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

扁頭哈那鯊(學名Notorynchus cepedianus)是哈那鯊屬下唯一的物種。一般的鯊魚都只有五個鰓裂,而扁頭哈那鯊就有七個。扁頭哈那鯊呈灰色或褐色,身上有斑點。上顎有鋸齒狀的尖齒,下顎的牙齒則呈梳狀。這樣的齒列可以讓扁頭哈那鯊獵食其他鯊魚、魟魚、魚類、鰭足亞目及腐屍。它們生存於熱帶水深135米的地區,且只會在被捕獵時攻擊人類。扁頭哈那鯊是卵胎生的。成長的扁頭哈那鯊長達3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學名:油夷鮫 (Notorynchus cepedianus)
六鰓鯊目
[地方名]哈那鯊、花七鰓鯊、六鰓鯊
食物:非常廣泛,包括鯊魚、鷂魚和其它魚類、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海豹、章魚和腐肉。
繁殖方式:卵生。據記載一次可產多達80尾。
[經濟價值]肉可食用;皮可製革;肝含油量達65-70%,是提取魚肝油的好原料。
種名: 扁頭哈那鯊
拉丁學名: Notorynchus platycephalus(Tenore)
科名: 六鰓鯊科 Hexanchidae
綱名: 軟骨魚亞綱 Chondrichthyes
生活環境: 海洋
我國產於東海和黃海。每年夏、秋兩季出現於山東石島外海。

簡介

六鰓鯊目哈那鯊屬的一種。成魚體長2~3米。鰓孔7個,頭寬扁,吻廣圓。眼側位。噴水孔細小。口寬大,弧形。上頜無正中牙,每側6牙,細長外斜,外緣具 1~3小齒頭;下頜具1正中牙,每側6牙,寬扁梳狀,具5~6齒頭,第三齒頭最大 ,其餘較小 。背鰭 1個,後位;尾鰭長,尾椎軸低平;臀鰭小;腹鰭約與背鰭等大;胸鰭較大,後緣微凹,外角鈍尖。體灰褐色,具不規則暗色斑點。分布於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各海區。棲息近海底層,游泳緩慢,性兇猛,主食中 、小型魚類及甲殼動物 。卵胎生。在黃海產量較大,為漁業捕撈對象之一。皮可製革,肉供食用,肝可制魚肝油。
扁頭哈那鯊是六鰓鯊科中最常見的一種。不象它的大多數喜歡棲息在深水
扁頭哈那鯊
的近親,扁頭哈那鯊更願意生活在沿海的淺水中。它是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食腐動物,不加區別地進食各種各樣的東西,從腐肉到其它的鯊魚和海豹,並且對游泳者和潛水員有攻擊行為。
所有的六鰓鯊目鯊魚都有六對或七對鰓裂,這可以將它們同只有五對鰓裂的其它大多數的鯊魚區別開來。因為對深水魚類知之甚少,因此對哪些鯊魚屬於這一科有一些爭議。例如,一些生物學家認為樂鱶是六鰓鯊目的一員,但現在許多研究人員將其單獨歸為一目。

形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較粗大,後部細狹,一般體長2至3米。頭寬扁,尾狹長。口大,上頜長於下頜,下頜每側有6個牙,牙扁並呈梳狀。鰓孔7個,最後一個鰓孔位於胸鰭基底,故又稱"七鰓鯊"。體背灰褐色,腹面灰白色,體表散布不規則之黑色斑點。背鰭1個,位於體後方:尾鰭很長,後部有1缺刻。
最大體型:3米。
分布:全世界的溫帶海域。

產地產季

分布於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西北部。我國產於東海黃海。每年夏秋兩季生產,在山東省石島外海捕獲較多。

分類社區自然生物

鯊魚的分類

概述鯊魚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軟骨魚綱板鰓亞綱側孔總目
根據1971年拉斯分類系統,向下分為:六鰓鯊目 鼠鯊目 虎鯊目 真鯊目 角鯊目 鋸鯊目 扁鯊目 皺鰓鯊目 8個目
六鰓鯊目扁頭哈那鯊。有6個或7個鰓裂
鼠鯊目鯖鯊。包括大白鯊灰鯖鯊等有名的鯊魚。
虎鯊目牛頭鯊,包含一個單獨的屬,包括角鯊
真鯊目睡鯊。是最複雜的群,包括虎鯊雙髻鯊黑鰭礁鯊
角鯊目星鯊。包括星鯊,花斑鯊模拉里烏鯊
鋸鯊目鋸鯊。該目所有鯊魚都有獨特的鋸形嘴
扁鯊目日本扁鯊。該目的所有鯊魚都具有獨特的扁平身體形狀。
皺鰓鯊目上下頜同形。鼻孔在側腹面。眼無瞬膜,有噴水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