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枯萎病菌

櫟枯萎病菌

櫟枯萎病菌(Ceratocystis fagacearum(Bretz)Hunt)為中國禁止進境的一類危險性有害生物。病菌從傷口侵入,在導管內產生孢子,通過輸導組織系統感染。該病害是典型的維管束病害,病菌可隨帶菌的櫟木而進行遠距離傳播。櫟枯萎病的近距離傳播有地下、地面兩種方式,地面的傳播主要通過小蠹蟲和露尾甲等病媒昆蟲進行。

基本信息

詳細資訊

櫟枯萎病菌櫟枯萎病菌

櫟枯萎病菌
學名 Ceratocystis fagacearum (Brwtz) Hunt
異名 Chalara quercina Henry ;Endoconidiophora fagacearum Brwtz
英文名 oak wilt;wilt of oak;wilt oak
分類地位 真菌界Fungi;子囊菌門Ascomycota;盤菌綱Pezizomycotina;糞科菌綱Sordariomycetes; 肉座菌亞綱Hypocreomycetidae;小囊菌科 Microascales;不確定的小囊菌科Microascales incertae sedis;長喙科屬Ceratocystis.

分布地區

美國(阿肯色、印第安納、伊利諾斯、衣阿華、堪薩斯、肯塔基、馬里蘭、密執安、明尼蘇達、密蘇里、內布拉斯加、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俄亥俄、俄克拉何馬、賓夕法尼亞、田納西、等克薩斯、維吉尼亞、西費吉尼亞、威斯康星)。

寄主植物

感病品種有大紅櫟(Quercus coccinea)、北方紅櫟(Q.borealis)、橢圓果櫟(Q.ellipsoidalis),復瓦狀櫟(Q.imbricaria)、沼生櫟(Q.palustris)、美洲黑櫟(Q.velutina)、輕微感病品種有白櫟(Q.alba)、山櫟(Q.montana)、二色櫟(Q.bicolor)、大果櫟(Q.macrocarpa)、黃栗櫟(Q.muhlenbergii)、星毛櫟(Q.stellata),其他寄主有中國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歐洲櫟(C.sativa)、密花石柯(Lithocarpus densiflorus)、常綠錐栗(Castnaopsis sempervirens)、美國板栗(Castanea dentata)。

危害情況

櫟枯萎病菌的危害櫟枯萎病菌的危害

每年中春至晚春從樹冠上部側枝開始發病,並向下蔓延。對於紅櫟類,老葉最初是輕微捲曲、呈水浸狀暗綠色,然後從葉尖向葉柄發展,逐漸變為青銅色至褐色。之後,病葉便紛紛脫落。幼葉則直接變為黑色並捲曲下垂,但不脫落。當大多數病葉脫落之後,主幹及粗枝會長出抽條,基上生出的幼葉也呈現上述症狀。病害的發展很快,一般幾個星期或一個夏季之後,病樹便會枯死。對於白櫟類,症狀與紅櫟相似,但發病較慢,一個季節僅有一個或幾個枝條枯死,2-4年之後,病株或者枯死,或者康復。剝去病枝樹皮,可見到長短不一的黑褐色條紋且白櫟比紅櫟更明顯。病樹死後,在樹皮和木質部之間形成菌墊,其上產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菌墊不斷加厚,最終可導致樹皮開裂、菌絲層外露,同時還散發出一種水果香味。

形態特徵

子囊殼單生或叢生,黑色,瓶狀,基部球形,直徑240-380um,幾乎整個埋於基質內。
子囊殼具有長喙,喙長250-450um,頂端生有無色須狀物。子囊球形到近球形,最大直徑7-10u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單孢,無色,橢圓形,微彎,大小為2-3x5-10um,子囊壁易消解。成熟後,子囊孢子從孔口流出,聚集在白色粘液中呈小滴狀,且在水中不易分散。分生孢子單孢,圓筒形,兩端平截,大小為2-4.5x4-22um,在人工培養基上可形成分生孢子鏈。菌絲分枝有橫隔,淡色至褐色,寬2.5-6 um。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寬2.5-5um,長20-60um,淡色至黑色,有分隔、頂端逐漸變尖。在人工培養基上,菌落呈絨毛狀,厚1-3um,初為白色,後為淡灰色至黃綠色,常有褐色斑塊。除分生孢子外,菌落中還能形成菌核。菌核茶褐色至黑色,質地疏鬆,形狀不定,直徑可達2.5um。此外,還可以形成一種橄欖色厚垣孢子。

生物學

櫟枯萎病菌是異宗配合真菌,正負菌絲接觸之後,7一10天就可形成子囊殼。子囊孢子在25℃下萌發生芽管,在芽管內形成無色的內生分生孢子,該菌的培養溫度最適為24℃,最高為32℃。發病最適溫為28℃,低於16℃或高於32℃均不顯症。

傳播途徑

病菌傳播主要是依靠介體昆蟲,其中最主要的是露尾甲及小蠹。如 Carpophilus Lugubris 、Glischrochilus sanguinolentus 、G.quadrisiguatus 、G.fasciatus 、G.siepmanni 、Colpterus truncatus 、Pseudopityphthorus minutissimus 、P.pruinosis等等。病菌在樹幹內越冬,來年春天在樹皮下形成菌墊並向外擴張使樹皮爆裂,上面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並散發果香昧引誘昆蟲來取食。介體昆蟲可將病菌通過取食傷口或自然傷口傳人健樹。種傳播方式在春季最為多見,但夏末及秋季也可發生。遠距離的傳播則是由於運輸帶菌或帶菌的原木、木材及苗木所致。

檢疫與防治

檢驗及鑑定

初步檢查可觀察苗木或原木的橫斷面和縱斷面,看是否有變色條紋。為進一步確定,可 切取1小片靠近樹皮的液材進行培養,若用PDA等培養基,需2-3星期方能長出典型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多種快速培養的方法能適應檢疫工作的需要:

H.L.Barnett快速檢驗法:將待測樣品切成小片放入盛有液體培養液的試管中,在25C下培養5天即可形成典型的分生孢子梗及孢子。培養液可用麥芽汁培養液、馬鈴薯培養液、蔗糖-天門冬醯胺培養液或葡萄糖酪素水解物,甚至用蒸餾水也可便之產孢。據研究,該菌在葡萄糖酪素水解物中產孢最多。為減少污染,可先將樣品在固體培養基上培養4-5天之後,將具有該菌形態的菌落轉至盛有液體培養液的試管中,在25C或略高於25C的溫度下培養2天即可長出典型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在培養液中形成的孢子梗長約20-40um,稍短於氣生菌絲上形成的孢子梗。

Alex.l.shigo檢驗法:取20X25cm的液材,表面用火焰消毒後去掉樹皮,切成小塊,置於麥芽浸出液酵母培養基上,每皿放8塊,25下培養10天。培養基配方如下:麥芽浸出液5g,酵母1g,瓊脂20g,蒸餾水1000ml。配製時,先調酸度至PH6,然後用15磅壓力滅菌15分鐘。

檢疫措施

一、處理方法
1. 必須嚴格禁止有病櫟樹(包括苗木、木材及原木)的進口。許多國家規定,進口。櫟樹木材和原木,必須來自發病地區80km以外的無病櫟樹。
2. 對於原木中所帶病菌,可用240g/m3的溴四烷在3C或3C以上熏蒸3天的方法來消除。
二、防治方法
1. 徹底消毀病樹、切斷病健樹根部接觸和消滅傳病介體是3個主要的防治途徑。具體做法是,先徹底消毀病株,隨後將其周圍15m內的健株清除掉(也可用1:3威百畝澆入環樹挖成的洞內,使之迅速枯死)。為消滅傳病介體,除噴 施殺蟲劑外,還可在樹幹中注入卡可酸(cacodylio acid),濃度為14.4%,藥量為DBh(樹在齊胸高處直徑)80ml/cm以下。
2. 在發病初期或作為預防措施,注射丙環唑(propiconazole)可有較好的效果。
3. 為防止介體昆蟲傳病,應晝減少各種傷口的形成,在冬季中期至初夏,可將傷口包紮起來或是塗上一層塗抹劑

分類社區自然生物

中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草

時刻牢記外來入侵生物的危險性,知曉它們的習性,為減低危險做準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