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古溜溜

巴西古溜溜

巴西古溜溜,中國撒拉族曲種,又稱撒拉曲。因首句用撒拉語“巴西古溜溜”(意為圓圓的頭)而得名。流行於中國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正文

簡要介紹

巴西古溜溜巴西古溜溜

所屬民族

中國撒拉族曲種。又稱撒拉曲。以句首撒拉語“巴西古溜溜”(意為頭是圓圓的)得名。流行於中國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相傳清代中葉已經形成。曲調結構為上、下句交替反覆,句式為兩句一段。4句一首。演唱形式古樸而又別具一格。一般為男子分節演唱,女子相間對白;也有男女對唱、合唱;無樂器伴奏,有時有女子彈撥銅口弦,隨歌助興。歷代封建統治者都把這種演唱視為野曲邪調。多方摧殘和禁止,幾近滅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巴西古溜溜獲得新生,新編有曲目《新循化》。

民間結合

巴西古溜溜是撒拉族比較古老的一種口頭文學與民間音樂相結合的說唱藝術。據說清代中葉已流行於下四工(“工”相當於鄉,乾隆年間劃撒拉為八工,縣城以西為下四工,即今清水、東風公社)。巴西古溜溜由許多內容不同的短詩組成。句式為兩句一段,四句一首。詞句優美,比喻生動。演唱中,可以即興編詞,也可以加說白

內容

多表現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求與嚮往,以及對舊婚姻制度的不滿與反抗。它的樂曲結構,基本上是上下兩個對稱樂句交替反覆,曲調雖短,卻能展示豐富的音樂形象,表現撒拉族聰慧、豪放、樂觀、強悍的民族性格。它的表演方式古樸而獨具一格,一般由男方分節演唱,女方相間對白;也有男女對唱、合唱等形式;沒有樂器伴奏,有時女方彈撥紅銅口弦,隨歌助興。

歷代反動統治階級都把這種民間說唱視為野曲邪調,多方禁止,橫加摧殘,幾近滅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西古溜溜得到恢復和發展,對它的曲目進行了蒐集、整理。新編曲目《新循化》,曾在1964年全國少數民族業餘藝術觀摩演出大會上演出,並已修改為巴西古溜溜的保留節目。

撒拉曲

撒拉曲”,撒拉語叫“巴西古溜溜”,用本民族語言演唱,內容多為讚美、傾訴愛情的,詞藻華麗,比喻生動,是一種民間口頭文學與民間音樂合成的說唱藝術。
撒拉曲,是撒拉族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長篇抒情歌曲。每首撒拉曲都由若干段意義完整的,又各自具有獨立意義的短歌組成。這些短歌緊緊圍繞著主題,或敘述一個故事,或抒發某種感情,或塑造形象,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著。撒拉曲曲調鏇律優美,節奏明快,歌詞生動、幽默、詼諧。
撒拉曲大多數屬於抒發男女戀情的“情歌”,傳統歌曲反映了在舊社會裡年輕人婚姻不自由,渴望衝破封建禮教、追求純潔真摯的愛情和幸福生活等內容。在表現手法上,大量運用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借物喻情借物譽人借物詠志。從格律上說,每首曲調的結構較自由,每組短詩的句式比較固定,以四句、六句、八句較多,每句的字數以五字居多,外加一定的襯詞,因而節奏短促而明快,鏇律奔放又激昂,尾詞拖音悠揚鏇長,易於抒發歌唱者熾熱深厚的情感。是頗為廣大民眾喜愛的民間藝術。其形式包括:“玉爾”(情歌)、撒拉“花兒”、宴席曲、民謠、勞動號子、兒歌搖籃曲等。
“玉爾”是撒拉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語言演唱的一種傳統情歌。這種情歌只能在田間、野外、磨房等背人處唱,嚴禁在村宅內演唱。“玉爾”集中反映了撒拉族青年男女對自由婚姻的追求,其中影響較大的作品有《巴西古溜溜》、《撒拉爾賽西布尕》、《皇上阿吾尼》、《艷姑居固毛》等。

配圖

相關連線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11/10/content_5438705.htm

所屬分類

文藝
曲種

中國民族曲藝曲種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曲藝“說唱”形式。

少數民族說唱一覽

少數民族說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創造著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