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

李苦禪

李苦禪(1899- 1983),男,出身貧寒。現代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原名李英傑,改名英,字勵公。山東高唐人。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曾任杭州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擅畫花鳥和鷹,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鷹圖》《松鷹圖》《蘭竹》《晴雪圖》《水禽圖》。1978年出版《李苦禪畫輯》。中國近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美術教育家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生於山東省高唐縣貧苦農家,自幼受到家鄉傳統文化之薰陶,走上了藝術征途。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李苦禪李苦禪
李苦禪(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傑,號勵公,山東高唐人。自幼家貧,在民間繪畫藝人影響下學畫。1919年入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工儉學會”(又名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同時在北京大學附設的“業餘畫法研究會”向徐悲鴻學習素描與西畫。192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文,1922年轉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期間,常靠晚間拉洋車維持生活。為此,同學林一盧贈其“苦禪”二字為名(苦,即苦難的經歷;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學國畫,成為齊門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贈其手書雲“苦禪(第畫筆及思想將起余輩,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認為“英(苦樣)也過我,英也無敵,若老死不事大名,是無鬼神矣”。1925年於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師範學校美術專科國畫教員,1930年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抗戰初期辭職寓居北京。因平日與愛國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1946年任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附屬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後任該院國畫系教授。擅大寫意花鳥畫,作品繼承民族繪畫優良傳統,並融中西技法為一爐,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魚、雞、鷹等為題材,具有筆墨厚重豪放,氣勢磅礴逼人,意態雄深縱橫、形象洗鍊鮮明的獨特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長屏巨幅更為世人所矚目。

人物生平

李苦禪李苦禪

1919年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工儉學”(又名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堅持學習。同時,又在北京大學附設的“業餘畫法研究會”,向徐悲鴻先生學習素描西畫。192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文,1922年轉到“北京國立藝專”西畫系學習。這期間,經常靠晚間拉洋車維持生活。為此,同學林一盧贈他“苦禪”二字為名(苦,即苦難的經歷;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1923年,拜齊白石翁為師。此時,齊翁名氣尚微,加之當時北京摹古風盛,唯齊翁別開生面,大膽創新。因此,頗受譏議。

1925年,於“北京國立藝專”畢業,任北京師範學校的教授,兼任保定第二師範教授。1930年,應聘到杭州藝專任國畫教授。

抗日戰爭初期,北京淪陷,李先生極為激憤,辭去一切“公職”,隱居前門老爺廟與西城柳樹井二號,因他平日與愛國志士交往甚密,於1939年被捕入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

抗戰勝利後,1946年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1949年,北京解放後改為兼任教授,李先生於1950年上書毛主席,請求安排工作,毛主席當即寫信給徐悲鴻院長,並派秘書前去看望,隨即李先生被安排到“中央美術學院”附設之“民族美術研究所”任研究員。爾後又調至該院的國畫系任寫意畫教授。

“文革”期間,李先生慘遭迫害,被誣為“反動學術權威”,關進“牛欄”,經受百般折磨,之後又被下放到農村勞動。

李苦禪李苦禪
1972年敬愛的周總理派人請老畫家作畫,李先生被邀請參加,三年中為國家作畫三百餘幅。

“文革”後,李先生恢復了名譽。繪出《紅梅怒放圖》、《晴雪圖》等等,爾後,又任“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與政協第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1年投入科教片“中國花鳥畫”、“苦禪畫鷹”與“苦禪寫意”的拍攝工作,將畢生寶貴藝術經驗毫無保留地付諸銀幕,獻於子孫後代。期間,創作了巨幅“墨竹圖”與“盛夏圖”等傑作。

1982年春赴廣東經濟特區訪問,非常興奮,深感中華振興有望,立下了百幅創作的壯志。

1983年春,有關部門舉辦李苦禪教授從事教育事業六十年祝賀大會。6月8日應邀為日本長崎孔子廟書寫了巨聯:“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

1983年6月11日凌晨一時做古。

藝術特色

李苦禪李苦禪
他的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的技法,並融中西技法於一爐,滲透古法又能獨闢蹊徑,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特色。李苦禪先生筆下的花鳥世界,渾厚、平實而妙得天趣。他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等作為題材作畫。他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點與豐富的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形神兼備、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他筆下的花鳥,既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但又不是對自然物象純客觀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練之後的再創造。在看似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在自然含蓄中蘊含著陽剛之氣,他的運筆線條如行雲流水,蒼勁樸拙,筆法凝練簡約,卻意趣盎然。筆墨縱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駕馭筆墨的能力,駕馭寫意技巧的能力是驚人的。對於他來說,畫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揮灑。他的作品尤其到了晚年,愈加返樸歸真,雄健蒼勁,筆墨揮灑中已經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他將西方雕刻、繪畫方法、精神融入國畫教學。並率先將京戲作為“傳統美學與文化藝術之綜合”引進美術教學之中,親自粉墨登台,現身說法,誠如當年《晨報》所評:“年來北方藝壇上創造派的先鋒,異幟獨標,要算這位大名鼎鼎的李苦禪先生。” 李苦禪的書法與畫互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李苦禪認為,中國寫意畫是寫出來的,西洋畫是畫出來的,在這方面,中國比西方高出一籌。這表現在“融結果美”與“手段美”於一體,“融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於一體的變革。而書法與繪畫相結合恰是這一變革的契機與關鍵。李苦禪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因而李苦禪在中國書法藝術之“畫家字”方面獨樹一幟。李苦禪在數十年覓碑訪帖之中自成朴雅、渾厚、風神、婉轉的行草藝術。 “大”是李苦禪繪畫顯著的特點。如:巨幅《盛夏圖》(荷花圖),是用四幅丈二匹宣紙接成而畫,面積達到22.04平方米。花如盆,葉如蓋,梗如臂,盛開的荷花,山石,水鳥,組成了龐大的畫面。又如《墨竹圖》:是用三張丈二匹宣紙拼接起來的巨幅。李苦禪作畫喜歡用重墨,善用潑墨、焦墨,水墨暈章,用大筆畫小幅作品。李苦禪談筆墨時說“墨要厚才耐看。色也要當墨用,不論紅還是綠都能達到墨分五色才厚”。如作品《勁節圖》用筆凝重,別具一格。中國傳統大寫意畫傳統畫法的布景層次較少,主要是一至二個層次。(右圖冊[16])李苦禪把山水畫法的平遠,高遠之法,運用到花鳥畫上,能達三四個層次。李苦禪利用了墨色的濃淡乾濕、色彩的冷暖、黑白的相間來增加畫面層次感,把觀賞者的視線和感覺層層推向遠方。如《盛夏圖》,第一層是近岸,用淺赭石著色。第二層是用線和濃墨畫茨菰、水草,第三層用淡墨畫荷葉用紅色畫荷花。第四層是畫面的畫眼巨石和水鳥,第五層是舉世後面的荷花,這樣一層一層慢慢遞進。李苦禪的畫境界平淡天真。如《綠雨清竹之鄉》,描繪的是,在雨後的芭蕉葉下,幾隻四下張望的鸕鶿停住在渾厚樸拙的巨石上,神態各異,正在享受雨後的清新空氣。鸕鶿頭頸用朱色沒骨畫出,圓睜的雙目使水鳥顯得精神奕奕。四周景物圍繞主題描繪,點明了鸕鶿的生存環境。筆墨自然,無矯揉造作,色彩單純,造型簡潔。又如《茨菇鷺鷥》,畫中以江南水鄉為背景,描寫的是一隻鷺鷥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李苦禪用粗朴、厚實的墨色畫出芋葉、鷺鷥,用線條勾勒葉筋、水草。表現了江南的自然野趣。《荷塘翠鳥》圖,一隻翠鳥飛過微風輕拂的荷葉,露珠點點而落,在蓮塘殘葉之間,充滿生機。
李苦禪繪畫選材獨特,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為題材作畫。如《教子學飛翔》圖,畫了依附在老鷹背上、躍躍欲飛的鷹雛。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強調鷹與雛的相對。斜三角的整體造型,向上飛去的整體動態。李苦禪畫鷹多為“靜態”的鷹,多為蹲視姿態。如《松鷹圖》,數隻雄鷹立於山顛,蓄勢待發。 李苦禪的書法與畫互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李苦禪認為,中國寫意畫是寫出來的,融“結果美”與“手段美”於一體,融“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於一體的變革。而書法與繪畫相結合恰是這一變革的契機與關鍵。李苦禪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因而李苦禪在中國書法藝術之“畫家字”方面獨樹一幟。李苦禪在數十年覓碑訪帖之中自成朴雅、渾厚、風神、婉轉的行草藝術。
李苦禪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氣勢磅礴,形象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李苦禪畫花鳥,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不是對自然物象客觀的描摹,是凝練後創造。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自然含蓄中蘊含陽剛之氣。李苦禪的畫幅越大越能自由揮灑。李苦禪晚年的作品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藝術成就

中國近百年繪畫的發展,花鳥的創新成就是非常高的,可是再往前發展一步也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大師林立啊!前輩的成就太高了,如果再往前發展一步那是很不容易的。李苦禪先生在當代花鳥畫家里是非常有成就,有自己獨創性的,他的個性面貌非常強,他的作品精神內涵上非常豐富的,李苦禪先生的藝術成就還值得重新深入地進行研究。另外,對於李先生早期的藝術道路,藝術成就也還有一個重新認識的必要。

當時在二、三十年代的時候,苦禪先生在當時的藝術實踐,他是走在整個時代的前列的,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可貴的。要考慮到整個這個時代一個大的文化環境、文化背景,把李先生放在這樣一個大的整體的背景看他的作用,看他的價值。

20世紀前期,我們中國美術運動的中心,一個是上海,一個是北京,還有一個比較晚一些的是杭州。苦禪先生當時正好是在這三個地區都生活過,工作過。他早期的藝術實踐,就跟當代我們中國美術發展——往前推動,正在開動的時候融和在一是起了,他在這裡邊起了重要作用的。他不是站在保守的那一面,而是站在革新的一個方面。苦禪先生的藝術裡邊作為一種知識的結構,他是有中國傳統,有西方的藝術觀念。

他把一個很廣博的東方的背景都融入了他的藝術觀念、藝術的創造中了。所以我覺得苦禪先生的藝術,在中國當代的中國畫壇,他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代表,放在歷史長河中他也是非常傑出的。

個人榮譽

1930年,任杭州國立藝專國畫教授。
1934年,任京華美專國畫系和華北學院美術系教授。
1945年,私立中國藝術專科學校在濟南復校,任教務主任。
1946年,被徐悲鴻聘為北平國立藝專國畫教授。
1951年,任民族美術研究所任研究員。
1977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傑出的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人民美術教育家。
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

李苦禪紀念館

李苦禪紀念館位於山東濟南趵突泉公園的萬竹園內,共有18個展室、160餘間房屋常年展出大師遺作和生前收藏的書畫文物400餘件,其中有《紅梅怒放圖》、《晴雪圖》、《墨竹圖》、《盛夏圖》等精品。李苦禪84歲高齡時繪製的巨幅《盛夏圖》面積達21平方米,在寫意花鳥畫史上是罕見的。

李苦禪藝術館

山東省高唐縣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也是國畫大師李苦禪的故鄉。

2006年9月15日,山東省高唐縣投資2000多萬元興建的李苦禪藝術館對外開放。該館是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體設計,由清華工美環境藝術設計所進行內部裝修設計。

李苦禪藝術館再現大師生前起居住所
李苦禪藝術館位於山東高唐縣城中魚丘湖畔,占地10畝,總建築面積4782平方米,建築總高度為17.9米。周邊湖水環抱,禪寺在前,廣場在後,兩側是書畫一條街、名家書畫會館和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藝術館建築造型極具漢唐風韻,屋頂為廡殿形式,外牆飾仿青磚面材。其室內裝飾部分,延續了建築外檐的風格,在滿足現代展示功能的基礎上,運用簡約的現代設計手法;色彩上以黑、白、灰為基礎色,結合新工藝、新材料,把傳統元素充分詮釋演譯成適合現代人審美習慣的視覺形式,創造一種文儒清雅的人文空間,使藝術館成為人們陶冶情操、學習觀摩的藝術交流場所。.....

李苦禪藝術館共分地上2層,半地下1層,有9個展廳(包括2個恆溫恆濕展廳)、5個畫室、1個報告廳和1個藏畫庫,是國內一流、山東省內檔次最高的美術館

藝術年表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乙亥)2歲

1月11日(農曆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誕生於山東省高唐縣李奇莊的一個貧苦農家,取名英傑,字超三。

1916年(民國5年丙辰)19歲入山東聊城省立二中,從國畫家孫占群習畫,首先學畫荷花。是年作中國畫《貓》、《雞》和《鶴》(原系四條屏,現失一條)。

1918年(民國7年戊午)21歲暑期,來到北京,入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從徐悲鴻學炭畫,並受益於陳師曾、賀履之、湯定之等先生。次年,臨摹徐悲鴻的油畫《搏獅》。

1919年(民國8年己未)22歲以聊城二中學生代表的身份赴京,參加“五四”以及“六三”愛國運動。後進北京大學附設的“留法勤工儉學會”,半工半讀。

1920年(民國9年庚申)23歲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旁聽,攻讀中文。在北大,他聽了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梁啓超、羅素(英國)等人的演講,還見到了日後聞名中外的人物毛澤東、徐特立等。

1922年(民國11年壬戌)25歲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1934年更名為國立北平藝專)西畫系,靠夜間拉人力車維持生計,極其艱苦,同學贈他一個藝名為“苦禪”,自此以苦禪名行世。

1923年(民國12年癸亥)26歲秋,拜齊白石為師,白日學習西畫,晚間抽空到齊家學習中國畫

1924年(民國13年甲子)27歲在齊白石的精心培育下,他畫藝大進。在國立藝專成立“九友畫會”,九友分別是:李苦禪、王雪濤,王仲年、徐佩遐、孫公符、何冀祥、閻愛蘭,顏伯龍袁仲沂

李苦禪1950年,中央美院宿舍合影
1925年(民國14年乙丑)28歲夏,北京國立藝專舉辦畢業生作品展,李苦禪展出了油畫《合唱》等和八幅大寫意花鳥畫,展出作品被林鳳眠校長及其他老師全部買走。
次年,畢業於國立藝專。應聘為北京師範學校與保定第二師範學校的美術教師。結識王森然,並成為終身好友。次年作水彩畫《宛平縣城》、《麥收》和《參觀陳列館》。作巨幅國畫《鷹杮圖》。

1926年(民國15年丙寅)29歲齊白石的畫價大增,許多人假造他的畫去賣大價錢。李苦禪極其厭惡這種行為,寧可自己的畫一錢不值,也不去造假牟利。齊白石贈其詩云“苦禪學吾不似吾。”“苦禪不為(不造假畫)真吾徒。”

1927年(民國16年丁卯)30歲5月22日,《晨報》副刊《星期畫報》第85號發表其作品《松鷹》,齊白石在畫上題道:“昔人學道有言一而知十者,不能知二者,學畫亦然。劣天分者見任何些數而一不能焉!愚者見一下如無一。苦禪之學余而能焉,見一而能二也。白石題記。”圖下有編者語:“李英傑李君號苦禪,畫學白石而能變化,在藝術大會中佳構甚多,最得好評。”“藝術大會”指國立北京藝專春季藝術大會,由林風眠發起,提倡美育。與趙望雲等人組織“吼虹藝術社”(全名為“中西畫會吼虹”)主要成員有李苦禪、王雪濤、孫之儁、侯子步、王青芳等。該社宗旨為“以中為體,以西為用”。該社首次聯展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舉辦。

次年重要作品有中國畫《群魚鷹》,油畫《活動》、《和平之泉》、《群鬼》、《戰場之夜》、《愛的哲學》、《重心的象徵》,《威尼斯的佩環》等,可惜這批作品歷刼難甚多,至今下落不明。

1928年(民國17年戊辰)3l歲與王森然結拜為兄弟,並應邀住在王森然西四石碑胡同的家中,二入朝夕相處,共同探討文藝。這段時期,李苦禪的生活比較穩定,在繪畫上有了突破性的發展。秋,與凌嵋琳結婚。次年,王森然為天津《大公報》創辦《藝術周刊》,曾大量介紹李苦禪和趙望雲的藝術,引起社會的很大關注。

4月14日,《大公報》發表其作品《慘澹京都》。11月23日,又發表作品《慘暮》,頗具版畫風格。

7月1日,參加中西畫會在北海漪瀾堂舉辦的畫展。

8月4日,《霞光畫報》推出中西畫會第二次畫展專刊,登載了齊白石對李苦禪的評價:“謹觀中西畫會諸君之作,皆筆情大雅,無女子見人有羞縮態度也,將來再行展覽,必有可觀耳。苦禪之畫,比前度展覽會大進,何其令吾輩真可畏!一哂記之。白石山翁。”同時還刊登了郝左春對李苦禪的評價:“藝術界革命的前驅”。次年,齊白石贈與李苦禪一本《齊白石畫集》;並在封面上題字:“苦禪仁弟畫筆及思想將起余輩……”

1929年(民國18年己巳)32歲吼虹畫社曾出版兩期《吼虹月刊》,後因經費緊張以及國民黨憲警的干涉而停刊。還編有《苦禪望雲畫集》兩冊。次年,為齊門篆刻女弟子劉淑度作冊頁,齊白石在其上題道:“苦禪畫思出人叢,淑度風流識此工。贏得三千同學輩,不聞揚子恥雕蟲”。齊白石將弟子李苦禪比作孔子門下的顏回。次年,《李苦禪畫集》出版,由齊白石題簽。

1930年(民國19年庚午)33歲春,應林鳳眠之聘,赴杭州藝專任國畫教授,與潘天壽同事。二人朝夕相處,互相切磋大寫意藝術,兩位不拘陳法的藝術家結為好友。他將潘天壽的作品首次郵寄給居住北平的齊白石,同時與任教於藝專的法國大雕塑家羅丹的弟子卡姆斯基(俄國)相友善。在教學上,曾倡議合併中西畫系,以促進中西繪畫之融合。在杭州期間,結識張大千和京劇大師蓋叫天

李苦禪李苦禪家人合影
1931年(民國20年辛未)34歲在杭州國立藝專任教。

1932年(民國21年壬申)35歲在杭州國立藝專任教。次年作中國畫《魚鷹》、《游禽》、《喜鵲》等。

1933年(民國22年癸酉)36歲在杭州國立藝專任教。次年作中國畫《墨雞》和《魚鷹》等。

1934年(民國23年甲戌)37歲秋,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

1935年(民國24年乙亥)38歲參加“一二·九”愛國遊行示威運動。夏,與張大千重逢於北平。次年,家庭遭變,與凌嵋琳離異;改字為勵公。作《清供圖》贈王森然,齊白石題道:“英也過我。”

1936年(民國25年丙子)39歲以兼課與賣畫為生。1月,北平炳林印書館印刷出版了《李苦禪畫集》,內收他30年代初期作品17幀,王森然作序,藏畫者為:無數青山拜草廬主,亦即王森然。

1937年(民國26年丁丑)40歲北平淪陷。偽“新民會”企圖拉攏李苦禪等社會名流為他們做事,被他斷然拒絕。此後,他辭去日偽“公立”學校教職,短期在私立美術學校教中國畫。當時,他主要靠賣畫為生,並參與中共領導的地下抗戰活動。

1939年(民國28年己卯)42歲5月14日,以“勾結八路軍”的罪名,與學生魏隱儒同時被日本憲兵逮捕入獄,遭刑訊28天,受到嚴刑拷打,但堅貞不屈,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出獄後拒絕偽職,並繼續參加愛國活動。次年,與學生魏隱儒、齊白石的弟子李榛在北平中山公園董事會舉行書畫聯展,作品銷售一空,生活上的困難暫時得到緩解。

1941年(民國30年辛巳)44歲7月5日至7日,在北平中山公園舉辦畫展,展出作品50餘件。

1942年(民國31年壬午)45歲4月2日至4日,與魏隱儒赴山東,在濟南青年會舉辦聯合畫展。其中,李苦禪展出的作品,計有《群鳩》、《松鷹》、《枯木蒼鷹》,《芙蓉小鳥》、《白梅喜鵲》,《鐵樹荔枝》、《蝶戀花》等64幅。11月,與李慧文結婚。婚後,與魏隱儒,關友聲赴青島舉辦書畫聯展。

1945年(民國34年乙酉)48歲抗戰勝利後,私立中國藝術專科學校復校於濟南,李苦禪任教務主任。

1946年(民國35年丙戌)49歲被徐悲鴻院長聘為北平國立藝專國畫教授,並被推選為首屆“中國美術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次年,結識畫家吳作人和許麟廬。

1948年(民國37年戊子)51歲春,在北平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舉辦畫展。與曹隴丁在蘭州、西寧、臨洮等地舉辦聯展。

1949年己丑52歲解放前夕,與何思源(北平市市長)、徐悲鴻等北平文化界名流合力斡鏇,呼籲和平解放北平,以保護古都文化遺蹟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1950年庚寅53歲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剝奪了講課的權利,遂上書毛澤東主席。毛澤東主席即親自致信徐悲鴻,囑咐設法解決此事,並派秘書田家英登門代為看望。在李苦禪受打擊的日子裡,許麟廬的“和平畫店”給了他許多溫暖。春,與齊白石、徐悲鴻、許麟廬在“和平畫店”聚會,以神來之筆作潑墨《扁豆圖》,贏得大家拍案叫絕。
秋,為許鱗廬母親壽辰作《雙雞圖》,齊白石在此畫上題道:“雪個先生無此超縱,白石老人無此肝膽”。

1951年辛卯54歲調民族美術研究所任研究員。因自願報名於土改工作,被派往四川江油參加土改工作隊,在一農民家裡發現一失蹤已久的戰國青銅重器,向上級打報告,有關部門立即將之運回北京,挽救了這一稀世珍寶。土改後回京憑記憶作山水畫《劍門關一瞥》贈張守常,畫家一生很少作山水畫,此為其中極珍貴之一幅。

1956年丙申59歲初夏,應邀去北京大學美術社講學。廣獲好評。

1957年丁酉60歲9月16日,齊白石逝世,悲痛萬分。

1961年辛丑64歲應邀赴青島、濟南、煙臺、蚌埠合肥等地舉辦畫展和學術講座。

1964年甲辰67歲在中央美術學院受到不公正批判。

1966年丙午69歲“文革”開始,因被誣為“反動學術權威”而遭殘酷批鬥和查抄,被關入“牛棚”,受盡折磨,絕不屈服。即使在“牛棚”中,他也從不間斷站樁等練功,對光明的到來仍不失信心。

1969年己酉72歲“造反派”逼他違心承認在抗戰時期曾有失節行為,他憤然寫下了保證書,以反擊“造反派”對他的污衊。

1970年庚戌73歲被強令下放到河北省磁縣“五七”幹校“勞動改造”,多次暈倒。

1971年辛亥74歲因病回京,被指令在中央美院傳達室看門,不久即退休居家。老人孤身一人在京,生活極度困難。

1972年壬子75歲周恩來總理指示抽調一批畫家為賓館和駐外使館作陳列畫,李苦禪也在其中,三年中為國家義務作畫三百餘件。

1974年甲寅77歲被“四人幫”打成“黑畫家”,遭大會批鬥四次,但他憤憤不平,暗地裡照畫不誤。

1975年乙卯78歲他預感到“四人幫”之流的末日就要來臨,揮毫畫了《白菜江蟹圖》,以白菜自喻,以“江蟹”諷喻“四人幫”。

1976年丙辰79歲粉碎“四人幫”,恢復名譽和教授職務。

1977年丁巳80歲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盡義務為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中國畫研究院之籌備機構)作畫二百餘幅。

1979年己未82歲為人民大會堂作巨幅《松鷹》和巨幅《盛夏圖》(與其子李燕合作)。

1980年庚申83歲為人民大會堂西藏廳作巨幅《墨竹圖》。此系自唐代有畫竹以來首件最大篇幅的畫竹之作。隨即又畫了同樣篇幅的第二件墨竹《勁節圖》。任全國政協委員(特邀)。參加《中國花鳥畫》和《苦禪畫鷹》、《苦禪寫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攝,貢獻出一生的寫意技法。

12月6日,應邀赴香港舉辦“李苦禪、李燕父子書畫展”,並在港講學。

12月13日至19日,“李苦禪,李燕書畫展”從香港移往九龍尖沙咀博雅畫廊繼續展出。《李苦禪畫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問世。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他出版的第一本大型畫集。由弟子龔繼先任責編,他對此甚為滿意

李苦禪《盛夏圖》
1981年辛酉84歲被選為“中國畫研究院”委員。完成巨幅國畫《盛夏圖》,氣勢磅礴,豪情萬丈。這幅作品用四張“丈二匹”聯結而成,面積約有21平方米,堪稱中國大寫意花鳥史上的奇蹟。參加教學片《苦禪寫意》的拍攝。到灕江寫生作畫。

1982年壬戌85歲赴深圳,珠海、廣州、蘇州等地參觀。在深圳特區參觀時為《特區文學》寫了觀感,並題字“人傑地靈,振興有望”。在蛇口留下“振興中華,由南啟北”的題詞。

1983年癸亥86歲1月13日中國美術家協會,美協北京分會及中央美術學院在北京飯店聯合舉辦大型茶話會,慶祝老人86歲壽辰,並祝賀其從事美術教育工作60年。首都美術界畫友和其他各界人士100多人出席了會議。

6月5日,與李燕合作《哺幼圖》,他畫竹石並題字,此為他生前所作的最後一幅畫。

6月8日,應邀為日本長崎孔廟書寫儀門對聯:“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

6月11日凌晨,因心臟病突發逝世。

作品特點

書法
李苦禪的書法與畫互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李苦禪認為,中國寫意畫是寫出來的,西洋畫是畫出來的,在這方面,中國比西方高出一籌。這表現在“融結果美”與“手段美”於一體,“融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於一體的變革。而書法與繪畫相結合恰是這一變革的契機與關鍵。李苦禪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因而李苦禪在中國書法藝術之“畫家字”方面獨樹一幟。李苦禪在數十年覓碑訪帖之中自成朴雅、渾厚、風神、婉轉的行草藝術。
繪畫
李苦禪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氣勢磅礴,形象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李苦禪用自己審美觀點和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藝術形象。李苦禪畫花鳥,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不是對自然物象客觀的描摹,是凝練後創造。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自然含蓄中蘊含陽剛之氣。李苦禪的畫幅越大越能自由揮灑。李苦禪晚年的作品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
“大”是李苦禪繪畫顯著的特點。如:巨幅《盛夏圖》(荷花圖),是用四幅丈二匹宣紙接成而畫,面積達到22.04平方米。花如盆,葉如蓋,梗如臂,盛開的荷花,山石,水鳥,組成了龐大的畫面。又如《墨竹圖》:是用三張丈二匹宣紙拼接起來的巨幅。李苦禪作畫喜歡用重墨,善用潑墨、焦墨,水墨暈章,用大筆畫小幅作品。李苦禪談筆墨時說“墨要厚才耐看。色也要當墨用,不論紅還是綠都能達到墨分五色才厚”。如作品《勁節圖》用筆凝重,別具一格。中國傳統大寫意畫傳統畫法的布景層次較少,主要是一至二個層次。李苦禪把山水畫法的平遠,高遠之法,運用到花鳥畫上,能達三四個層次。李苦禪利用了墨色的濃淡乾濕、色彩的冷暖、黑白的相間來增加畫面層次感,把觀賞者的視線和感覺層層推向遠方。如《盛夏圖》,第一層是近岸,用淺赭石著色。第二層是用線和濃墨畫茨菰、水草,第三層用淡墨畫荷葉用紅色畫荷花。第四層是畫面的畫眼巨石和水鳥,第五層是舉世後面的荷花,這樣一層一層慢慢遞進。李苦禪的畫境界平淡天真。如《綠雨清竹之鄉》,描繪的是,在雨後的芭蕉葉下,幾隻四下張望的鸕鶿停住在渾厚樸拙的巨石上,神態各異,正在享受雨後的清新空氣。鸕鶿頭頸用朱色沒骨畫出,圓睜的雙目使水鳥顯得精神奕奕。四周景物圍繞主題描繪,點明了鸕鶿的生存環境。筆墨自然,無矯揉造作,色彩單純,造型簡潔。又如《茨菇鷺鷥》,畫中以江南水鄉為背景,描寫的是一隻鷺鷥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李苦禪用粗朴、厚實的墨色畫出芋葉、鷺鷥,用線條勾勒葉筋、水草。表現了江南的自然野趣。《荷塘翠鳥》圖,一隻翠鳥飛過微風輕拂的荷葉,露珠點點而落,在蓮塘殘葉之間,充滿生機。
李苦禪繪畫選材獨特,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為題材作畫。如《教子學飛翔》圖,畫了依附在老鷹背上、躍躍欲飛的鷹雛。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強調鷹與雛的相對。斜三角的整體造型,向上飛去的整體動態。李苦禪畫鷹多為“靜態”的鷹,多為蹲視姿態。如《松鷹圖》,數隻雄鷹立於山顛,蓄勢待發。

教學風格

李苦禪是中國當代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李苦禪將西方雕刻、繪畫方法、繪畫精神融入國畫教學。利用西方寫實造像的理念去觀察對象,潛心探索中國大寫意藝術。率先將京戲作為“傳統美學與文化藝術之綜合”引進美術教學之中。李苦禪律己與教學主張:具備廣博的學識修養、不可胸無點墨。李苦禪認為單一的畫畫是小道!比畫畫更高的還有書法,書法之上有詩文,再上一層是音樂,最高層次是先哲的哲理,也就是大道。
如李苦禪教育兒子李燕說:“人,必先有人格,然後才有畫格;人無品格,下筆無方”。李苦禪出身苦,不怕苦。出去畫畫,一畫就是整天,帶塊乾糧當飯。李苦禪結合自己從藝過程教育李燕說:““乾藝術是苦事,喜歡養尊處優不行。古來大多有成就的文化人出身貧寒,怕苦,是不行的。

名人評價

齊白石評價:“李苦禪學吾不似吾”。
齊白石題李苦禪的畫《清供圖》道:“李苦禪也超過我了”。
郝左春評價:“李苦禪是藝術界革命的前驅”。
《晨報》評價:“李苦禪是中國北方藝壇上創造派的先鋒”。
徐悲鴻題李苦禪的畫道:“天趣洋溢,活色生香”。
劇作家曹禺評價:“李苦禪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人生短促,藝術長存。這並不是說任何藝術,而是人民所肯定的藝術。李苦禪的畫就是這樣的藝術”。

出版著作

李苦禪李苦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