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君多君

剛君(侗語,意為“說故事”)、多君(意為“唱故事”)、剛君多君(意為“有說有唱地敘述故事”)、剛款(意“誦款詞”)。

簡介

“飯養人,歌養心。”分布在貴州、廣西、湖北、湖南等地的110萬侗族人民,用這句話表達著他們對自己民族說唱藝術的讚頌之情。不同省區的侗鄉,所流行的說唱品種稱謂有異,然實質卻基本相同。侗族說唱主要分為四種:剛君(侗語,意為“說故事”)、多君(意為“唱故事”)、剛君多君(意為“有說有唱地敘述故事”)、剛款(意“誦款詞”)。剛君似漢族評話,一人多角,跳進跳出地表演。多君與剛君多君,一般由表演者自拉(彈)自唱,伴奏樂器因地域而有所不同,以琵琶為多,也有用果吉、二胡、笛子的,因此,音樂曲調也表現著不同的風格與特色。唱詞受漢族律詩影響,對平仄、韻律要求嚴格。剛款,是由族中長者召集寨民宣講族源、寨規民約、農事常識“壘詰”發展而成,忽而散文敘述,忽而韻文誦嘆,每誦一段,聽眾便叫喊一陣以助威勢。農閒時節,到處可見男女桑卡(侗語,意為“歌師”)在聚眾演唱。多年來,他們創作了大量作品,從各個方面反映著侗族人民的鬥爭歷史與現實生活。其中,一九三五年冬紅軍長征途經侗寨,龍勝歌師石成福編創《長征歌》,冒著生命危險四處演唱,宣傳共產黨的革命主張,至今仍是一則盛傳的佳話。

少數民族說唱一覽

少數民族說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創造著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