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中藥]

半夏[中藥]

半夏,中藥名。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乾燥塊莖。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東北、華北以及長江流域諸地均有分布。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用於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塊莖。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脾、胃、肺經。

功效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主治

用於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相關配伍

1、治濕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下。(《丹溪心法》)

2、治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半夏一升,生薑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湯)

3、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芩三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4、治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納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傷寒論》半夏散及湯)

用法用量

內服一般炮製後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禁忌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炮製

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

炮製方法

1、生半夏:用時搗碎。

2、法半夏:取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乾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並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得。每lOOkg淨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lOkg。

3、姜半夏: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乾心時,取出;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乾,或晾至半乾,乾燥;或切薄片,乾燥。每lOOkg淨半夏,用生薑25kg、白礬12.5kg。

4、清半夏: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內無乾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淨,切厚片,乾燥。每lOOkg淨半夏,用白礬20kg。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地下塊狀莖球形或扁球形。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6~23厘米,在葉柄下部內側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葉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後,葉為3小葉的複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長5~8厘米,寬3~4厘米,兩側的較小,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常較葉柄長;佛焰苞綠色,長6~7厘米;花單性,無花被,雌雄同株;雄花著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圓筒形,雌花著生於雄花的下部,綠色,兩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軸先端附屬物延伸呈鼠尾狀,通常長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漿果卵狀橢圓形,綠色,長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喜生於潮濕肥沃的沙質土上,多見於房前屋後、山野溪邊及林下。東北、華北以及長江流域諸地均有分布。

藥材性狀

1、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l~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法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鬆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成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4、清半夏:本品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除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

2、《本經》:“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咽喉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3、《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分類社區自然生物

天南星目百科

阿里山南星
白毛魔芋
白苞南星
棒頭南星
斑葉三匹箭
八仙過海[植物]
白肋萬年青
白斑萬年青
半夏
半夏屬
百足藤
巴布亞落檐
白脈犁頭尖
鞭檐犁頭尖
白馬蹄蓮
穿心藤
川中南星
齒葉東北南星
滄江南星
朝鮮南星
刺棒南星
藏南綠南星
粗序南星
長耳南星
藏南星
城口南星
刺柄南星
菖蒲屬
菖蒲
長苞菖蒲
彩葉萬年青
刺芋
粗糙喜林芋
長梗石柑
長柄石柑
粗莖崖角藤
臭菘屬
臭菘
藏南犁頭尖
滇魔芋
大魔芋
東川魔芋
東北南星
多裂南星
短檐南星
滇南星
大理南星
燈台蓮
短柄南星
多脈南星
大關山南星
短苞南星
短柄川中南星
東俄洛南星
大野芋
盾葉半夏
滴水珠
大薸
大薸屬
地柑
大葉南蘇
大葉崖角藤
單籽犁頭尖
洱海南星
鄂西南星
二色南星
浮萍屬
浮萍
梗序魔芋
高原南星
廣東萬年青
廣東萬年青屬
廣西隱棒花
龜背竹
龜背竹屬
廣西落檐
高山犁頭尖
高原犁頭尖
灰斑魔芋
紅根南星
虎掌南星
黃苞南星
褐斑南星
花南星
洪雅南星
旱生南星
河谷南星
會澤南星
黑南星
畫筆南星
海芋
海芋屬
花燭屬
紅頭芋
紅芋
花葉萬年青屬
花葉萬年青
海南千年健
紅苞喜林芋
虎掌
海南藤芋
紅馬蹄蓮
基隆南星
具齒褐斑南星
金錢蒲
金線蒲
箭葉海芋
尖尾芋
疆南星屬
疆南星
假芋
箭葉喜林芋
金葉喜林芋
假石柑屬
假石柑
金慈姑
寬葉上樹南星
昆明犁頭尖
雷公連
驢耳南星
凌雲南星
麗江南星
剌柄南星
黎婆花
綠苞細齒南星
雷公連屬
綠蘿
龍州石柑
綠春崖角藤
萊州崖角藤
落檐
落檐屬
犁頭尖屬
犁頭尖
魔芋
湄公魔芋
魔芋屬
美麗南星
毛過山龍
馬蹄犁頭尖
馬蹄蓮屬
馬蹄蓮
南蛇棒
南漳南星
南海芋
爬樹龍
螃蟹七
普陀南星
品藻
七葉燈台蓮
全緣燈台蓮
圈藥南星
曲序南星
淺裂南星
奇異南星
曲籽芋
曲籽芋屬
麒麟葉屬
麒麟葉
曲苞芋
曲苞芋屬
千年健屬
千年健
泉七
泉七屬
全緣泉七
日本浮萍
疏毛魔芋
蛇槍頭
山珠南星
蛇頭草
綏陽雪裡見
雙耳南星
三匹箭
石棉南星
石菖蒲
上樹南星屬
上樹南星
深裂花燭
水芋屬
三裂喜林芋
石蜘蛛
石柑屬
石柑子
獅子尾
上樹蜈蚣
三葉犁頭尖
少根紫萍
天南星目
台灣魔芋
天心壺
台北南星
台南星
天南星屬
騰衝南星
台芋
台灣麒麟葉
台灣千年健
台灣石柑
螳螂跌打
台灣岩芋
藤芋屬
五彩芋屬
五彩芋
蕪萍
蕪萍屬
網檐南星
香港魔芋
湘南星
線花南星
相嶺南星
溪南山南星
雪裡見
線葉南星
狹葉台南星
狹葉南星
心檐南星
象南星
細齒南星
象頭花
小南星
細根菖蒲
旋苞隱棒花
秀麗曲苞芋
細柄芋
細柄芋屬
心葉喜林芋
喜林芋屬
西南犁頭尖
稀脈浮萍
崖角藤屬
硬毛魔芋
疣柄魔芋
野魔芋
緣毛南星
翼檐南星
岩生南星
銀南星
雲台南星
隱序南星
一把傘南星
疣序南星
瑤山南星
疣柄翼檐南星
越南萬年青
野慈姑
芋屬
芋頭
野芋
隱棒花
隱棒花屬
岩芋屬
岩芋
珠芽魔芋
樟榔山南星
豬籠南星
樟瑯鄉南星
皺序南星
紫盔南星
掌葉花燭
紫芋
掌葉半夏
紫苞石柑
早花岩芋
紫心黃馬蹄蓮
紫萍
紫萍屬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具1片頂生子葉 ;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
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基數常為3 ;: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