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地區

煙臺地區

煙臺地區 在山東省東部。轄牟平區、福山區、海陽市、萊陽市、萊州市、棲霞市、蓬萊市、招遠市、龍口市、長島縣。煙臺地區 在山東省東部。轄牟平區、福山區、海陽市、萊陽市、萊州市、棲霞市、蓬萊市、招遠市、龍口市、長島縣。 1967年2月由煙臺專區改設。1983年8月改置為煙臺市(地級)。行署駐煙臺市

簡介

煙臺(Yantai),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酒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位於經濟發達的山東省,是中國經濟實力前20強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全國前十,中國最安全城市之一,中國十大幸福感城市之一,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之一,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環渤海經濟圈及東北亞地區的國際性港城、商城、旅遊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佳休閒城市,被譽為“山海仙市” 。同時也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和發展活力的新興經濟強市。煙臺經濟發達,經濟實力位居山東省第二位,僅次於青島。“港城“煙臺與韓國和日本隔海相望,韓企眾多,因此也是未來“中日韓自貿區“的熱門試點城市。

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部,依山傍海,氣候宜人,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北面臨海的城市。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千米,海岸線曲長909千米,瀕臨渤海、黃海,有大小島嶼63個。轄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長島縣,代管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棲霞、海陽7個縣級市。人口702萬,有少數民族47個。

煙臺既有北方城市的豪邁,又兼具南方城市的柔情。煙臺盛產美女。夏季涼爽,冬天有著不遜於東北三省的降雪量,與威海並稱為中國著名的“雪窩”,形成了獨特的海濱雪城。漫天飛雪和平流霧景觀,讓人仿佛置身於仙境世界。

行政區劃

行政劃分行政劃分

煙臺市轄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崑嵛山自然保護區、保稅港區、金山港區(正在建設)、長島縣,代管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蓬萊市、招遠市、棲霞市、海陽市7個縣級市。總共有91個鄉鎮、6個鄉、53個街道辦事處,585個居民委員會、6199個村委會、6864個自然村。煙臺市總面積13746.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722.3平方公里,煙臺九區中,牟平區面積為最大,個體工商戶為63.2萬戶(2013年統計)。

區劃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煙臺市 13,746,88 6,968,200 6,514,743
高新區 48.8 44,300 70000
芝罘區 174.43 830,200 692,348
福山區 482.83 287,700 421,866
牟平區 1511 467,600 472,307
萊山區 279.62 285,100 213,543
長島縣 56 44,000 43,015
龍口市 893 688,300 634,368
萊陽市 1734 878,600 872,100
萊州市 1878 883,900 860,166
蓬萊市 1128 451,100 445,518
招遠市 1433.18 566,200 565,539
棲霞市 2017 589,700 627,457
海陽市 1886.84 638,700 666,516
開發區 220.7 312,800 152,600
煙臺地圖煙臺地圖

歷史沿革

煙臺市因市區內煙臺山而得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預防倭寇,在今煙臺山設狼煙墩台,煙臺因此得名。早在商、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戰國屬齊。秦代屬齊郡。漢代為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隋為萊州。唐置登州、萊州。宋、元因之。明、清為登州府、萊州府。1925年為東海道。1928年廢道。

1938年1月19日成立膠東抗日民主政權——膠東軍政委員會。1941年2月6日成立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1942年7月成立膠東區行政公署,轄東海、西海、南海、北海4個專區。1950年建立文登、萊陽專區和煙臺市。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併為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煙臺市合併為煙臺地區。

1983年11月,撤銷煙臺地區,煙臺市改為省轄市;將原煙臺地區的牟平縣等12縣劃歸煙臺市管轄;威海市仍為省轄縣級市;原縣級煙臺市改為芝罘區;撤銷福山縣,其行政區域併入煙臺市;將萊西縣劃歸青島市管轄。1987年2月20日,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1987年6月15日,將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將煙臺市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

1988年2月24日,撤銷掖縣,設立萊州市。1991年11月30日,撤銷蓬萊縣,設立蓬萊市。1991年12月21日,撤銷招遠縣,設立招遠市。1995年11月30日,撤銷棲霞縣,設立棲霞市。1996年4月29日,撤銷海陽縣,設立海陽市。1994年7月2日,撤銷牟平縣,將牟平縣的萊山、解甲莊兩鎮成建制劃出後設立煙臺市牟平區,區政府駐寧海鎮;設立萊山區,轄原牟平縣的萊山鎮、解甲莊鎮和芝罘區的初家鎮,區政府駐初家鎮。

1998年,煙臺市轄芝罘區、福山區、牟平區、萊山區4個區,長島縣以及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蓬萊市、招遠市、棲霞市和海陽市7個縣級市,共11個街道、159個鎮、32個鄉,6568個行政村。2000年4月28日,民政部(民函54號)批覆同意煙臺市人民政府機關臨時遷入萊山區芙蓉路6號區政府辦公樓,政府機關駐地新址選定後,要按行政區劃管理的有關規定及時辦理駐地遷移的報批手續。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煙臺市總人口6635735人。其中:芝罘區687639人,福山區355803人,牟平區498999人,萊山區181963人,長島縣52890人,龍口市671335人,萊陽市897681人,萊州市889361人,蓬萊市500408人,招遠市593705人,棲霞市651357人,海陽市654594人。

2000年末,煙臺市總面積13745.74平方千米。總人口645.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3.99萬人。轄4區1縣,代管7個縣級市,煙臺市共有97個鎮、8個區公所、41個辦事處。

2001年末,煙臺市總面積13745.74平方千米。總人口645.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7.63萬人。少數民族12862人。轄4區1縣,代管7個縣級市,96個鎮、8個區公所、42個辦事處。

2002年9月17日,省政府批覆同意:將蓬萊市大季家鎮劃歸煙臺市福山區管轄。2002年末,煙臺市總人口646.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8.34萬人;少數民族12862人。共有44個街道、95個鎮、8個區公所,6897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3年末,煙臺市總人口645.8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9.99萬人。有少數民族47個,12736人。共有142個鎮(街道)。

交通

公路

煙臺市公路通車裡程14834.1公里,其中,幹線達到2257.7公里,高速公路438.7公里。2012年,完成旅客運輸量34656萬人次,增長5.8%。

港口

煙臺市現有港口10處,芝罘灣港、八角港、龍口港、萊州港、蓬萊東港、海陽港等6處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已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直接通航。煙臺市港口共有生產性泊位17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4個。2011年,煙臺市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4345.3億噸,同比增長16.8%,其中貨櫃完成170.8萬標箱;完成旅客運量579.0萬人次。

航空

煙臺空港於1984年10月開航,1997年1月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開通至荷蘭阿姆斯特丹和

煙臺萊山國際機場

煙臺機場煙臺機場

美國芝加哥國際貨運航線、至台北客運航線,開放了美國洛杉磯—煙臺—韓國首爾第五航權,成為全國第八個、山東省第一個開放第五航權的城市。已開通直航呼和浩特、上海、北京、長春、大連、福州、廣州、貴陽、哈爾濱、海口、杭州、濟南、昆明、南京、深圳、瀋陽、武漢、西安、廈門、重慶、天津、桂林、鄭州、長沙、太原等城市。2012年, 煙臺萊山國際機場安全保障飛行31301架次,同比增長17.8%;完成旅客吞吐298.4萬人次,同比增長17.2%,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此外,煙臺潮水國際機場建設正在順利推進。

鐵路

青榮城際鐵路是山東省內第一條區域性城際高速鐵路,也是省內投資最大的單體鐵路建設項目。這條鐵路位

煙臺火車站

煙臺火車站煙臺火車站

於膠東半島,連線了青島、煙臺、威海三個主要城市,是構建半島城市群間最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和最快捷運輸通道。青榮城際鐵路設計起點為青島北站,終點為榮成站,線路長度298.971公里,其中橋樑164.696公里,占正線長度的55.09%。全線共設15個車站。已批准的工程總投資約351億元。建設總工期3年,預計2014年竣工。屆時青島至煙臺的行程將由3.7小時縮短至1.5小時,青島至威海將由4.3小時縮短至1.7小時,實現動車組“公交化”運行。

地理環境

地理地貌

煙臺地形是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

艾山

艾山艾山

山地占總面積的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窪地占2.90%。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主要由艾山、羅山、牙山、磁山、崑嵛山、招虎山等構成,山體多由花崗岩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為崑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區分布於低山區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緩,連綿逶迤,山坡平緩,溝谷淺寬,溝谷內沖洪積物發育,土層較厚。因煙臺市域降水較充沛,空氣濕潤,氣候溫和,低山丘陵一年四季林木蔥蘢,明媚如畫。

水文狀況

市域內,河網較發達,中小河流眾多,

煙臺棲霞蘋果

煙臺棲霞水果煙臺棲霞水果

長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條,其中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五龍河、大沽河、大沽夾河、王河、界河、黃水河和辛安河7條。主要河流以綿亘東西的崑嵛山、牙山、艾山、羅山、大澤山所形成的“膠東屋脊”為分水嶺,南北分流入海。向南流入黃海的有五龍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黃海的有大沽夾河和辛安河;流入渤海的有黃水河、界河和王河。其特點,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屬季風雨源型河流。其沖積而形成小平原沙土層厚而肥沃。盛產葡萄、蘋果、大櫻桃、草莓、梨和藍莓。

氣候特點

冬天煙臺的雪(10張)

煙臺全年氣候宜人,年平均降水量為651.9毫米,年平均氣溫12.7℃,年平均相對濕度68%,年平均日照時數2698.4小時,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風速內陸地區3-4米/秒,沿海地區4-6米/秒,煙臺市平均無霜期210天。

煙臺的雪煙臺的雪

煙臺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是中國少數幾個北面臨海的城市(其他有海口、台灣基隆,還有煙臺下屬的蓬萊),因而在夏季天氣更加乾爽涼快,冬季空氣更加溫潤。平均每年29天的冷流降雪日,使煙臺成為了全國著名的“雪窩子”。全年平均氣溫12℃左右,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避暑和休閒度假勝地。

海岸特點

沿海表層水溫變化較外海明顯且幅較大,

月亮灣

年平均水溫11~14℃之間。海水錶層鹽度年平均28~31%左右。潮汐自萊州到龍口沿海為不正規半日潮,龍口到牟平以及海陽市沿海為正規半日潮。

月亮灣月亮灣

海岸主要分岩岸和砂岸兩種,西起萊州市虎頭崖,東至牟平東山北頭,是曲折的岩岸,海蝕地貌顯著,其餘多為砂岸。海岸與海島交相輝映,海光山色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是遊覽避暑勝地。

社會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

2012年煙臺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5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11.2%;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3298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11.5%。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恩格爾係數)的比重為39.29%。

勞動就業

2010年,煙臺市新增城鎮就業17.5萬人,其中大中專畢業生就業3.1萬人,失業職工再就業4.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25%。

社會保障

煙臺市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66.2萬人、248.4萬人、86.3萬人、117.5萬人和80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累計參保240萬人。招遠市、福山區、牟平區、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口市等8個縣市區列入國家、省新農保試點單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復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復蓋率達到95%。連續六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月人均養老待遇達到1599元,農民養老金年人均802元。

福利救助

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為月人均361元和年人均1936元。煙臺市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133個,總床位數1.5萬張,集中供養率83.6%。全年共發放愛心救助金6120萬元,救助困難家庭8.9萬戶,18萬人次,救助困難學生2.4萬人。已建成社會福利機構69處,擁有床位8457張。

媒體

紙媒體:《煙臺日報》、《煙臺晚報》、《今晨6點》等

網路媒體:膠東線上、網上民聲、水母網、煙臺論壇、17路論壇等

體育

煙臺籍體育健兒在第十六屆亞運會上取得10金、1銀、2銅的好成績,金牌數占全省四分之一強。煙臺體育代表團在22屆省運會上奪得金牌180.75枚、銀牌98枚、銅牌114.5枚,金牌數居全省第三位。煙臺市有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8個,省優秀運動隊後備人才訓練基地13個。各體育社團18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506人。2010年舉辦萬人長跑、第三屆登山藝術節等全民健身活動200多次,參加人數近50萬人次。煙臺市有32個街道辦事處、53個鄉鎮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80%以上的社區和90%的布點村安裝了健身器材,市區基本形成了15分鐘健身圈。

城市榮譽

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綠色食品城

當地時間2005年10月3日上午9點,2005聯合國人居獎頒獎大會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時任煙臺市委書記焉榮竹應邀出席會議,從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蒂貝瓊卡手中接過授予煙臺市的2005聯合國人居獎獎牌。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尤素甫卡拉代表蘇西洛總統出席頒獎典禮並向獲獎城市表示祝賀。王國群副市長和煙臺市代表團全體成員參加了頒獎大會。當年世界上共有六個項目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煙臺是中國唯一的獲獎城市。這是煙臺市繼2003年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5年獲中國人居環境獎之後,在人居領域獲得的又一大獎。

全國文明城市

金沙碧海藍天

2005年10月26日,中央文明委召開表彰大會,煙臺市等九個城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09年1月煙臺第二次蟬聯這一稱號。

碧海藍天碧海藍天

2011年12月煙臺市實現文明城市三連冠。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2004年10月,國家旅遊局對煙臺市創建優秀旅遊城市各項指標進行全面驗收,煙臺市以892分的好成績入選

冬日煙臺

全國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2004年10月12日,在中央電視台首屆中國魅力城市展示盛典上,煙臺被授予“最佳中國魅力城市”桂冠。

中國最美麗的城市

冬日煙臺冬日煙臺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8日在香港發表中國2009年度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排行榜,煙臺排名第一。美麗城市的主要特徵是“城市規劃設計合理,基礎設施完善,建築個性鮮明且整體協調,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中國美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由包括城市規劃設計美、城市基礎設施美、城市建築美、城市文明美、城市自然環境美和城市公眾口碑美等在內的6項一級指標、17項二級指標、62項三級指標組成。通過運用《中國美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國289個城市進行調查、計算和排名,產生2009中國十大最美麗城市排行榜。煙臺以75.408分的總成績高居榜首。

中國北方水果之鄉

北緯37度的獨特地理和氣候環境,使美麗富饒的煙臺成為是中國乃至世界享譽盛名的“水果之鄉”,一年四季瓜果不斷。其出產的“煙臺蘋果”儼然已成為中國蘋果的代表,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且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煙臺大櫻桃號稱北方春果第一枝,全國聞名。每年九月的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是國務院批准的四大國際貿易盛會之一,至今已舉辦十屆。煙臺國際葡萄酒節已經連續舉辦三屆。

國際葡萄·葡萄酒城

1987年06月15日,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局長羅伯特·丁洛特先生在煙臺市原市長俞正聲為國內外葡萄酒專家舉行的晚宴上,宣布煙臺市為“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並向煙臺市頒發了一枚“1987年國際葡萄·葡萄酒年”的紀念章。

在有關部門和國內外葡萄酒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國際葡萄·葡萄酒局決定1987年6月15日在煙臺舉行國際葡萄酒和白蘭地品評討論會。會前,專家們先後參觀了張裕公司的葡萄基地和葡萄酒、白蘭地生產線。煙臺大片的葡萄園和良好的葡萄長勢給專家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對張裕葡萄酒、白蘭地、苦艾酒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其完全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鑒於張裕公司在葡萄基地建設和葡萄釀酒方面對世界所做出的貢獻,有33個會員國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局作出決定,接納煙臺市為中國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1998年12月25日,煙臺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首批“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2012中國最佳休閒城市好客休閒之都

2012年中國休閒城市發展綜合評價結果2012年10月31日下午在煙臺發布。煙臺獲得2012中國最佳休閒城市、2012年中國特色休閒城市-好客休閒之都稱號。2012年中國休閒城市發展綜合評價是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以國家旅遊局課題“中國休閒城市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為理論依據舉辦的大型活動。活動基於已公布的休閒城市國家標準體系,綜合網路公眾評價、專家評定等方式,按照科學嚴謹、專業規範、大眾參與、公正公開的原則,展開針對城市休閒功能、休閒環境建設的評價,並最終形成2012中國城市休閒指數、2012中國最佳休閒城市、2012中國特色休閒城市、2012中國特色休閒小城四項成果。中國大陸旅遊業最發達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是評價一個城市綠化成就的最高榮譽,是反映一個城市綠化建設成就和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標誌。2012年6月,煙臺創城工作通過了省綠化委員會預檢。10月,煙臺創城工作又通過了全國綠化委員會核查,核查組對煙臺創城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煙臺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越創城標準。從全國綠化委員會傳來喜訊,煙臺正式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榮譽稱號,這標誌著煙臺步入“生態綠色城市”之列。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3年7月28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同意將山東省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

批覆指出,同意將煙臺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煙臺市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蹟眾多,近代建築集中成片,街區特色鮮明,城區傳統格局和風貌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國務院已審批的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22個 。

全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之冠

2013年7月18日,中國旅遊研究院與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共同發布《2013年中國城市避暑旅遊發展報告》,在綜合了氣候舒適度、景觀游賞度等4個指標的基礎上,公布了全國60個主要旅遊城市的避暑旅遊狀況,其中8月份煙臺為第一,避暑儼然已成為煙臺城市的一塊新招牌。

煙臺的上榜理由是山海仙邦,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依山傍海,氣候宜人。在歷屆中國避暑旅遊城市榜上總占據著靠前名次。來煙臺避暑的夏先生告訴記者,他從事房地產事業多年,也去過不少城市,但還是感覺在煙臺度夏最好。他說,自己就是喜歡煙臺的環境,尤其是在海水裡泡一泡,別提有多盡興。

人口編輯

2012年末,煙臺市公安戶籍總人口為650.3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4647人,下降0.22%,其中市區人口180.27萬人,增長0.35%。煙臺市全年出生人口5.3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17‰,提高1.35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9.89‰,提高2.9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2‰。

煙臺市有可識別民族48個,除漢族外有47個少數民族,常住人口約6,968,200人,暫住人口約4萬餘人,主要分布在芝罘區、開發區、萊山區等經濟發達的縣市區。

經濟與教育編輯

經濟

經濟實力

2012年,煙臺國內生產總值5281.38億元,列全國第21,位居省內第二位,僅次於青島。煙臺經濟實力居全國地級市前五位。

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增加值377.31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985.09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918.98億元,增長11.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3%。人均生產總值75672元,增長10.2%。

產業帶分布情況

山東省煙臺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打造煙臺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意見針對“藍色旅遊”的發展提出明確規劃,即依託海洋資源打造的濱海旅遊度假產業帶、東方葡萄海岸旅遊休閒產業帶和海上絲路歷史文化旅遊觀光產業帶三大藍色旅遊觀光產業帶。

財政收支

2012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7.36億元,比上年增加54.17億元,增長17.9%。其中稅收收入262.83億元,增長14.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76.87億元,全年完成國地稅收入748.80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國稅收入(含海關代征)完成464.54億元,地稅收入完成284.26億元,分別增長4.5%和29.1%。

發展前景

“十二五”時期煙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為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建設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為目標,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社會建設整體性推進、體制改革實質性突破、開放水平全方位提升,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努力建設藍色經濟強市、創新活力城市、特色文化名城、和諧幸福家園。

城鄉建設

城市規劃

控制性詳細規劃。全年累計完成建築面積審批36467平方米,市區建成區控規復蓋率達到95%。

城市管理

高標準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中心區實現數位化城市管理五區連線,復蓋城區面積130平方公里。市區新增供熱併網面積238萬平方米,供熱普及率達到71.4%,燃氣普及率達到99.3%。新增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的村(居)1778個,市區垃圾清運、處理及時率保持在98%以上。市區公交線路73條,公車輛1742台,營運線路1854公里。

住房建設

2010年,煙臺市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6280套、46.4萬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項目1213套、6.7萬平方米,籌集公共租賃住房420套。全年供應經濟適用住房5594套,廉租住房811套。煙臺市房屋施工面積3921.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691.3萬平方米。

教育編輯

教育

煙臺市擁有普通高等院校9所,軍事院校1所,在校學生14.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50所,在校學生9.2萬人。普通中學299所,在校學生37.1萬人。國小509所,在校學生25.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9所,在校學生930人。擁有幼稚園1225所,在園兒童13.33萬人。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國中三年鞏固率和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均達到100%。

煙臺高校

序號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1 煙臺大學 山東省 普通公立本科
2 魯東 , 大學 山東省 普通公立本科
3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省 普通公立本科
4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中央軍委 軍事院校
5 濱州醫學院 ,(煙臺校區) 山東省 普通公立本科
6 中國農業大學 ,(煙臺校區) 教育部 985/211
7 煙臺大學文經學院 山東省 獨立學院
8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 蓬萊 ,校區) 山東省 獨立學院
9 煙臺南山學院 山東省 私立本科
10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 山東省 獨立學院
11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2 煙臺職業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3 山東城市服務技術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4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5 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6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7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 山東省 私立高職

科技事業

煙臺市科技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畫36項,列入省各類科技計畫120項,列入市科技發展計畫98項。煙臺市專利申請2430件,其中發明專利527件,專利授權800件,實施專利技術927項。煙臺市共建立36處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重點的企業創新平台,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23處。

2010年煙臺市共取得各項科技成果25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省科技獎45項。煙臺市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4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51家。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6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60家,其中,國家級13家、省級47家。“十一五”以來,共取得各項科技成果965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7項、省科學技術獎214項,累計申請專利27947件。

10文化藝術編輯

簡介

煙臺是全國著名的“京劇之鄉”、“魯菜之鄉”、“田徑之鄉”、“書法之鄉”。海陽大秧歌、萊州藍關戲、膠東大鼓和“八仙過海傳說”等1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煙臺市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公共圖書館14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4個,博物館9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6個。2010年,煙臺市共出版各類報紙11305.5萬份,期刊978.6萬冊,煙臺大劇院演出100餘場次。縣級以上廣播電台10座,對國內廣播節目12套,廣播人口綜合復蓋率100%。縣級以上電視台13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0座,電視人口綜合復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82.6萬戶,有線數位電視用戶42.2萬戶。

方言

煙臺方言屬膠遼官話,在山東地區比較特別,遼東半島地區的方言很受煙臺話的影響,尤其是大連、丹東等地區的方言,與煙臺話非常相似。

名字來歷

煙臺,就是古時的烽火台。歷史上,每當外敵入侵,烽火台上即升起黑煙,向自己人發出警報。明洪武初年,為了防備倭寇犯境,我國膠東半島北部設定了“奇山防禦千戶所”,依山勢建築起堅固的城堡。城堡上也設有烽火台。有了這狼煙墩台,倭寇再也不敢前來擄掠了。“煙臺”之名,不脛而走,成了這座城市的名稱。

煙臺的名稱,源於煙臺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當地軍民於臨海北山上設狼煙墩台,也稱“烽火台”。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為報警信號,故簡稱“煙臺”。煙臺山由此得名,煙臺市也因此而得名。

煙臺開埠1858年,中英不平等《天津條約》,把登州闢為通商口岸。1861年,清政府派人督辦開闢“登州”等通商口岸事宜,英方勘察代表認為登州“灘薄水淺”,看中煙臺芝罘灣這一天然良港,清政府便下令煙臺為通商口岸。同年,8月22日,煙臺正式開埠,1862年在煙臺設立“東海關”,這是近代山東第一個對外開放口岸。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17個國家先後在煙臺設立領事館,洋學堂、洋行、洋醫院相繼在煙臺建立,洋貨洋品也相繼由煙臺上岸。中國的花生、大豆、絲綢、礦產等土特產也由煙臺出口海外。上世紀初年,煙臺先後敷設至上海、大沽、大連的水下電纜,成為中國最早設水纜電報的商埠。

11政治編輯

孟凡利市長

於愛軍副市長

王 中 副市長

燕衛華副市長

張廣波副市長

楊 麗 副市長

於松柏副市長

宋衛寧副市長

12歷史文化編輯

煙臺之名源於芝罘

煙臺古稱之罘,後稱芝罘。煙臺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早期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約一二

芝罘

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夏商以來,中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對這裡的統治。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漢武帝也曾駕臨芝罘行登基大典。631年,日本第一個遣唐史也是從芝罘島登入。如今許多國家的航海圖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煙臺。煙臺建城已有600多年歷史,1398年(明洪武31年),為防海寇侵擾,在芝罘築狼煙墩台,又稱“狼煙臺”,煙臺由此而得名。1858年(清鹹豐8年),中法天津條約開登州為通商口岸,3年後改為煙臺,迄今為止,煙臺開埠已有150年的歷史。

崇拜太陽的先民

煙臺市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在煙臺市芝罘區西南部,距今海岸約1.5公里處,7000年前是一個小型港灣,在這裡以海上捕撈和農業生產相結合為主要謀生手段的白石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在白石村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網墜、三角足盆形鼎、骨針等器物,具有膠東沿海一帶文化特徵。骨器的磨製相當精細,骨針已接近後來的鋼針,說明當時的打磨和紡織、縫紉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在長島縣出土的文物表明,這裡是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和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距今4000多年~2500多年的夏商周時期,煙臺沿海是東夷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東夷人既有著發達的漁業和鹽業,也有著活躍的商品流通。在長島出土的一塊陶片上,刻有七八個太陽,反反覆覆描繪太陽放出的光芒,說明東夷人是非常崇拜太陽的先民。

秦始皇三次東巡的地方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曾三次東巡,均在煙臺留下足跡。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在公元前219年。40歲的秦始皇沿渤海灣東行,巡視東部海疆,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在路上,他遇到了齊人徐福。徐福向他進獻長生不老之道,並說,大海里有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那裡瓊樓王閣,有仙人居住,並長有長生不老草。秦始皇信以為真,遂派遣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藥。次年秦始皇第二次東巡。登上芝罘島,刻石勒碑,頌揚自己的文治武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歲,長生的欲望越來越強烈,第三次東巡找到徐福。徐福見秦始皇震怒,便謊稱海中有大魚擋路,不能到達仙山。秦始皇求藥心切,竟親設連弩,追殺大魚。到了芝罘,終於發現一條大魚,並挽弓發箭,親手將其射殺。徐福這才揚帆出海,到了東瀛,揭開了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一頁。秦始皇求長生不老,最終未遂其願,卻在芝罘島留下了“始皇道”、“兩觀刻石”等遺蹟。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遺址“陽主廟”,就建在芝罘島陽坡上。煙臺市開發區就有為紀念秦始皇的秦始皇東巡宮。

海上絲綢之路

煙臺市的航海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煙臺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

傍晚的煙臺港

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登州(治所蓬萊)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交州、揚州並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遣使赴朝鮮,也是由芝罘啟碇的。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由煙臺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臺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始建於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港。(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闢。)

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

煙臺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1892年,旅居南洋的華僑張弼士在煙臺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聘奧地利駐煙臺領事做酒師,取得成功。1912年煙臺設瑞豐麵粉廠;1913年設電廠;1913年至1915年,建起5座罐頭廠;1915年李東山興建鍾廠,同年,張裕葡萄酒獲國際金質獎;1920年設醴泉啤酒公司。張裕釀酒公司和鍾廠在中國屬最早創業的廠家,罐頭廠、啤酒廠是山東最早創業的工廠。煙臺創造和打破了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創造了一批世界之最。

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

煙臺是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1868年,煙臺海關即設郵務辦事處,兼辦郵遞外使檔案,這是中國近代郵政的萌芽;1879年,清政府議決在北京、天津、煙臺、牛莊(營口)、上海五處試辦郵政,這就是中國近代郵政之先聲了。

這件事與盛宣懷有關。因為中國近代郵政是隨洋務運動而產生的,而盛宣懷是洋務運動的最重要的幹將,他作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在此前兩年曾為談判《煙臺條約》到過煙臺。十年後又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芝罘)監督長駐煙臺,六年後才離任。

13著名人物編輯

歷史名人

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人,東漢末年名將。猿臂善射。少年時受郡命劫州章,表現果斷,因而知名於世。曾於遼東避難,後助北海相孔融對抗黃巾管亥,善用勇略,為孔融聯結平原相劉備,擊潰賊眾,聲名更噪。其後歸同郡揚州刺史劉繇,與孫策鏖戰,共相抗衡。後劉繇敗死,孫策擒獲太史慈,策慕其高義,求為其將,慈慨然許諾。太史慈更替孫策招諭劉繇殘軍歸順,守言應諾,恪遵信義,始終如一,弭息誹論。劉表從子劉磐,十分驍勇,數度作寇於艾、西安諸縣;孫策分海昏、建昌作六縣,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督諸將兼治海昏,共拒劉磐。後孫權以太史慈能克制劉磐,委以南方大事。慈於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歲。

徐岳

徐岳(?~220)字公河。東漢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世界最早的游珠算盤創造者。東萊(今萊州市)人。他蒐集先秦以來的大量數學資料,撰寫出《數術記遺》、《算經要用》等數學著作。《數術記遺》介紹了14種計算方法。

丘處機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號長春子,棲霞濱都里(今棲霞市)人,全真教龍門派創始人,“全真七子”之一。至今煙臺還留有很多與他有關的景點和傳說。

毛紀

毛紀(1463~1545),字維之,號鰲峰逸叟。掖縣(今萊州市)人士,明代重臣,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著有《密勿稿》、《辭榮錄》、《聯句私鈔》、《歸田雜識》、《鰲峰類稿》等。

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登州(今蓬萊市)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16歲就開始了戎馬生涯,26歲晉升為署都指揮僉事,擔當起防禦山東沿海倭寇的重任。戚繼光的一生波瀾壯闊,在抵禦倭患的戰鬥中屢建奇功。

左懋第

左懋第(1601年-1645年),字仲及,號蘿石,乾隆時追謚忠貞,山東萊陽(萊陽市)人。南明赴清談和使者,後被清扣押,寧死不降,後人稱“明末文天祥”。

王懿榮

王懿榮(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東福山(今煙臺市福山區)古現村人。中國近代金石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和愛國志士。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泛涉書史,尚經世之務,嗜金石,因見藥店所售“龍骨”上的刻紋,發現甲骨文,為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三為國子監祭酒。庚子八國聯軍入京時,投井死。現如今,結合新農村建設之際,家鄉人民在村內修建“懿榮廣場"以表紀念

當代名人

丁佛言

丁佛言(1878~1931),名世嶧,初字桐生、息齋、芙緣,後字佛言,號邁鈍,別號黃人、松游庵主、還倉室主。黃縣(今龍口市)城關宋家疃人,近代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書法家、古文字學家。

吳佩孚

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蓬萊人。北洋軍閥首領。吳佩孚有"儒將"之稱,喜讀《春秋》,遺著有《春秋正識證釋》、《易箴》、《大丈夫論》、《日食參考說》等。

亨利·盧斯

(1898~1967),生於中國山東蓬萊一個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家庭。幼年在中國山東煙臺讀書。1920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是骷髏會成員,上個世紀幾本最著名雜誌的創辦人:《時代》(Times)、《財富》(Fortune)、《生活》(Life)。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人之一。

楊子榮

牟平寧海鎮嵎岬河村人,著名的特級偵察英雄。1945年參軍後,隨部隊轉戰牡丹江一帶,擔負剿匪、保衛土改的重任。他膽大心細,機敏果斷,多次出入林海偵察,追擊頑匪,座山雕這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匪首就是讓他拿下的。以他的事跡為原型改編的京劇《智取威虎山》可謂是家喻戶曉。

楊朔,男,1913年生,山東蓬萊人。原名楊毓瑨,字瑩叔,蓬萊城裡人。現、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

張萬年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28年8月生,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1993年6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王滬寧

(1955-)山東萊州人,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王瑞林

王瑞林(1930.01.)漢族。山東招遠人。1995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黨委副書記,中央辦公廳副主任(-1997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95年12月起)。2002年11月-2003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13-15屆中央委員。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5月晉升為上將軍銜。

張瑞敏

1949年1月5日出生,山東省萊州市人,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他帶領海爾集團由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2007年全球營業額1180億元的中國家電第一品牌。

周厚健

1957年8月出生,1982年7月畢業於山大電子系,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牟平人,1999年3月任海信集團總裁。

其他

中國葡萄酒業的創始人,著名的民族實業家張弼士,在煙臺創辦了煙臺張裕葡萄酒公司,聞名世界,也使的煙臺獲得了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稱號。蘇軾曾短暫就任登州府知府,留下了“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的美名。明代登州巡撫袁可立以優美的文辭在蓬萊閣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觀海市》詩,是考證登州海市的珍貴文獻資料。

此外,煙臺名人還有遲浩田、曲波(作家)成忠臣(畫家)峻青等。煙臺籍文藝界名人也很多,如姜昆、唐國強、唐傑忠、于洋、魏積安、朱時茂、郭冬臨、於莎莎、霍建華、林青霞(說起林青霞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香港著名的女演員,其實林青霞的祖籍並不是香港,而是煙臺的)、趙雪蓮、秦梵翔、王媛可等。

14旅遊與美食編輯

旅遊

概述

萊山海濱

煙臺旅遊資源豐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截至2012年,A級旅遊景區47家,其中5A級景區3家,4A級景區12家,3A級旅遊景區12家,2A級旅遊景區21家;有三星級以上酒店89家,其中五星級12家,四星級23家,三星級54家。1998年煙臺成為首批54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景區

蓬萊閣旅遊景區

蓬萊仙境(2張)

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蓬萊城北瀕海的丹崖山巔,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與彌陀寺、龍王殿、子孫殿、天后宮、三清殿、呂祖殿等構成古建築群。丹崖拔海而起,通體赭紅,蓬萊閣與浩茫的碧海相映,時有雲霧繚繞,傳說八仙過海的故事就出自於此。主要景觀有“仙閣凌空”、“海市蜃樓”、“獅洞煙雲”、“漁梁歌釣”、“日出扶桑”、“晚潮新月”、“萬里澄波”、“萬斛珠璣”、“銅井金波”、“漏天滴潤”等十大勝景。蓬萊水城位於蓬萊市區西北丹崖山東側。宋朝在此建刀魚寨,明朝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築水城,總面積27萬平方米,南寬北窄,呈不規則長方形,負山控海,形勢險峻,設有水門、防浪堤、平浪台、碼頭、燈塔、城牆、敵台、炮台、護城河等海港建築和防禦性建築,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登萊巡撫袁可立曾在此訓練水軍,抗擊倭寇,蓬萊水城由此而揚名海內外。

八仙過海風景區

八仙過海風景區(3張)

國家AAAAA級景區。八仙過海景區又名八仙渡、八仙過海口,與三仙山風景區一起成為國家AAAAA級景區。坐落在山東蓬萊市北黃海之濱,與丹崖山、蓬萊閣、長山列島隔海相望,遊覽面積5.5萬平方米,主要景點近40處。周圍海域天高水闊,景色壯觀。春夏之交,常有海市、海滋出現,奇景虛幻縹緲,美不勝收。

三仙山風景區

三仙山風景區(8張)

國家AAAAA級景區。三仙山風景區位於蓬萊黃海之濱,西與八仙過海景區、三仙山溫泉相毗鄰,北與長山列島隔海相望,是一處集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更是山東半島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整個景區由和氣大殿、小怡和園、蓬萊仙島、方壺勝境、瀛洲仙境、瀛洲書院、藝術博物館、蓬萊歷史文化集錦、玉佛寺、萬方安和、歌舞大劇院等景觀組成。與景區配套的還有古典建築風格的五星級三仙山大酒店、溫泉洗浴等休閒度假設施。

南山旅遊風景區

南山旅遊風景區(6張)

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唐、宋、元、明、清代遺蹟,千年古剎,可謂聖地重光,更添新顏。古建築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構造,古樸典雅,迤邐壯觀,氣勢宏偉。景區內還建有景色怡人,極具挑戰的綠草如茵的27道南山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球場,與整個風景區配套建設的南山康樂宮、南山賓館、南山文化會議中心,南山莊園葡萄酒堡等,形成了功能齊全的度假休閒、旅遊觀光、餐館娛樂,會議接待服務體系。

養馬島旅遊度假區

國家4A級景區,地處煙臺東30公里處,總面積13.82平方公里。據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途經此地,見島上水草茂盛,群馬奔騰,視為寶地,便指令在此養馬,專供皇家御用。養馬島因此得名。島內東側另有小島,狀若巨象飲水,故亦名象島。海島呈東北西南走向,地勢南緩北峭,

養馬島旅遊度假區(5張)

島前海面寬闊,風平浪靜,島後群礁嶙峋,驚濤拍岸;東端碧水金沙,優良浴場。1984年,養馬島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旅遊開發區,1991年又被國家定為84個旅遊景點之一。1995年1月被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國家4A級景區,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是由南洋富商張弼士先生於1892年在煙臺投資創辦,清朝重臣李鴻章簽發執照。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品重醴泉”。1915年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雷司令、瓊瑤漿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1987年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命名為亞洲唯一的“國際葡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5張)

萄、葡萄酒城”。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廳,展示了中國民族釀酒工業的百年輝煌歷史。

金沙灘海濱公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煙臺開發區海濱,海岸線蜿蜒10公里,沙細灘平,水質清潔,素有“北方第一海灘”之稱。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

4A級景區,蓬萊海洋極地世界,是亞洲最大的海洋世界,總投資4.6億元,展示面積5.28萬平方米,這裡匯集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3張)

了北極熊、白鯨、海豚、海獅、海豹等世界各地近千種海洋生物,擁有世界最大的圓柱缸、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國內最大的海龜館、鯊魚館,以及極地動物館、海底世界、水下劇場、海豹館、科普館、海豚海獅表演館等多個場館。

牟氏莊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棲霞市城北古鎮都村,始建於清代雍正年間,是中國北

牟氏莊園

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封建地主莊園。主要景觀有東忠來、西忠來、南忠來、寶善堂、日新堂、牟墨林故居、酒房、庫房、藥鋪、茶館等。共分三組,括六院,占地20000平方米,廳堂樓廂480多間,各獨力院分別由大門、客廳、群房、樓房等構成多進院落,吸收了中國北方民俗建築的優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遊點。

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3A級景區,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海島地質公園。素有“海上仙山”之稱。著名景點有半月灣、九丈崖、廟島、龍爪山、寶塔礁、鳥島等。與蓬萊一起被列為蓬萊長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煙臺山公園

國家3A級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北端,三面環海,亦名為"海洋島",岡巒兀立,林木蔥蘢,清秀幽雅。最高海拔43米,總面積11.6公頃。明洪武(三十一年,193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此修建狼煙墩台,又稱烽火台。煙臺由此而得名。1862年煙臺開埠後,英、法、日、美等16個國家曾相繼在此建造領事館、教堂和郵局。清末在墩台築航海燈塔,沿用至今,解放後山上又增建革命烈士紀念塔。山陰半腰有巨石橫臥,其型如船,下有石頭墊擱,俗稱"石船"。上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王積熙七言律詩題刻,石船背面刻"造化奇觀"楷書大字。主要景點有狼煙墩台、燈塔、燕台石、石船、惹浪亭和英、美、日、法、丹麥等國領事館舊址,陳運和寫《煙臺山》詩是為講述煙臺一部城市史:“烽火 狼煙 含義相同的兩個字眼 當遠古跟秦皇漢武走出芝罘島”、“落腳處 墩台熊熊燃起了警覺 引一座雛形的城市降生人間”。

福建會館

又稱天后行宮,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福建船商捐資1884年始建,1906年竣工。會館結構典雅,雕飾精美,具有閩南建築的獨特風格。由山門、大殿、後殿、戲樓和東西廊廡五部分組成有。棟枋樑柱之間的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木石雕刻巧奪天工,匠心獨具,具有極高的藝術性。

芝罘島

橫亘於市區北部海面上,又稱芝罘山,主峰高298米,總面積10平方公里。三面環海,南面連陸,是我國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陸連島。主要旅遊資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灣、婆婆石、石門春波;有經海風、海浪多年侵襲形成的海蝕礁、海蝕洞;有陽主廟、射魚台。島北崖壁陡峭,怪石嶙峋,島南山坡平緩,林木蔥蘢。傳說秦始皇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留下千古遺蹟。

塔山風景區

國家3A級景區,坐落於芝罘區南面的塔山山坳,有競技館、過山車、滑雪場等現代化遊樂設施和太平庵、觀音峰、龍王殿、三合塔等景點。

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

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5張)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古稱姑余山,為道教全真派發祥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境內山勢雄偉秀拔,古樹名木繁多,名勝古蹟星羅棋布。主要景點有主峰泰礴頂、煙霞洞、九龍池、岳姑殿、無染寺、龍泉溫泉等。

體育公園

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萊山區,總面積132.8公頃,分比賽場館、運動訓練、娛樂休閒、海上運動等五個區。

農博園

國家3A級旅遊景區。占地面積300畝,其中溫室建築1.5萬平米,主要內容為“珍奇果蔬、花卉世界、農科大觀、生態旅遊”。

毓璜頂公園

2A級景區,又名小蓬萊,坐落在芝罘區中心南部的毓璜頂上,一山孤出,是保留較完整的元代古建築群。因為山頂有坐玉皇廟,又稱玉皇頂.最高海拔88米,總面積8.9公頃。經明清兩代多次擴建,規模恢宏,主要建築有小蓬萊坊、玉皇廟和玉皇閣三部分,松柏掩映,殿閣儼然,清秀淡雅,風姿絕俗,可俯瞰市區,眺望大海。

東炮台海濱風景區

2A級景區,炮台為清朝所建,炮台內部的指揮所、營房等設施保存相當完好,額匾“雄風海表”四個大字為清末著名新派人物馬建忠所題。現已闢為公園。

西炮台公園

位於市區西北部的通伸崗上,最高海拔106米,總面積10.7公頃,地勢突兀,巋然雄踞。因山上建有與東炮台相對峙的海防炮台,故稱西炮台。西炮台由圍牆、大小炮台、演兵場、地下指揮所、彈藥庫等組成。光緒年間就在此設立了名曰“東潘”的城堡。西炮台經歷雲屑,慘遭破壞,建國後,西炮台古蹟得到了較完整的保護,後有重新得以修復。1979年這是闢為西炮台公園,西側的紀念碑是憑弔英烈進行革命教育的場所。

丁氏故宅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龍口市東萊街辦,占地3.1公頃,建築面積8042平米,為清初黃縣巨富丁百萬家族所建。舊稱“丁百萬”,“丁百萬”是清末民初黃縣著名富豪。丁氏豪華宅邸規模巨大,遍及黃城區北巷、辛店、北關和十字街等處。故宅均系清代府式組群布局,具有中國北方典型的封閉式設計風格。

磁山

磁山位於煙臺市區西部,因眾多的奇峰怪石、明金礦床、清泉飛瀑、歷史遺蹟等自然及人文景觀,被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歷史文獻對其自然風光及人文歷史多有稱讚,其中“磁山瀑布”被譽為福山八景之一。磁山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眾多的廟宇建築遺址是磁山歷史文化的載體;由此而發生的歷史事件和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便是磁山歷史文化深邃的內涵。據介紹,磁山地質公園主要保護對象是以花崗岩奇峰為主體的山嶽景觀及其形成、發展演化過程中遺留的地質變遷形跡遺蹟,金礦礦床及採礦遺蹟和其附屬的自然人文景觀。

煙臺特產

煙臺燜子

煙臺燜子是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以涼粉為主要原料。將涼粉切成小塊,用鍋煎到涼粉外邊成焦狀,並佐以蝦油、醬油、芝麻醬、蒜汁等調料上桌即可。味道類似北京的煎灌腸。相傳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煙臺曬粉條,有一次剛將粉胚作好,遇上了連陰天,粉條曬不成,面胚要酸壞,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鄉親們請來用油煎粉胚,加蒜拌著吃,吃後異口同聲說好吃,有風味。於是便幫門氏兄弟支鍋立灶煎粉胚賣,人們都說好吃,但問此食品叫什麼名,誰也說不出。其中一智者認為此品是門氏兄弟所創,又用油煎燜,就脫口而出叫“燜子”。煙臺燜子從前多在街頭小攤經營,1998年開始搬進了大雅之堂,並由名吃認定會認定為煙臺名吃。

福山拉麵

福山拉麵(又稱福山大面),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四大面之一。福山拉麵分實心面、空心面、龍鬚麵三種。實心面又分圓形、扁形、三棱形三種20多個規格,面鹵分大鹵、溫鹵、炸醬、三鮮、清湯、燴勺等十幾個品種,條形與面滷的配製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濃汁配粗條、清汁配細條、炸醬配扁條。空心面是將麵條運用特殊工藝手法,拉出中間空心,兩頭透氣的燈草式的麵條。龍鬚麵則是將一根麵條用高超的拉麵技術,拉成2048根細如髮絲的麵條,真可謂技藝精湛、巧奪天工。福山拉麵由於工藝性強、口感好、品種多,不僅在國內負有盛名,在海外也享有盛譽,至今韓國、日本、美國等中餐館仍掛著福山大面的招牌。

蓬萊小面

系蓬萊傳統名吃,歷史悠久。麵條為人工拉制(抻面,當地俗稱“摔面”),條細而韌,鹵為真綢(俗稱加吉魚)熬湯兌制,加適量綠豆澱粉,配以醬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一兩,具有獨特的海鮮風味。民國時期,傳人衣福堂製做的蓬萊小面遐邇聞名(俗稱“衣福堂小面”)。衣福堂祖籍棲霞,13歲學廚,自營過挑擔拉麵,與人合開過兼營小面的飯店,1945年自營“衣記”飯館。他製做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極其考究,故供應量不大,每晨僅售百碗,以其做工考究、味道鮮美遠近聞名,常有外地客商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為憾事。建國後,蓬萊大小飯店早餐多有經營,中高檔賓館亦以之待客,每晨銷售量3萬餘碗。

鮮魚水餃

煙臺的鮮魚水餃,具有鮮嫩、個大、餡多、皮薄的特點。鮁魚、牙鮃魚都是入餡的佳品。所謂鮮嫩,即魚剛獵獲不久,甚至切成的魚塊還在活動。將切碎的魚放入醬油、蔥花、薑末等調料攪拌,叫“透味”。在和餡時,要兌適量的水攪勻,這樣的水餃才夠鮮嫩。實踐證明,魚餡餃子最喜韭菜,它的辛辣味,可使魚味更鮮。鮮魚餃子皮兒,擀得精薄,幾乎透出餡來。包時,因皮製宜,皮兒大,餡兒塞得飽滿,往往捏不嚴餃子邊,即使露了餡也混不了湯,它就像裹著一層薄皮兒的大魚丸子。

大的水餃,一碗多則五六個,少者三四個,吃飽了,舌尖似乎被鮮得麻木了。所以,吃鮮魚餃子多用搗碎的大蒜配以醋、醬油、香油做調料,以利解膩、清口。

開花饅頭

又名“白銀如意”,指蒸熟的饅頭個個似白牡丹,故名“開花饅頭”,它是煙臺傳統麵食品種。相傳,開花饅頭是由元朝洛陽東鄉馬家裡員外的家廚發明的。那時,明太祖朱元璋還在馬家作雜工,吃過這種饅頭。以後他當了皇帝,要御廚製作,御廚不會,經朱元璋的夫人——皇后馬家小姐指點才做出來。後來福山廚師入宮,學得此法,傳回老家,流傳於世。

麵粉加酵面和適量溫水揉成麵團,發酵至十成開時,摻上乾麵粉揉勻,再發酵至十成開,再摻上乾麵粉揉勻,發酵至十成開。酵面加適量鹼揉勻,去掉酸味後,加上白糖揉勻,搓成長條,掐成面坯,掐口朝上,擺入屜內。鍋中水燒開,迅速上屜,用旺火蒸熟即成。

風味特點:色澤潔白,香甜鬆軟,頂部開花,形似白牡丹。

盤絲餅

盤絲餅是在抻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細麵食品,是山東的傳統麵食品種。清末薛寶辰的《素食說略》中,對用福山拉麵製作的盤絲餅有詳細說明。

糖酥槓子頭火燒

據有關史料記載,清朝末年,山東濰縣城西留飯橋一帶鄉村流行製作一種火燒,這種火燒和面時加水甚少,用手揉不成團,只好在面板上用木槓壓制,當地人遂送其雅號“槓子頭火燒”。後來,這種火燒的製作方法流傳到榮成石島一帶漁村。由於槓子頭火燒冬不甚涼、夏不易餿、口味甘甜、耐於貯存,是漁民出海打魚攜帶的理想食品,因此很快流傳開來。但後來漁民們發現,槓子頭火食經海風一吹,變得又乾又硬,難以下咽,於是聰明的漁民在製作時加上油和糖,即成為糖酥槓子頭火食。這種火食又酥又甜,不變硬不易餿,成為漁民的出海必備食品。

煙臺大櫻桃

大櫻桃是甜櫻桃和酸櫻桃的通稱,原產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南部。全國很多地方都開始大櫻桃生產,但要說哪裡的最好,還要數煙臺的大櫻桃最有名氣。

由於大櫻桃引入煙臺最早,品種眾多,栽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煙臺大櫻桃”和“煙臺蘋果”同時成為煙臺市的“城市名片”,譽滿國內外。

麻渠大糖

麻渠大糖是萊州傳統的糖果,因為產在萊州市平里店鎮麻渠村而得名。大糖是用麥芽和玉米發酵而成的糖汁製作的,從麥芽的發酵到最後成糖,這前後需要作頭、二把刀、捧頭、拔糖、搓挺、上氣、上芝麻、拉盤子、撐圓、涼糖等十幾道工序,每人各守一攤,各負其責。據史料考證,麻渠大糖最早出現在500年前,代代相傳,是麻渠人冬閒時節主要的生活來源,更成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15海軍艦艇編輯

煙臺艦

海軍煙臺艦,舷號“538”。編制艦員170餘人。屬國產054A型飛彈護衛艦,2010年8月下水,2011年6月入列。該艦採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艦體的最佳化設計,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和武器綜合控制,具有對海、對空、反潛、對岸火力支援等多方面的作戰功能,從整體上提高了作戰系統的綜合作戰效能,是海軍當前現代化水平較高的戰鬥艦艇。艦長134米,最大寬度16米,高度35米。滿載排水量4000餘噸,全柴動力,四機雙槳、雙舵,最大航速不小於27節,巡航速度18節,續航力4000海里,自給力l5天,抗風力大於12級,除極區外任何海區均可安全航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