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寬

肩寬

肩寬/肩峰寬(shoulder breadth,a-a,M35 /shoulder(biacromial)breadth ):左、右肩峰點(a)之間的直線距離 。 最大肩寬/肩最大寬(maximum shoulder breadth,M35b /shoulder(bideltoid)breadth ):在三角肌部位上,上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

基本信息

測量方法

受試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兩肩放鬆。測試人員站在受試者背面,先用兩食指沿肩胛岡向外摸到肩峰外側緣中點即肩峰點,再用測徑器測量兩肩峰點間的距離讀數。測量誤差不得超過0.5厘米 。

相關概念

(1)最大肩寬/肩最大寬:在三角肌部位上,上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

肩臀比(SHR,Shoulder-to-Hip Ratio)=最大肩寬/臀寬

(2)兩髂嵴點間寬/骨盆寬/髂嵴間寬/腹寬/髂寬/髂嵴間徑:左、右髂嵴點(ic)之間的直線距離。

身高肩寬指數(stature-shoulder breadth index)=(肩寬/身高)×100

身高骨盆寬指數(stature-crista iliaca index)=(骨盆寬/身高)×100

身高肩寬指數和身高骨盆寬指數分型如表所示:

指數 型別 指數
身高肩寬指數 窄肩型 X<22.0 X<21.5
中肩型 22.0≤X≤23.0 21.5≤X≤22.5
寬肩型 X>23.0 X>22.5
身高骨盆寬指數 窄骨盆型 X<16.5 X<17.5
中骨盆型 16.5≤X≤17.5 17.5≤X≤18.5
寬骨盆型 X>17.5 X>18.5

肩寬骨盆寬指數(acromio-cristal index)=(骨盆寬/肩寬)×100

(即肩峰髂嵴寬度指數=(髂嵴間寬/肩寬)×100)

(3)大轉子點間寬/大轉子間寬/髖寬:左、右大轉子點(tro)之間的直線距離。

軀幹寬指數(trunk breadth index)=(大轉子間寬/肩寬)×100

身高與肩寬

肩寬 肩寬

身體各部相對平均值對身高的百分比(男性),可以採用以下數據:

按布納克的計算,身高增加1厘米,即增加0.61%(依身高165厘米計算),下肢全長便增加0.63厘米,即增加0.71%(依中等下肢全長88厘米計算),而肩寬則增加0.17厘米,即增加0.45%(按中等肩寬37.5厘米考慮)。

因此,高身材的人大致都是腿較長,肩較窄。

註:使用不同測點(大轉子點、恥骨聯合點或髂前上棘點)測定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結果也有所不同。然而,任何一種測量法都測不出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的精確的解剖學長度。這裡介紹髂前上棘點和恥骨聯合點距地面的兩個高度的半數來確定下肢全長;這一尺寸表示由腹股溝點至地面的下肢全長;這個點近似於股骨小頭的頂點 。

兩性差異

中國青少年兒童身體形態 、機能與素質研究 中國青少年兒童身體形態 、機能與素質研究

(1)青春期,男生上體的圍、寬度增長得快些,女生則是下肢的圍、寬度增長得快些。

男生胸圍、肩寬的年增長值高峰分別為3.7厘米和1.6厘米,比女生的3.5厘米、1.3厘米大0.2厘米和0.3厘米。
相反,女生大腿圍年增長值的波峰為2.3厘米,比男生的2厘米大0.3厘米。11—21歲的女生大腿圍共增長11.2厘米,比男生的9.6厘米大1.6厘米。
由於男生的肩寬、胸圍比女生的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因而總增長量大,而女生的大腿圍比男生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因而總增長量大,所以就形成了男生上體寬粗、下肢細長,女生則是上體窄細、下肢粗短的體型。

(2)青春期前男女肩寬與骨盆寬差異較小,青春期末,女性肩寬明顯不如男性,但骨盆寬與男性接近。我國城市女生20歲時肩寬平均為34.85cm,男生平均為38.46cm;而女性骨盆寬平均為27.11cm,男性平均為27.12cm;女性肩盆寬指數即[骨盆寬(cm)/肩寬(cm)]×100,隨年齡增長而加大,表現女性臀部比較豐滿的體形特點,而男性肩盆寬指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女性胸圍在青春期增加約20cm,增加幅度低於男性。大腿圍女性始終大於男性。這種差異可能與兩種性激素作用部位不同有關,使體脂具有性別差異。最終男性形成肩部寬、胸圍大、骨盆窄、肌肉發達的男性體態,女性則形成骨盆較寬、肩部較窄、胸圍較小、體脂豐滿的女性體態 。

肩寬 肩寬

(3)肩寬、髂寬、髖寬這三個寬度正好將人體軀幹分成兩個梯形,如圖所示:

①一般正常兒童少年,(髂寬/肩寬)×100和(髂寬/髖寬)×100兩指數變化規律如圖所示:

肩寬 肩寬

從圖中看出,(髂寬/肩寬)×100指數,男性從小到大無顯著差異,有一定穩定性,易於預測。而女性隨著進入青春發育期,由於骨盆寬度增加,(髂寬/肩寬)×100指數從12歲後逐漸增大,到16歲後才能穩定下來。從12歲到16歲的4年間,該指數平均增大6.8%。由於12歲以後骨盆向橫向增長明顯,女性肩本身又比男性窄,所以女性(髂寬/肩寬)×100指數高於男性。

(髂寬/髖寬)×100指數,一般男少年各年齡組間無顯著差異,變化相對穩定,易於預測。女少年在8歲以前趨向男性,隨著青春發育期的到來,女性化逐漸明顯,髖部的增寬使指數下降與男性有明顯的差別 。

博爾特髖窄、(髂寬/髖寬)×100指數大 博爾特髖窄、(髂寬/髖寬)×100指數大

②經過測試分析男女田徑、男女排球運動員(髂寬/肩寬)×100指數明顯高於一般人,軀幹更呈桶形。男女游泳和男子體操運動員(髂寬/肩寬)×100指數顯著低於一般人,由於這兩項對上肢力量與肩頻寬度的要求,優秀運動員軀幹呈倒三角形 。

髖關節窄的運動員(在選材時女性指標應向男性指標靠攏)性成熟後,肌肉得到迅速發展,下肢肌肉群,特別表現在臀部肌肉群,更為明顯,外型看上去有些“翹臀”,臀紋球狀者更好。這表現出臀部肌群結實有力,這類運動員往往蹬地和起跳都比寬髖的學生積極有力 。

在注意(髂寬/髖寬)×100指數的同時,還應注意正梯形中ab的高度。在田徑與跳躍項目選材中,ab越小越好 。

兩性差異 兩性差異

(4)據站立時測定,人體重心一般在身體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緣前方7cm處。由於性別、年齡、體型不同,人體重心位置略有不同。一般男子重心位置的相對高度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時男子重心高度大約是身高的56%,女子大約是身高的55%。這是由於女子的骨盆帶較大、肩帶發育弱於男性,脂肪多半集中於臀部和大腿,而男子多在背、胸、腹部的緣故 。

(5)據我國學者調查,18~25歲男青年肩寬平均為38.6cm,而同齡女青年肩寬平均為35cm;按肩寬/身高指數比較,女子為男子的96.9%;女子的骨盆寬/身高指數,約為男子的106.8% 。

與男子相比,女子的下肢較短,軀幹相對較長;肩胸部較窄,臂肌力量弱,負重能力差;骨盆相對較寬,皮下脂肪較厚(皮下脂肪厚度平均女子相當於男子的2.73倍),因而臀部較寬大,臀部和大腿質量較大。這就導致了女子體型上體窄細、下肢粗短、肩窄臀寬。這種體型身體重心低,平衡能力強,有利於進行藝術體操、高低槓、平衡木及自由體操等項目 。

由於女子下肢短,尤以小腿更明顯,導致步幅小;骨盆寬,股骨和髖骨間傾斜的角度大,在做下肢動作時,骨盆擺的幅度比較大。因而影響了女子的運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女子的彈跳能力 。有人認為女子跑的能力為男子的86%,跳躍能力相當於男子的76% 。

女子的力量比男子小,成年女子的力量約比男子小1/3左右。體重相同的男女之比,女子也較男子的力量小20%左右。女子上肢力量比男子小得更多(女子上肢力量約小43%-63%,下肢約小27%) 。

相關數據

中國

《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GB10000-88)》節選,以供參考 :

年齡分組項目男女差
男18-60歲,女18-55歲身高(mm)16781570108
肩寬(mm)37535124
身高肩寬指數22.3522.36-0.01
型別中肩型中肩型
18-25歲身高(mm)16861580106
肩寬(mm)37535124
身高肩寬指數22.2422.220.03
型別中肩型中肩型
26-35歲身高(mm)16831572111
肩寬(mm)37635026
身高肩寬指數22.3422.260.08
型別中肩型中肩型
男36-60歲,女36-55歲身高(mm)16671560107
肩寬(mm)37335023
身高肩寬指數22.3822.44-0.06
型別中肩型中肩型

日本

《AIST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節選,以供參考 :

項目男女差
身高(mm)17141591.3122.7
肩寬(mm)397.5358.838.7
(肩寬/身高)×10023.1922.550.64
身高肩寬指數型別寬肩型寬肩型
髂寬(mm)272.22639.2
(髂寬/身高)×10015.8816.53-0.65
身高骨盆寬指數型別窄骨盆型窄骨盆型
髖寬(mm)306.7318.2-11.5
(髖寬/身高)×10017.8920.00-2.10
(髂寬/肩寬)×10068.4873.30-4.82
(髂寬/髖寬)×10088.7582.656.10
(髖寬/肩寬)×10077.1688.68-11.53

《日本人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節選,以供參考 :

項目男女差
身高(mm)1705.81586.3119.5
肩寬(mm)396.6360.835.8
(肩寬/身高)×10023.2522.740.51
身高肩寬指數型別寬肩型寬肩型
骨盆寬(cm)270.1276.8-6.7
(骨盆寬/身高)×10015.8317.45-1.62
身高骨盆寬指數型別窄骨盆型窄骨盆型
肩寬骨盆寬指數68.1076.72-8.61

各身高段肩寬如表、圖所示,以供參考

身長の階級(cm) 男値/女値x100
人數 平均身長(cm) 測定値(cm) 人數 平均身長(cm) 測定値(cm)
182.5~187.4 1 183.9 41.4 0 - 0 -
177.5~182.4 15 179.2 40.4 0 - 0 -
172.5~177.4 21 174.3 40 1 173 39 102.7
167.5~172.4 43 169.8 39.8 3 169.6 37.9 105.1
162.5~167.4 24 165.2 39.2 26 164.5 37.3 105.1
157.5~162.4 6 160.5 36.9 33 159.5 36.3 101.6
152.5~157.4 0 - - 32 154.7 35.2 -
147.5~152.4 0 - - 10 151.5 35 -
142.5~147.4 0 - - 2 144.5 32.4 -
全 體 110 170.6 39.7 107 158.6 36.1 109.9
日本人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 日本人人體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

由此可見,同身高,男性肩寬數值大於女性。

《size-JPN 2004-2006》不同年齡層次的身高、肩寬以及身高肩寬指數,如圖所示,以供參考 :

年齡(歲)身高(mm)肩寬(mm)身高肩寬指數
男女差男女差型別型別男女差
20-24170415821224033584523.65寬肩型22.63寬肩型1.02
25-29171015901204043604423.63寬肩型22.64寬肩型0.98
30-34171315841294063584823.70寬肩型22.60寬肩型1.10
35-39171015851254063594723.74寬肩型22.65寬肩型1.09
40-44170515791264043604423.70寬肩型22.80寬肩型0.90
45-49169715621354033594423.75寬肩型22.98寬肩型0.76
50-54169115551363993584123.60寬肩型23.02寬肩型0.57
55-59167315501233953593623.61寬肩型23.16寬肩型0.45
60-64164515351103913563523.77寬肩型23.19寬肩型0.58
65-69163515191163883523623.73寬肩型23.17寬肩型0.56
70-74162214961263853503523.74寬肩型23.40寬肩型0.34
75-79160414731313803473323.69寬肩型23.56寬肩型0.13

美國

《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和《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節選,以供參考 :

年份項目男女差
1988身高(cm)162.94175.5812.64
肩寬(cm)36.2639.73.44
身高肩寬指數22.2522.610.36
型別中肩型中肩型
2010身高(cm)162.49175.3412.85
肩寬(cm)35.8540.885.03
身高肩寬指數22.0623.311.25
型別中肩型寬肩型
骨盆寬(cm)26.3627.050.69
身高骨盆寬指數16.2215.43-0.80
型別窄骨盆型窄骨盆型
肩寬骨盆寬指數73.5366.17-7.3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