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蘭

墨蘭

墨蘭,學名:Cymbidium sinense (Jackson ex Andr.)Willd.,,又名報歲蘭,原產我國、越南和緬甸。葉叢生於橢圓形的假鱗莖上,葉片劍形。深綠色,具光澤。花莖通常高出葉面,在野生狀態下可達80~100厘米,有花7~17朵花,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披針形,淡褐色,有5條紫褐色的脈,花瓣短寬,唇瓣三裂不明顯,先端下垂反卷。花期1月~3月,品種甚多,少數在秋季開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墨蘭 墨蘭

中文學名:墨蘭 

別稱: 報歲蘭、入歲蘭   

國內分布:產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 西南部和雲南。生於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 2000米。

國外分布: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海    拔:300-2000

中國植物志:18:215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我省一些

 

簡介

蘭花是一個大家族,總稱蘭科植物,蘭科之下分種,種之下又分變種、品種等。全世界約有蘭科植物700屬2萬種以及大量的變種、品種等,主要產於熱帶地區;中國大約有173屬1200種和大量的變種、品種等,主要產於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海南、台灣、湖南、貴州、江西、福建、河南、陝西、甘肅、安徽等省區。如從生境上來分,蘭花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於樹上或岩石上,稱附生蘭或氣生蘭,它們大多是依附於有苔蘚、腐殖質和積土的樹幹、樹杈或岩壁上;另一類是地生蘭,生於地面上,一般是礫石和腐殖質的沙壤土上,極少生於沼澤或濕土上;此外,還有少數自身無葉綠素,不進行光合作用而主要靠真菌提供養分的,稱腐生蘭,也是地生,多見於腐殖質和枯枝落葉豐富的地方。
蘭花作為觀賞植物不僅擁有眾多的愛好者,而且一直都是詩歌、繪畫和工藝品等寓意和表現的題材,自古以來,養蘭、詠蘭、畫蘭、寫蘭者來去匆匆,留下了大量的珍貴品種和墨寶。縱觀古今中外,不乏通過蘭花聯結友誼、促進交流、陶冶心性、培養情操的事例。蘭花活動已涉及人類的經濟、文化、民俗和日常生活等許多方面,已成為了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蘭花文化。

墨蘭 水仙墨蘭
墨蘭又名中國蘭,常生於山地林下溪邊,也見於常綠闊葉林或混交林下草叢中, 葉片叢生,狹長劍形,花期2—3月,花序直立,花朵較多,可達20朵左右,香氣濃郁,花色多變。
墨蘭花香色美,葉形獨特,又是多種珍貴的觀賞蘭花的培育母本,因此一直深為人們所喜愛,並廣為種植,我國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有野生。
墨蘭又名報歲蘭,原產我國、越南和緬甸。新春佳節,正值墨蘭花時,清艷含嬌,幽香四溢,滿室生春。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近年來,墨蘭的新品種不斷應市。

 

 

 

 

 

 

形態特徵

葉叢生於橢圓形的假鱗莖上,葉片劍形。深綠色,具光澤。花莖通常高出葉面,在野生狀態下可達80厘米—100厘米,有花7朵—17朵,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披針形,淡褐色,有5條紫褐色的脈,花瓣短寬,唇瓣三裂不明顯,先端下垂反卷。花期1月—3月,品種甚多,少數在秋季開花。

 

墨蘭根的特性

墨蘭的根是叢生鬚根系,根從假球莖基部的根點長出,幼嫩時白色,若裸露在盆上土外則為暗綠色,日久呈暗灰色,肉質,內含豐富的水分和養料。

根的解剖結構分三層,最內層為粗約0.l厘米的黃白色纖維梗,堅韌不易折斷,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蘭株和輸送水分。最外層是表皮細胞,它包裸全條根,主要起吸收和保護功能。表皮之內(中層)是皮層組織,皮層細胞中,有些含有針狀的結晶物質,另一些則有蘭菌生活其中。這些蘭菌和蘭株是互為利用的,蘭根細胞為蘭菌提供生活場所,而蘭菌在繁殖過程中不斷被蘭根細胞溶解,消化吸收作為養料,它們互為因果,蘭菌生長良好,蘭株就生長旺壯。如果蘭根的生活環境缺氧閉氣,蘭菌就會死亡隨之也導致蘭株死亡。因此種蘭的泥土或植料切忌板結、積水,也不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因為未腐熟的有機肥料在發酵時會將土壤、植料內的氧氣消耗掉,造成土壤植料內缺氧,引致蘭菌及蘭根死亡。

墨蘭莖的特性

 墨蘭的莖多呈卵圓形、慈菇形荸薺形,少數為紡錘形。過去習慣將地生蘭的莖稱作假鱗莖,但潘瑞熾教授從生理學和形態學角度考察後認為應該稱為假球莖。蘭莖外部有一層很厚的角質層包裹著,水分不易流失,是一種耐旱的生理結構。角質層內是表皮細胞。維管束散布在莖內,每一維管束都有許多細纖維包圍,蘭莖貯存養分和水分,是孕育蘭葉、蘭根和分櫱菌及花等的器官。莖的基部節間緊湊,每一節都著生一片鱗狀葉(俗稱甲),莖的中上部位節間稍疏,每一節著生一片披針形葉片(亦是所謂真葉),假球莖的節位是萌發新根、新芽和花莖(花葶)的地方。筆者在解剖墨蘭的雜交後代蘭苗中看到,新芽(分櫱新苗)都是從第三至第五節著生鱗狀葉的部位及第一至第五節著生真葉的部位萌發出來,而母株著生真葉的第一、二節則是萌發花莖的部位。

墨蘭葉的特性

墨蘭的葉一般都是葉的長度為葉寬的三到五倍以上的線狀披針形葉,革質,有光澤。葉

片由上表皮、下表皮及葉肉細胞三部分組成。葉肉細胞含葉綠素,是實行 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重要 器官。表皮細胞為長方形的小型細胞,細胞的長壁是與葉片的長軸平行作縱向排列,細胞壁外側有較厚的革質層和蠟質,使葉片具有光澤並有保護作用以耐乾旱。表皮細胞不含葉綠素,透明無色,上表皮無氣孔,下表皮則有氣孔,其密度約為100-130mm-2,鄰近氣孔的表皮細胞稍微下陷,氣孔的保衛細胞上有圓形或 橢圓形的氣孔蓋。氣孔是調節 水分蒸騰氧氣、二氧化碳氣體進出的通道。

墨蘭的葉脈是平行排列的,葉中間的主脈較粗大,稱為中肋,是葉片張開挺立的支撐物。葉脈是葉片與蘭株各部位的器官組織進行養分、水分交流運送的通道。

葉片內纖維的多寡及強度大小不同,使蘭葉呈現“直立”“半直立”及‘彎垂”等多種葉姿,不同的葉姿造成蘭株的各種形態美。除葉姿具有觀賞性之外,葉形的變化,葉色的變異(例如黃色、白色、透明等等)更是人們追求的觀賞性和商品價值的重要特徵。

墨蘭花的特性

墨蘭 墨蘭
墨蘭的花雖與一般的顯花植物的花朵一樣,具有花萼、 花瓣、雌雄蕊子房等花器,但其構造卻有顯著的特點。首先,它的花萼已花瓣化,而三片段預告瓣中有一片則變成唇狀,稱為 唇瓣。唇瓣是蘭花的最華麗部位,也是高度特化的花瓣。唇瓣明顯或不甚明顯呈三裂,甚至呈多裂狀。唇瓣的前端稱為前裂片或中裂片,一般會向下反卷;前裂片後方兩側的裂片稱為側裂片,兩側裂片之間的中部稱為唇盤,唇盤中央有兩條平行縱向排列的褶片。花瓣一般都有幾條紅褐色的條紋,唇瓣則有艷麗的紅斑點,一些變種全朵花皆呈青綠色或黃色及白色。

墨蘭的花還有一個最特別的構造,那就是雌雄德合生在一條柱狀結構的合蕊柱上。這是蘭科植物區別於其他植物的最重要特徵,亦即是蘭科分類的主要標誌。

合蕊柱頂端有一個帽狀物稱為藥帽,藥帽下有兩枚花葯,每塊藥帽有兩塊花粉塊。緊接花葯的下方有一處凹陷部位,內有粘液,這是雌性器官,稱為柱頭。

花被(花萼、花瓣等花器的總稱)之下是子房。墨蘭的子房是有三條棱邊呈棒得狀孕育種胚的器官,蘭花開放時子房會扭轉一百八十度。正常的墨蘭花被之下有一個子房,但變異的蘭株,花被之下子房卻出現分校分節現象。如“神洲奇”的子房發生多歧分枝的變異,它每一分枝部位都著生花被,形成花上有花,整個花穗變成壯觀的復總狀花序。如“大屯麒麟”則是子房頂部發生緊湊的分節變異,它每一節亦著生花被,形成奇特的花中有花的壯觀(遠看該花則像多瓣奇花)。

系統的墨蘭開花生理科研成果還未見有報導,墨蘭開花的知識還是知之甚少,目前只粗略地知道,假球莖要長夠大(一般生長兩年),外界氣溫要十五攝氏度以下維持一段時間,花葶才會長出來。氣溫在三十攝氏度以下能順利開花,氣溫過高,花葶會很快黃萎凋謝。

中國蘭花的香味清幽致遠。據華南植物研究所的專家用氣相色譜法分析得知:墨蘭具有五十六種芳香成分,是從合蕊樁基部的氣孔帶散發出來,散發時間一般在上午10時和晚上7時左右(建蘭一般在深夜至凌晨)。

魏亞缽與王敬駒先生由細胞學胚胎學的觀察結果證實:兜瓣型蘭花的花瓣前緣有兩個藥囊結構,藥囊由表皮層、纖維層、氈絨層組成,囊胞內有四合花粉(四分孢系)密集其中。兩位先生認為這種花瓣雄蕊化有利於增加蘭花自花授粉的機會。

夏秋季的生長特點

據觀察,墨蘭的生長發育大致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2~3月(新曆計、下同)新芽萌發;

4~5月新芽出土;

6~7月新葉伸長;

8~9月新葉繼續伸長,形成新蘭株;萌發生長新根,形成獨立根系;

10~11月新蘭株漸趨成熟,蘆頭增大,花芽分化;

12~翌年1月 花菖伸長;

2月開花期。

墨蘭 墨蘭

1、新變伸長,生長最快

據筆者在1987—1988年對墨蘭主要栽培品種,進行定點調查,6—9月四個月,新菖的生長高度占成年株高的比例,企劍白墨70%,企黑68%,金咀墨蘭6時6,銀邊墨蘭52%,平均65%

2.新蘭株形成獨立根系

當新變出土未展葉以前,主要靠母株提供水肥營養;七月底八月初新菖已抽齊葉片一形成新蘭株時,便萌發大量新根;至八九月為新蘭株形成獨立根系的時期,此時根與時同步生長,既要促進新葉長高長闊增厚,也要培育健康的根系。

3.易受暑熱及病蟲侵害

六、七月份當新葉開叉口時,易受紅蜘蛛為害,使心葉出現小紅斑。紅蜘蛛是一種蟎類害蟲,個體通常肉眼看不清,一年約發生10個世代,當夏季溫度達30度時,5~7天可形成一個世代。去年夏季,由於高溫多雨,紅蜘蛛為害比較普遍,據六月份調查企黑種,新菖受害率為3~8%,嚴重者高達12%。

八、九月份高溫酷暑,如遮陰不夠,供水不足,容易被烈日灼傷,造成葉片“燒邊”或焦尖,尤以徽州、金咀等闊葉種易受其害。此為生理病,完全可以人為避免。

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暑熱雖過,但秋後翳熱天氣時有發生(俗稱“秋老虎”),中午高溫常達30℃以上,且極乾燥,使人猝不及防,如過早揭去遮光同,或淋水不足,或根系不良,便誘致黑斑病大爆發,三五天之內青綠的蘭葉出現點點黑斑(以嫩葉為重),大有全年功夫一朝喪之危險。此時為栽蘭最容易出問題的時段,萬萬不可以粗心大意。

 

主要生長習性

⑴喜陰,而忌強光

據多次實地考察,墨蘭多生長於向陽密林間。據華南師範大學國蘭研究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植物系的實驗發現:墨蘭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約為春季晨光之半,光的飽和點約為夏季中午光強的10﹪~15﹪。這就充分地證實了墨蘭是典型的陰性植物。陽光過強,極會產生日灼害。因此冬春宜有60﹪~70﹪的遮蔭密度;夏秋宜有85﹪~90﹪的遮蔭密度。

墨蘭 墨蘭

⑵喜溫暖,而忌嚴寒

墨蘭的生長適溫為25~28℃, 休眠期適溫為白天12~15℃,夜間8~12℃。它不耐3℃以下的低溫,即使是僅有短暫性的2℃以下的低溫也會產生凍害。

⑶喜濕,而忌燥

墨蘭原生於雨水充沛的南方林野,喜濕而忌燥。生長期需要有75﹪~80﹪的 空氣相對濕度,冬季需要有50﹪以上的空氣相對濕度。基質表面偏乾,就需儘快澆水,切勿偏乾過久。

⑷喜肥,而忌濁

據有關部門測定:墨蘭的葉與假鱗莖均含有大量的磷,其老根也有極強的吸收磷的能力,因此墨蘭的需磷量較少;墨蘭株粗葉闊,對氮的需求較大。墨蘭葉闊,需要較多的 鉀素營養,株葉的木質素與 纖維素才能有效地增多而增強株葉的支撐力,不至於軟弱不支。因此墨蘭對肥料三要素的適合比例為氮35﹪:20﹪:45﹪。
墨蘭雖喜肥,但切忌肥料濃度高和頻頻施肥,而是要求化肥0.1﹪,有機液肥1﹪~0.2﹪,每隔15~20天施1次。

 

品 種

常見品種有“秋榜”、“秋香”、“小墨”、“徽州墨”、“金邊墨蘭”、“銀邊墨蘭”、“立葉報歲”、“大明報歲蘭”、“富貴名蘭”、“玉桃”、“大屯麒麟

台灣有“富貴名三”、“玉桃”、“大屯麒麟’、“國香牡丹”、“奇花綠雲”、“十八嬌”、“桃姬”和品種繁多的藝葉墨蘭如“白中透”、“中斑”、“達摩鶴”、“達摩燕尾”等。  

栽 培 管 理

一、栽培的基質

我國傳統盆栽蘭花多用其原產地林下的腐殖土,當地人稱為“蘭花泥”。這種土腐殖質含量豐富、疏鬆而無粘著性,常呈微酸性,是栽培蘭花的優良盆栽用土。在北方栽培蘭花,一般都用腐葉土5份,沙泥一份混合而成。也有用腐殖土4份、草炭土2份、爐渣2份和河沙2份等混合配製。

墨蘭 墨蘭
二、分苗與消毒

分盆時,首先用左手五指抓住蘭苗的基部,將盆倒置過來,並輕輕叩擊盆的周圍,使盆與盆土分離,再細心將土坨輕輕拍打抖落泥土。小心清理蘭根,剪去腐爛根、斷根、枯葉及乾枯的假鱗莖,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將蘭根放入托布津1000倍液或高錳酸鉀800倍液中進行消毒。殺滅傷口附近的病菌。

三、上盆
盆選好後,種植前先在盆底排水孔上面蓋以大片的碎瓦片,並鋪以窗紗,接著鋪上山泥粗粒,即可放入蘭株(蘭株根系的分布要均勻、舒展,勿碰盆壁),然後往盆內填加腐殖土埋至假鱗莖的葉基處。並在泥表面再蓋上一層白石子或翠雲草,既美觀又可保持表土濕潤。接著用盆底滲水法使土透濕後取出,用噴壺沖淨葉面泥土,放置蔽蔭處緩苗,一周后轉入正常管理。
四、管理
墨蘭屬半陰性植物,要求“暖和、濕潤、散光、通風”的環境條件。生長好壞全靠養護管理。栽培地點要求通風好,具遮陰設施。墨蘭對水分的要求主要是視氣溫高低,光線強弱和植株生長而定。明朝的高濂在《蘭譜》附錄中《培蘭四戒》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乾,冬不濕。”這十二字訣確是養蘭之經驗也。墨蘭用水以雨水或雪水最好,如必須用自來水澆蘭花,須暴曬一天之後才能套用。澆水用噴壺,不要將水噴入花蕾內,以免引起腐爛。夏季切忌陣雨沖淋,必須用薄膜擋雨。
澆水時間,夏秋兩季在日落前後,入夜前葉面乾燥為宜。冬春兩季,在日出前後澆水最好,還要噴霧增加空氣濕度,以利墨蘭生長。
五、施肥
墨蘭施肥“宜淡忌濃”,一般春末開始,秋末停止。施肥時以氣溫18攝氏度—25攝氏度為宜,陰雨天均不宜施肥。肥料種類,有機肥或無機肥均可。生長季節每周施肥一次,秋冬季墨蘭生長緩慢,應少施肥,每20天施一次,施肥後噴少量清水,防止肥液沾污葉片。施肥必須在晴天傍晚進行,陰天施肥有爛根的危險。

繁殖技術

(1) 分株繁殖。此方法操作簡單、可靠, 分株後開花也快, 而且能保存品種的原有特色。它是分割叢生蘭花的假鱗莖, 將其分為單個或2~3 個為一組, 獨立栽種, 以達到增殖目的的一種繁殖方法。蘭花的分株繁殖最好選在休眠期進行, 即新芽未出土, 新根未生長之前, 或花後的休眠期。分開的蘭株要進行整觀、剪去爛根、枯葉。消毒方法,
可用70 %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 倍的溶液, 浸泡蘭株根部10~15min , 浸後稍為晾乾, 即可重新栽植。分株繁殖雖簡單易行, 且能保持品種的固有特性, 使許多名貴品種得以保存, 但是分株畢竟繁殖係數小, 很難滿足大面積生產和市場的需要。因此, 我們必須摸索更科學、更先進的繁殖方法。蘭花的組培繁殖是一種更先進, 能滿足生產和市場需求的繁殖方法。

(2) 組織培養。組織培養就是利用細胞學說及植物細胞全能性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先進的科學技術。目前在林木繁殖方面正在不斷推廣。據有關統計資料分析, 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的組培繁殖更為容易, 成功率也要大。蘭花組培的繁殖就是採用先進設備, 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繁殖蘭花的一種先進方法。經組織培養的蘭花抗性強, 病蟲害少, 成活率高, 可以批量生產。近20 年以來, 中科院、北京、昆明華南植物研究所上海園林所四川農業科學院等一些國內科研單位都開展了這項工作, 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 獲得了春蘭、建蘭墨蘭等的分生無性苗。熱帶蘭在我國台灣自動化控制、工廠化生產、組織培養快繁及新品種選育均具規模。

主要病蟲害及防治

蘭花主要病害有:黴菌病,又名白絹病。多發生在霉雨季節。起初在土面和葉的基部產生白色菌絲,致使假鱗莖腐爛。

防治方法:除去帶菌土壤,用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液噴治。黑斑病,又名炭疽病。常發生於高溫多雨的夏季。初起葉上出現褐色斑點,並加大增多,變成黑點。多危害新芽,嚴重時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加強通風,降低濕度;用65%的代森鋅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防治。每半月1次,連續3次。在濕度較大並通風不良時,常發生介殼蟲危害。介殼蟲俗稱蘭虱,很難根除。可用20%氧化樂果乳油500—800倍液防治。

墨蘭與建蘭、寒蘭等國蘭的區別

墨蘭與建蘭非花期的區別

墨蘭與建蘭在外觀上一個寬葉與一個細葉是不容易混淆的,但某些株型矮小或矮種的墨蘭與建蘭比較相似,那么就要仔細觀察了。墨蘭與建蘭的最大區別就是葉片上的副脈,逆光從葉骨觀察建蘭的副脈比較透明,而墨蘭的副脈不透明而且比較深綠。這也是最容易掌握、最簡單的方法。

墨蘭與寒蘭非花期的區別

墨蘭 墨蘭

一般來說,墨蘭與寒蘭在外觀上是很易區分的。但是,一旦葉片較細長時墨蘭與寒蘭就比較相似。特別是墨寒之天然雜交種蘇蘆在外觀上就更為相似了。下面簡單介紹這兩個蘭種的區別方法。

1、寒蘭葉脈比墨蘭透明,寒蘭之葉脈在葉背上比較突出,而墨蘭葉脈不透明且淡綠色,葉脈與葉肉組織比較平順。

2、寒蘭葉甲比較緊密、不開叉,並且上下、大小一致,葉甲尖端及邊緣常帶紅紫色;而墨蘭葉甲比較尖且不緊密,容易開叉、叉度較大,緊抱葉片基部的位置不及寒蘭高,葉甲上部開叉度比下部開叉度大,葉甲常呈青紫色。

3、寒蘭假鱗莖比較細長,墨蘭的比較圓大。

4、在葉片長度同乎相同時,每株寒蘭的葉片數量比墨蘭的多,而寒蘭的葉片也比墨蘭的粗糙。

  

應 用

墨蘭現已成為我國較為熱門的國蘭之一。在台灣已進入千家萬戶,用它裝點室內環境和作為饋贈親朋的主要禮儀盆花。花枝也用於插花觀賞,若以墨蘭為主材,配上杜鵑、麻葉繡球紫珠八仙花糠稷,能展示出一幅充滿活力的畫面。

飄帶兜蘭

蘭花作為觀賞植物不僅擁有眾多的愛好者,而且一直都是詩歌、繪畫和工藝品等寓意和表現的題材,自古以來,養蘭、詠蘭畫蘭、寫蘭者來去匆匆,留下了大量的珍貴品種和墨寶。縱觀古今中外,不乏通過蘭花聯結友誼、促進交流、陶冶心性、培養情操的事例。蘭花活動已涉及人類的經濟、文化、民俗日常生活等許多方面,已成為了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蘭花文化。
墨蘭又名中國蘭,常生於山地林下溪邊,也見於常綠闊葉林混交林下草叢中,葉片叢生,狹長劍形,花期2—3月,花序直立,花朵較多,可達20朵左右,香氣濃郁,花色多變。
墨蘭花香色美,葉形獨特,又是多種珍貴的觀賞蘭花的培育母本,因此一直深為人們所喜愛,並廣為種植,我國華東、華南、西南等地區有野生。

鸚鵝墨蘭

中國蘭花葉型優雅,花姿脫俗,幽香清遠,一向享有“王者之香”和“花中君子”的美譽,是世人喜愛的花卉之一。

欣賞中國蘭花,確實給你留下難忘的印象。它獨具迷人的魅力,很可能逗引你發生一種也想試試栽種的念頭。筆者也曾經為“王者香”所迷,動手種了起來。可是,起步時貪求名種,什麼仁化白、宋梅玉鯇等等,不問種性如何,不了解栽培難易,一律兼收並蓄,雖然種了幾盆,但都生長不好。

一九八九年春節期間,獲得一盆鸚鵡墨蘭,花開三箭,花架高出葉面,其中一箭高達72厘米,著花18朵,亭亭玉立,甚為壯觀。二月下旬,花期結束,進行換盆。及至清明前後,先後萌發春芽三個。同年十月間,有一花芽出自當年成長的新槍,十分茁壯。原盆尚有兩個花芽出現。這三個花芽生長正常,一九九O年二月上旬先後開了花。三月間,將原盆分株為二,自己留下的一盆共有三株。四月上旬,看見在二月間已開過花的蘭株又萌新芽。約經半年,生長發育成為大苗(同蘆四片葉,葉長約60厘米),十月間又抽出花芽一莖,長勢良好。

以上用了不少筆墨,不外想說明,從實際栽培中,鸚鵡墨蘭當年生長的春芽,到當年秋季就可抽出花穗。鸚鵡墨蘭確實一個分櫱力強和容易開花的栽培品種。另外,在栽培上也比較容易。是值得栽培的優良品種。

中國墨蘭的歷史文化

一種說法是依據唐代中期丞相張九齡的詩來推測。張九齡《感遇·其十》為張歸隱回鄉(廣東始興)時所作。其詩曰:“……紫蘭秀空蹊,皓露奪幽色,馨香歲欲晚,感嘆情何極。白去在南山,日慕長太息。”這詩中所提到的南山即張氏的家鄉始興南山(在今廣東邵關市東南郊一帶)。據《廣東通志·曲江古蹟》載:“張丞相園在城南南山下。”這一帶歷來產墨蘭,從“馨香歲欲晚”句看,很像是寫墨蘭。以此推測唐時廣東已開始栽培觀賞墨蘭了。但憑一兩句詩還不能確證。況且張氏作為一位歸隱的官宦詩人,其寫詩言蘭多半是像屈原那樣以香草喻其操守、德行和抒發其懷才不遇的情愫,不一定實寫什麼蘭。

墨蘭 墨蘭

另一種說法是依據南宋末期越時庚《金漳蘭譜》中對幾種蘭的描述來推測。其“吳蘭”條曰:“色深紫,有十五萼,乾紫英紅,得所養則歧而生,至有二十萼。花頭差大,色映人目,如翔鸞翥鳳,千態萬狀。葉則高大剛毅勁節,蒼然可愛。”類似的品種還有陳夢良潘花、趙十四、何蘭,均開紫色花,《金漳蘭譜》在後文把這類花統稱為紫花。吳應祥、吳漢珠編著的《蘭花》第77頁中稱“宋代《金漳蘭譜》”的紫蘭多指今之墨蘭。除心啟、吉占和編著的《中國蘭花全書》第90頁墨蘭條內也稱:“墨蘭又稱報歲蘭,也是我國傳統觀賞的蘭花,早在南宋就有品種的記載。”金漳位於閩南,此地歷來盛產墨蘭,以上說法不無道理。可惜《金漳蘭譜》對各種蘭只有簡單的文字描述,沒有圖譜,原種已失傳,其文字也沒出現墨蘭、報歲蘭等詞,而統稱為紫蘭。只憑花深紫色,於紫英紅,葉則高大等語很難予以確認,因當地所產的某些大葉建蘭、大葉寒蘭的植物形態也有類此的。儘管如此,古之某些紫蘭即為今之墨蘭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同樣沒有圖譜只有品種植物形態的文字描述,寫得更為具體更為貼近墨蘭的,應是清代乾隆年間四庫全書中的《廣東通志》卷52。該卷《花》的欄目里就有“蘭生於幽谷,葉闊而韌,長一二尺,四時常青。莖紫節赤,高四五尺乃開花,花下黃中有紫點”的描述。這部分內容采自《廣東通志》的《羅浮志》,羅浮山在廣州東面,古今盛產墨蘭已為人所共知,“莖紫節赤,高四五尺乃開花”,這顯然是墨蘭,其他中國蘭花難見此種植物形狀。直接以“墨蘭” 為稱謂記載這種蘭的蘭花典籍,應是清末南海佛山人區金策的《嶺海蘭言》。該書把墨蘭分為“白墨蘭種” 和“黑墨蘭種”兩大類共19種。其“白墨蘭種” 中羅列的品種有企甲白墨素、柳葉白墨素、玉版自墨素、硬劍白墨素、軟劍白墨素、短劍白墨素、綠墨素和金絲白墨共8種。其“黑墨蘭種” 中羅列品種有直劍香墨、直劍小墨、柳劍小墨、扭劍墨、新山墨、長劍榜墨、短劍榜墨(榜墨即秋天開花的秋榜。古時科舉考試於秋天放榜傳喜訊,此花秋天開,故有此名)、泥金素、金邊墨、黃金塔、硃砂墨共11種。作者在此項後面還提到球墨、鐵面冰心(即白舌球墨)、紫鳳尾3種,但從其描述看,應屬當今蘭花分類的金棱邊(小蜜蜂蘭)類,不屬墨蘭。這么多的墨蘭品種,可見清末廣東玩墨蘭之風已盛。

為更清楚地了解墨蘭的栽培賞玩史,縱觀史實,我們可將其大抵分為四個時期:墨蘭

第一時期,清中期以前,是墨蘭栽培賞玩的濫觴期。這個時期墨蘭多只在產墨蘭區中的少數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中栽培賞玩,傳播未廣,但已被認為是高雅之花,其文化內涵已被溶入中華的豐厚的蘭文化之中。

第二時期,清朝末期至民國時期,墨蘭栽培賞玩的初盛期。據《嶺海蘭言》載,當時可舉出的蘭國,如“大良澹同,以藝蘭著名,盆至盈千,種幾滿百,羅尚書之別墅也”,“四會蘇圃,薑桂之園,蘭花最盛”;“佛山沙坑周愛日同,亦知名”;“省垣以藝蘭稱者,有任老三,忘其名,家居河南(即今廣州市海珠區),號為蘭藪。歿後佳種數百盆,其妾分散售賣,得千金有餘”。可見當時大型蘭園已出現於珠江三角洲各地,這些蘭同多為種墨蘭,而蘭價也不低,“蘭一盆而過十菖,貴者價至百餘金”,每菖貴者約等於現在人民幣千餘元。傳說中還有安徽茶葉商人以閩產的墨蘭作為禮品,以投廣東茶葉商人之所好。即今之徽州墨,為今日之墨蘭傳統品種。據潮汕地方志載,當時的潮汕大官僚方耀(普寧洪陽人)還曾以大型軟劍白墨素進貢慈禧太后。可見此時期中國墨蘭已進入栽培賞玩的初盛期。

第三時期,民國後期至20世紀70年代,墨蘭栽培賞玩在中國大陸的部分失傳和在中國台灣省的勃興期。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墨蘭的栽培與賞玩不可能有什麼發展。建國初期,喜愛蘭花的朱德委員長多次到粵、閩,工余也關心各地的蘭花,在他的倡議下於1958年廣州解放北路建起了鬧市中的蘭花公園——廣州蘭圃,廣泛收集各種蘭花,其中有不少為傳統墨蘭品種,對廣東墨蘭甚有推動作用,直至今天,廣州蘭圃還成為遊人休憩和賞蘭的好去處,但隨之而來的三年經濟困難和文化大革命,批判封資修等,墨蘭業也同其他花卉業一樣,備受摧殘,其中部分品種因此而失傳或瀕於失傳。而這時我國的台灣省卻在早年日本某些蘭花愛好者的影響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發展的推動下,以其盛產墨蘭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使墨蘭的栽培賞玩與貿易在那裡得到了勃興。其勃興過程可分幾個階段:一是勃興的醞釀期。20世紀60年代前,台灣本來就是盛產墨蘭的省份,加之與相鄰的福建省來往頻繁(福建省是個栽培賞玩墨蘭歷史悠久的省份),對台灣玩墨蘭早有影響,其中有些墨蘭品種也是從福建傳過去的。此外,在日本占領台灣時期,日本的蘭花愛好者來台灣購買蘭花,刺激了台灣的蘭業(包括墨蘭)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醞釀著台灣墨蘭的勃發。二是墨蘭線藝的興起期。線藝蘭始於日本,早在200年前,日本就出現了線藝蘭熱。當時的第一個線藝蘭品種叫加冶屋(鐵匠的家之意),是由一鐵匠栽培出來的,是一個建蘭品種。到1904年,日本人大河內豐吉先生在其服務的台灣三義車站(今之三義站)前竹林里發現了一株有深紺帽子,白中斑線之墨蘭(即台灣人所說的報歲蘭)。當時蘭界一致認為此蘭無論在葉姿和線藝的變化上比日本以往的建蘭線藝要好得多,當即以300元(相當於大河內豐吉先生三四年的工資)在台北售出。此蘭後來傳入日本,命名為“真鶴”。此後即在台灣興起墨蘭的線藝蘭熱,各種線藝墨蘭紛紛被發掘出來,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半個世紀後。1957年分別在台灣省花蓮縣鳳林加黑洞發現了金玉滿堂(羅阿桶發現,周德宜命名),這兩種線藝墨蘭藝向變化豐富,直至出現金玉滿堂冠、龍鳳冠、將台灣的線藝墨蘭熱推向高潮,為墨蘭的賞玩開闢出一個新的天地。三是墨蘭達摩的勃興期。到了1973年,台灣人又在花蓮山區達摩祖廟旁發現了一種株型矮小,葉片肥闊有肉且有皺皮,葉尾鈍圓的線藝墨蘭。這種蘭容易栽培,且葉藝變化無窮,本身自成一個系列,一時風靡台港澳乃至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最高藝向者售價達到蘭花單株售價的最高位,約為人民幣的100萬~200萬元。在達摩蘭的帶動下,1974年又發現了文山佳龍等葉姿行龍勁健的新品種,隨後又有矮種天、九枝、五枝等出現,又為墨蘭的發展開拓出一個新天地。四是墨蘭奇花系列的興起。其起動品種為大屯麒麟。該種於1977年由郭俊成發現於台灣省大屯山。其花形大,異於一般蘭花,為巢式奇瓣,主副瓣雙層多瓣,第一層為柳葉瓣,第二層為水仙瓣;唇瓣則雙層三裂,捲舌帶鮮紅點。同類奇花還有四74年發現的玉獅子、1979年發現的馥翠、1980年發現的國香牡丹,並稱為台灣墨蘭四大奇花。同期興起的還有墨蘭蝶花類,如文山奇蝶、文漢奇蝶、乾坤蝶、華光蝶等等。五是墨蘭色花系列、瓣型花系列的發掘。墨蘭普通花以色、以瓣型見長者也可成為賞點。1963年發現1982年登錄的,由彭雙松先生命名的墨蘭桃姬(紅花系列的代表),以其花色鮮明,粉紅嬌艷,葉姿瀟灑文雅而見愛。在桃姬的帶動下又出現櫻姬、鳳凰、陽明錦、新娘、喇叭姬等墨蘭,一時形成墨蘭紅花系列。中國人以紅為喜慶的表現,而此類花又在春節前後開花,可形成賣點也熱了起來。瓣型花則出現了清荷、龍梅、十八嬌梅、彩龍等等。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台灣省的墨蘭已形成多賞點的空前熱鬧局面,加之出口日本、韓同,其貿易額也大增。最盛期台灣省全島養蘭戶超過20萬戶,養蘭的技術也隨著該省農業的精緻化而日益精進,蘭苗、植料、盆具、肥料、農藥、棚架、噴霧器、遮光網、乃至報警器、防盜網、狼狗看守等有關養蘭的用品、物品,一應俱全,已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蘭花產業。各地的蘭協組織、蘭展會也令人眼花繚亂。此乃台灣省墨蘭的勃興期。

墨蘭 墨蘭

第四時期,20世紀70年代後在大陸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海峽兩岸交往突現頻繁。在兩岸蘭家的互動下,出現了中國墨蘭的全方位發展期。大陸改革開放,經濟繁榮,各種健康的國粹有了長足發展的機會,墨蘭又開始在其栽培歷史悠久的珠江三角洲順德、南海各地熱了起來。台灣省的蘭家、蘭商紛至沓來,他們發現台灣地方小,各種蘭花資源已被開發得差不多;而大陸幅員遼闊,墨蘭產地的大部分墨蘭品種資源和消費市場還未獲開發,這裡既有蘭機又有商機。他們帶來了墨蘭的新品種,以及開發墨蘭市場的豐富經驗和先進的育蘭技術。僅幾年就在廣東、廣西、福建掀起了覓蘭、育蘭的熱潮。以廣東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區為龍頭,在一二十年來先後開發出墨蘭奇花一神州奇、飄逸、佛手、珠海漁女等拳頭品種,以及墨蘭水晶系列品種和墨蘭銀華、白玉素錦等白花葉藝的多藝品種;墨蘭的嶺南大梅、南海梅、桂荷、南國水仙等瓣型花品種。它們大大豐富了墨蘭的園藝品種和品系,並帶動了其他墨蘭產區如福建、廣西、貴州、雲南、海南等地的墨蘭開發。墨蘭的內銷及外貿量也隨之激增。現在墨蘭不但在產區得到栽培賞玩,即使在我國非產墨蘭區的華東、華中、東北、西北均有人賞玩墨蘭,並發展到東南亞、東北亞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華人居住區。墨蘭以其極豐富的品種和觀賞價值,以其極強的地理適應性走向海內外,而出現墨蘭全方位發展的局面。 墨蘭可謂栽培賞玩歷史悠久且影響深遠。除融人傳統的中國蘭花文化,更賞其幽香高潔、秀逸清雅,以其喻德人喻君子喻節操,將其升華為一個文化的符號外,還有其獨特的文化表現,如宋元明清乃至近現代中國畫畫蘭就極少取材於墨蘭,而多為取材於建蘭、春蘭。而近現代由於墨蘭產區廣東、福建一帶受西洋文化的影響較多,就常有以油畫、水彩畫、粉畫畫墨蘭者,這在畫建蘭、春蘭中是極少見的。廣州、珠江三角洲、潮汕一帶的建築物裝飾和木雕也多有以墨蘭為圖案的。值得一提的是墨蘭的蘭盆,近二三百年來,由於各地對各品種蘭花的栽培不同而形成了各種特色的盆具,如雲南、貴州的瓮罐四川的桶盆,江浙的敞口中矮盆等等。而最具氣度、最考究的要數著名民窯佛山石灣窯燒制的墨蘭蘭盆。這類蘭盆款式頗多,多為陶胎、仿釉的彩色敞口大盆。盆身有瓜棱紋的,有多彩色開光堆塑的,有盆口呈荷葉波浪邊的;而最大眾化的一種是淺綠色的敞口瓜棱盆。這種敞口大盆很適合栽培高大壯旺傳統品種的墨蘭,置放於嶺南園林的亭廊台閣中顯得非常大方高雅。

至於出版物,近半個世紀來出版的有關中國蘭花的書刊(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日本韓國所出版的)中墨蘭的報導為數最多。其圖片最美的也多為墨蘭。這與大部分墨蘭植株碩大、葉片肥厚、葉藝鮮明、花枝花朵高揚、花色豐富更能顯示攝影效果有關。

墨蘭的亮點

墨蘭作為一大蘭種,在現今蘭界一片紅火的時候,卻默默沉寂了八年之久了,照以往的周期,今年應該已經進入復甦階段了,復甦總需要有切入點,那么,這個切入點何在?很值得我們蘭花工作者研究,並加於討論。
先說說我的個人看法。說錯大家勿怪,畢竟僅僅是一家之言。

墨蘭的繁榮,應該歸功於日本和台灣的大力發展,近百年的努力,大多數品系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選育出來的品種也頗有代表性。線藝那是不用說,沒有哪個蘭種能比墨蘭更全;奇花類的,墨蘭的大屯麒麟.國香牡丹.珠海漁女.天聖……,早就已經家喻戶曉了;矮種.奇葉類品種之多,也是琳琅滿目,以上這幾大類,台灣蘭界發展早,力度大,品種已經相當豐富,數量也是非常龐大的。在物以稀為貴的前提下,要在這幾大類中出頭,難度那是相當大的,所以,這幾類是暫時不大有可能成為切入點的;

色花除寒蘭外,歷來都不是玩的主題,不大可能引起轟動效應,那就不可能吸引愛好者的眼球,這個品系也可以暫時排除;

花藝雙全這個主題,台灣蘭界提出來已經很久了,因為當時品種和數量的缺乏,並沒能玩起來,目前雖然開始有部分品種出現,但是數量上還沒有跟上,況且這類品種起點比較高,不容易凝聚人氣,估計後市看好,但是作為切入點的機會並不大;

墨蘭瓣型花,在台灣當時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發掘出來的品種也少,荷瓣(荷型瓣)比較多外,蝶花類的三星蝶和梅瓣數量並不多,三星蝶比較常見的也無非馥翠,文漢奇蝶.金馥翠和雜交的品種“玉觀音”寥寥幾個品種罷了,梅瓣的也只有大梅.小梅.彩龍等屈指可數的幾個稍有數量,大陸產的品種如嶺南大梅.閩南大梅.南海梅等等,因為面世就碰到墨蘭低潮,數量也並不大。 數量和品種上的不足,又趕上目前瓣型花的熱潮,比較有可能成為復甦的切入點。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無論那種蘭花,只要是葉蝶,就會有人追捧,只是墨蘭葉蝶數量太少,目前據我所知也就只有三個品種,雖然能賣高價,但是品種的單調和數量的不足,我個人看法,墨蘭葉蝶離真正的熱,還是要有一段時間的。

從墨蘭談到營造和諧蘭界

細葉蘭近年十分走俏,以野火燎原之勢席捲神州大地。其中春蘭、蕙蘭春劍、蓮瓣風頭最勁(寒蘭、四季蘭亦表現不俗),一些牡丹、麒麟類奇花,單苗價動輒數十萬元,甚至高達逾百萬元;一些上品的荷、梅與三芯蝶,價格亦屬奇高。細葉蘭名品雖創天價,但仍不乏追捧者。反觀寬葉蘭(墨蘭)的形勢,就不那么理想,交投疲弱,價格也每況愈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受風行一時的水晶類蘭花盛極而衰的影響;二是受台灣蘭界轉型的影響;三是大陸部分資金也改投細葉蘭。於是,墨蘭就成了細葉蘭大潮的犧牲品。

墨蘭 墨蘭

細葉蘭處處告捷,墨蘭卻一片沉寂。於是,不少人都為墨蘭前景擔心,甚至提出了墨蘭會不會從此一蹶不振的憂慮。不過,以我所見,這似乎並不可能。試想墨蘭在各類蘭花當中,也算是擁有數個省區產地的一大類,它養活了無數賴以維生的經營者。而且通過蘭販多年南來北往的努力,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幾乎都可見到墨蘭的影跡,這也可見墨蘭普遍的適應性。據統計,僅就順德一市,每年外銷蘭花,就達六百萬苗。當然,這只是一般行貨,而非受到壓抑的精品。不過,儘管墨蘭精品形勢並不樂觀,但仍有一班在逆境中為此緊守堅持、籌策復興的養蘭人。由上觀之,墨蘭這一大類別將待時再起,便是必然的了。

實際上細葉蘭風姿綽約,有如窈窕少女;墨蘭氣度昂藏,有如偉岸丈夫。真是一時瑜亮,各擅勝場。大體上說,細葉蘭體現的是一種陰柔美;墨蘭體現的是一種陽剛美。不過,就香氣來說,平心而論,墨蘭較之細葉蘭卻是略遜一籌。細葉蘭有的清香(如春蘭),有的濃香(如蕙蘭),有的甜香(如四季蘭)……常常是一株吐放,滿室幽香:而墨蘭所持有的,只是有時並不容易察覺的淡淡的檀香氣。不過,墨蘭又稱報歲蘭,在新春佳節時應節而開,可以賀歲,增加喜慶氣氛。且墨蘭有一個特別優勝之處,就是線藝。由於墨蘭具有寬闊的葉幅,在爪類、斑縞類、紺帽子類、虎斑類這四大類中各種各樣的藝向(包括寶藝、錦藝、轉覆鶴藝等極高藝)在墨蘭上都可以得到淋漓盡致的最完美的表達。而各類細葉蘭由於葉幅較窄,相較之下,表現在蘭葉上的藝向就簡單得多。“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在張羽這首題為“詠蘭葉”的五言絕句中,傳神地描繪了泣露含風中蘭花葉子各種生動優美的姿態,令人醉心神往。我覺得此詩如用於線藝墨蘭,就更為貼切了。線上藝眾多的墨蘭苑圃中,你會覺得既有黃金,又有白玉翡翠。你既可欣賞到風姿各異的蘭葉,更會為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線藝而感神迷目眩,心魂俱醉,因此,我敢說線藝是墨蘭的最強項,是其他任何蘭種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因此,墨蘭線藝是相較其他蘭種最大的優勢。如果這種優勢能得到適當和充分的發揮,墨蘭就可無愧地同航於蘭花之海,並茂於蕙草之林。或者墨蘭不再像過去那樣老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和“養在深閨人未識”,而大大方方地更多地走進全國性大蘭展的廳堂,在人們面前全面展示其風采;又或者有幸地得到那些因轉投細葉蘭而賺了大錢的人飲水思源的大力回饋;有了這種種因素的累加,墨蘭前景依舊光明的期望,就將是個為時早晚的必然。

墨蘭 墨蘭

事實上,墨蘭精品市場近半年已漸見起色,嶺南大梅、南海梅、大紅梅,中矮大荷、無柄荷、素荷、白墨白中斑等一系列瓣型花、奇花、線藝品種,交投均見活躍,售價亦較理想,有些還有所攀升。中矮線藝白中透紅花新品種大石馬,一個二葉小苗成交價就逾萬元。具有深鶴大覆輪斑縞多重藝性的中矮盾尾兜葉新品種沖天鶴,亦多人問津。但因數量尚少而蘭主惜售。在傳統家蘭出口方面,更是形勢大好,僅陳村一鎮就達二百萬菖,供不應求。故此,墨蘭市道全面興旺的期待,就在精品蘭方面。

以目前情況來看,墨蘭市場明顯地受到全國細葉蘭風氣的影響,導致瓣型花及奇花較受追捧,而改變了過去多年以來以線藝最主的狀況。不過,我估計這只是暫時現象。因為以墨蘭一個種類的產地相較於細葉蘭多個種類的產地,當然是小得多,因此就會影響到瓣型花及奇花出現的比率。而且,人們動輒就追求瓣型花、多瓣多舌奇花與線藝相結合的花藝雙全品種,但這種曠世奇珍,可遇不可求,雖未必是水中撈月,卻肯定是鳳毛麟角。而在這些墨蘭產地中,線藝倒是一種豐富資源,且線藝類的續變性與突變性也強,這就為線藝將來仍會占據主位提供了條件。

在國內的墨蘭產區里,線藝領域長期以白中斑(還有白中透)獨領風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是白中斑類都具有深紺帽子,與帽內不規則的雪白斑縞和綠底互相輝映,對比鮮明,藝色亮麗;二是白中斑類藝性都較穩定,較少出青葉;三是白中斑類一般先是在蘭界散布已有時日和數量,然後由蘭家收集培養命名而推廣。爪斑縞也是一種觀賞價值頗高的高級藝。但因爪斑縞穩定性欠佳,易出爪、爪垂線、片爪、片縞、斑縞甚至中透和青葉,因此存量不夠,這是爪斑縞類不能領導線藝潮流的原因。由於白中斑的盛行,使一般蘭友以白中斑為尊,以為只有白中斑才是最高級的藝向,疏忽了對其他各種藝向的認知,使自己線上藝領域中只浮於膚淺的層面。要知道,在多種藝向當中,除中斑、中透外,尚有不少藝向都屬高級藝,如爪縞、爪斑縞、大覆輪、覆輪縞、中透縞、鶴藝、冠藝、鶴縞、冠縞錦藝、寶藝、大虎斑,全綱斑等,其中有的比中斑藝、中透藝更高。藝向的高度,取決於藝態欣賞價值的高度,及由初藝至完成本藝的難度。這筒中的苦樂,只有多年從事線藝研究和由始初育種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另外,黃藝是線藝的起點,白藝是線藝的終點。一般來說,當然以白藝為貴;但應知道,金黃藝、雙色藝和多色藝,也是極為珍稀的。順便一提的是,在葉藝(線藝、晶藝、圖藝)品種中,其中的圖藝(山水圖)雖仍有是藝是病有岐見,但以其巧奪造化之妙的神奇,假以時日,料將為蘭界展開一片嶄新的天地。對於各種不同品位的藝向,我們都該給予相應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在過去,台灣蘭家是幹得很出色的。

一般來說,線藝是就藝論藝,而不顧及於花,過去百萬元一苗的名品也都是如是,如瑞玉、石門和達摩等。不過,花藝雙全的品種,更是當今人們的追求,因為這可使審美不流於單一化。瓣型花、奇花線藝,將依然是人們的首選。然而,瓣型花、奇花線藝是那么難求,我推測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把著眼點投放到色花(嬌色花、複色花)線藝及素花線藝上。其中,又可能以色花線藝為重,這也反映了在當今社會,人們的視覺與心靈對七彩繽紛世界的嚮往,因為色的迷醉或許已遠勝於素潔的探尋。色彩鮮艷的花朵,外三瓣寬闊而肩平頂正,捧心含蓄而中宮緊湊,舌瓣色塊嬌麗而不捲,互不遮掩的花朵著生在纖柔瑩潤而高高出架的花莖上,花瓣與花莖同色,在和風中微微顫動,這也許是將來人們對色花色澤,開品與風姿的要求。即使花色和莖色不同,也應做到對比鮮明,賞心悅目。這樣好看的花,襯上瀟灑飄逸的葉子和葉面上異彩紛呈的線條,就真是天公的傑作了。故此,一族資質上佳的色花線藝,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理應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視。

花藝——線藝——型藝(矮種、奇葉、皺皮)——晶藝——圖藝,是蘭藝發展長河中出現的五類藝型。在這當中,有的已基本完備,但仍需繼續補充和發展(如花藝、線藝):有的仍神秘莫測、變幻無端,有待曠日持久的探索與研究(如圖藝)。在這當中,花藝和線藝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花藝上,古人先是聞香,進而品素。這兩者為時最長。至清代,鮑薇省在《藝蘭雜記》中,首分梅瓣、荷瓣、水仙瓣等瓣型。民國初期,吳恩元在《蘭蕙小史》中,則分春蘭為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瓣和蝶瓣;分蕙蘭為赤殼、綠殼和赤綠殼。而在1980年沈氏父子所著的《蘭花》中,除對筋、麻、沙暈、殼等作了詳細分析外,還對有關春蘭、蕙蘭花藝的各方面,都作了深入明晰的闡述。近幾十年,則又把花藝推向了賞色與獵奇。至於線藝理論,則在日本肇始與基本完成,後來又得到了台灣蘭家的補充與發展,這是一百年間的事。台灣是一個蘭蕙寶庫,盛產奇花與線藝。在奇花上,就有大屯麒麟、玉獅子、喜菊,國香牡丹等;線上藝上,有瑞玉、金玉滿堂,旭晃、大石門等,不勝枚舉。以上所列,都是奇花與線藝中的經典品種。1894年清廷在甲午戰爭失敗後,次年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在日據時期,台灣豐富的蘭蕙資源,對日本蘭界是一個極大的吸引,令他們紛至沓來,到台灣搜購線藝與其他蘭種。台灣蘭商也經常攜帶線藝佳品前往日本,與當地主家進行交易。這時不少線藝名品在日本育成命名,後又回流台灣。由於兩地頻繁的互動,大大促進了線藝研究。線藝五花八門,百名十色,千變萬化。從小芽、葉扶開始,即見藝色,出葉後更富變化。人們就從初藝開始,一直跟蹤觀察,深入研究其向本藝發展中的種種演變規律。在我的心目中,花藝是蘭花的靈魂,線藝是這靈魂得以附麗的另一片絢爛的天地,兩種蘭藝都是很深的學問,代表著兩個不同的審美層面,但卻又如一扇雙面,都有同樣重要的地位,這兩種蘭藝得到互相輝映的完美結合,就臻至登峰造極的境界了。不過,就線藝而言,若只是要作淺嘗輒止的涉獵,則任何蘭類均可;但若要真正領悟其中的神髓,則非從墨蘭著手,不能入其堂奧,因為任何奇麗的藝向,均可在墨蘭寬闊的葉幅上表現無遺。“沒有墨蘭,就沒有線藝學”。這是我在多年實踐中的深刻體會。

以上既談了細葉蘭與墨蘭,也談了花藝與線藝。“建設一個多元互補、共存共榮的和諧蘭界”,是我心中的理念。我常對一些蘭友提建議。我對專種細葉蘭的人說:“你應該也種點墨蘭。”我又對專種墨蘭的人說:“你應該也種點細葉蘭。”我對專種花藝蘭的人說:“你應該也種點線藝蘭。”又對專種線藝蘭的人說:“你應該也種些花藝蘭。”這樣,不但可以促進蘭花類別之間、蘭花藝系之間的互動,也可讓人們不至於失去另外的一份美。如果是一個蘭家的話,蘭藝上的欠缺,將是養蘭生涯中一種莫大的遺憾。當然,在蘭花類別和藝系的選擇方面,要因應自身的各種現實條件,在品種的分配上有主有次,逐步作出合理的調適。並要加強對新進品種的栽培技術與開花技術的學習與研究,避免因氣候差異而造成的損失。

現今的蘭界,是一個多元的蘭界,已不是哪一類品種的獨家天下了。區域之間、類別之間、品種之間、藝系之間,都在互相滲透,互為影響著。東部與西部蘭家的交流,產生了區域和品種之間的互動。集數種形態於一體的春蘭三元,葉於上有水晶縞邊;葉上有白中斑的春蘭大雪嶺,開出鮮艷動人的複色花;富麗堂皇的蕙蘭翠苑牡丹和嬌妍欲絕的蕙蘭水紅花秦娥,葉子上都有奪目的虎斑;這些也都是花藝與線藝之間的結合。近些年,大陸不少細葉蘭奇花都以牡丹、獅子、麒麟冠名,顯然是受了台灣報歲蘭(墨蘭)國香牡丹、玉獅子與大屯麒麟的影響,這又產生了區域與類別之間的互動。春蕙蘭的瓣型理論,蘭界至今尚奉為圭臬,其他蘭類莫不以此作為參照。以荷瓣而言,要求外三瓣短圓厚實,收根放角,捧心亦要求形如蚌殼,緊湊含蓄。江浙出產的春蘭名品,其外三瓣與捧心,大都端莊嚴謹而無懈可擊,只是舌瓣略覺微卷(如大富貴與大魁荷的大劉海舌,憲荷的大捲舌和翠蓋的大圓舌),是美中不足處。而台灣所出產的墨蘭荷瓣,如富貴、十八嬌、望月等,外三瓣雖短圓如含笑瓣,但卻不收根放角,其形態遠遜於江浙春蘭的荷瓣。於是,台灣蘭家就不得不在舌上下功夫,要求舌瓣必須是前掛不捲的如意舌,才合乎荷瓣的標準(這一補救方法,後來又影響到大陸墨蘭荷瓣的選育)。這一事例,既反映了春蕙蘭瓣型理論在其他蘭種間的傳承,又反映了原來的理論有可能在實踐中得到新的補充。這也是蘭花在區域之間與類別之間的互動。

在全國範圍之內,隨著蘭事活動的不斷交流與開展,愛蘭人士對蘭藝認知的欲望也必將擴大與增強,這就為地北天南海東嶺西蘭情蕙事方方面面的互相滲透契合,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與期待,有朝一日,我們將迎來一個多元互補、共存共榮的和諧的蘭界。

墨蘭名人

墨蘭 墨蘭
南宋名詩人,畫家 鄭思肖(1241—1318),字憶翁,號所南, 福建省連江人。當宋亡時,他 忠心耿耿,誓不仕元,隱姓不娶,改名思肖(意即思趙),潛居 蘇州平江。並自題其畫室為“本穴世界’,其命意為取“本”字中之“十”字置於“穴”字之中,即變成“大宗”二字。這說明他念念不忘故國。自宋亡後,他旦夕坐臥必向南,乃取號為“所南”表示不忘南宋。他博學多才,平生擅長繪墨蘭,所畫蘭花蕭疏有致,早已馳名遐邇。但自從亡國之後,他特改畫風,筆下蘭花,只畫 、葉、 、而故意不畫蘭花所植的泥土。人們見而異之,話詢何故幅幅皆露根而沒著土,他慘然回答說:“國土已亡,植根無地實”。自此,他所繪的畫,更為世人所欽重。後著有 《一百二十圖詩集》,集中所繪墨蘭和配以愛國內容的悲壯沉痛詩篇,忠義之情,充滿於詩畫之中。

《輟耕錄》中也載有關於他堅持清高,絕不阿世媚貴的故事:當時有一顯宦,久慕其名畫,曾千方百計想謀取他的畫而不得,採取威脅利誘手段。鄭所南始終不為權勢所屈服,他曾對人說:吾頭可斷,我之畫願送百姓而決不送官府!聞者皆贊他有氣節,怪不得他的人品在當時深受人們器重,並流芳千古!

墨蘭齋

“明月一壺酒,清風萬卷書”——這是一副石墨題刻的竹雕楹聯,掛在書房門兩側;另有一塊同樣是石墨題刻的扇形齋名木刻掛在門楣上,上書“墨蘭齋”,都是一樣的黑底金字,顯得古色古香。書房裡積書盈架,寬大的畫案上一張寫著“滿園清香”飛白書的宣紙墨跡尚未乾透。透過落地玻璃門,汕頭港山光水色,橫無際涯。

墨蘭齋的主人便是何世強先生。何先生笑著告訴記者,他酷愛書畫翰墨和種蘭養蘭

墨蘭 墨蘭
,故而以“墨蘭”為齋名。他在書法創作時常寫“翰墨凝神,室靜蘭香”一句,正是他的精神追求的體現。在書房外的會客廳,濃釅的茶香令人神清氣爽。環顧會客廳,同樣是書香飄溢:對面牆上是一幅傅二石的《 雨霽觀瀑山水畫,三隻大畫缸擱在地板上,裡面儘是一卷卷書畫作品,旁邊矮柜上則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精美獎狀,都是主人在歷次書法大賽大展中榮獲的。

何世強先生的藝術道路同樣是漫長而踏實的。他原籍普寧流沙,自小便熱愛文藝,涉獵各方面知識,寫一手好文章。他八、九歲就開始練字,起初是用竹枝在沙上寫,後來用毛筆醮水在磚上寫,再後來就是在廢舊報紙上練,如痴如醉。中國小時期他主要是受教師陳志色、張庠生和黃步翰的影響,直1972年他調到汕頭市中級法院後便較全面系統地研習書法藝術。其實不只書法,他的畫,包括油畫素描、水彩、國畫在中學時期都下過苦功,而且同他的書法、詩文一樣屢獲表彰。何世強先生不倦地上下求索,取精用宏,書法藝術突飛猛進,逐漸形成自己“揮灑自如、質樸天然、清平閒雅”的風格。特別是他在受趙少昂書法的啟發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形成的飛白書,大膽地使用焦墨、枯墨和側鋒、顫筆,柔中帶剛、蒼莽老辣,以飛白入楷、行、草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何世強的飛白書“淺如流霧,濃若屯雲,舉眾仙之奕奕,舞群鶴之紛紛”,在書壇獨樹一幟,以致經常有人慕名求索他的書法作品。

何世強先生很勤奮,儘管公務繁忙,仍筆耕不輟。他每天都有早起的習慣,中午也不休息,除了澆花伺蘭,便是臨池揮毫。他總結出一條經驗:要勤思考勤臨帖,尤其是要注重研讀法帖,只有“研讀”才能更快地提高藝術水平。連年來,他先後獲得50多個獎項、10多個獎牌獎盃,作品和傳略入編40多部辭書,真是春華秋實、碩果纍纍。何世強先生愛好廣泛,他善種花、製作盆景,更擅長種蘭,曾獲過全國第六屆蘭展的銀獎和銅獎;他還喜歡攝影,去年曾獲文化部“全國民眾書畫攝影大賽”優質作品獎。何世強當年在普寧當大隊幹部時曾管過四年茶,所以他對茶有研究,熱衷茶文化。而由於傾情書畫藝術,他還有收藏的愛好,收藏了許多隻紫砂壺和一批墨硯、印石、陶瓷、書畫,甚至請柬也在他收藏之列。由於愛好廣泛,何世強先生有不少藝友、蘭友和茶友,他們常來墨蘭齋品茶談藝,交流心得,樂也融融。

明月清風、蘭韻墨香,這的確是一種灑脫的人生境界,也可謂是何世強先生真實的生活寫照!

墨蘭價格行情走勢

墨蘭的市場貿易

墨蘭的市場貿易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傳統墨蘭,包括金嘴墨蘭、銀邊墨蘭、企黑墨(山川報歲)、徽州墨蘭、白墨素等的交易。二是墨蘭新品種和精品的交易。

這兩種市場有不同的墨蘭商品,有著不同的客戶和物流。然而彼此又是密切相連的,互相促進的,但有時是此消彼長的。

墨蘭 墨蘭

傳統墨蘭在廣東、台灣、廣西、福建、雲南、海南等省區均有種植。商品墨蘭進行生產和交易,大陸以廣東順德的陳村、南海平洲、番禺沙灣、中山、東莞和深圳等地最為活躍。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粵、閩、桂、滇產區,每年出口墨蘭6O0萬株。韓國民眾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鍾情蘭花,尤以墨蘭為最。在韓國的企業、銀行、醫院、遊船和住宅時尚擺設蘭草,或饋贈蘭草已成為交友、探親、喜慶的一種習俗。故蘭草消費量頗大,而且是一次性消費。每年約需進口墨蘭100O萬株以上,其中從中國台灣進口占六成,從中國大陸進口占四成。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我國(順德陳村)每株企黑出口收購價為2.5元(人民幣)。近年韓國經濟好轉,消費能力恢復,1999年企黑每株3.8~4元(折合人民幣,下同),2000年每株5~5.5元,受出口墨蘭的拉動,開辦蘭場增多,種植面積O.2hm2養蘭1萬盆左右的家庭或蘭場,在順德陳村和番禺沙灣各有3O多家。種植O.6hm2左右規模的蘭場,在順德育10多家。由於蘭場的擴充發展,墨蘭的初級苗(俗稱統貨)亦非常暢銷,價位為出口蘭價的六至七成。
墨蘭新品種和精品的交易,一直是蘭花市場的活躍部對,是墨蘭市場的推動力。台灣省對墨蘭新品種的開發培養卓有成效,培養出花藝大屯麒麟、國香牡丹、玉妃,矮種線藝達摩等系列銘品,推廣至全國各地。改革開放以來,大陸蘭花業的興旺,愛蘭人士潛心蒐集培育,先後推出墨蘭花藝神洲奇、珠海漁文、佛手飄逸,墨蘭線藝閃電、銀華、白玉素錦,墨蘭水晶藝鳳來朝奇異水晶、白天鵝等銘品。出口銷售主額,神洲奇約1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飄逸約700萬元,閃電約1000萬元,銀華和白玉素錦約1OOO萬元,墨蘭水晶藝蘭系列約300O多萬元。

中國墨蘭資源豐富,愛蘭者眾,新品種和精品必會持續出新。傳統墨蘭市場看好,其資金會向高檔品種流動,只要有墨蘭精品,種好墨蘭精品,市場的大門是敞開的。

墨蘭市場展望

墨蘭 墨蘭

細葉蘭市場日趨興旺之際,墨蘭的交易卻每況愈下,以廣東陳村蘭花市場為例,昔日車水馬龍的蘭花交易市場,今朝已顯得蕭條冷落;在墨蘭的原產山區,也 難以尋覓往日奇品競價豪奪的場面。在迷茫的蘭市中,沿海一帶以種植墨蘭為主的蘭友憂心忡忡,紛紛以不同的方式去打探國際、國內未來的墨蘭市場前景如何。

筆者近年奔走於南方各省考察學習,並與各地一批批蘭業大腕和蘭界前輩交流了看法。對於目前複雜的墨蘭市場,大家都表示了極大的憂慮,但對於倡導眾蘭家共同開拓市場,保護市場:以達到振興蘭業,筆者願拋磚弓舊,略施見解。

其一:墨蘭在現行的品種中,應加大力度精選一批有超越老品種,並在觀賞藝術與經濟價值上,能吸引投資者和愛蘭人士的極品進入市場。

自台灣五十年代開始,大批墨蘭的精品湧現,其中葉藝類的“龍鳳呈祥”、“金玉滿堂”等;形藝類的“皤龍”、“達摩”、“文山佳龍”等;花藝類的“大屯麒麟”、“國香牡丹”、“綠雲”等,在初進入蘭市的時候,曾令多少中華兒女如痴如醉,墨蘭銘品成功交易時面額回報,創造出一批批巨富無比的蘭業嬌子。8O年代後期台灣蘭化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墨蘭系列銘品又風靡了十多年。回味當年墨蘭市場的風威歲月,真令人感慨萬千。

然而,墨蘭在前兩年水晶炒作升溫到極限之後,應驗了中國人的一句名言“遙遙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終於,在國內外經濟的不景氣及蘭價炒作過高的諸多原因影響下,墨蘭交易從此如墮深淵。於是,人們在盼望蘭市再度復甦之時,是否也應考慮一下,從下山新品種的挑選營造,至衝刺蘭市炒作的過程里,因蘭花本身觀賞藝術不高,且價格不規範的大起大落惡性循環原因,是否也應在下一輪中引以為鑑呢?!

其二:新品種推介後,市場交易秩序和規範化的價值觀,慶在養蘭人中自然形成。

當一個下山新銘品出現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價錢大論戰,由於數量少,搶購的人多,於是一些不必要的惡性循環嚴重地危害了蘭花本身的推介,加之不法蘭商內外勾結,他們製造一些真假蘭花混珠其中,使本已具備挑戰的新品種,一開始就走入了“價格極端”和“提心弔膽”的胡同里,往後連營造市場和轉身調頭的機會都沒有了。

為了維護墨蘭的市場,每個養蘭人都應從蘭花價值觀點上作一番溝通,還應提醒入市炒作的蘭商們。更要恪守蘭花買賣的遊戲規則,在贏利的同時,要考慮銘品的發展前途與延續性。如細葉蘭類的佳品雲南“大雪素”、四川“西蜀道光”的種植與交易理念,是否可以對墨蘭品種今後的買賣提出一點更實際的交易觀念呢?!

其三:蘭花文化的普及,對鑑賞蘭花及確定蘭花的價值有好處。

墨蘭在種植與玩賞數百年之後,在進入蘭市交易的今天,前人已為它的藝術品位及價值鑑定有過精闢的論述,特別是現代蘭花理論家劉清涌教授多次擬文,為細葉蘭、墨蘭分別從藝術上、市場行銷方針上提出了指導性的見解,在去年昆明沁蘭園藝公司主辦的“蘭花如何進入千家萬戶”的研討會上,劉教授的“如何讓蘭花從千家萬戶走出來”的主題,升華了蘭花的價值觀和普及意義,從而令廣大的愛好者從蘭花的主題上重新認識“消閒文化”的現實意義和普及意義。

墨蘭的玩賞與交易市場的重新營造,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這方面不但需要中國蘭協中國蘭花學會的正面導向,而且還要廣大的墨蘭愛好者自珍自重。總而言之,市場交易是需求關係,價位高低是藝術氛圍問題,只要我們遵循這永恆不變的法則,墨蘭交易的春大定會如期來到!

國蘭

蘭花的幽香獨秀長青素雅,蘭是一種花卉又是一種精神象徵。中國蘭花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血脈相連,蘭學與國學血脈相連。這是全世界各種花卉史中所極為少見的。可以說,中國蘭花之所以這么名貴,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她是用一二千年的中國文化栽培出來的。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 :具1片頂生子葉 ; 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
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 :基數常為3 ; :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重要科                代表植物
澤瀉科    澤瀉   慈姑  矮慈姑 
莎草科香附子  荸薺 異型莎草 牛毛氈 蒲草(席草水莎草 扁稈藨草 風車草傘草旱傘草
禾本科
(根據莖是否木質化而分為竹亞科禾亞科
(竹亞科):毛竹 鳳凰竹  大佛肚竹 紫竹 闊葉箬竹 金鑲玉竹 
(禾亞科):稞麥(青稞)   三叉大麥    野大麥  小麥  水稻   粳稻  秈稻   糯稻    雜交稻     狗尾草     大狗尾草   甘蔗 竹蔗   斑茅   高粱   蘇丹草   假高粱   玉米(玉蜀黍)    黍稷   狼尾草  燕麥   野燕麥   毒麥  黑麥草   多花黑麥草   蕎麥  牛筋草(蟋蟀草)   (茭白)   薏苡   白茅    蘆葦    看麥娘      狗牙根  小黑麥
百合科 洋蔥 韭菜  金針菜(黃花菜萱草 百合 山丹 卷丹 石刁柏(蘆筍) 黃精 玉竹  絲蘭 土麥冬 玉簪 鬱金香
棕櫚科棕櫚 蒲葵  椰子  油棕   魚尾葵  檳榔  王棕  省藤  假檳榔
天南星科   
    菖蒲   半夏  虎掌南星  異葉天南星  大漂水葫蘆魔芋  馬蹄蓮 龜背竹 廣東萬年青   麒麟尾  紅鶴芋  紅掌紅燭白蝶合果芋
鴨跖草科火柴頭  鴨趾草  吊竹梅
姜科  蘘荷  砂仁  鬱金  艷山姜
薯蕷科 黃獨   山藥
蘭科白芨  石斛  劍蘭  墨蘭   春蘭  天麻  蝴蝶蘭 大花惠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