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流傳廣泛。《格薩爾王傳》提供了寶貴的原始社會的形態和豐富的資料,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詩從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斷演進,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核心,在不斷地演進中又融匯了不同時代藏民族關於歷史、社會、自然、科學、宗教、道德、風俗、文化、藝術的全部知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被譽為“東方的伊利亞特”。

故事梗概

《格薩爾王傳》《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災人禍遍及藏區,妖魔鬼怪橫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了普渡眾生出苦海,向阿彌陀佛請求派夭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發願到藏區,做黑頭髮藏人的君王——即格薩爾王。為了讓格薩爾能夠完成降妖伏魔、抑強扶弱、造福百姓的神聖使命,史詩的作者們賦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龍、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種厲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薩爾降臨人間後,多次遭到陷害,但由於他本身的力量和諸天神的保護,不僅未遭毒手,反而將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殺死。格薩爾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5歲時,格薩爾與母親移居黃河之畔,8歲時,嶺部落也遷移至此。12歲上,格薩爾在部落的賽馬大會上取得勝利,並獲得王位,同時娶森姜珠牡為妃。從此,格薩爾開始施展天威,東討西伐,征戰四方,降伏了入侵嶺國的北方妖魔,戰勝了霍爾國的白帳王、姜國的薩丹王、門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諾爾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後降伏了凡十個“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幫國家)在降伏了人間妖魔之後,格薩爾功德圓滿,與母親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規模宏偉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到此結束。

主要人物

格薩爾——嶺國國王,故又稱“嶺·格薩爾”。尊稱“南贍 部洲雄獅大王”,“降敵如意寶珠”。小名“覺如”。系森隆惹傑次子。在嶺國王室中屬穹居系(幼系)。為史詩《格薩爾》的主人公。
戎察叉乾——又名“嘎乃貢巴”,尊稱“老雪山”。嶺國總管王。系格薩爾的叔父。屬嶺國王室中的穹居系,,為嶺國王室的元老。
《格薩爾王傳》嶺國婦女向覺如獻祝福
扎拉澤嘉——已故嶺國大英雄賈察霞尕爾之於,漢人姻孫。系格薩爾的親侄子。格薩爾王位繼承人,屬穹居系。
晁同——因系格薩爾的叔叔,故人們常稱他為“阿庫晁同”(“阿庫”即“叔叔”)。此人在史詩中是個兩面三刀的人物,原屬穹居系,後因統領屬且居系(長系)的達讓部落,故又稱“達讓長官”,後歸屬且居系。
旦瑪——又名“旦瑪赤吉桑珠”或“察香旦瑪香查”。旦地薩霍爾王的後裔。任嶺軍綢纓部隊指揮官,以“神箭手”著稱,為嶺國王室的世襲忠臣。
梅乳澤——全名“逗覺·辛已梅乳澤”。原系霍爾國的統領官。霍嶺戰爭失敗後投降嶺國,加入嶺國英雄之列,
戎寨瑪列——全稱達隆·戎察瑪列。格薩爾的同父異母(戎妃)兄弟,在姜嶺大戰中被姜軍右翼將領屈拉本波砍傷,因傷勢嚴重而身亡。
敦巴堅贊——全名“嘉洛·敦巴堅贊”。嘉洛(扎陵)部落的首領。格薩爾的大王妃嘉洛·森姜珠牡之父,與嶺王室構成甥舅外戚關係,屬仲居。統領2800名玉甲兵。
伍雅周吉——全名“嘉洛·伍雅周吉”。嘉洛·敦巴堅贊之子,珠牡之弟。在姜嶺大戰中陣亡。
尼奔達爾雅——全名“賽巴·尼奔達爾雅”。或稱“尼奔達魯”。為且居系部落首領,任九百金纓部隊指揮官。
阿奴巴森——全名“文布·阿奴巴森”,筒稱“巴森”。為仲居系部落首領,任九百銀纓部隊指揮官。
仁慶達爾魯——全稱“木江·仁慶達爾魯”,簡稱“達爾魯”,為穹居系部落首領,任九百螺纓部隊指揮宮。
珠·尕德——全稱“珠·示德卻江外乃亥”。嶺國屬地珠部落及尕德部落的聯合首領。善於拋擲炮石,人稱“神炮石手”。三百松於甲兵的統領官。
巴拉·米姜——全稱“巴拉·米姜尕爾保”。門姜交界處巴拉部落首領。三百螺甲兵的統領官。
貢巴·查尕爾——姜國查蒼達莫主多地區貢巴部落的首領,該部落部隊的指揮官。
索瑪初拉——原為加地流浪兒,善於步行,流浪到嶺國後,被嶺軍作為信使,負責傳遞軍今。
向宛——全名“徐噶達爾向宛堅”。原名“阿奴森纏”。原為戎地人,八歲時被魯贊魔王擄去。後被格薩爾從魔地帶往嶺國當大臣。
葛薩拉姆——簡稱“葛姆”。格薩爾的生身母親。原為葛部落的龍女,在葛嶺戰爭中被嶺軍俘獲,後與森隆成婚,生子格薩爾。格薩爾稱王后,葛姆為嶺國國母。
珠牡——全稱“嘉洛·森姜珠牡”。格薩爾王妃。在霍嶺戰爭時曾被霍爾王搶去,後被格薩爾救回。
梅薩——全稱“梅薩繃姬”,又名“梅薩貢各曲珍”。為格薩爾的次妃。
柔薩格措——全稱“柔薩格瑪曲措”,又名“柔尕敦白”,賈察霞尕爾的遺孀,扎拉澤嘉之母。
阿達拉茂——原為守衛北地魔國北大門的女將。魔國歸降嶺國後,與格薩爾前往嶺國,被列入嶺軍英雄行列,參戰中屢立戰功,是人們稱道的女英雄。

價值

《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樣性的熔爐,又是多民族民間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見證。這一為多民族共享的口頭史詩是草原遊牧文化的結晶,代表著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藝術的最高成就。無數游吟歌手世代承襲著有關它的吟唱和表演。它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流傳廣泛,作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詩,《格薩(斯)爾》是在藏族古代神話傳說、詩歌諺語等民間文學的豐厚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提供了寶貴的原始社會的形態和豐富的資料,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歷史。

歷史

《格薩爾王傳》大梵天剷除惡鼠
《格薩爾王傳》大約產生於公元前後至公元五、六世紀,即氏族社會解體到奴隸制國家形成時期,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之間的戰爭是格薩爾故事的源頭。到了公元七世紀至九世紀即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藏族社會歷史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得到了極大張揚。充滿英雄主義色彩的英雄人物和戰爭史實,自然會在民間衍生出許多奇聞異說,輾轉繁變而終成故事。這些留在人們記中的歷代往事,與信仰結合著代代相傳下去。人們將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認識,對雪域高原的各種自然崇拜以及多種多樣的民間文化知識都編進了這悠久的古歌之中。大約在這一時期,格薩爾故事的傳說框架基本成型,並出現了一批手抄本。在吐蕃王朝崩潰即公元十世紀之後,格薩爾進一步廣泛流傳並得到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不同時代的人們,根據自己的情感、嗜好、信仰。興趣對人物和故事進行修改。作為傳說,它處於信仰和幻想之間,是生存在不同時代的藏族民眾在共同承認的下意識中集體創作的,根子雖在古代,但卻不斷地繁茂滋長。
《格薩爾王傳》是關於藏民族部落戰爭和藏區統一戰爭的神話,全部史詩的內容主要是戰爭,但《格薩爾王傳》又是一部包羅三界*總攬神佛的英雄史詩。史詩的主人公格薩爾既“征服有形的敵人”,又“調伏無形的鬼怪”,因此,史詩的內容虛實並存、亦真變幻。從格薩爾作為天神之子降生人世到降妖伏魔、安定三界,最終返歸天界,整個史詩完全被包容在龐大的神話體系之中。

結構

《格薩爾王傳》嶺格薩爾喜登寶座
按照傳統的說法,有《天界篇見》《英雄誕生入》《賽馬稱王》等分部本作為序篇,描繪了整部史詩的基本框架。接著是四部降魔史,格薩爾降伏四大魔王的英雄業績,構成了史詩的主體部分。假若把《格薩爾》這部帙浩繁的史詩,比作一座宏偉的藝術宮殿,那么,這四部降魔史就是支撐這座宮殿的四根大柱,其它各部,都可以看作是從這裡派生出來的。由此便產生出“十八大宗”、“十八中宗”、“十八小宗”等部。最後是《地獄救母》。
民間藝人在說唱時,常常用這樣三句話來概括史詩的全部內容:“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間世上各種紛爭,下面地獄完成業果。”
“上方天界遣使下凡”,是指諸神在天界議事,決定派天神之子格薩爾到世間降妖伏魔,抑強扶弱,拯救黎民百姓出苦海。“中間世上各種紛爭”,講的是格薩爾從誕生到返回天界的全過程,這一歷史,構成了格薩爾的全部英雄業績,也是史詩的主體。“下面地獄完成業果”,是說格薩爾完成使命,拯救墜人地獄的母親,以及一切受苦的眾生,然後返回天界。

明顯特點

第一,《格薩爾王傳》是一部活形態的史詩。史詩至今活在人民民眾之中,在青藏高原廣泛流傳。被稱之為“奇人”的優秀民間說唱藝人,以不同的風格從遙遠的古代吟唱至今。
《格薩爾王傳》為嶺國梵香祭祀
第二,《格薩爾王傳》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史詩。從目前已經蒐集到的資料看,《格薩爾王傳》有120多卷、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僅從字數來看,遠遠超過了世界幾大著名史詩的總和。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共24卷,15693行;《奧德修記》也是24卷12110行。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全書分為七篇。舊的本子約有24000頌,按照印度的計算法,一頌為兩行,共有48000行。最新的精校本已壓縮到18550頌,37000多行。《摩河婆羅多》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史詩。全書分成18篇,一般說有10萬頌,20多萬詩行。在《格薩爾王傳》被外界發現和認識之前,曾被看作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每一部《格薩爾王傳》又有不同的異文本和變體,它們之間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各具特色。每一位優秀藝人的說唱本和每一個分部本都有各自的讀者(聽眾)圈,都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到現在為止,《格薩爾王傳》的蒐集整理工作還在繼續進行。一些最著名的說唱藝人,如:扎巴、桑珠、玉梅、才讓旺堆等人的說唱本,還在記錄整理之中,並將陸續出版。如果全部匯總起來,至少有400—500卷,則篇幅更大,字數更多。

發掘整理

《格薩爾王傳》的發掘整理,在中國文化史上亦具有重要意義,為我國多民族的文學史填補了一項重要的空白。她用活生生的事實說明:不但西方有史詩,東方也有史詩;不但古代印度有史詩,我們中國也有史詩,從而推翻了長期以來在學術界似乎已成定論的“中國無史詩”這一錯誤論斷。中國不但有史詩,而且有偉大的史詩,同希臘史詩和印度史詩一佯,《格薩爾王傳》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燦的明珠,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貢獻。
《格薩爾王傳》《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的搶救工作,是包括多方面內容、涉及多種學科、關係到各個部門的系統工程。中國成立以後,黨和人民政府對《格薩爾王傳》的搶救工作十分重視。50年代,曾開展大規模的蒐集整理工作。195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為此專門批發檔案,把《格薩爾王傳》的搶救工作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內容之一,經過各民族民間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重大成績,向偉大祖國獻了一份厚禮。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格薩爾王傳》的搶救工作重新開始。從1983年開始,史詩的蒐集、整理和研究連續三次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1984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由國家民委、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中央有關部門和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內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區的有關部門共同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統一規劃,分工協作,共同完成這個艱苦而又意義深遠的文化事業。
國家曾先後組織數百人的學術考察和科學研究隊伍,持續數十年,調查人員的足跡遍及半箇中國,這在藏族的文化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壯舉。在我們多民族的祖國大家庭文學藝術發展的歷史上,也實屬罕見。這生動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民族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各兄弟民族的親切關懷。
經過幾十年,特別是近十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支有幾個民族成份,包括說唱、蒐集、整理、翻譯、出版、學術研究在內的老、中、青三結合的科研隊伍。人員素質有較大提高,撰寫發表了許多具有一定學術水準的論著和調查報告。蒐集到極為珍貴的資料,為深入研究《格薩爾王傳》奠定了的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學術活動不斷增多,不僅組織了各種形式的藝人演唱會和學術研討會,還舉辦了四次國際學術討論會。不少國外學者認為,《格薩爾》的事業發展很快,已成為中國藏學和蒙古學,乃至民間文學界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格薩爾》學”的學科體系已初步形成,並不斷發展。她潛在的巨大學科優勢,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日益為人們所認識。1995年6月在奧地利舉行的第七屆國際藏學會議上,《格薩爾王傳》首次作為專題項目在會上討論。《格薩爾王傳》這部古老的英雄史詩,以她獨具特色的民族風韻和豐富內容,充分顯示了絢麗的光彩和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同時也在國際學術界為我們祖國贏得了榮譽。
在各級黨組織和人民政府的關懷指導下,經過各民族《格薩爾》工作者的艱苦努力,《格薩爾》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績。到目前為止,共蒐集到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除去異文本,約有100部。己正式出版的藏文本70餘部,總印數達300多萬冊,按藏族總人口計算,成年人平均每人一本,同時還出版了20多部漢譯本。這是藏族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成績。

不健康思想

《格薩爾王傳》在長期流傳中﹐也摻雜了某些不健康的思想﹐也有它歷史的局限性﹐如在某些篇章中﹐也有嶺國率先去侵略別國從而引起戰爭的事例﹐不少地方還宣揚了宿命論等唯心主義觀點﹐這是宗教思想在文學上的反映。

民間藝人的心血和智慧

《格薩爾王傳》《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之所以能夠流傳百世,至今仍活在民間,應該歸功於史詩最直接的創作者、繼承者和傳播者,那些才華出眾的民間說唱藝人們。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是優秀的、受人民民眾歡迎的人民詩人。這些民間藝人,在漫長的歲月中,用他們驚人的才華,進行著辛勤的創作活動,用他們的心血澆灌著《格薩爾》這支文學奇葩。他們代代相傳,人才輩出。在他們身上,體現著人民民眾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的創造精神。那些具有的非凡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天賦的民間藝人對繼承和發展藏族文化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永遠值得當代人和子孫後代懷念和崇敬。
在大規模的搶救工作中,通過考察,發現了近百位活躍在農村、牧區的說唱藝人,藏語稱“仲肯”。其中有十多位是在民眾中享有盛譽的優秀藝人。他們在說唱前要舉行各種儀式,或梵香請神,或對鏡而歌,說唱時還要頭戴作為道具的帽子,帽子上插有各種鳥羽,手拉牛角琴或手搖小鈴鼓。1984年8月“雪頓”節期間,曾在拉薩舉辦過七省區格薩爾藝人演唱會,與會藝人40多名,其中包括著名藝人扎巴老人、女藝人玉梅等。
西藏著名說唱藝人扎巴老人將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格薩爾》事業,老人於1986年11月去世,在他臨終前的幾個小時,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說唱《格薩爾》。他雖然去世了,卻給後世留下了一份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他生前共說唱《格薩爾王傳》25部,近60萬詩行,600多萬字。這相當於25部荷馬史詩,相當於15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或3部《摩訶婆羅多》。這是迄今為止,篇幅最長、最完整的一套藝人說唱本。它凝聚著扎巴老人的智慧和藝術天才,是新時期《格薩爾》搶救工作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同別的民間藝人不同,《格薩爾王傳》的說唱藝人,不承認師徒相承,父子相傳。他們認為說唱史詩的本領是無法傳授的,也是學不了的,全憑“緣份”,靠“神靈”的啟迪,是“詩神”附體。他們認為,一代又一代說唱藝人的出現,是與格薩爾大王有關係的某個人物的轉世。這種觀念與藏族傳統文化中“靈魂轉世”的觀念,“活佛轉世”的觀念是相一致的。

誕生及其意義

嶺軍撤退於戰場嶺軍撤退於戰場

這部不朽的史詩,大約產生古代藏族氏族社會開始瓦解、奴隸制國家政權逐漸形成的歷史時期,即公元 3至6世紀之間;吐蕃王朝建立之後(公元7世紀初葉至9世紀)得到進一步充實;在吐蕃王朝崩潰、藏族社會處於大動盪、大變革時期,也就是藏族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農奴制過渡的歷史時期,(10世紀至12世紀初葉)得到廣泛流傳並日臻成熟。在11世紀前後,隨著佛教在藏族地區的復興,藏族僧侶開始參與《格薩爾王》的編纂、收藏和傳播。史詩《格薩爾》的基本框架開始形成,並出現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編纂者、收藏者和傳播者,主要是寧瑪派(俗稱紅教)的僧侶。
《格薩爾王傳》是在藏族古代神話、傳說、詩歌和諺語等民間文學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來的,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它描繪主人公格薩爾一生不畏強暴、不怕艱難險阻,以驚人毅力和神奇力量征戰四方、降伏妖魔,抑強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業績,熱情謳歌了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鬥爭。這部史詩反映了民族發展的重大歷史階段及其社會的基本結構形態,表達了人民民眾的美好願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紛繁的民族關係及其逐步走向統一的過程,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會歷史、階級關係、民族交往、道德觀念、民風民俗、民間文化等問題的一部偉大著作。《格薩爾王傳》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歷史早已把中國各族人民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此,《格薩爾王傳》這部史詩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了中國各族人民追求公平、正義和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
《格薩爾》的產生、流傳、演變和發展過程,是藏族歷史上少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在中國多民族的文學發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也不多見。從《格薩爾》產生、流傳和發展的過程來看,時間跨度非常之大,有一、兩千年之久;從藏族的社會形態來看,自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社會,經歷奴隸主專政和奴隸制社會,到封建農奴制時代,直至今天的社會主義時代,這部英雄史詩,依然在青藏高原廣泛傳唱。
歷史上藏族社會發展的幾個重要時期,都對《格薩爾》的流傳和發展產生過影響,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都在這部史詩里得到直接或間接的反映,而《格薩爾》對各個時期藏族文化的發展,也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從而在藏族文化史上確立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藏族文化史上沒有第二部著作,能象《格薩爾》那深刻地反映古代藏族社會發展的歷史,對藏族文化的發展,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格薩爾》堪稱“奇書”。

影響播及國外

東尼本怒殺霍爾瑟東尼本怒殺霍爾瑟

早在吐蕃王朝時代,《格薩爾王傳》這部古老有晚詩就傳播到喜馬拉雅山周邊的國家和地區,大約在13世紀以後,隨著佛教傳入蒙族地區,大量藏文經典和文學作品被翻譯成蒙文,《格薩爾王傳》也逐漸流傳到蒙族地區,成為自成體系的蒙古《格薩爾王傳》,稱《格斯爾王傳》。14世紀下半葉,即元末明初,在更大範圍內得到傳播。同時也流傳到土族納西族裕固族等與藏區接壤的兄弟民族之中。
國外介紹和研究《格薩爾》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格薩爾》的部分章節,早已譯成英、俄、德、法等多種文字。外國讀者了解並開始研究《格薩爾》,是從蒙文本入手的。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在北京刻印了蒙文本《格薩爾》之後,外國學者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史詩。1776年,俄國旅行家帕拉斯首先在《蒙古歷史文獻的收集》(聖彼德堡版)一書中介紹了《格薩爾》,論述史詩的演唱形式和與史詩有關的經文,並對主人公格薩爾作了評述。1836年,俄國學者雅科夫·施密德曾用活字版刊印了這個蒙文本,後又譯成德文,於1939年在聖彼德堡出版。這是最早的關於《格薩爾》的外文出版物。此後,國外學者開始關注《格薩爾王傳》,並陸續有介紹研究的文字問世,如:俄國席夫納院士在聖彼德堡出版的論著《韃靼的英雄史詩》中,將韃靼的英雄史詩與《格薩爾》進行比較。19世紀末葉,國外開始注意藏文本《格薩爾》。1879年到1885年,印度人達斯先後兩到中國西藏地方,蒐集了《格薩爾》等大批藏文資料,其後開始發表關於《格薩爾》的論文。藏文資料的被發掘,無疑為國外的研究者拓寬了視野,並由此產生了東西方學派。東方學派(指蘇聯,蒙古及東歐各國)中對《格薩爾》研究的佼佼者要首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策·達木丁蘇倫,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研究成果可以代表整個東方學派的水平。他的主要代表作是《論<格薩爾>的歷史源流》。西方對《格薩爾》的研究要晚於東方,從30年代起步,60年代進入其全盛時期。西方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兩位法國學者,即亞歷山大·達維·尼爾女士和石泰安教授。達維·尼爾曾兩次來中國,在四川藏區住過很長時間,其間,在雲登喇嘛的幫助下,直接聽民間藝人說唱《格薩爾》,並記錄整理,同時蒐集手抄本和木刻本。回國後,將其蒐集的資料整理成格薩爾故事,名為《嶺·格薩爾超人的一生》,於1931年在巴黎出版法文本。該書於1933年被譯為英文在倫敦出版。該書的出版使更多的西方人士開始了解、認識《格薩爾王傳》。石泰安教授是當代著名的藏學家,一生著述頗豐,對《格薩爾王傳》的主要貢獻是:1958年出版的《格薩爾平生的藏族畫卷》;1959年出版的《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與說唱藝人的研究》,該書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格薩爾》史詩及其說唱藝人,可視作西方各國關於《格薩爾》研究的一個總結 。
近年來,國內外的《格薩爾》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已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得到一些專家的高度評價。如德國著名史詩專家、波恩大學教授瓦·海希西出席1989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開的第一屆《格薩爾》國際學術討論會時,激動地說:“我羨慕你們,你們的政府這樣重視民間文學和民族史詩的蒐集整理工作,在世界文學發展的歷史上幾乎沒有先例。你們是很幸運的。你們的工作具有世界意義,在我們國家,在其他許多國家,民間文學的蒐集工作,主要靠專家學者自己去奮鬥。”

《格薩爾》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這一藏民族乃至全中國的文化事業正在廣泛、深入地展開。

中國民族曲藝曲種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曲藝“說唱”形式。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口頭或無形遺產,它包括各種類型的民族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的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築術以及其他藝術。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 福建南音 | 南京雲錦 | 安徽宣紙 | 貴州侗族大歌 | 廣東粵劇 | 《格薩爾王傳》 | 浙江龍泉青瓷 | 青海熱貢藝術 | 藏戲 | 《瑪納斯》 | 蒙古族呼麥 | 甘肅花兒 | 西安鼓樂 | 朝鮮族農樂舞 | 書法 | 篆刻 | 剪紙 | 雕版印刷 |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 端午節 | 媽祖信俗 | 崑曲 | 古琴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 | 比利時巨人和巨龍遊行 | 法國巨人和巨龍遊行 | 比斯萃薩巴比 | 斯洛伐克新兵舞 | 多聲部民歌 | 埃爾切神秘劇 | 喬治亞復調演唱 | 塞梅斯基文化空間與口頭 | 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徵 | 西西里木偶劇 | 亞塞拜然木卡姆 | 班什狂歡節 | 基努文化空間 | 托缽僧舞蹈儀式 | 波羅的海歌舞慶典 | 帕特姆流行節日 | 伏佳拉 | 阿爾巴尼亞民間低聲部復 | 歐隆克 | 卡魯斯儀式舞蹈 | 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 | 塔奎勒島及其紡織工藝 | 巴亥瑞康卡烏圓圈森巴舞 | 帕蘭克-德-聖巴西里奧 | 哥斯大黎加牧牛傳統和牛車 | 庫庫魯舞蹈戲劇 | 瑞賓瑙-艾基舞劇 | 艾爾-圭根斯諷刺劇 | 加利弗那語言舞蹈和音樂 | 奧魯羅狂歡節 | 梅拉鎮孔果聖靈兄弟會文 | 扎巴拉人口頭遺產與文化 | 安第斯卡拉瓦亞宇宙信仰 | 瓦雅皮人口頭和圖畫表達 | 巴蘭基亞狂歡節 | 奧連特兄弟會法國鼓樂 | 土著亡靈節 | 摩爾鎮馬隆人傳統 | 奈及利亞艾法預言體系 | 維布扎治療舞蹈儀式 | 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瑪舞 | 邁基石化妝舞會 | 烏干達樹皮衣製作 | 朝比木琴音樂 | 亞饒-戴高文化空間 | 古勒-沃姆庫魯祭祀和舞 | 吉馬·埃爾弗納廣場文化 | 熱萊德口頭遺產 | 塔格巴納橫吹喇叭音樂及 | 尼亞加索拉索索·巴拉文 | 中非阿卡俾格米人口頭傳統 | 黑拉里亞史詩 | 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藝 |坎科冉或曼丁成人禮 | 巴勒斯坦希卡耶說書 | 坦坦地區木賽姆牧民大會 | 佩特拉和維地拉姆貝都人 | 伊拉克木卡姆 | 薩那歌曲 | 阿爾及利亞古拉拉地區阿 | 蘭瑙湖瑪冉瑙人達冉根史 | 德拉邁茨鼓樂面具舞 | 斯貝克托姆高棉皮影戲 | 銅鑼文化空間 | 《羅摩衍那》 | 印度尼西亞配劍 | 馬克-揚戲劇 | 歌舞伎 | 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 博遜地區文化空間 | 伊夫高族群哈德哈德聖歌 | 能樂 | 鳩提耶耽梵劇 | 高棉皇家舞劇 | 板索里史詩說唱 | 吠陀聖歌傳統 | 哇揚皮影偶戲 | 淨琉璃文樂木偶戲 | 吉爾吉斯史詩彈唱阿肯藝術 | 馬頭琴傳統音樂 | 拉卡拉卡-湯加說唱舞蹈 | 邁達赫藝術 | 萬那杜沙畫 | 雅樂 | 沙士木卡姆音樂 | 游吟歌師歌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