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law of value)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按照價值相等的原則互相交換。在私有制社會中,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生產,刺激生產技術的改進,加速商品生產者的分化。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由於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畫的商品經濟,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社會主義社會中,由於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畫商品經濟,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1)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但並不是商品經濟中唯一的經濟規律。商品經濟中有許多經濟規律,價值規律是基本的規律。(2)價值規律作為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同其他任何規律一樣,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實際上,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卻是經常發生的。這是因為,商品的價格雖然以價值為基礎,但還受到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其發生變動。一般情況下,影響價格變動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關係。在市場上,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於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改變市場的供求關係,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正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因商品價格雖然時升時降,但商品價格的變動總是以其價值為軸心。另外,從較長時期和全社會來看,商品價格與價值的偏離有正有負,可彼此抵消。因此總體上商品的價格與價值還是相等的。

定義

基本規律

價值規律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實行等價交換。在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中,發生主要是商品生產技術的對比,優勝劣汰,以此不斷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其表現形式是市場供求影響商品價格,商品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其優勝劣汰、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用,不論在私有制社會還是在公有制社會,只要有商品經濟,都發生作用

實質對比

實際上,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卻是經常發生的。這是因為,商品的價格雖然以價值為基礎,但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其發生變動。價值規律價值規律一般情況下,影響價格變動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關係。在市場上,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於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係,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內容和要求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2)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要遵循等價交換原則的原因:
①在商品交換中,商品的生產者總想提高價格,而消費者又想降低價格,所以在長期的市場交換中,必然形成等價交換的趨勢
②在商品交換中,如果一方總占便宜,另一方總吃虧,那么這樣的商品交換是不能持續下去的。

客觀要求是:

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必須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交換。在貨幣出現以後,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衡量,表現為價格。價值規律所要求的等價交換,也就表現為商品的價格應該與價值相符。價值規律的這一客觀要求,作為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趨勢支配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運動,調節著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部門間的分配,刺激著商品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優勝劣敗。

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差別,生產同一種商品所耗費個別勞動時間是千差萬別的。不等的個別勞動時間形成不等量的個別價值。但是,商品是用來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社會對於使用價值相同的商品,只承認同一的價值,所以商品的價值不是個別價值而是社會價值。商品的價值量不是決定於個別勞動時間,而是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社會現有的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商品交換實際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互相交換自己的勞動。各種商品都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才能使交換成為互利的事情。從個別的商品交換來看,交換雙方的商品價值恰好相等,它們的價格恰好都與其價值相符,是不常見的。但從長期趨勢來看,商品交換必然趨向於等價交換,商品的價格必然趨向於與其價值相符。價值規律的這種客觀要求,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是通過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在生產無政府狀態中自發地貫徹它的作用的。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每個生產者在進行生產時,並不確切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在生產同類商品,不知道有多少同類商品進入市場,也不知道市場對這種商品需求多少。在這種條件下,市場上商品的供給與需求恰好相等的情況是極其偶然的,多數的情況是商品有時供過於求,有時供不應求

當某種商品的供給超過需求時,商品生產者為了賣出自己手中的商品,不得不削價競爭,導致商品的價格跌到價值以下。當某種商品的供給不能滿足需求時,商品的購買者為了獲得那種商品,也不得不互相競爭,在市場上抬價收購,導致商品的價格上升價值以上。但是,商品的價格高於或低於價值,都是不能持久的。當商品價格高於價值的時候,從事那種商品生產可以獲得較大的收益,必然導致那種商品生產的擴大和供應量的增加。而隨著市場上商品供應量的增加,商品的價格就要下跌,逐漸與價值接近。同樣地,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從事那種商品生產獲利降低,甚至無利可圖,必然導致生產縮小和供應減少,促使價格回升逐漸與價值接近。市場上各種商品的價格雖然漲落不定,但價格的漲落總是環繞著一個中心來進行的。這箇中心就是商品的價值。價格背離價值,價格受供求關係的影響自發地圍繞著價值而上下波動,這種現象正是私有制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強制貫徹其作用的表現。恩格斯在闡述馬克思價值規律理論時說:“商品價格對商品價值的不斷背離是一個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並由於這個條件,商品價值才能存在。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

發展過程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既然是商品生產的基本規律,所以,凡是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地方,就必然會有價值規律。在人類歷史上,原始社會後期就開始出現了偶然的商品交換。隨著社會生產力社會分工的發展,商品交換日益頻繁,交換的範圍逐漸擴大,並且出現了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已存在了幾千年。但是,只有進入資本主義時期,當商品生產已成為社會生產的占統治地位的形式以後,人們才有可能透過現象認識本質,逐步地發現價值規律。

第一個對價值規律作出比較系統的論述的,是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立者斯密。他在《國富論》一書的第1篇第7章《論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中,論述了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的關係,指出市場價格會受供求影響而上下波動,但自然價格起著“中心價格”的作用。各種意外的因素會把商品的市場價格抬到自然價格以上或強抑到自然價格以下,但不管有什麼障礙,市場價格終究會被吸引趨向於接近自然價格。斯密的這些論述,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價值規律的作用。但是,他的自然價格雖然實際指的是價值,但在說明自然價格時,卻離開了勞動價值論,不用勞動耗費來說明,而認為由生產費用所決定,即由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資和利潤所決定。所以,斯密並沒有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弄清楚價值與價格的內在聯繫,因而不能對價值規律作出科學的闡述。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李嘉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價值論,進一步發展了勞動價值論。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第一章《論價值》中說:“商品的價值或這個商品所能交換的任何其它商品的量,取決於生產這個商品所必要的相對勞動量,而不取決於付給這一勞動的報酬多少。”他否定了斯密的價值決定於生產費用錯誤觀點,堅持商品價值僅僅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原理,並且第一個提出了必要勞動的概念。但是,李嘉圖不能明確分清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區別,不懂得勞動的二重性,並且錯誤地把社會必要勞動量說成是在最不利的生產條件下的勞動耗費量,所以他不能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說明資本和勞動的交換怎樣能產生剩餘價值。

馬克思繼承、批判和發展了斯密和李嘉圖關於勞動價值論和價值規律的理論。他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的學說,論證了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他研究了商品價值量形成的規律,對於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內涵作了精確的論證,並且指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調節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如同萬有引力一樣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正是價值規律為自己開闢道路的表現形式。他科學地區分了勞動和勞動力,從而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闡明了剩餘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他深刻地研究和周密地闡明了價值規律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的作用,並且研究了價值規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轉化形態,揭示出:隨著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價值規律也以生產價格規律的形式發生作用。總之,有關價值規律的科學理論體系,是由馬克思最終地確立的。

主要作用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的第一個作用(調節作用)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這是因為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實行等價交換原則,而等價交換又是通過價格和供求雙向制約實現的。所以,當供不應求時,就會使價格上漲,從而使生產擴大;供過於求會使價格下跌,從而使生產縮減。這裡價值規律就像一根無形指揮棒,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當一種商品供大於求時,價值規律就指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從生產這種商品的部門流出;相反,則指揮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生產這種商品的部門。當然,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也會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因而需要國家巨觀調控。這裡,社會主義國家的巨觀調控可以比資本主義國家更有效。

2、價值規律的第二個作用(刺激作用)
由於價值規律要求商品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來交換,誰首先改進技術設備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少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誰就獲利較多。因而,同部門同行業中必然要有競爭,這種情況會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工具,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強經營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個別勞動時間。

3、價值規律的第三個作用(篩子作用)
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這是第二個作用的結果。在商品經濟中存在競爭,由於競爭,促使商品生產者想方設法縮短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會促使優勝劣汰。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生產資料是公有的,因此,優勝劣汰不會導致中國出現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兩極分化局面。優勝劣汰有利於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但對於破產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來說,畢竟不是一件好事,會給這些企業及其職工帶來較大影響。這就需要國家、企業、職工三方面的努力:作為國家,要依法治國,規範市場行為,保護下崗職工的基本權益;作為企業,必須不斷採取各種措施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市場競爭力;作為職工,要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私有制商品經濟中的作用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商品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必須等價交換這一客觀規律,對於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起著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自發地調節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調節著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私有制經濟條件下的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是在無政府狀態中進行的。因此,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從長遠和整體來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之間仍大體上能保持平衡,好像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指導著社會生產,調節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個生產部門之間流動。這隻“無形的”就是價值規律。價值規律作為調節商品生產的內在規律,是通過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來強制地貫徹它的作用的。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企圖儘可能使自己的商品賣得一個好價錢,得到較多的收益。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使生產資料勞動力流向供不應求、價格高於價值的部門,導致這些部門生產的擴大和供應的增加;同時,又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退出供過於求、價格低於價值的部門,導致這些部門生產的縮小和供應的減少。商品生產者的競爭,使商品價格自發地環繞著價值而上下波動,從而調節著社會勞動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使供給與需求的各種偏離得以互相抵消,在生產的各種偶然變動中,維持著生產的社會平衡。價值規律正是這樣作為一種在生產者背後發生作用的力量,自發地調節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

二、刺激商品生產者技術的改進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價值規律調節社會生產的作用,是通過不同生產部門的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來實現的。而它刺激商品生產技術改進的作用,則是通過同一生產部門各不同生產者之間的競
爭來實現的。同一生產部門的各個商品生產者,由於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客觀條件和生產者本身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熟練程度等主觀條件的差別,生產同一使用價值的勞動量即個別勞動時間是不等的。但商品的價值不決定於個別勞動時間而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商品生產者,可以獲得較大的收益。個別勞動時間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商品生產者,則不僅收益少,甚至會入不敷出,導致破產。商品生產者為了取得較多的收益,使自己在競爭中站得住腳,都力求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個別勞動時間的耗費。為此,就競相革新生產工具,改進生產方法,提高勞動熟練程度。價值規律正是通過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這種競爭,刺激了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私有制商品經濟中的這種競爭,也包含著不利於生產技術發展的消極因素。處於先進地位的生產者,為著保持自己在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必然要實行技術保密,力圖阻礙其他商品生產者趕上和超過自己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三、促使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使主客觀生產條件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由於個別勞動時間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存在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背離而趨向於貧富兩極分化。所有的商品生產者都想通過改善生產條件和擴大生產規模使自己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但是,有些人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力量添置新的技術裝備,無法改進自己的生產條件跟上先行者的步伐,處境越來越困難,最終導致破產。那些生產條件優越、收益豐厚的生產者,則可以逐漸擴大生產,越來越富。商品生產者的這種兩極分化,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會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在封建社會瓦解時期,很多破產的手工業者喪失獨立生產者的資格,淪為出賣勞動力謀生的僱傭工人。同時,有些生產條件優越的手工作坊主,則添雇幫工和學徒,擴大作坊規模,自己逐步脫離生產勞動,變為剝削僱傭勞動為生的資本家。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以後,價值規律通過它的轉化形態即生產價格規律,仍然自發地起著調節社會生產、刺激技術進步和促使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的作用。所不同的,就是這裡的商品生產者都是資本家。在生產價格規律的作用下,得不到平均利潤的資本家處境困難,甚至破產倒閉。而獲得超額利潤的資本家,則可以加速資本積累,擴大生產規模,占領更大的市場。價值規律促進了資本的積聚和集中,促使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作用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畫的商品經濟,在這裡價值規律仍然發生作用。但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同商品經濟相聯繫的經濟條件已與資本主義制度下大不相同,因此,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範圍、程度和形式也和資本主義制度下有著很大的區別。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價值規律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①對社會主義生產具有調節作用。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不僅要受有計畫按比例發展規律的支配,而且也要受價值規律的調節。價值規律對生產的調節作用,是通過價格槓桿來實現的。這種調節作用的經濟條件是:集體所有制企業都是自負盈虧的經濟單位,全民所有制企業也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它們都有本身的局部利益,都從物質利益上關心自己的生產經營成果,要求等價交換,使自己在生產中的勞動耗費得到補償和正確的社會估價。出於對本身物質利益的關心,集體所有制企業和全民所有制企業都必然會傾向於多生產那些消耗少、收益多的產品,因為這樣,集體所有制企業及其成員就可以增加收入,全民所有制企業也可以更容易地完成和超額完成對國家上繳利的任務,從而增加企業基金,增加歸企業自己支配的用於生產、集體福利和職工獎勵的資金來源。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在安排和貫徹計畫時,必須利用價格槓桿,充分發揮價值規律對社會主義生產的調節作用。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②對商品流通也具有調節作用。價值規律調節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是同一個經濟過程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的表現,兩者是緊密聯繫著的。價值規律調節商品流通,是通過價格機制對商品需求的變化貫徹其作用的。有購買力的需求按照同價格相反的方向變動。價格下跌,需求就增加;價格提高,需求就減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消費資料價格的降低或提高,在勞動者購買力既定的條件下,會極其靈敏地影響需求的變化。生產資料需求變化的彈性雖然較小,但是價格的變化,也會對生產資料需求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需求調節價格,價格也調節需求,並相應地也調節生產

③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企業實行經濟核算的科學依據,它對於督促社會主義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社會主義國家對企業實行經濟核算制,必須充分利用價值成本利潤、稅金等經濟槓桿,來確定企業對國家的經濟責任和國家考核企業的標準。只有依據價值規律,才能規定有科學依據的價格使社會主義責任制有合理的衡量賞罰的標準,從而有效地督促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和改善經營管理。就同一生產部門的各個企業來說,有了按社會必要勞動量規定的統一價格,那些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先進的企業,就能獲得較多的利潤。反之,那些生產技術落後,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只能獲得較少的利潤,甚至發生虧損。就不同生產部門來說,各種不同種類產品的價格都反映其價值(或生產價格),不同部門企業的盈虧狀況,能比較準確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好壞。反之,如果產品的價格過分高於價值(或生產價格),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不須努力即可獲得很高的利潤,就會誇大企業的經濟效益,掩蓋經營管理上的缺點,不利於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改善;如果價格過分低於價值(或生產價格),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盡了很大的努力仍然贏利很少甚至虧損,也不利於調動企業的生產經營積極性。所以,不論對於同一生產部門的不同企業或不同生產部門的不同企業,反映價值規律客觀要求的合理價格,都是督促企業加強經濟核算和正確反映企業經濟效益的手段。史達林指出,價值規律的這種作用,可以教導“經濟工作人員尋求、發現和利用生產內部潛在的後備力量,而不去糟踏它們”,“教導搶人們的經濟工作人員不斷地改進生產方法,降低生產成本,實行經濟核算,並使企業能夠贏利”。毛澤東根據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完全肯定了史達林的這一科學論斷,認為價值規律是一個偉大的學校,可以教導人們千千萬萬幹部學會管理社會主義經濟

相關爭論

價值規律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最核心的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兩種不同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第一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是相對於個別勞動時間而言的,也就是生產某一單位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平均勞動時間。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提出來的。第二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是相對於社會總勞動量來說的,是社會總勞動量中的這樣一個構成部分,即為生產滿足社會對某種商品的需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提出來的。學術界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兩種必要勞動時間都決定商品價值。第一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是單個商品的價值量,第二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是某種商品總量的價值量。另一種意見認為,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第一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至於第二種涵義的必要勞動時間,只影響商品價值的實現,決定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的一致或背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