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史詩

《格薩爾》史詩

《格薩爾》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演唱篇幅《格薩爾》史詩共有120多部、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僅從篇幅來看,已遠遠超過了世界幾大著名史詩的總和,代表著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傳統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民族交往、道德觀念、民風民俗、民間文化等問題的一部百科全書,最長的史詩。

基本信息

概述

《格薩爾》《格薩爾》

《格薩爾》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長的史詩。它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流傳廣泛,代表著古代藏族民間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歷史的一部百科全書,可以稱作“江河源文化”。這部史詩,凝聚著古今藏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的創造力,是人類文明史上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部“活形態”的史詩,是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格薩爾》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原始社會形態和豐富的資料,從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斷演進,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核心,在不斷地演進中,又融匯了不同時代藏民族關於歷史、社會、自然、科學、宗教、道德、風俗、文化、藝術的全部知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史料價值、美學欣賞價值和原生態文化價值。同古希臘史詩和古印度史詩等許多優秀的史詩一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內容簡介

《格薩爾》表演《格薩爾》表演

《格薩爾》史詩共有120多部、100多萬詩行、2000多萬字,僅從篇幅來看,已遠遠超過了世界幾大著名史詩的總和,代表著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傳統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民族交往、道德觀念、民風民俗、民間文化等問題的一部百科全書,這部口頭傳承了千年的宏偉史詩,國際學術界有人欣喜地將她稱作“東方的《伊利亞特》 ”。

“即使有那么一天,飛奔的野馬變成枯木,潔白的羊群變成石頭,雪山消失得無影無蹤,大江大河不再流淌,天上的星星不再閃爍,燦爛的太陽失去光輝,雄獅格薩爾的故事,也會世代相傳……”說唱藝人桑珠老人用深情的吟唱,講述著英雄的格薩爾王降妖伏魔、救護生靈的征戰史。

《格薩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災人禍遍及藏區,妖魔鬼怪橫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了普渡眾生出苦海,向阿彌陀佛請求派夭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發願到藏區,做黑頭髮藏人的君王——即格薩爾王。為了讓格薩爾能夠完成降妖伏魔、抑強扶弱、造福百姓的神聖使命,史詩的作者們賦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種厲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薩爾降臨人間後,多次遭到陷害,但由於他本身的力量和諸天神的保護,不僅未遭毒手,反而將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殺死。格薩爾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五歲時,格薩爾與母親移居黃河之畔,八歲時,嶺部落也遷移至此。12歲上,格薩爾在部落的賽馬大會上取得勝利,並獲得王位,同時娶森姜珠牡為。從此,格薩爾開始施展天威,東討西伐,征戰四方,降伏了入侵嶺國的北方妖魔,戰勝了霍爾國的白帳王、姜國的薩丹王、門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諾爾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後降伏了凡十個“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幫國家)在降伏了人間妖魔之後,格薩爾功德圓滿,與母親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規模宏偉的史詩《格薩爾》到此結束。
從《格薩爾》的故事結構看,縱向概括了藏族社會發展史的兩個重大的歷史時期,橫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個部落、邦國和地區,縱橫數千里,內涵廣闊,結構宏偉;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薩爾降生部分;第二,征戰,即格薩爾降伏妖魔的過程;第三,結束,即格薩爾返回天界。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戰”內容最為豐富,篇幅也最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嶺大戰》、《保衛鹽海》、《門嶺大戰》外,還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個重要故事和每場戰爭均構成一部相對獨立的史詩。《格薩爾》就象一個能裝乾坤的大寶袋,一座文學藝術美學的大花園。它植根於當時社會生活的沃土,不僅概括了藏族歷史發展的重大階段和進程,揭示了深邃而廣闊的社會生活,同時也塑造了數以百計的人物形象。其中無論是正面的英雄還是反面的暴君,無論是男子還是婦女,無論是老人還是青年,都刻畫得個性鮮明,形象突出,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尤其是對以格薩爾為首的眾英雄形象描寫得最為出色,從而成為藏族文學史上不朽的典型。通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和故事情節來實現塑造人物形象,是《格薩爾》史詩的特色之一。因此人物雖然眾多,卻沒有給人雷同和概念化的感覺。同是寫英雄人物,但卻各不相同,寫格薩爾是高瞻遠矚,領袖氣派;寫總管王則是機智、仁厚,長者風度。嘉察被寫得勇猛剛烈,丹瑪則是智勇兼備。人人個性突出,個個形象鮮明:對婦女形象的塑造更是語言優美之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例如,史寺《霍嶺大戰》之部描述霍爾國三王興兵去搶嶺國格薩爾的王妃珠牡時,是因為霍爾國白帳王派霍爾國四烏去遍尋天下美女,烏鴉給他帶回了訊息:
美麗的姑娘在嶺國,
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駿馬,
她後退一步價值百頭肥羊;
冬天她比太陽暖,
夏天她比月亮涼;
遍身芳香賽花朵。
蜜蜂成群繞身旁;
人間美女雖無數,
只有她才配大王;
格薩爾大王去北方,
如今她正守空房。

憂患的文化情結、救贖的英雄夢幻、平和的理想遠景、拯救的歷史擔當,構築了史詩的吟唱基調。史詩,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學樣式,是極其寶貴的口頭傳統、民間表演藝術和無形文化遺產,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在遠古留下他們的故事和歌謠。史詩不僅是民間文化的寶庫,是民族精神的標本,更是一個民族的心靈記憶,是認讀這個民族的百科全書。

歷史

格薩爾銅像格薩爾銅像

據考證,《格薩爾》大約產生於距今2000年以前,那時藏族社會形態處在原始氏族社會時期。今天,在遼闊的青藏高原上,《格薩爾》依然被廣泛傳唱,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研究表明,《格薩爾》是在藏族古代神話、傳說、詩歌諺語等民族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代表了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在研究學者看來,《格薩爾》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巨著,而且也是研究藏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語言等各方面的寶貴文獻。 在蒐集整理、加以文字記錄以前,這部氣勢磅礴的史詩靠“說唱”的形式神奇地流傳下來。在藝人們的說唱中,這部史詩傳播到了青藏高原的每一個角落。

《格薩爾》大約產生於公元前後至公元五、六世紀,即氏族社會解體到奴隸制國家形成時期,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之間的戰爭是格薩爾故事的源頭。史詩從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斷演進,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核心,在不斷地演進中又融匯了不同時代藏民族關於歷史、社會、自然、科學、宗教、道德、風俗、文化、藝術的全部知識,被譽為“東方的伊利亞特”。這是一部關於藏民族部落戰爭和藏區統一戰爭的神話,全部史詩的內容主要是戰爭;但《格薩爾》又是一部包羅三界、總攬神佛的英雄史詩。民間藝人在說唱時,常常用三句話來概括史詩的全部內容:“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間世上各種紛爭,下面地獄完成業果。”《格薩爾》是在藏族古代神話、傳說、詩歌、諺語等民間文學的豐厚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作為藏民族的英雄傳奇故事、,《格薩爾》有著深厚而廣泛的民眾基礎,在整個藏區及其周邊地區廣為傳唱。藏族有句諺語:“嶺國每人嘴裡都有一部《格薩爾》”,意思是說生活在雪域之邦的每一個藏民,都會講述《格薩爾》故事。

流傳

隨著我國各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深入和發展,《格薩爾》傳播到我國蒙古族、土家族納西族裕固族普米族等兄弟民族地區,與他們的文化傳統相融合,在各民族文化發展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這部史詩還流傳到了境外的蒙古國俄羅斯布里亞特卡爾梅克地區以及喜馬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和周邊地區,文學的這種跨文化傳播力量是異常罕見的。

保護

《格薩爾》中的武將《格薩爾》中的武將

2001年10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一屆大會上,“史詩《格薩爾》千年紀念活動”被正式列入2002年至2003年47個周年紀念活動項目之一。從2002年起,中國社科院在北京、四川、西藏、內蒙古、青海等史詩流傳省、區、市先後以多種形式對這一史詩傳統以及文化保護進行了大力的宣傳和推廣,陸續舉辦了一系列學術紀念活動,《格薩爾》的搶救、蒐集、整理、出版與研究工作得到國際學界的承認與好評。
在民間還留存著大量的手抄本、木刻本,以及繪有《格薩爾》史詩故事的唐卡。這一史詩傳統也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活水源頭,隨著時間的推移,直接引發了多種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如《格薩爾》藏戲、《格薩爾》歌舞劇等,一批格薩爾文化中心、格薩爾宮殿等在藏區相繼落成。
在世界範圍內開展的人類口頭和無形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行動中,格薩爾學家們希望及時搶救《格薩爾》,保護這一古老的史詩傳統及其傳承人群體,推進文化傳承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
史詩是古老的口頭藝術體裁,正是憑藉游吟詩人的口頭吟唱,才得以代代相傳。《格薩爾》之所以能夠流傳百世,至今仍活在民間,首先應歸功於史詩最直接的創作者、繼承者和傳播者———民間說唱藝人———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們用創造性的詩藝術和敘事才華,用孜孜不倦的心靈歌唱,築就了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篇制最長的史詩,他們是史詩的“活載體”。
然而,隨著現代化步伐的加快,這一重要的口承史詩面臨著巨大的衝擊。目前我國大約有近百位藏族、蒙古族、土族說唱藝人,他們是《格薩爾》史詩的傳播者,也是史詩的創造者。但是這些演唱藝人年邁體弱,人數銳減,面臨著“人亡歌息”的危險境地,如藏族史詩演唱大師桑珠老人,能夠演唱45部以上的《格薩爾》,但是他已年過八旬。在民間還有許許多多才華橫溢的史詩傳承人,由於受財力和條件所限,他們演唱的史詩尚未得到記錄,其中一些優秀藝人已經與世長辭。民間史詩演唱藝人面臨著“自生自滅”的困境,史詩傳承也面臨著斷代的危險,如果不及時搶救,許多傳承千百年的民族史詩,就會隨著他們的辭世而永遠消失,英雄的格薩爾王的故事也許會變成僅僅記錄在紙上的乾枯文字。

人文價值

《格薩爾》包含的人文價值,比如《格薩爾》所反映的古甘孜康區的社會形態、民俗傳統、思想觀念、文學藝術……
格薩爾王同父異母的哥哥甲察的母親就是漢人,甲察在藏語里的意思,就是漢人的侄子。格薩爾王有藏妃、漢妃、姜妃(納西族)。在西藏自治區爐霍縣,有些地區專門唱格薩爾倒霉的片段,據說他們的祖先曾和格薩爾王作戰。這些內容都能為甘孜地區歷史文化的豐富多樣性提供解釋。
藏族諺語說“沒有晁同(格薩爾王的叔叔,奸臣)不行,有了晁同不好”,很通俗但又很辨證

學術研究

《格薩爾》史詩《格薩爾》史詩
三江源是格薩爾的故鄉,青海是《格薩爾》史詩的發祥地,也是我國從事挖掘、翻譯、整理、出版、研究等工作起步最早的地區,時至今日,取得了諸多成果,專著、譯著、集成,以及各種整理本等層出不窮,並且湧現和培養了一大批中堅力量,形成了一支專業、雄厚以及熱愛《格薩爾》研究事業的隊伍。 角巴東主

民間藝人

今年8月的康巴藝術節上,甘孜州格薩爾辦公室將組織州歌舞團排演一台大型格薩爾藏戲。甘孜州的格薩爾工作方興未艾,然而讓仁真旺傑倍感焦慮的是,現在好的說唱藝人越來越少了。
楊恩洪教授統計,1980年代能夠說唱《格薩爾》的藏族藝人有150人左右,藝人中最優秀的一類———神授藝人有26人。現在26人中已有16人辭世,剩下的10位基本上都是老人。

神授藝人桑珠

神授藝人桑珠神授藝人桑珠

目前,桑珠在西藏社科院進行說唱錄音,幾位家人和他一起住在拉薩。有關方面打算以他的說唱為藍本,編印一部完整的《格薩爾王傳》,計畫出版45部。目前已出版16部。為了錄音,老人經常一個人抱著錄音機,跑到山洞裡說唱。
神授藝人桑珠今年82歲了。5月的一天,老人不慎在樓梯上跌倒,摔斷了三根肋骨,6月中旬還躺在拉薩西郊的一家醫院裡。
桑珠的老家在藏北丁青縣一個叫“如”的村莊。雖然鄉土貧瘠,卻是一個交通方便、利於經商的地方。桑珠小時候最喜歡的人是他的外祖父,因為他總是能把格薩爾唱得出神入化。在桑珠還小的時候,灑脫率性的外祖父突然辭世了。這對幼年的桑珠來講,無異於天崩地陷,感情遭受到重大打擊。
厄運總是接踵而來,外祖父去世之後,有兩個人找上門來,說桑珠的外祖父生前曾經欠他們的錢。不明不白地,桑珠家僅有的兩頭氂牛就眼睜睜地被牽走了。從此,幼年的桑珠只得替別人放羊餬口度日。
11歲那年,有一天桑珠在山上放牧時遇到暴雨,他就躲進了山洞。雨下個不停,不知不覺中桑珠進入了夢鄉。夢中兩個討債人又找上門來,拉起桑珠家的氂牛就往外走。桑珠搶上前去,抓住牛尾巴不放,討債人鬆開繩子,回頭打桑珠。就在這時,格薩爾大王從天而降,把兩個討債人制伏在地。桑珠激動萬分……
夢醒之後,桑珠回到家中。父親見他精神恍惚,就把他送到寺院活佛治療。在寺院的日子裡,桑珠頻繁做夢,每次夢中都會翻看《格薩爾》的書。夢醒之後嘗試著回憶,內容都能回想起來。再嘗試著開口說唱,他發現自己不但能流利說唱格薩爾,而且唱完之後會特別開心。
從此桑珠就開始了自己的格薩爾說唱生涯。尚未成年的他不再放羊,跟著去岡底斯山朝聖的人群,一路向西,邊走邊唱。朝聖路途艱辛,人群都願意出錢聽桑珠說唱。就這樣,桑珠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徒步朝拜了神山,又徒步返回家鄉。接著,他請人做了一頂格薩爾說唱藝人帽,又開始徒步向南,挨村說唱,幾年後來到了離拉薩不遠的山南地區
《格薩爾王傳》起源於牧區,過去在康巴、安多牧區暢通無阻,但在衛藏地區(拉薩周邊地區,基本上是農區或半農半牧地區)公開說唱格薩爾是受到限制的。山南的一位貴族偶然聽到了桑珠的說唱,聽得神魂顛倒,就乾脆把他請到家中,每天悄悄地聽上一段。就這樣,桑珠竟在那位貴族家說唱了一年。那位貴族去拉薩訪親時把桑珠也帶到了拉薩,沒想到桑珠的名氣又在拉薩打開了,拉薩貴族不斷邀請桑珠到自己家裡說唱,連噶倫(舊西藏噶廈政府最高世俗行政官員)索康都把桑珠請到了家中。
出了名,生活好了起來,桑珠在拉薩附近的墨竹工卡縣定居下來,娶妻生子。農閒之餘,仍舊說唱心愛的《格薩爾》。
1980年代搶救格薩爾藝人工作中,桑珠的說唱引起了專家們的高度重視。專家認為,桑珠的說唱多而全,並且在語言方面特別注意學習吸收衛藏方言。桑珠的這點優勢是以康巴、安多方言說唱的藝人無法比擬的。
病榻上,老人半臥著,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的經歷,記者拍照時還側過身體對準鏡頭。
他說自己可以說唱出76部《格薩爾》,“不只會十八大宗,還會十八中宗、十八小宗。小片斷多得像氂牛毛”。老人用慷慨激昂的語調總結自己的一生:“低到與乞丐坐同一個卡墊,高到與達官貴族喝同一碗酥油茶。1984年以後一直盼望出書,現在書也出來了。能為格薩爾王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我這一生是成功的。”
老人認為自己的前生肯定曾是格薩爾身邊的一個人,中間幾次輪迴,今生再來完成說唱格薩爾的使命。翻譯告訴我,老人認為說唱格薩爾是神聖的事兒,所以對有些藝人的說唱感到不滿。
望著忙裡忙外的孫女,老人遺憾地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是很愛聽了,關鍵是他們不懂得《格薩爾》是個好東西。”老人說。

神授藝人玉梅

神授藝人玉梅神授藝人玉梅

玉梅就住在西藏社科院院兒里,她家的房子上下錯層,有一百三四十平方米。客廳內側環繞著半圈藏櫃,藏柜上很醒目地擺放著周恩來的照片。靠窗的一面是半圈沙發,每個沙發上都鋪著又厚又漂亮的卡墊。偌大個屋子再加一個小院子,收拾得一塵不染。玉梅說:“我在拉薩的家好,在家鄉索縣(藏北牧區)的家也好,我姐姐在索縣還養著24頭氂牛呢。”
玉梅出身於格薩爾說唱世家,她的父親洛達就曾是索縣遠近聞名的格薩爾說唱藝人,他最著名的傳奇是“擺擂台”。當年一位說唱藝人從外地來到索縣,此人對自己的說唱水準非常自負,洛達受家鄉父老之邀,與之展開了一場長達一個月的說唱比賽,唱到最後,外地藝人主動認輸。即便在洛達去世多年之後,索縣及其周邊地區還流傳著這段佳話。提起洛達當年的說唱,當地百姓還讚不絕口。
然而玉梅開始說唱卻與父親無關。
據她說,自己16歲那年有一次做夢,夢中眼前出現一黑一白兩個湖泊,黑水湖中突然跳出一個妖怪來,把她往湖裡拖;白水湖走出來一位仙女對妖怪說,她是我們格薩爾大王的人,我要教她一句不漏地把格薩爾的英雄業績傳播給全藏的百姓。說著用哈達纏住她的胳膊與妖怪爭奪,最終妖怪只好棄她而去……醒來後玉梅大病一場,病癒後就會唱格薩爾了。
就這樣,玉梅從16歲開始說唱格薩爾,10年後名動拉薩。1983年,26歲的玉梅的說唱曾讓拉薩的所有在場專家心服口服。
當時在說唱之前,專家們曾對年輕的玉梅充滿懷疑:這么年輕,這么靦腆,又目不識丁,她能唱好嗎?
但當她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坐定,就仿佛換了一個人。她先是屏氣凝神,調整片刻,緊接著雙目微睜,格薩爾詩行滔滔不絕地從她嘴裡流淌出來。
一周后,專家又請她說唱,並把兩次說唱加以對比,發現玉梅的兩次說唱幾乎一模一樣。專家終於相信,這位完全不識藏文的姑娘的腦子裡竟然裝著難以想像的豐厚的文學寶藏
就這樣,26的女牧民玉梅被正式錄用為國家幹部,從索縣來到了拉薩。玉梅最早的單位是西藏《格薩爾》搶救辦,輾轉幾個單位,現在到了西藏社科院。她的職稱也隨著工作年限逐級上升,現在已擁有副高職稱了。
城市生活多年的玉梅,說話舉止仍流露出牧民的淳樸性格。不過據了解玉梅經歷的人介紹,到了城市以後玉梅比較迅速地融入了城市生活,她很喜歡逛商店,有時也搓幾圈麻將。單位曾請人教她學習藏文,但出口成章的玉梅學起文字來卻非常吃力,學習效果一直差強人意。
她也會主動地談到自己沒有以前唱得好了。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身體不好,經常頭暈;另一方面拉薩人基本上聽不懂她的藏北方言,說唱起來缺乏共鳴。玉梅自己顯然也很著急,她能說唱十八大宗、十八小宗,可20多年過去了,才只錄了五六部。
有格薩爾研究人員提出這樣的問題:環境的變化會不會引起說唱技能的萎縮?說唱藝人離開自己的生存土壤,來到大城市,過起優越的現代生活,這種保護是否存在缺陷?

吟誦藝人日嘎

藏族民眾根據史詩《格薩爾》扮演的威武戰將藏族民眾根據史詩《格薩爾》扮演的威武戰將

如果在過去,日嘎至少應該會是一位“丹仲”(對照格薩爾刻本,邊看邊說唱的藝人),但現在他是色達格薩爾藏劇團扮演格薩爾王的台柱,兼金馬藝術團的彈唱歌手
色達格薩爾藏劇團成立於1980年2月,當時是由塔洛活佛動議並牽頭,在縣政府和文化局的支持下組建的,據現任團長秋吉回憶,藏劇團成立之初,演出傳統藏戲《智美更登》時“大概是色達縣城有史以來聚集人口最多的一次,連周圍各縣都有人騎馬走幾天幾夜過來看”。
在《智美更登》大獲成功的鼓舞下,塔洛活佛開始計畫把格薩爾搬上舞台。格薩爾在色達的影響力巨大,但八大傳統藏戲里一直沒有《格薩爾王》。把口頭傳唱的《格薩爾王》轉變成舞台形象,一直是塔洛活佛的心愿。1981年,塔洛活佛自編自導了源自格薩爾說唱故事的《賽馬稱王》片段。格薩爾的故事有史以來首次登上了舞台,結果大獲成功,甚至青海的牧區縣都跨省派人來色達學習藏戲版的《格薩爾王》。塔洛活佛去錫金探親時,錫金的寧瑪研修院聽說塔洛活佛是藏戲《格薩爾王》的創始人,也專門請他去教。
1986年以後,在塔洛活佛的鼓勵下,秋吉陸續把格薩爾的故事片段改編成藏戲。
1992年9月,由塔洛活佛帶隊,色達格薩爾藏戲團曾進行了一場“萬里巡演”,幾乎走遍了除阿里之外的整個藏地。有一次,青海的一位觀眾看著舞台上的表演,人僵在了那裡,就像死了一樣,經搶救甦醒後,他說,剛才自己好像回到格薩爾時代,身穿銳甲,舞台上的布景變成真正的草原,他跟隨著格薩爾大王在大草原上馳騁,出征降魔。觀眾的這份投入,這樣的心馳神往,令在場的藏劇團員們感動不已。
色達格薩爾藏戲團的演員幾乎都是色達本地的牧民。日嘎在進入色達格薩爾藏戲團之前,曾在寺院裡當僧人。因為酷愛聽格薩爾,就萌生了到格薩爾藏戲團當演員的想法。1990年,18歲的日嘎終於如願以償。
18歲學彈曼陀林時,日嘎只會一句單弦嘣出來的“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慢慢地我就全學會了,白天黑夜都在想怎么把歌唱好。”
漸漸地日嘎就成了色達格薩爾藏戲團的台柱子,除了《賽馬稱王》中的幼年格薩爾由巴春飾演外,幾乎所有的格薩爾角色都被日嘎包了。
昌都的一家賓館裡,日嘎自信地對記者說,他的藏文水平在他認識的所有藏族歌手裡屬於比較高的。雖然是住賓館,日嘎仍把房間收拾得井井有條,衣帽架上掛著小山一樣的哈達,那都是昌都的聽眾獻給他的。
在藏區尤其是牧區,日嘎是位大名鼎鼎的歌星,他這次來昌都,是為了答謝昌都“吉祥陽光”朗瑪廳老闆的盛情邀請。一年前那位老闆就開始邀請日嘎來唱歌,但日嘎工作太忙,始終沒有時間。
在日嘎的邀請下,記者來到了“吉祥陽光”朗瑪廳。朗瑪廳可以解釋為藏式歌舞廳,“吉祥陽光”的設備、裝潢與內地歌舞廳沒什麼本質區別,只是面積要大一些。儘管是周一,儘管要等到晚上10點演出才開場,朗瑪廳的人仍坐得水泄不通,至少有三四百人。
每到日嘎出場,朗瑪廳內就會一片沸騰,觀眾們紛紛捧著哈達走上舞台。尤其當日嘎唱起他自己譯成藏語、劉歡原唱的《好漢歌》時,朗瑪廳的頂簡直都要被掌聲掀翻了。
半夜兩點多,朗瑪廳散場。一個晚上,日嘎就收了200多條哈達。
26歲那年,日嘎出了自己的專輯。秋吉說,日嘎第一次出專輯不但不掙錢,甚至還往裡搭錢。但專輯一發而不可收,日嘎在藏區出了名,很多小姑娘給他寫信,說是想跟他學唱歌。到目前為止,他已出版個人專輯28盤,加上合集共53盤。
三年前,日嘎又走出色達,來到成都發展。在演出格薩爾藏戲的時候,日嘎就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格薩爾藏劇團”飾演格薩爾王的台柱子;而在其他表演工作中,日嘎就是“金馬藝術團”的彈唱歌手。事實上,作為金馬藝術團彈唱歌手的日嘎,經常要為色達格薩爾藏劇團的格薩爾飾演者日嘎輸血。儘管演出一樣受歡迎,但格薩爾藏戲的市場能力怎么也比不上歌舞。塔洛活佛和秋吉一直想把格薩爾藏戲的服裝、舞美、道具、燈光再提升一步,奈何囊中羞澀,只好嘆一聲“來日方長”。
去年日嘎娶了一位家鄉姑娘,並把她接到了成都,現在孩子已經出世兩個多月了。已為人父的日嘎說自己的性格還是很像小孩兒:一、喜歡唱歌,現在已經出了這么多唱片;二、喜歡穿乾淨漂亮的衣服,現在不成問題;三、很想有一天和明
星同台演出,“現在只有藏區知道我,中國有56個民族,我想讓大家都知道我”。
對於自己弟子日嘎目前的狀況,秋吉很開心:“年輕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值得高興。”
日嘎向記者談到了娛樂圈的一些事兒,說自己看到過吸毒的:“那人先是哆嗦,扎了一針後,就咕咚一聲躺床上睡了。”日嘎從沙發上站起來演示:“我就這么慢慢慢慢地從他身邊溜過去了,想哭。”
如果你跟他交往,日嘎絕對是位值得信賴的朋友。有空兒時他會告訴你,他知道七十多種格薩爾說唱中的唱法,然後就“噢———哪———呀———”唱給你聽。

中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以及傳統手工藝等,不但世代相傳,還在人和歷史、自然的影響互動下,被不斷地再創造。目前總共有76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占了22項,加上此前入選的崑曲、古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已擁有26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充分說明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燦爛輝煌。 >>>進入文化百科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
《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
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
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崑曲古琴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和蒙古族長調民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