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

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

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二者常同時存在,互為因果,故合併敘述。膽石症是指膽道系統的任何部位發生結石的疾病。慢性膽囊炎是膽囊的慢性炎症性病變,約有70%的膽囊炎患者膽囊內有結石存在。

概述

是我國的一種常見病,近年來有逐年升高趨勢。按結石所含得成分,分為三類: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混合型結石,其中以膽固醇結石最為多見。按發生的部位來分,可分為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其中膽囊結石占全部結石的50%左右。

病因

膽固醇代謝失常和細菌感染為主要原因。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發生於膽石症的基礎上,且常為急性膽囊炎後遺症
1. 感染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膽囊病變較輕者,僅有膽囊壁增厚,重者可以顯著肥厚、萎縮、囊腔縮小以至功能喪失。
2. 梗阻性膽囊炎。當膽囊管阻塞(結石等)時,膽汁瀦留,膽色素被吸收,引起膽汁成份改變,刺激膽囊發生炎症
3. 代謝性膽囊炎。由於膽固醇的代謝發生紊亂,而致膽固醇沉積於膽囊的內壁上,引起慢性炎症

臨床表現

膽汁排泄不暢、消化功能障礙,進食較多食物時可發生劇痛。

膽結石症狀

1. 急性期
(1) 急性膽囊炎
①上腹或右上腹劇烈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誘發心絞痛
②可有不同程度的發熱;
③常有噁心、嘔吐、腹脹和食慾下降等;
④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2) 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腹痛、寒戰、發熱和黃疸是膽總管結石並急性膽管炎的典型表現
2. 慢性期(發作間歇期)
(1) 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其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多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隱痛或刺痛,進食油膩食物或勞累後症狀加重。
(2) 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多有反覆發作或絞痛史,每於冬秋之交發作較頻繁。較大結石有時長期無症狀。
(3) 慢性膽管炎與膽管結石其臨床表現亦不典型,可無症狀或類似慢性膽囊炎的徵象

診斷

慢性膽囊炎

一. 病史提問
反覆發作性上腹部疼痛,多發生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並向右肩胛下區放射。腹痛常發生於餐後,但亦可於飲食無關,疼痛常呈持續性。可伴有反射性噁心,少有嘔吐及發熱、黃疸等症狀。可伴有反酸、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並於進油膩食物後加重。在急性發作或結石嵌頓在膽管時可有急性膽囊炎或膽絞痛的典型症狀。問診時應詢問既往有無反覆發作膽絞痛的病史、起病急緩、疼痛的部位、性質特點、放射方向、時間及伴隨症狀。
二. 體檢發現
右上腹部壓痛,急性發作時同急性膽囊炎的表現。部分病人可無陽性體徵
三. 檢查
急性發作時與急性膽囊炎的實驗室檢查相同,無急性發作時可無異常改變。B超檢查 可探知膽囊的大小、壁厚薄、有無結石等。口服膽囊造影檢查可觀察膽囊收縮功能是否存在、膽囊內有無結石等。
四. 鑑別
應於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鑑別。

膽石症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白細胞計數增高。當有膽(肝)總管或雙側肝管梗阻時,肝功能測定,顯示有一定損害。尿常規僅膽紅素陽性、尿膽元及尿膽素陰性,但肝功損害嚴重時均可陽性。
影像學檢查
1. 腹部X線平片有利於診斷。
2. 口服法膽囊造影。
3. 靜脈法膽道造影。
4. 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術。
5. 纖維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6. 術中膽道造影。
7. CT檢查。
8. B超為本病常規檢查。
9. 核素掃描。
10. 腹腔鏡檢查對急性膽囊炎的診斷有很大意義,同時還可作有關進一步檢查或治療。

治療

慢性膽囊炎

治療總則
1. 如慢性膽囊炎伴有膽石者,症狀反覆不緩解,無其它嚴重疾病,可開住院證收住院行外科手術治療。
2. 如病人不同意手術或症狀較輕無反覆發作者,可內科保守治療。囑病人平時低脂飲食、可口服消炎利膽片6片每日3次或33~50%硫酸鎂10ml每日3次,另外可口服一些溶石或排石的中藥治療。
3、如病人有急性發作,按急性膽囊炎處理(詳見急性膽囊炎)。
具體治療方法
1. 採用內科治療慢性膽囊炎的方法:內科治療主要是消炎利膽的方法,如消炎利膽片、利膽醇、舒膽通、膽通、去氫膽酸以及熊脫氧膽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難根治。
2. 外科治療慢性膽囊炎的方法:反覆發作膽絞痛、膽囊無功能、有急性發作,尤其是伴有結石者,應手術治療。80%的膽囊癌並有慢性膽囊炎膽石症,手術可起到預防膽囊癌的作用。
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勞逸結合,寒溫適宜。勞累、氣候突變、悲觀憂慮均可誘發此病急性發作。常服用利膽藥物及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膽石症

急性發作期宜保守治療,如病情嚴重、保守治療無效,應及時手術。
(一)非手術療法
1. 適應證:1)初次發作的青年患者;2)經非手術治療症狀迅速緩解者;3)臨床症狀不典型者;4)發病已逾三天,無緊急手術指征,且在非手術治療下症狀有消退者。
2. 針刺、中醫中藥治療:
3. 常用的非手術療法包括臥床休息、禁飲食、輸液,必要時輸血,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腹脹者應予以胃腸減壓,套用廣譜抗生素(頭孢黴素類、氧氟沙星、甲哨唑),適時套用解痙止痛與鎮靜劑
4. 對慢性病例的治療可用利膽劑(消溶肝膽結石片),同時注意飲食調節。
5. 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
6. 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
7. 體外震波碎石對膽囊結石效果差。
(二)手術治療
急性期如出現明顯全身中毒症狀、腹膜刺激征、黃疸加深者應緊急手術。
急性膽囊炎具備急症手術指征者,宜在發病48小時以內施行急症手術。
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者,應擇期施行手術。
膽道結石與膽管炎者在非發作期間擇期進行手術。
手術方法:
1. 膽囊切除術。
2. 膽囊造瘺術。
3. 膽總管探查引流術。
4. 膽腸內引流術。
5. 肝葉切除術。

針刺療法

針刺治療膽道疾病具有解痙止痛、利膽排石、降逆止嘔作用,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療法使用。
(1) 體針
1. 針刺
a. 穴位:膽俞、中脘、足三里、治膽穴、陽陵泉。絞痛加合谷;高熱加曲池;嘔吐加內關
b. 針法:選以上穴位2~4個,深刺、重刺,持續捻針3~5分鐘,留針30分鐘,每日2次。
2. 電針
a. 穴位:右膽俞(陰極),治膽穴,日月,太沖(陽極)。
b. 方法:進針,有針感後接電針儀,使用可調波,強度由弱逐漸加強,以可耐受為度,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
3. 水針
a. 穴位:膽俞,足三里、中脘、治膽穴。
b. 方法:選1~2個穴位,每穴注射當歸液或紅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進針有針感後快速推注,每日1~2次。
煙臺地區文登中心醫院採用體針治療219例膽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該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結石151塊,其中最大為4.5cm×3.5cm,最大橫徑3.5cm。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時還排出蛔蟲殘體及炊帚苗為核心的結石。取穴右側日月、期門。上腹疼痛較劇和膽囊脹大者用巨闕透腹哀、治膽穴。進針後接電針儀,通電60分鐘,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同時口服33%硫酸鎂40ml。
(2) 耳針
1. 穴位:肝、膽、脾、胃、十二指腸、神門、交感。
2. 針法:選上述反應明顯的2~3穴,重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2次。
近年,全國各地多處有人採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貼壓取穴,配合豬蹄等高脂飲食治療膽石症,有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運用按摩療法治療膽囊炎、膽石症?
a. 點、按法:在背部尋找痛點,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兩側膽囊穴。用點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壓痛點3~5分鐘,然後刺激膽囊穴3~5分鐘。日1次,7日為1療程
b. 一指禪推或揉右膽囊穴,陽陵泉,右肝、膽俞以及雙側太沖穴以舒肝利膽。
c. 施掌擦法於兩側脅肋部。
d. 點穴治療膽絞痛:
病種包括膽囊炎、膽石症。取穴:膽俞(雙)。指壓,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次10~15分鐘,痛甚酌情增時。再用大魚際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本組100例,顯效(疼痛完全緩解)65例,有效30例,無效5例,有效率95%。另設點穴(10分鐘)、空白對照組膽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聲儀檢測膽囊及膽總管最大切面後拍片,結果:兩組膽囊、膽總管呈收縮改變分別為45例、42例,擴張分別為2例、5例。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來源:譚自民…//中醫藥學報. 1998,26(1).-46
(3) 特定按摩手法治療肝內膽管結石:
用擴胸晃法(醫者雙手搬兩肩,膝部抵膽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貫法(醫者握空拳輕叩放在百會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擊法(根據結石部位分別仰、側、先仰後側臥位,自上而下叩擊肝區3~5遍,以無痛苦為度)。點按法:點按背部膽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陽穴;再點按期門、日月、鳩尾、中脘、陽溪、足三里、公孫、太沖、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氣為度。每次15分鐘,日1次,10次為1療程。本組36例,用3個療程,痊癒9例,有效21例,無效6例。
來源:鄭朝民…//按摩與導引.-1998,(1).-17~18

(4) 推拿背部腧穴對膽囊炎止痛作用的觀察:
本組45例,其中伴肝內膽管結石者3例,膽囊結石3例,膽總管結石1例。治法: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為主。患者取俯臥位,術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魚際,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進行按揉,每次10~20分鐘,日2次,5日為1療程。部分患者在背部壓痛區結合拔火罐。結果:有效40例,無效5例(均伴有肝膽結石,經按摩後疼痛雖緩解,但維持時間較短)。
來源:齊傳厚…//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8,11(3).-20~21
膽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壓痛點及兩側膽囊穴,用點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鐘。
第二法:左背部壓痛點平面的脊柱棘突作鏇轉復位。
第三法:沿背部兩側膀胱經用推法治療,約6分鐘,再按膽俞、肝俞、膈俞各1分鐘,最後用擦法治療背部膀胱經,以透熱為度。
第四法:在兩側脅肋部用擦法治療,以微微透熱為度,然後施按、揉法於兩側章門、期門各1分鐘,以酸脹為度。

氣功療法

(1) 氣功針刺
將毫針刺入支溝,陽陵泉。然後以龍含式,用拉鏇手法發氣,並右鏇導氣下行。
(2) 輔助練功
1. 推脅“噓”氣功:站位或坐位,自然呼吸,排除雜念,全身放鬆。先叩齒36次,攪津而咽,送入兩脅,再引歸丹田,兩手手掌放於兩脅下。然後慢慢吸氣,令滿口;呼氣時口念“噓”字音,兩手同時自上向下輕輕搓摩兩脅部7次,共做8息。
2. 推胸導氣:若左側肋部疼痛,以右掌放於左胸上,從胸中線向左推,邊推邊移7次,然後揉膻中、期門。
3. 疏肝導氣功
a. 松靜站立,兩手自然下垂,掌心向下,五指微翹,微用力下按,並意想氣達手心,直至指尖。
b. 兩手順勢提至胸前,掌心向前推至肩、肘、腕,意存兩掌。
c. 兩手左右平伸,如鳥舒翼,十指上翹,以掌左右平推,行氣至掌心。
d. 兩掌順勢收至胸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再翻掌向下推至恥骨聯合處,引氣行於丹田,然後兩手放在身體兩側收功。
(3) 立冬坐功:運主陽明五氣,宜每日3~5時練功。
1. 姿勢:端坐。調整呼吸意念。
2. 練功:右手張開,用力按住右膝,左手握拳,肘彎曲,用力向後拉5次。再用同樣方法按左膝拉右肘5次,左右交替進行。然後恢復原位,吐納、叩齒、漱津咽液各7次。
3. 收功:放鬆,稍息,收功。
(4) 排石功
1. 姿勢:或坐或站,兩腳平行,相距約自己三腳長,兩腳掌平踏地面,脊柱豎直,腰部微微向下松沉,臀部微微內收,頭頸部鬆弛端正。兩眼輕閉,面帶微笑。兩肩沿體側自然下垂,兩肘稍彎曲,兩手拇指叉開朝後,兩掌輕輕放於腹股溝處,掌心朝下,手腕放鬆,虛腋,徐徐調息,在自然呼吸基礎上逐漸延長呼氣時間。
2. 若老牛吃草狀,以舌在牙列上下攪動9次。
3. 輪擊腰腹: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意靜心清,自然呼吸。以腳發力,擰轉腰身,兩臂放鬆,在腰身左轉時,以右拳(或前臂)擊腹,左拳擊腰,腰身右轉時,以左拳(或前臂)擊腹,右拳擊腰。狀若小兒玩的“搖鼓”,兩肩或手臂鬆弛若線繩。
4. 騎馬震盪:兩手以手背分置肝俞或腰窩處,膝微屈,全身似騎馬樣上下震盪。
5. 舉臂跳躍:兩臂上舉過頭,肘微屈,腕指放鬆,原地跳躍,要以前腳掌落地,腳跟不落地,利用反作用力。
(5) 叩擊穴位:左腿弓,右腿蹬,成弓箭步站立。兩手輕握拳,自然呼吸。上身前俯,左拳叩擊膽穴。上身後仰,右拳以拳背部擊打肝俞或腎區,左拳叩擊右肩。如此反覆有節奏地叩擊9~18次。左右互換。

解析

膽囊為什麼容易發炎?
(1) 膽囊是膽囊管末端的擴大部分,可容膽汁30~60ml,膽汁進入膽囊或自膽囊排出都要經過膽囊管,膽囊管長約3~4cm,直徑2~3mm,膽囊管內黏膜又形成5~7個螺鏇狀皺襞,使得管腔較為狹小,這樣很容易使膽石,寄生蟲嵌入膽囊管。嵌入後,膽囊內的膽汁就排不出來,這樣,多餘的膽汁在膽囊內積累,長期滯留和過於濃縮,對膽囊黏膜直接刺激而引起發炎。
(2) 供應膽囊營養的血管是終末動脈,當膽囊的出路阻塞時,由於膽囊黏膜仍繼續分泌粘液,造成膽囊內壓力不斷增高使膽囊膨脹、積水,膽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壓而缺血、壞死。當膽囊缺血時,膽囊抵抗力下降,細菌就容易生長繁殖,趁機活動起來而發生膽囊炎。
(3) 由於膽囊有儲藏膽汁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因此膽囊與膽汁的接觸時間比其他膽道長,而且,接觸的膽汁濃度亦高,當此時人的膽道內有細菌時,就會發生感染,形成膽囊炎的機會當然也就增多了。
治療慢性膽囊炎選擇哪種方法好?
患了慢性膽囊炎後,膽囊的功能大多已有很大的損害,病人會經常感到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以及上腹飽脹不適、反酸噯氣、噁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狀。有的病人會有急性膽囊炎的發作,少數病人還會引起膽囊癌。而目前還沒有哪一種藥物可以根治慢性膽囊炎,各種殺菌消炎的抗生素,對治療慢性膽囊炎並無效果。因此,慢性膽囊炎一經明確診斷,應以手術切除病變的膽囊為宜。作了膽囊切除術後,絕大多數的病人都會取得滿意的療效,症狀消失,也避免了急性膽囊炎、膽囊癌等併發症的發生。
對症狀較輕,膽囊內沒有結石,膽囊的濃縮和收縮功能只有輕度減退的病人,可以採用利膽的藥物來治療,如口服去氧膽酸、膽酸鈉或消炎利膽片等。對這些病人的飲食,一般不需特別限制。有的醫生認為,在飲食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可以促進膽囊的收縮,反而對治療慢性膽囊炎有一定的幫助。當然飲食中的脂肪量不宜太多,以免引起病人的不適。
膽囊炎患者的生活宜事
1. 宜多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帶、藕、魚肉、兔肉、雞肉、鮮豆類等。
2. 宜多食乾豆類及其製品。
3. 宜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
4. 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 宜用煮、蒸、燴、炒、拌、氽、燉的烹調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調方法。
6. 平時喝水時,捏少許山楂、沙棘、銀杏、絞股藍草放入水杯中當茶飲用。
除了上述飲食方面的原則以外,還應該注意多飲水,多活動,適當的參加一些體育鍛鍊,增強體質,避免過度勞累及經常熬夜,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避免煩躁易怒。調節情志,中醫學認為,情志不調,肝氣鬱結,疏泄失職,膽汁郁滯是形成結石的一個主要因素。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人的氣體通暢,氣血調和,肝的疏泄正常,膽汁就不易"瀦留"。
手術治療膽囊炎的效果如何?
手術治療膽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萬的病人要作這種手術,但是手術治療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療方法,有的術後還會產生併發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別是因病情突然惡化而被迫施行手術者,病死率更高。一般來說,手術療效取決於患者年齡,手術時機。年齡越大,手術時間越晚,效果越差。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手術方法的改進,已使手術安全性和治癒率有了很大提高,術後一般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臨床上對於有下列情況者,就要及時選擇手術治療。
(1) 臨床症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病情繼續惡化,非手術治療不易緩解的病人。
(2) 膽囊腫大或逐漸增大,腹部壓痛明顯,腹肌嚴重緊張或膽囊壞疽及穿孔,並發瀰漫性腹膜炎者。
(3) 急性膽囊炎反覆發作,診斷明確,經治療後腹部體徵加重,有明顯腹膜刺激征者。
(4) 化驗檢查,血中白細胞明顯升高,總數在20×109/L以上者。
(5) 黃疸加深,屬總膽管結石梗阻者。
(6) 畏寒,寒戰,高熱並有中毒休克傾向者。
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其手術方式一般有2種:一是膽囊切除術;二是膽囊造瘺術,造瘺術多用於較晚期的病人,估計難以耐受膽囊切除或者有嚴重併發症的病人,以引流膿液或去除結石,一般經6~8周,病情穩定後再行膽囊切除術,如全身情況極度虛弱,也可長期安置膽囊造瘺管引流,至經膽管系統造影無結石存在時,可以拔除造瘺管。如果診斷不能十分確定,或合併有心肺等嚴重疾患者,可待診斷明確或全身狀況得到改善後再行膽囊切除術。臨床實踐表明,發病後48小時內施行手術治療者,其中15%已有膽囊壞疽甚至穿孔,如發病超過72小時,手術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現手術指征應及早手術治療。
膽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備藥物有哪些?
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常常發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時候,或內心苦悶,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飲或飽餐以後,常常會出現胸悶、消化不良、噁心、食欲不振等膽囊炎發病的輕度症狀,一時到醫院求醫又十分不方便怎么辦呢?可以在家庭中準備一些常用藥,一有症狀,就可進行自服,緩解症狀。如:
口服消炎藥
(1). 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2). 紅黴素:0.3g,一日4次,飯後服。
(3). 氯黴素:0.5g,一日4次,飯後服。
(4). 潔黴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5). 滅滴靈(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飯後服,孕婦禁用。
(6). 先鋒Ⅳ膠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膽藥:有膽通、膽寧、膽益寧、膽樂、膽酸鈉、利膽酸等,也須備用。
在發病時,可在以上各類藥中,選擇一種藥服用。服前應看說明書,避免錯服。如果症狀越來越重,就應去醫院就診。

膳食調補宜忌

宜——選擇去脂的乳製品、雞肉、魚肉、蝦肉、兔肉、瘦肉(豬、牛、羊)、蛋清、果汁、豆製品、植物油、葡萄糖等,這些食物營養豐富,能促進

豆製品豆製品
肝細胞的修復,還不會加重肝臟負擔;病發時,應選清淡、流質、低脂、低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尤其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攝入過多可刺激膽汁分泌,
粗糧粗糧
攝入過少則不利於組織修復;烹飪方法應選煮、燒、鹵、蒸、燴、燉、燜等方法。
忌——粗糧、全脂牛奶、鴨肉、魚子、肥肉、動物內臟、蛋黃、洋蔥、蘿蔔、萵筍、油脂等要少食或忌食;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均不利於膽汁的排出,因此食物溫度要適當;烹飪方法不要選擇熘、炸、煎等,容易導致膽道痙攣急性發作。

注意事項

慢性膽囊炎

該病症狀常不典型,絕大部分患者有膽絞痛病史,爾後有厭油膩食、腹脹、噯氣等消化道症狀。
也有時有右上腹和腰背部隱痛或不適,但很少有畏寒,高燒和黃疽。慢性膽囊炎的治療要依據起病的因素及合併症等因人而異,針對具體病情,採用適當靈活的治療原則。
慢性膽囊炎如能積極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控制。部分患者因治療不徹底或機體抵抗力降低,可引起反覆發作。少數長期慢性膽囊炎及合併膽道結石阻塞的患者,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或膽汁性肝硬化的發生。
慢性膽囊炎的膳食,應根據病情給予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半流質食物或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軟食。低脂肪:指脂肪總量以20~30克/日為宜,並把這些脂肪總量分在各餐中。低膽固醇:指忌食用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腦、肝、腎及魚子等,因魚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魚類食物;
蛋白質:蛋白質食用要適量,每日50~70克,足量的蛋白質有利於損傷組織的修復,但過量的蛋白質會增加膽汁的分泌,不利於膽囊炎性組織的修復。
碳水化合物:慢性膽囊炎的病人的熱量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利用率亦高。但過於肥胖的人患膽囊炎,同時合併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時,則需要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包括主食及含糖糕點,糖塊的攝入,以利於減輕體重。
大量飲水。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水量的攝入,以利於膽汁的稀釋,減少膽汁滯積。
忌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濃烈的調味品
少量多餐。
避免便秘發生,因其能影響膽汁的排出,所以適當用些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膽石症

飲食風格 宜清淡,以少渣、容易消化的飲食為主,
調味品的選擇 避免吃能夠引起腹部脹氣的食物與濃烈的調味品,以防膽囊的劇烈收縮而造成急性發作。
食用油 飲食應以植物油為主,因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膽作用。
烹調方法 膳食中食物宜採用蒸、煮、燉的方法為主,忌食過多的油炸、生冷、刺激性大的食品。
慎食內臟 由於膽結石的形成與體內膽因醇含量過高有關,所以對動物內臟、肝腎、魚子、蛋黃、肥肉等應嚴加控制和約束。
多吃蔬菜水果 平時宜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姜類有促進膽固醇代謝的作用,可以常吃。
肥胖的患者的注意 適量限制糖類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攝入,以利於減少脂肪的合成。

推薦食譜

硝石甲魚湯

硝石甲魚湯硝石甲魚湯

·原材料:綠豆50g、玉米須30g、金錢草20g、水魚500g左右.
·調味料:鹽、蔥花、薑絲各適量.
·製作過程:
1. 去殼棄腸,洗淨後待用;
2. 原材料洗淨放於燒鍋內,加適量水煮沸,用文火煎2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加入水魚一起煮至熟,放鹽、蔥花。薑汁,再稍煮片刻即可。
海蜇馬蹄湯
·原材料:海蜇100g、馬蹄500g、豬瘦肉100g、黨參15g
海蜇馬蹄湯海蜇馬蹄湯
.
·調味料:生薑1片、鹽5g.
·製作過程:
1. 海蜇洗數次,洗去鹹味和細沙; 2. 馬蹄洗淨,切口兩半; 3. 豬瘦肉洗淨,切片,用油、鹽稍醃;
4. 生薑洗淨,黨參洗淨切段; 5. 把海蜇、馬蹄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
6. 煮滾,改為文火煲半小時,放入豬瘦肉片和薑片,滾至肉片熟,加鹽調味供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