮獲各類金獎無數,並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其代表作,《蘭石圖》為鄧小平同志特意製作,得到小平同志的讚揚,並悉心收藏;《蘭石圖》後又被泰國親王授予”世界華人藝術特別金獎“。《三魚圖》九零年起榮獲國家一等金獎無數,並獲得國際金獎,各國領導人頒發的榮譽獎章,同時也被胡主席收藏之作,2008年末泰國國王將《三魚圖》作為裝飾掛於家中大廳之上。《江山之春》《悅春圖》在百幅中國名畫中占有兩幅席位,為世界名畫庫所收錄之作。吳建堂老人的作品廣泛受到各國政要,富商巨賈的推崇和收藏。2010年吳建堂老人發明了捻條油畫畫法,先後畫出如《山晨之歌》等六幅罕見的捻條油畫,其中《山晨之歌》被人民網報導由新加坡人以1.1平尺,兩百六十萬高價被購走。創下中國書畫界小尺寸畫的一次新高。其《蘭石圖》《三魚圖》《江山之春》《悅春圖》在海外成交價均漲至2010八尺三百四十萬一幅,受到各國收藏界的熱烈追捧。
一生榮譽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捻條畫創始人
中國一級美術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組成員
國際美術家聯合會理事·功勳書畫家
文化部中國德藝雙馨書畫院特聘榮譽院長
中國國畫院名譽院長
香港皇家社會科學院院士·爵士
中華名人協會書畫院院士
中國捻條畫研創院院長
中國水墨江團魚第一人
捻條油畫發明人
大眾公認的“中國捻條畫大師”
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
國際書畫名人
其“捻條畫”被譽為“國畫藝術的奇葩”和“國畫藝術的獨秀”。
捻條畫畫法
吳建堂圖冊捻條畫以特殊的紙條摺疊來達到山,水,魚,蟲,花,鳥的純美,自然,狂野。展現各種精湛絕倫的書畫技藝,以:打拉彈滾等特殊繪製方式來書寫出自然的生機勃勃。與毛筆畫法風格有不同的特色。
 收藏吳建堂捻條畫的名人
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同志收藏《蘭石圖》
原構圖的鄧小平同志收藏蘭石圖畫作圖冊
描述:原畫為獨一石頭,上附蘭草,象徵獨一無二,尊貴(其餘多石頭者,非與小平同志畫構圖相同,意義差別巨大)原圖構圖著色並不艷麗,色彩純,美,狂野中有細膩
鄧小平同志收藏的原構蘭石圖[2]中國國家領導人:胡主席收藏《三魚圖》描述:
[3]三條魚為代表三陽開泰,吉祥預兆,其餘多魚,帶艷麗彩色者,與領導人收藏作品有差異,價值不同。
互動百科的詞條(含所附圖片)系由網友上傳,如果涉嫌侵權,請與客服聯繫,我們將按照法律之相關規定及時進行處理。未經許可,禁止商業網站等複製、抓取本站內容;合理使用者,請註明來源於www.baike.com。

[補充名單]

一.任重、陳秀明、何善國、張應生、李爽、孔新苗、梁日章、陳楠、
王雪峰、馬克辛、葉侶梅、李菊生、方世聰、鍾道泉、蔡儀、
中國畫家大辭典題字圖片二.(說明:陳固雄以[著作權形式]自主創立的弘揚祖國文化和書畫藝術的一些非實體協會與聯誼會名稱,並且以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行業百科http://hangye.baike.com/做為信息發布平台。)
陳固雄不吸納會員,但網友可以在互動百科或行業百科參與互動。
題字說明:陳固雄為中國畫家大辭典題字:“中國畫家大辭典:陳固雄題”字樣圖片首次上傳至:互動百科:詞條:中國畫家大辭典。
陳固雄素描作品一張

1.中國知名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2.中國知名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3.中國第一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4.中國第一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5.中國書畫家文化傳播團體協會
主席:陳固雄
6.中國書畫家文化傳播團體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7.中國畫家文化傳播團體協會
主席:陳固雄
陳固雄臨鶴圖[鋼筆線條畫]
8.中國畫家文化傳播團體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9.中國第一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10.中國第一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11.中國知名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12.中國知名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13.中國詩人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14.中國詩人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15.中國詩詞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16.中國詩詞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2013年9月30日信息發布:
1.第一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2.第一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3.第一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4.第一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華人畫家

1.常玉生前落魄寂寥,無名無利。上世紀30年代,其兄長去世,家境驟落,使常玉從花花公子瞬間變得一貧如洗。生活無著的他曾經做過陶器,乾過以商補藝的生計,還曾在巴黎和柏林從事過宣傳體育事業的活動。1938年歐戰即起,常玉的經濟狀況如雪上加霜。儘管常玉參加過法國秋季沙龍、獨立沙龍及杜勒里沙龍,也曾去美國紐約辦展,但都反應平平,甚少賣得掉。他去世後,作品成捆出現在巴黎的拍賣會上,售價僅數百法郎。
後來,畫商們敏銳地發現,他的作品風格特立獨行,融合了中國筆墨的概括力和西方現代繪畫的表現力。他創作過很多裸女的作品,都是單線勾勒,婀娜而丰韻,充盈著含蓄、大氣的藝術氣息。他的花卉靜物則寂靜優雅,孤獨而美麗,無聲地觸動觀者心靈深處。2006年,在香港蘇富比的春拍會上,常玉的油畫作品《花中君子》以2812萬港元成交,一舉打破華人畫家油畫拍賣紀錄。
《五裸女》作者:常玉

[延伸閱讀]

造假高手畫家:以假亂真,真假難辨。
譚子猶、鄭墨、劉敬伊、

張大千張大千

2012年10月29日信息發布

陳固雄為中國書畫家大辭典題字陳固雄為中國書畫家大辭典題字中國書畫家大辭典:創立以下中國書畫家團體協會與聯誼會:

題字說明:陳固雄為中國書畫家大辭典題字:“中國書畫家大辭典:陳固雄題”字樣圖片兩張首次上傳至:互動百科:詞條:中國書畫家大辭典。

1.中國知名書畫家協會
2.中國知名書畫家聯誼會
3.中國第一書畫家協會
4.中國第一書畫家聯誼會
5.中國詩人書畫家協會
6.中國詩人書畫家聯誼會
7.中國詩詞書畫家協會
8.中國詩詞書畫家聯誼會
9.中國知名畫家協會
10.中國知名畫家聯誼會
11.中國第一畫家協會
12.中國第一畫家聯誼會
2012年11月30日信息發布:
創立:
1.中國書畫家文化傳播團體協會
2.中國書畫家文化傳播團體聯誼會

3.中國畫家文化傳播團體協會

4.中國畫家文化傳播團體聯誼會

(說明:陳固雄以[著作權形式]自主創立的弘揚祖國文化和書畫藝術的一些非實體協會與聯誼會名稱,並且以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行業百科http://hangye.baike.com/做為信息發布平台。)

會員組成:陳固雄、名譽會員。

陳固雄不吸納會員,但網友可以在互動百科或行業百科參與互動。

七.2013年9月10日信息發布:

1.中國知名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2.中國知名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3.中國第一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4.中國第一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5.中國詩人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6.中國詩人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7.中國詩詞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8.中國詩詞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9.中國知名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陳固雄素描練習草稿陳固雄素描練習草稿
10.中國知名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11.中國第一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12.中國第一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13.中國書畫家文化傳播團體協會

主席:陳固雄

14.中國書畫家文化傳播團體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15.中國畫家文化傳播團體協會

主席:陳固雄

16.中國畫家文化傳播團體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八.2013年9月30日信息發布:

1.第一書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2.第一書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3.第一畫家協會

主席:陳固雄

4.第一畫家聯誼會

會長:陳固雄

九.現當代中國優秀書畫家、畫家,且編入以上中國近代、現代、當代書畫家名錄者。可免費編入如下:中國書畫家團體協會與聯誼會名譽會員名單中。

1.中國知名書畫家協會

齊白石的畫齊白石的畫

名譽主席[一個名額], 名譽副主席[兩個名額]

名譽理事:[20名],名譽會員[名額不限]

名譽主席:齊白石[詩人書畫家,篆刻家。追任]

名譽副主席:李可染[中國著名山水畫家。追任]、

名譽理事:萬曉萍[花鳥畫家]、

名譽會員:

2.中國知名書畫家聯誼會

名譽會長:陸儼少[中國著名山水畫家。追任]

名譽副會長:啟功[書畫鑑賞家。追任]、

名譽理事:史國良[人物畫家]、

張大千山水畫張大千山水畫

名譽會員:

3.中國知名畫家協會

名譽主席:劉海粟
名譽副主席:陳逸飛[追任]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黃山圖    劉海粟 黃山圖 劉海粟
黃賓虹書畫四折黃賓虹書畫四折

4.中國知名畫家聯誼會

名譽會長:吳冠中

名譽副會長:曹明求[中國著名牡丹花畫家]、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5.中國第一書畫家協會

劉海粟的油畫劉海粟的油畫

名譽主席:張大千[國畫大師,晚年定居台灣。追任]、

名譽副主席: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6.中國第一書畫家聯誼會

名譽會長:

名譽副會長: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7.中國第一畫家協會

名譽主席:徐悲鴻[中國美術事業的奠基人、追任]、

名譽副主席:

名譽理事:

潘天壽潘天壽

名譽會員:

8.中國第一畫家聯誼會

名譽會長:陳丹青

名譽副會長: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9.中國書畫家文化傳播團體協會

名譽主席:

名譽副主席: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10.中國書畫家文化傳播團體聯誼會

范曾插圖范曾插圖

名譽會長:

名譽副會長: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11.中國畫家文化傳播團體協會

名譽主席:方染之

名譽副主席:於建明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12.中國畫家文化傳播團體聯誼會

名譽會長:李自健

名譽副會長: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13.中國詩人書畫家協會

名譽主席:

名譽副主席: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14.中國詩人書畫家聯誼會

名譽會長:

名譽副會長: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15.中國詩詞書畫家協會

名譽主席:

名譽副主席: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16.中國詩詞書畫家聯誼會

名譽會長:

名譽副會長:

名譽理事:

名譽會員:

十.1.造假高手畫家:以假亂真,真假難辨。
譚子猶、鄭墨、劉敬伊、

2.書畫鑑定家:啟功、

3.華人畫家簡歷:

常玉生前落魄寂寥,無名無利。上世紀30年代,其兄長去世,家境驟落,使常玉從花花公子瞬間變得一貧如洗。生活無著的他曾經做過陶器,乾過以商補藝的生計,還曾在巴黎和柏林從事過宣傳體育事業的活動。1938年歐戰即起,常玉的經濟狀況如雪上加霜。儘管常玉參加過法國秋季沙龍、獨立沙龍及杜勒里沙龍,也曾去美國紐約辦展,但都反應平平,甚少賣得掉。他去世後,作品成捆出現在巴黎的拍賣會上,售價僅數百法郎。
後來,畫商們敏銳地發現,他的作品風格特立獨行,融合了中國筆墨的概括力和西方現代繪畫的表現力。他創作過很多裸女的作品,都是單線勾勒,婀娜而丰韻,充盈著含蓄、大氣的藝術氣息。他的花卉靜物則寂靜優雅,孤獨而美麗,無聲地觸動觀者心靈深處。2006年,在香港蘇富比的春拍會上,常玉的油畫作品《花中君子》以2812萬港元成交,一舉打破華人畫家油畫拍賣紀錄。

《五裸女》作者:常玉《五裸女》作者:常玉

4.陳固雄鋼筆臨鶴圖(臨畫非描摹作品):

陳固雄鋼筆臨鶴圖陳固雄鋼筆臨鶴圖
松鶴原圖松鶴原圖
陳固雄鋼筆臨鶴圖陳固雄鋼筆臨鶴圖

中國書畫史活動大事記

中國書畫家協會中國書畫家協會

中國書畫家協會初創於1988年,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成立,是弘揚與繼承中國書畫藝術的文化組織,屬國家級書畫藝術團體。原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著名的詩人、劇作家賀敬之為中國書畫家協會題會名。為使中國書畫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已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註冊,成為中國東方書畫集團成員單位。中國書畫家協會總部設在北京清華大學何添樓右側36號院,秘書處設在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十里大道353號華寶家園5號辦公室。

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

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時代背景上世紀末,江澤民主席在發表有關兩岸和平統一的講話中,提出了“五千年華夏傳統文化是凝聚海內外華人的紐帶”的理論。由此,社科院設立了“華夏文化紐帶工程”,錢其琛副總理並為此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重要文章。當時,由僑居洛杉磯的北美第一開發集團總裁關德園先生和在美國的部份華人名流包括中華全球文化基金會的主席方伯豪、EUL公司總裁博士後教授劉宇光、著名社會活動家陳香梅、王偉等十餘人以及國內文化、法律、經濟、企業各界有影響力的合作夥伴,發起在海外設立了“世界華人文化與經濟發展中心”,並向江澤民主席遞交了報告,江主席對此給與了熱情關注和支持。“世華中心”的成立,獲得了世界華人廣泛的贊同和支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