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半光

喊半光是傣族特有的民間曲種。

簡介

喊半光屬於少數民族曲藝品種,為傣族特有的民間曲種。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州傣族地區。喊半光原是傣族曲調名,漢語直譯為“跟著鼓點唱的歌”。它最早起源於宗教活動。每逢傣族人民進行傳統節日“關門節”、“潑水節”的活動時,由一個或男女二人在跳象腳鼓舞的舞蹈者當中歌唱,每唱完一遍,眾人就發出一陣歡呼聲,並伴之以緊促的鑼鼓,表示讚美。演唱者多見景生情,即興而歌,大部分是一些慶賀、讚美、祝願之詞。1962年,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文工團把這一曲調加以改造,配上樂器,以男聲表演唱的形式登上舞台。1974年又改為用民族樂器“叮”伴奏,一人邊打象腳鼓邊演唱的傣族曲藝形式。喊半光曲調明快悠揚,自然奔放。唱詞韻律嚴格,上下句中下句的第一個字押前一句中間一個字的韻。新創作的曲目有《養鴨姑娘》等。

中國民族曲藝曲種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曲藝“說唱”形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