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花兒

甘肅花兒

花兒是流行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廣大地區的一種山歌,是當地人民的口頭文學形式之一。花兒結構分兩段,前段比興、後段是歌唱的主題內容。曲調具有濃郁的抒情性,演唱時用臨夏方言,有濃郁的地方氣息。“花兒”唱詞和曲調分“河州花兒”和“蓮花山花兒”兩大類。

基本信息

花兒簡介

甘肅花兒 甘肅花兒

“花兒”是流傳在甘肅青海寧夏三省(區)廣大地區的民歌。“花兒”又稱“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 女青年唱的稱“花兒”。據說,“花兒”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潑,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昂優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深受回、漢、藏、東鄉、土、撒拉等民族的喜愛。

現在甘肅最具代表性的是“洮岷花兒”。岷縣“花兒”傳承的中堅力量,也是被省民協命名為“甘肅省花兒歌手”的有41人,大多年齡都在30歲到40歲之間,而他們當中大部分不識字,文化程度低。這一批歌手成長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家庭生活困難,沒有機會讀書,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鍛鍊成長為“花兒”歌手。相對而言,出生於80年代或90年代的小伙子大都走進了學校,他們基本沒有機會學習“花兒”,而校園文化和流行歌曲等新興的娛樂活動也在弱化著“花兒”對年輕一代的薰陶。

花兒常識

甘肅張家川甘肅張家川"花兒會"隆重開幕

“花兒”分三類
根據“花兒”的發源地,我們可把“花兒”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河州花兒”,發源於河州地區,即今甘肅省臨夏縣,現在遍及臨洮、康樂、和政、廣和、永靖、夏河等縣,有的流傳到寧夏。
第二類叫“洮岷花兒”,在洮岷地區,即現在甘肅省的臨潭岷縣單尼一帶。
第三類是“西寧花兒”,發源於西寧地區,即現在青海省的西寧、湟源、貴德樂都循化一帶。

花兒現狀

流行曲目流行曲目

“花兒”在當地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但是隨著經濟大潮和現代文明的衝擊和滲透,使原始古樸的“花兒”生存空間正面臨著萎縮。

“花兒”就是從農田和山野里練出來的,一些唱得好的人被稱為“花兒把式”,都是經過多年勞作、放牧期間跟隨大人學唱,熟悉掌握了曲調,而後自己才能即興編詞對唱或領唱。現在最有利於花兒成長的田園牧歌式的農村生活逐漸被打破,不少小伙子和姑娘已經不滿足原有的生存方式,紛紛離開家鄉尋找賺錢的機會和新的生活夢想,因此真正熱愛“花兒”並能為此付出努力的傳唱把式也就不多見了。
岷縣“花兒”傳承的中堅力量,也是被省民協命名為“甘肅省花兒歌手”的有41人,這個數字應該是比較可觀的,像董明巧、劉國成、劉尕文、郎雪慧、白緒娥、姜照娃等一批“花兒”歌手,大多年齡都在30歲到40歲之間,而他們當中大部分不識字,文化程度低。這一批歌手成長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家庭生活困難,沒有機會讀書,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鍛鍊成長為“花兒”歌手。相對而言,出生於80年代或90年代的小伙子大都走進了學校,他們基本沒有機會學習“花兒”,而校園文化和流行歌曲等新興的娛樂活動也在弱化著“花兒”對年輕一代的薰陶 。

花兒歷史

甘肅甘肅花兒

早期的“花兒”研究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主辦的《歌謠周刊》創刊,該刊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三月十五日(第八十二號)刊載了我國著名地質學家袁復禮在甘肅做地質調查時記錄整理的30首“花兒”歌詞,題目叫《甘肅的歌謠——“話兒”》。這是“花兒”在全國文學中首次出現。
著名音樂家王雲階1943年記錄發表的《山丹花》是中國第一首“花兒”曲譜。王雲階是當時中國最高音樂學府——重慶青木關音樂學院作曲家,他在青海東部農業區進行教學和音樂採風時,找到撒拉族“花兒”女歌手哈圖瑪,記錄下《山丹花》曲調,譜成曲發表在他主編的《青海民國日報》《樂藝》音樂副刊上,避免了像《詩經》那樣只記詞不記曲、後人難以演唱的遺憾。
作為“花兒”研究專著出版的,是榆中人張亞雄1942年在重慶出版的《花兒集》。張亞雄利用在蘭州擔任《甘肅民國日報》編輯之便,公開徵集流傳於甘青寧的“花兒”,並在該報發表歌詞和研究文章,在近10年的歲月中,張亞雄對徵集到的3000多首“花兒”,精選了600餘首加以整理,其中的《抗日少年》12首,用民歌形式激勵人民抗戰到底,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喬建中在2004年第三期《音樂研究》上撰文讚譽其“對於日後成為民俗學、音樂學界‘顯學’的‘花兒’研究來說,是第一部內容豐富也有深度的專書,是現代花兒研究的第一塊碑石”。
1944年至1947年張亞雄住在西寧。他利用空閒時間,奔走于田間地頭、河畔山野,將一些優美的“花兒”記錄下來。1948年秋,當《花兒集》在蘭州再版時,又加入了不少新內容。1950年,張亞雄準備第三次出版《花兒集》,但因受到不公正的歷史待遇未能如願。文革中雖以揀破爛為生但他仍然堅持“花兒”研究,正是:“花兒本是心上的話,不唱由不得自家,刀刀拿來頭割下,不死就是這個唱法。”
1981年,在甘肅省第二屆文代會上,平涼農民作家、“花兒迷”戴笠人將一本1948年版的《花兒集》送給了張亞雄。1986年,年已76歲的張亞雄見到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版的《花兒集》。

藝術特點

甘肅“花兒”不僅是一種表演藝術,科學的研究也是非遺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早已在學界得到了公認。遺產確是歷史的、過去的,但我們還要看到它的變化和發展。“花兒”是多民族共同創造、共同享用的很有特點的民歌,它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倍受研究家青睞。

申遺成功

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公布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至2007年底,中國已經有崑曲藝術、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蒙古族長調民歌相繼入選。過去,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工作每年舉行一次,並規定凡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締約國每次只能申報一個項目。在中國、印度等國家的努力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8年改變了以往的申報規定,不再限定成員國申報項目的數量,給“花兒”申報衝刺世界文化遺產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發展前景

甘肅花兒的“申遺”成功,為我們更好地保護、傳承“花兒”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甘肅理應主動牽頭做好“花兒”的保護工作,據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政府和宣傳文化部門應高度重視“甘肅花兒”申遺成功後的相關工作,應對本次“申遺”成功進行廣泛宣傳,擴大本次“申遺”成功的影響力,進一步引起人們對“甘肅花兒”的關注,明確“甘肅花兒”的文化意義,增強甘肅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政府需制定配套政策,並投入一定經費,對“花兒”進行靜態和活態兩種保護,其中活態保護尤為重要,以確保“花兒”的傳承和發展。
一是建立“花兒”文化生態區,加強對“花兒”的文化空間“花兒會”的活態保護。“文化空間”也稱“文化場所”,是指歷史上傳承下來的、特殊的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地方(或地區),在時間上具有周期性的特點。“花兒會”作為“花兒”的文化空間,是“花兒”得以存續傳承的時空載體。近年來,“花兒會”上經貿洽談成分日益強化,演唱“花兒”的歌手日益減少,“花兒會”所在地的自然環境也在不斷遭到破壞。因此,政府應制定政策,並投入相應資金,對“花兒會”的原生態進行重點保護。比如,花兒會場附近不許搞破壞性建設,美化花兒會場的自然環境,在“花兒會”期間由政府文化部門出面舉辦各種“花兒賽唱會”等活動。我省目前已有全國性的3個“花兒保護基地”、“花兒傳承基地”,可先在這些地方設立試點和示範基地,進而推廣到全省。
二是保護“花兒”傳承人,扶持著名“花兒”歌手,培訓青少年歌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活態保護,主要是對傳承人的確認和保護,他們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對“花兒”傳承人的保護和扶持。其中應包括對著名歌手的認證、扶持,給予他們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補貼,以及定期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和著名歌手對有一定潛力的青少年進行培訓,培養年輕歌手等。此外,培養年輕傳承人還可考慮讓“花兒”逐步進入校園,讓更多的年輕人接受它、喜歡它,這樣,“花兒”的傳承隊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將有很大提高。
三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實現“花兒”文化的產業化。有專家指出,絕大多數“非遺”,除非融入現代社會生活,否則必然消亡。文化創新才是保護“非遺”的根本出路。“花兒”的傳承發展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努力探索出一條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之路。這方面的工作我省已做過許多嘗試和努力,還應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為適應時代要求,要逐步將一些曲目進行包裝提煉,借鑑近年來“藏歌”流行、傳唱的成功經驗,邀請著名作曲家利用“花兒”音樂素材進行再創作,使“花兒”能夠產生一些流行歌曲式的通俗歌曲,由著名歌星和流行歌手進行演唱,使“花兒”能夠得以流行。在包裝過程中要突出“花兒”的文化特質,保留“花兒”的基本音樂品性。還可出版、發行“花兒”的系列音像製品,創排大型花兒劇。通過以上工作,打造“花兒”文化品牌。
四是聯合各學術團體、高等院校,開展學術研究活動,建設學科隊伍,提高基層“非遺”工作人員的學術素養和工作能力。建議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與省內及全國、國際各相關學術團體、高等院校聯合,不定期地舉辦高層次的“花兒”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同時,邀請資深民俗學家、“花兒”研究專家為基層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人員進行“花兒”文化方面的專業講座,全面提高他們的學術素養,改進他們的工作方法,強化他們的工作能力。此外,文化部門應與教育部門聯合,在已有一定基礎的高校加大“花兒”研究方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力度,提升“花兒”研究的整體水平。
五是建立“花兒”資料資料庫,存留珍貴資料。當前我們急需在政府統一規劃下制定科學的數位化保護方案,建立“花兒”學特色資料庫,並創造性地利用它。“花兒”數據庫的構建應包括“傳承人模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模組”、“花兒新形式模組”等,其中“傳承人模組”要儘快建立,將著名歌手登記造冊,按身體和年齡狀況排出次序,儘快確定採錄重點,全方位地搶救錄音、錄像、照相等音像資料,避免發生斷檔危機。

保護傳承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確保“花兒”的保護傳承工作紮實有效。
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邀請省內和“花兒”傳唱地的“花兒”研究專家、民俗學家加入,組成由省到縣的各級組織機構,對“花兒”的保護、發展工作進行有力的監管,以確保此項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
形成投入保障機制,保證各項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經費投入方面,除國家財政撥款外,各級政府應撥付一定數額的配套經費,以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可吸納社會各階層的捐助和國際援助,建立保護“花兒”的基金會,用於“花兒”保護和發展的各項工作。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傳統手工藝等,不但世代相傳,還在人和歷史、自然的影響互動下,被不斷地再創造。目前總共有76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占了22項,加上此前入選的崑曲、古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已擁有26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充分說明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 >>>進入文化百科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
《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
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
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崑曲古琴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族長調民歌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口頭或無形遺產,它包括各種類型的民族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的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築術以及其他藝術。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 福建南音 | 南京雲錦 | 安徽宣紙 | 貴州侗族大歌 | 廣東粵劇 | 《格薩爾王傳》 | 浙江龍泉青瓷 | 青海熱貢藝術 | 藏戲 | 《瑪納斯》 | 蒙古族呼麥 | 甘肅花兒 | 西安鼓樂 | 朝鮮族農樂舞 | 書法 | 篆刻 | 剪紙 | 雕版印刷 |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 端午節 | 媽祖信俗 | 崑曲 | 古琴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 | 比利時巨人和巨龍遊行 | 法國巨人和巨龍遊行 | 比斯萃薩巴比 | 斯洛伐克新兵舞 | 多聲部民歌 | 埃爾切神秘劇 | 喬治亞復調演唱 | 塞梅斯基文化空間與口頭 | 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徵 | 西西里木偶劇 | 亞塞拜然木卡姆 | 班什狂歡節 | 基努文化空間 | 托缽僧舞蹈儀式 | 波羅的海歌舞慶典 | 帕特姆流行節日 | 伏佳拉 | 阿爾巴尼亞民間低聲部復 | 歐隆克 | 卡魯斯儀式舞蹈 | 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 | 塔奎勒島及其紡織工藝 | 巴亥瑞康卡烏圓圈森巴舞 | 帕蘭克-德-聖巴西里奧 | 哥斯大黎加牧牛傳統和牛車 | 庫庫魯舞蹈戲劇 | 瑞賓瑙-艾基舞劇 | 艾爾-圭根斯諷刺劇 | 加利弗那語言舞蹈和音樂 | 奧魯羅狂歡節 | 梅拉鎮孔果聖靈兄弟會文 | 扎巴拉人口頭遺產與文化 | 安第斯卡拉瓦亞宇宙信仰 | 瓦雅皮人口頭和圖畫表達 | 巴蘭基亞狂歡節 | 奧連特兄弟會法國鼓樂 | 土著亡靈節 | 摩爾鎮馬隆人傳統 | 奈及利亞艾法預言體系 | 維布扎治療舞蹈儀式 | 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瑪舞 | 邁基石化妝舞會 | 烏干達樹皮衣製作 | 朝比木琴音樂 | 亞饒-戴高文化空間 | 古勒-沃姆庫魯祭祀和舞 | 吉馬·埃爾弗納廣場文化 | 熱萊德口頭遺產 | 塔格巴納橫吹喇叭音樂及 | 尼亞加索拉索索·巴拉文 | 中非阿卡俾格米人口頭傳統 | 黑拉里亞史詩 | 扎菲曼尼里木雕工藝 |坎科冉或曼丁成人禮 | 巴勒斯坦希卡耶說書 | 坦坦地區木賽姆牧民大會 | 佩特拉和維地拉姆貝都人 | 伊拉克木卡姆 | 薩那歌曲 | 阿爾及利亞古拉拉地區阿 | 蘭瑙湖瑪冉瑙人達冉根史 | 德拉邁茨鼓樂面具舞 | 斯貝克托姆高棉皮影戲 | 銅鑼文化空間 | 《羅摩衍那》 | 印度尼西亞配劍 | 馬克-揚戲劇 | 歌舞伎 | 宮廷宗廟祭祀禮樂 | 博遜地區文化空間 | 伊夫高族群哈德哈德聖歌 | 能樂 | 鳩提耶耽梵劇 | 高棉皇家舞劇 | 板索里史詩說唱 | 吠陀聖歌傳統 | 哇揚皮影偶戲 | 淨琉璃文樂木偶戲 | 吉爾吉斯史詩彈唱阿肯藝術 | 馬頭琴傳統音樂 | 拉卡拉卡-湯加說唱舞蹈 | 邁達赫藝術 | 萬那杜沙畫 | 雅樂 | 沙士木卡姆音樂 | 游吟歌師歌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