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口真鯊

闊口真鯊

鯊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四億年,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鯊魚,在古代叫作鮫、鮫鯊、沙魚,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以號稱“海中狼”。闊口真鯊是其中一種。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 闊口真鯊
拉丁名 Carcharhinus latistomus
命名人 Fang et Wang
別名

形態描述

體紡錘形。寬扁,頭長約為全長1/5。尾稍側扁,比頭和軀幹稍長,尾基上方具一凹窪,下方的凹窪不顯著。吻背視弧形,吻長約等於眼後緣至第一鰓孔之距離。眼小,圓形,瞬膜發達。鼻孔較大,斜列,距口端比距吻端為近,鼻間隔寬,比鼻孔約大3倍。口弧形,口寬比口前吻長稍大;唇褶短小,見之於口隅處。上頜牙寬三角形,外緣有一凹缺,下頜牙較狹而直,內側和外側凹入;上下頜牙邊緣具細鋸齒,正中具一細牙,每側14牙;上頜牙一行在使用,下頜牙兩行在使用。噴水孔消失。鰓孔5個,中大,首先4個大小和距離約相同,最後一個狹小,最後兩個距離較近,位於胸鰭基底上方。背鰭二個;第一背鰭大,起點與胸鰭基底後端約相對;第二背鰭小,起點臀鰭起點相對;尾鰭寬長,比頭長為大,下葉前部三角形突突出,後部有一缺刻;臀鰭約與第二背鰭同大;腹鰭比第二背鰭稍大,近方形;胸鰭中大,近鐮形,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端後端下方。體青褐色或灰褐色,腹面白色;鰭灰褐色,後緣較淡。
生態資料 近海棲息,暖溫性。體長達1米餘。

地理分布

主產於黃海。
飼養、養殖
化學成分 見扁頭哈那鯊
藥理作用 見扁頭哈那鯊。
藥材 1.魚肝油為闊口真鯊的肝臟中提製得到的一種脂肪油。四季捕鯊,捕後取肝臟,去膽囊,切碎,放鍋中通蒸氣至82℃(不要超過85℃),使肝細胞破裂,油分逸出,加熱水使油分離,然後過濾,除去雜質,用水洗滌,真空乾燥,將原油冷卻至0℃,析出固體脂肪,加壓過濾,將其除去,即為魚肝油。
2.鯊魚肉為闊口真鯊的肌肉。四季捕鯊,取肉鮮用。
3.鯊魚翅為闊口真鯊的鰭,捕後取鰭乾制而成。
套用 1.魚肝油有滋補強壯、明目、壯骨之功。主治夜盲症、乾燥性眼炎、佝僂病、軟骨症、營養不良、結核病、病後恢復期,並用於幼兒及產婦的滋養劑。用量每次口服2-10毫升。
2.鯊魚肉有健脾利水之功。適量。
3.鯊魚翅有補肺氣托瘡毒、消痰健胃之功。用於肺氣虛弱、瘡毒等。適量。
備註
資料來源 《中國藥用動物志》,第129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