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冬諾

吉冬諾”是瑤族民間敘事歌的一種,流行於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吉冬諾即鵪鶉,平日不啼,只在歡樂時鳴叫,聲調優美動聽。 相傳從前有個瑤族姑娘很愛唱歌,婚後遵從父命不再歌唱,經常鬱鬱不樂。為此被丈夫退回娘家。

簡介

吉冬諾鵪鶉,平日不啼,只在歡樂時鳴叫,聲調優美動聽。這是廣西金秀瑤族的一首敘事歌,是流行於金秀“花籃瑤”的民歌,原屬於“長歌”體裁,所謂“長”,是指其歌唱的內容大都為長篇故事,而曲調很短,這是各少數民族稱為“古歌”、“敘事歌”、“創世歌”的一個共同特點。因為往往通過同一曲調的變化反覆,歌唱一部篇幅很大的傳說故事。歌曲所用的曲調瑤人稱“吉冬諾”,原因是歌曲的一頭一尾都使用了同名襯詞。

特色

《鵪鶉歌》是借小鵪鶉飛進飛出的不同“神態”,映襯了瑤族少女感情生活的某種心境。音調簡潔而明快,雖然音域只有五度,但音樂展開的層次與安排卻很有邏輯:一頭一尾的襯句用的是〓拍,開頭句結於“La(6)”,尾句結於“Sol(5)”,這是大的呼應;中間的四個樂句用的是〓拍,每句2小節,與襯句在節拍上形成對比。其前三樂句結於La(6),(第2樂句最後的Sol(5),可視為過渡音),第四樂句結於Sol(5),這是小呼應。如果把它們看作六個短樂句,那么,前四個結於La(6)的應該是“上”,後二個結於Sol(5)的應該是“下”,四“上”二“下”,這又是一種邏輯的呼應。另外,中間的四個短句,幾乎有一半使用了切分音,增加了鏇律運動的活力,是這首民歌曲調的一大特色。

傳說

相傳從前有個瑤族姑娘很愛唱歌,婚後遵從父命不再歌唱,經常鬱鬱不樂。為此被丈夫退回娘家。兩人路過山坡,突然傳來吉冬諾的歡叫,姑娘心情豁然開朗,放聲唱出優美的歌曲,感動了丈夫,又和好如初。歌曲流傳下來,稱為吉冬諾,並用來描述這個優美的故事。曲調樸實流暢,用六聲徵調式,四句,頭尾各加一個“吉冬諾諾”的襯句.

少數民族說唱一覽

少數民族說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創造著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