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後又入青雲譜為道。通常稱他為朱耷,但這個名字用的時間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號並一直用到去世。其於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華圖》、《荷花水鳥圖》等。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曾用字號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字、號、別名特別多,他原名統,又名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後做道士,居“表雲譜”。入清後隱其姓名,削髮為僧時取法名傳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歲。號雪個始於41歲,用到55歲。號個山始見於46歲,直到59歲,他還有驢、驢屋、人屋等號,驢款最早見於56歲,最晚是58歲。人屋、驢屋同時使用,60歲以前使用的字,號尚有法堀、掣顛、純漢、綮雪衲、臥屋子、弘選等。朱耷為僧名,“耷”乃“驢”字的俗寫,至於八大山人號,乃是他棄僧還俗後所取,始自59歲,直至80歲去世,以前的字均棄而不用。所書“八大山人”含意深刻,“八大”與“山人”緊聯起來,即“類哭之、笑之”作為他那隱痛的寄意,他有詩“無聊笑哭漫流傳”之句,以表達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生平經歷

朱耷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
明亡以後,他抱著對清王朝不滿的態度,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後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
順治末年,當他三十六歲時歸南昌,回到青雲譜(青雲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模,並在這裡過著“一衲無餘”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裡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願望。
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因為常有清朝權貴來此騷擾,他常浪跡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朴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這使他十分苦惱鬱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後,他又回到青雲譜,並在這裡度過“花甲華誕”。當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塗若愚主持。
後又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並常賣畫度日。後來自築陋室,名“寤歌草”堂。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一詩云:“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在,零落種瓜人。”

作品風格

藝術特色

八大山人 花鳥八大山人 花鳥
八大山人善畫山水和花鳥。他的畫,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於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及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雲補其意。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

他的山水畫多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他用董其昌的筆法來畫山水,卻絕無秀逸平和,明潔幽雅的格調,而是枯索冷寂,滿目淒涼,於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樸之氣,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他的用墨不同於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潤明潔,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一個畫家,在藝術上的表現,能夠既不同於前人,又於時人所不及。他的花鳥畫成就特別突出,也最有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徵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託自己的感情。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其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人屋”,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

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逐漸變化,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誇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65歲以後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筆勢變為朴茂雄偉,造型極為誇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他畫的鳥有些顯得很倔強,即使落墨不多,卻表現出鳥兒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觸,觸之即飛的感覺。有些禽鳥拳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在構圖、筆墨上也更加簡略。這些形象塑造,無疑是畫家自的寫照,即“憤慨悲歌,憂憤於世,一一寄情於筆墨”。他在題黃公望山水詩中寫道:“郭家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與宋山河。表現出他的民族意識。

八大山人的畫在當時影響並不大,傳其法者僅牛石慧和萬個等人,但對後世繪畫影響是深遠的,他的藝術成就主要一點,不落常套,自有創造。他的大寫意,不同於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嚴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巨匠,莫不受其薰陶。黃錦祥贊其:“筆筆精奇妙不言!”
詩詞作品
《題芋》
洪崖老夫煨榾柮,撥盡寒灰手加額。
是誰敲破雪中門,願舉蹲鴟以奉客。
《題桃花》
天下艷花王,圖中推貴客。
不遇老花師,安得花頃刻。
《荷花》
東畔荷花高出頭,西家荷葉比輕舟。
妾心如葉花如葉,怪底銀河不肯流。

藝術個性

八大山人的詩文因其古怪幽澀的格調而充滿了神秘性和諷刺性,向來為人所費解。總的來說,八大57歲以前所有書畫作品上的題畫詩文,總體特徵和傾向是借書畫抒發自己的遺民思想、人品氣節,往往將禪家遏語和歷史典故雜糅在詩文之中,因而詩文隱晦曲澀。如《傳綮寫生冊》中的《題畫湖石》:擊碎需彌腰,折卻楞伽尾:渾無斧鑿痕,不是驚鬼神。又如52歲作的《梅花圖冊》中的《題折枝梅》:三十年來處士家,酒旗風裡一枝抖。斷橋荒蘚無人間,顏色於今似杏花。這首詩,幾乎像作自似的描述了詩人的人品和氣節。

而八大57歲還俗後,其詩文的風格特點則呈現出以“無懼為勝”,大膽超越前人和自我的面貌。這一時期八大有許多真知灼見的詩文湧現,如《書法山水冊》的題識之中,就有“畫法兼之畫法”兩節題文,而“書法兼之畫法”的明確提出,則是前無古人的。

可以認為八大晚年藝術上的傑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與後期詩文風格特點的轉變是密切相關的。正如八大在《書法山水冊》中一節題識反問:“文章非人間世之書畫也耶?”八大晚年詩文的突出特點,就是建立在其藝術觀與人生觀相互統一的基礎上,這也正是八大晚年詩文的精髓。

作品象徵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繪畫,他襟懷浩落,慷慨嘯歌。由於時代特點和身世遭遇,他抱著對清王朝誓不妥協的態度,把滿腔悲憤發泄於書畫之中。所以畫中出現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甚至禽鳥一足著地,以示與清廷勢不兩立,眼珠向上,以狀白眼向青天。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個字聯綴起來草寫,形似“哭之”、“笑之”字樣。他還有很多隱晦艱澀的詩句跋語,表示對清廷極端的仇恨和蔑視。

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表現了鮮明的愛和憎。如膾炙人口的《孔雀圖》及其題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諷刺了那班頭戴三眼花翎烏紗帽的漢族大地主屈膝求榮、投降新主子的奴才醜態。

有一幅山水冊頁題云:“郭家皴法雲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他稱慕五代北寧間畫家董源、郭熙,以其獨特筆墨描繪沒有受外族侵凌的宋朝江山,而激發起熱愛故國的思想感情。《鵲石圖軸》(現藏畫家八大山人紀念館),畫中描繪著兩隻喜鵲立於大石之上,究其畫意,具有鵲巢鳩占,翔集浣磐的含義。《詩·召南·鵲巢》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傳云:“尸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八大山人作此喻以諷刺清貴不善自謀而強占別人地主。並著意表現雙鵲集棲於磐石之上,這不是尸鳩可以占據和動搖得了的。

他常畫的蓮荷松石、梅蘭竹菊、蘆雁鳧鶴、魚鴨鷹鹿等等,大都象徵他性格的倔強與高風亮節。他一生堅不為清廷權貴畫一花一大石,而一般農民、貧士、山僧、小兒卻很容易得到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這種不屈於權勢的精神,歷來為人們讚賞與稱頌。

現存作品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河上花圖卷》

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並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著“東方梵谷”的美譽。八大山人的書畫有少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已不復得見。

如:《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並題圖卷》、《魚鴨圖卷》、《魚樂圖卷》、《雜花圖卷》以及《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以及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

拍賣情況

《竹石鴛鴦》,2010,西泠印社拍場,成交價1.187億。
《仿倪雲林山水》,2009年成交價8400萬元
《個山雜畫冊》,2008,西泠印社拍場,成交價2352萬元。
《山青水碧鳥語花香》,2008,佳士得拍場,成交價3426萬元。
《鷺石圖》,2008,北京萬隆拍場,成交價3300萬。
《瓶菊圖》,2008,中國嘉德拍場,成交價3136萬元(不含佣金)。

贗品鑑別

八大山人,朱耷,是中國明末清初一代畫家宗師。近年來,八大山人的山水畫成為收藏界追逐的熱點。有專家指出,價值300萬元以上的八大山人書畫,六成以上是假的

八大山人死於公元1705年,而清代中期就有人刻意製作八大山人的贗品,當前市場上八大山人的假畫更是花樣百出、源源不斷。
有專家指出,近幾年來價值300萬元以上的八大山人書畫,有60%以上是歷代(包括當代)製造的假畫,尤其是山水作品,是八大山人贗品的重災區。說八大山人贗品花樣百出是有事實根據的,以下幾種類型值得大家警惕。
一些毫無歷史知識和藝術鑑別能力的人,見八大山人作品價值上漲,就四處搜尋無款無印的老畫,隨意添上八大山人的款識,鈐上照像製版的偽印(這種塑膠偽印,在舊貨市場上20元就能買來)大搖大擺地拿到市場上去,矇騙那些同樣不懂八大山人作品而又期望一夜致富的收藏者。

有一幅可稱“開門見山”的假畫,作偽者在一幅晚清無名款的畫上填上了“八大山人”的名款。可笑的是,作偽者連八大山人的生卒年都沒搞清,居然寫上了乾隆的年號,豈不知“八大山人”在乾隆登基前31年就死了。這種畫蛇添足的偽款可作畫壇一大笑話。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不少不填年款只加名款的偽品,比這幅贗品更具欺騙性。所以特別提醒收藏家們,不要看到有八大山人名款的作品就盲目購買。
俗語說“有名書畫重題跋”,初涉藏海的愛好者自己鑑賞能力不夠,就常常想買一些有名家題跋的作品。假畫製造者抓住了這個機會,往往製造一個大名頭的跋語附加到偽畫上,“扯大旗作虎皮”,用以欺騙投資者。有一幅幾年前一家拍賣公司推出的重要拍品,在畫上加了一段民國期間著名學者德彝的長跋,這段跋語以學者身份考證了畫面上八大山人的一個花押款。跋語以半文言寫成,用了一些典故,使人望而生畏不敢懷疑。這位作偽者儘管讀過一點史書,卻只是一知半解,竟然把明朝亡國的3月19日誤為3月9日,跋中的這個破綻是德彝先生不可能出現的,以此暴露了長跋是偽跋。從這個事例看,收藏者想不上當,必須先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近幾年出現的偽畫,不少是仗著唬人的題跋騙取信任的,應當引起充分注意。

八大山人一生使用的印章有數十方,晚年常用的“何園”、“黃竹園”、“拾得”等印使用率較高,很多藏家都知道這些印鑑。
作偽者把這些常用的印鈐在偽畫上。但他們沒有深入了解這些印件的啟用年和廢用年,結果露出了破綻。例如近年出現的一幅摹制水平很高的偽畫,無論從題詩的書法或繪畫的風格上,均達到亂真境地。但其落款年代是壬申,即1692年,鈐有“何園”印,而據大量文獻考證,八大山人使用“何園”印最早是1685年。這幅畫上的壬申年(1682年),八大山人尚未啟用何園的名號。
對這類偽畫的鑑別,必須熟悉八大山人用印規律。因此,要鑑定八大山人作品的真偽,首先要熟讀八大山人年譜,否則是無法應付這些偽作的。

藝術成就

八大山人在藝術上有傑出的成就。他以繪畫為中心,對於書法、詩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並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

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書法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他的山水畫,遠尚南朝宗炳,又師法董、巨、米芾、倪、黃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書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

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好的一種表現。

朱耷對藝術修養與功力鑄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讀書至萬卷,此心乃無惑;如行路萬里,轉見大手筆。”他認為畫事有如登高,“必頻登而後可以無懼”,說明他對藝術不斷磨鍊的精神。

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為了紀念這位大畫家,解放後已在南昌市青雲譜建立了“八大山人紀念館”(全國第一所古代畫家紀念館)。

真跡拍賣

八大山人《仿倪雲林山水》(局部)八大山人《仿倪雲林山水》(局部)

《中國經濟周刊》8月3日報導,在被譽為京城春拍“收官之戰”的北京匡時春拍古代書畫專場上,八大山人的傳世名作——《仿倪雲林山水》以1100萬元起拍,在兩位買家窮追不捨的“叫板”中一路走高,最終以8400萬元的成交價(含佣金)落槌,創造了中國書畫拍賣價格新的世界紀錄,這幅《仿倪雲林山水》也由此成為了史上最貴的中國畫。

背景

“意外”的新紀錄

從09年5月初開始,各大拍賣公司09年的春拍就相繼開槌,儘管金融危機的影響似乎有些消散,但整個“2009春拍”還是一直處於“平穩而無亮點”的狀態。雖然媒體上會時常出現諸如藝術市場展露“春的訊息”這樣的字眼,但是“春”,似乎更多的還只是“訊息”。而驚喜卻在最後時刻——作為京城幾大拍賣公司中最後登場的北京匡時春拍於6月26日結束。當天下午4點30分,在北京匡時春拍的古代書畫專場上,1033號拍品八大山人的《仿倪雲林山水》以1100萬元起拍價開始競拍。對於這件從預展時就相當熱門的拍品,出價的買家很多,價格也迅速攀升,但是當競價達到3000萬元以上之後,就只剩下坐在場內最前排的一位買家和一位用電話委託的場外神秘買家了。

場內那個買家是劉益謙。劉益謙是09年拍場上的熱門人物,在媒體的報導中,國中未畢業的他,做過皮包生意,收購過國庫券,後成立“新理益”公司收購法人股而暴富,是上海鼎鼎大名的“法人股大王”,他最近(09年6月)因為頻頻在拍賣會上購買天價藝術品而在收藏界名聲鵲起,並以志在必得的“彪悍”作風聞名拍場。

在之後的近半小時時間裡,兩位買家窮追不捨、激烈“廝殺”,每次價格突破一個千萬關口,現場就會迸發出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在經過了無數次的叫價之後,最終這幅《仿倪雲林山水》在場外神秘買家7500萬的委託叫價中落槌,加上12%的佣金,最後成交價為8400萬元!

這個價格改寫了2007年中國嘉德秋拍中明代仇英《赤壁圖》創造的7952萬元的中國書畫拍賣價世界紀錄。

三大成因

儘管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認為這幅《仿倪雲林山水》創出如此天價也並非“拍場意外”。

董國強從1994年中國拍賣行業剛剛起步就開始接觸拍賣,他認為影響一幅作品市場價值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作者在美術史上的地位以及該作品在該作者創作史上的地位;二是作品留傳是否有一個很詳細的脈絡;三是曾經的出版、著錄和展覽情況。

紀念館

八大山人紀念館青雲譜是一座極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園內,數百年的古樟樹、苦楮樹、羅漢松青葉蒼乾,繁蔭廣被,覆護著青磚灰瓦白牆紅柱的殿宇,顯得格外靜謐。密葉篩過的天光灑在小徑上,明暗閃爍,野趣橫生。一彎荷池清澈明淨,倒映著籠籠修竹,魚兒嬉戲,花影搖曳。園外清溪蜿蜒,溪畔農田阡陌縱橫,農舍炊煙裊裊,恰似人間仙境。

八大山人紀念館坐落在歷史修久、風景優美的江西南昌南郊十五華里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雲譜內,相傳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之子王子晉到此開基煉丹。西漢末年,南昌尉梅福曾棄官隱釣於此,後人建“梅仙祠”祀之。東晉年間許遜治水至此,始倡道教“淨明派”,並建“太極觀”,唐大和五年易名“太乙觀”。宋至和二年復易名“天寧觀”、至清順治十八年始定名“青雲圃”,後易“圃”為“譜”。譜內屋宇布局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為主體,三殿逐次遞進,曲廊相通,甚是幽雅。一九五七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五九年闢為八大山人紀念館,陳列八大山人書畫作品。

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的傑出畫家,生於明天啟六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二六——一七0五),享年八十歲。他姓朱名耷,僧名個山、傳啟,別號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他抱著對清王朝不屈的態度出家為僧。後還俗,自築陋室“寤歌草堂”於南昌城效,孤寂貧寒地度過了晚年。八大山人在藝術上有獨特的建樹。他以水墨寫意畫著稱,尤擅長花鳥畫。其畫面構圖縝密、意境空闊;其筆墨清脫純淨、淋漓酣暢;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筆簡意賅,形神兼備,體現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書法善用淡墨禿筆,猶盡流暢,含蓄內斂,圓渾醇厚,亦工篆刻。其詩文多為幽澀古雅。三百年來他飲譽畫壇,“揚州八怪”、吳昌碩,近代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畫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響。八大山人(朱耷)從明王爺成為遺民,承受國亡家破之痛,先後淪為僧道,巧妙應付"臨川之變",繩金塔下為民揮毫,其“哭之、笑之”的人品和畫品成為發人深思的畫壇傳奇。愛國、愛鄉的八大山人,對清初的殘暴疾惡如仇,終身苦守不阿,人品至上,成為後世為人的風範。跨越時空的八大山人書畫藝術,釋放出巨大藝術能量,輻射璀璨的藝術之光。藝術修養全面的八大山人給我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詩作,吟詠之餘,我們藉此心靈轍音,感受三百年前詩人的娓娓獨言,將已逝去的流光重新喚回眼前。

85年八大山人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命名為中國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當今畫壇,流派紛呈,相互競技,各展異彩,本館展出當代花鳥高手之作,是藝術家離經叛道在感覺和直覺水平的一個發展。一批資質精深的專家、學者在八大畫風的繼承與創新方面從特殊的頓悟中找到了自我,許多作品讓人回味無窮。

江南名園青雲譜,歷經周、西漢、東晉、唐、宋、元、明、清數朝,系唯一保存完好環境的江西淨明道教發源地,院內殿宇堂閣,丹桂碧池,涼亭月樓,展示歲月的滄桑,漫遊其間,感受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蘊的內涵。青雲譜道院現存許多令人嚮往的文化遺蹟:萬曆古井、仙人橋、淨明真境、鶴巢黍居、羲之墨池、竹經通幽、嶺雲來閣、八大墓等為觀眾提供了尋幽覓古的情趣,令人流連忘返。

古青雲譜是鑲嵌在市南郊一顆綠色明珠,陽春季節,紅茶、桃花爭奇鬥豔,盛夏荷滿十里,三秋桂子飄香,嚴冬寒梅競放,四、五百年的參天古木香樟、羅漢松、苦樹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鎮院之寶。南昌現存最長的雙面碑廊。120多幅因心造境的書畫作品揭示了八大山人非凡的筆墨生涯。移步換景的迴廊與巧奪天工的石刻工藝帶給了觀眾沁人心脾的美感。

清初畫壇四僧

名號 簡介
朱耷 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擅畫水墨花卉禽鳥,善書法,精篆刻,晚年書畫均署八大山人四字。
石濤 明藩靖江王之後,擅畫山水,主張“筆墨當隨時代”,畫山水者應“脫胎于山川”。
弘仁 黃山寫生第一人,自號“梅花古衲”,並遺命友人於其墓側多種梅,曾參與隆武政權抗清活動。
髡殘 擅繪人物、花卉,尤其精於山水,曾自謂平生有“三慚愧”,曾參加南明何騰蛟反清隊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