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蝴蝶魚

鞭蝴蝶魚

鞭蝴蝶魚(學名:Chaetodonephippium),俗名鞍斑蝴蝶魚、黑腰蝶、月光蝶。分布於太平洋、馬來海峽、夏威夷及社會群島、澳大利亞、中國沿海等海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鞭蝴蝶魚鞭蝴蝶魚

名稱:鞭蝴蝶魚
俗稱:三間蝶鞍斑蝴蝶魚
英文名:Pacificdouble-saddlebutterflyfish
學名:Chaetodonulietensis
命名者:Cuvier,1831
分布:太平洋和台灣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溫和

鞭蝴蝶魚 鞭蝴蝶魚

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
食性:雜食性
體長:可達15(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鱸形目,蝴蝶魚科。
棲息深度:0-30公尺 
附記:觀賞魚。

形態特徵

鞭蝴蝶魚 鞭蝴蝶魚

鞍斑蝴蝶魚身體為白色,全身布滿黑色垂直條紋,後半部分是黃色,尾巴與身體連線處有一黑斑,身上有兩個大黑斑紋,眼睛上也有黑紋穿過。只是黑斑沒有印度三間蝶顏色深。

背鰭第四鰭條呈絲狀延長。體後上部具一卵形藍黑色大斑,斑下緣為寬白邊,後緣橘紅色。體側有6-7條藍色縱帶。體長20厘米。

體側扁,吻突出。魚體淡黃綠色,後背部具大黑斑,黑斑下緣另有寬白邊,吻部下方至腹部為黃色。幼魚期具黑眼帶,尾柄上有假眼斑。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而突出,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頜齒具6-8列,下頜齒約7-10列。體被中大型鱗片;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XIV,軟條21-24(通常為XIII,23-24);臀鰭硬棘III,軟條20-22(通常為21)。體前部灰褐色,後部黃色;體下半部具6-7列縱向褐紋;體後上方具一大形卵形黑斑,覆蓋背鰭的大部份,黑斑下緣另具有寬白緣。幼魚具黑色眼帶,隨著成長逐漸消失,僅於眼部仍具有些許痕跡;幼魚尾柄亦具有偽裝的眼點,但隨著成長而完全消失。背鰭末緣延長如絲,且與尾柄皆具橙色帶緣;臀鰭白色而其橙色帶及黃色緣;尾鰭上下及末端皆具黃色至橙色緣。

飼養方法

250升以上水族箱飼養,可以和其他蝶魚混養,需要足夠的躲藏地點及活動空間。不要放入珊瑚缸,會吃珊瑚、海葵和硬珊瑚。稍加誘餌就會攝食,很容易飼養。可以飼餵各種動物性餌料及一些蔬菜。

地區分布

鞭蝴蝶魚 鞭蝴蝶魚

分布於太平洋、西自馬來海峽、東到夏威夷及社會群島、南到澳大利亞、北到中國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台灣海域等,和太平洋熱帶海區。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海域。主要棲息於珊瑚叢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摩鹿加群島和塔希提島。

生活習性

生活於1~36公尺且珊瑚生長茂盛的海域。雜食性,以珊瑚蟲、小型無脊椎動物與藻類碎片為主。繁殖期時雄魚護衛在雌魚旁,黃昏時交配,雄魚用吻或頭去擦撞雌魚腹部,刺激排卵,卵受精後隨海漂流。

漁業方法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幼魚較易存活於水族箱內,成魚不易馴餌。

分類社區自然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