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是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於1929年,中科院四大植物園之一。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後為華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是中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華南植物園隸屬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從5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開始進行系統的學科規劃,圍繞熱帶亞熱帶植物資源的研究、開發利用和保護,先後建立了植物分類植物生態植物生理植物資源植物形態解剖植物遺傳6個研究室。為了國家的熱帶亞熱帶植物戰略資源的儲備,先後建立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西植物所武漢植物園鼎湖山樹木園,創建了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開創了我國自然保護事業的先河。根據國家和中科院關於"植被改造自然"的部署,建立了熱帶亞熱帶第一個定位站——小良熱帶人工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而後又建立了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鶴山丘陵綜合試驗站,進行長期的野外研究。從此確立了我園在植物學多學科綜合研究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園正門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和凝練科技目標,於2002年上半年順利進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序列;2002年下半年又完成了所園一體化的結構性調整。目前全園的機構設定分為四大模組:管理模組、科研模組、產業模組和待聘模組。

管理模組分為四處一辦一局(園)和一個臨時機構,即:綜合辦公室、科技教育處、人事黨群處、財務資產處、園林園藝處、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鼎湖山樹木園)和共建華南植物園工程共建工程指揮部(臨時機構);科研模組分為研究組和支撐系統兩部分,研究組包括17個組,支撐系統包括公共實驗室、信息文獻中心和標本館。主要學科方向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圍繞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環境與生態安全、物種的演化形成與維持、植物資源儲備與可持續利用,進行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成為我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科學知識傳播的重要基地,並在恢復生態學與系統演化植物學領域發展成為世界公認的高水平綜合性植物園;產業模組包含華南植物園管理責任有限公司(暫名)和廣東中科琪林股份有限公司;待聘模組包含了離崗安置人員,病休、停薪留職和借調等人員,出國留學人員和待崗人員等。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占地面積300公頃,引種熱帶亞熱帶植物6000種,擁有世界一流的木蘭科、姜科植物專類園,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廣州市"十佳旅遊景點".華南植物園屬下鼎湖山樹木園(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地面積1133公頃,有完整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景觀,保存著1800多種植物,500多種真菌,30多種脊椎動物和100多種鳥類,是蜚聲國內外的科研、科普和生態旅遊基地。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研工作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近兩年來共爭取各種科研項目99項,新增科研經費2704萬元,有5項科研成果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2項,三等獎3項),發表論文524篇(其中SCI論文89篇,EI論文12篇),出版專著25部,申請專利23項(其中6項已受理,5項已授權),2個新品種通過省級審定。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科技開發工作方面,2001年園辦公司邁出了整體轉制的步子,並在社會上成功融資。園控股的"廣東中科琪林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科院廣州分院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營業額達到3000多萬元,稅後利潤達到500多萬元,在新優綠化苗木技術產業化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剛組建的華南植物園管理責任有限公司(暫名)發展勢頭良好。

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繼續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保持良好的科研合作關係;2002年主辦了"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之陸地樣帶會議"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演替理論和生態恢復實踐學術研討會"兩次國際會議,進一步擴大了華南植物園的學術影響。

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歷史沿革
華南植物研究所前身為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於1929年。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同時易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華南植物園由陳煥鏞院士等創建於1956年,同年還創建了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暨鼎湖山樹木園,開創了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的先河。華南植物園和鼎湖山樹木園隸屬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2002年12月,中國科學院作出“兩所三園”戰略調整,撤銷華南植物研究所建制,改為華南植物園建制。2003年10月16日,經中編辦批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易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的發展方向:在創建國際一流科學植物園的同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圍繞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環境與生態安全、物種的演化形成與維持、生物多樣性保育、植物資源儲備與可持續利用等領域,進行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努力建設成為我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科學知識傳播的重要基地,並在恢復生態學系統演化植物學保育植物學領域發展成為具高水平的研究單位。

華南植物園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由3部分組成:一是保育和展示區(即原華南植物園部分),占地4237畝,建有木蘭園、棕櫚園、姜園、蘭園等30餘個專類園,遷地保育植物1萬多種;二是科研和生活區,占地552畝,擁有館藏標本100萬份的植物標本館,還擁有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氣象色譜儀光合作用儀等大型儀器設備的科研實驗大樓,以及專業書刊近20萬本(冊)的圖書館、計算機信息網路中心等支撐系統;三是建於1956年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地面積17,325畝,為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和中科院目前唯一的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育植物2400多種。這裡還是華南植物園管理的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所在地。此外,華南植物園還擁有廣東鶴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和小良熱帶海岸帶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定位研究站等一批野外生態觀測研究站點。

全園現有在職職工326人,其中科技人員201人(包括35名研究員、31名副研究員、25名高級工程師),三期創新崗位178個。現有博士生導師36人(其中外單位掛靠招生的博士生導師10人),有博士學位授予點3個(植物學、生態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授予點4個(植物學、生態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以及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1個。目前在讀研究生277人,其中博士生103人(包括3名海外留學生),碩士生174人。每年為國家培養輸送大批高級科技人才。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植物志》
目前,華南植物園根據學科發展與國家需求,設定了6大學科領域:1)全球變化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2)環境退化與生態恢復;3)植物系統與進化生物學;4)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可持續利用;5)農業及食品質量安全與植物化學資源;6)種質資源創新與基因發掘利用。6大學科領域下設25個研究團隊。

1954年以來,華南植物園編撰出版了《中國植物志》、《中國植被》、《熱帶亞熱帶退化生態系統植被恢復生態學研究》等專著340部(卷、冊);發表論文4000多篇。1978—2007年間共發表CSCD收錄論文2430餘篇,發表SCI收錄論文597篇,包括在《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著名雜誌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共取得353項研究成果,其中171項獲各類科技成果獎勵246次,包括193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與省部級以上獎勵;申請各類專利61件,授權34件。

華南植物園歷來重視科學傳播工作。現已建成科普信息中心等多個科學傳播場所和愛國科學家雕塑徑等多個愛國主義教育設施,開展了公眾教育理論、方法研究與實踐,常年舉辦各類科普培訓活動。華南植物園已成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廣東省、廣州市等各級政府和機構共建的知識傳播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示範點等30餘個,並連續2年榮獲“全國科普活動日先進單位”,還獲得其他各種榮譽10多項。每年參與科普活動和愛國教育的遊客達50多萬人次。

2002年底,中國科學院、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簽訂共建華南植物園協定。共建工程以“科學的內涵、藝術的外貌、文化的底蘊”為建設理念,以“人民滿意、專家滿意、政府滿意”為建設目標。通過三方共建,全園的基礎設施、園林景觀、科學內涵等各方面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為把華南植物園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植物園、成為人與自然完美和諧的典範奠定了良好基礎。

景點介紹

龍洞琪林

龍洞琪林龍洞琪林
是華南植物園最具有代表性景點之一,1986年入選為“羊城八景”, 它由棕櫚園和孑遺園兩個半島及人工湖組成,整個景觀自然和諧,最佳觀賞點是水榭。棕櫚園內棕櫚植物四季碧綠,椰風葵林一片熱帶風情,孑遺園內落羽杉四季分明,春來嫩綠、入夏青蔥、秋時棕紅、冬來飄落,一片溫帶景象,宛如一幅會變的風景圖。

廣州第一村

在廣州人的發祥地——飛鵝嶺的遺址上復原建成。約50年前,考古學家在廣州發現了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飛鵝嶺。經過專家的考證,這就是廣州人的發祥地之一。該遺址現位於華南植物園內一條寬約80米至100米、縱深約250至300米,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山間谷地中,總面積約3公頃。該景點由標誌性廣場、遺址觀光暨遺址保護群、大型塑像與主題雕塑群、模擬原始生態村落、模擬考古現場、歷史文化展館等構成,全面展示4000多年前先人們的生活和生態環境。遊客還可在陶藝製作區像幾千年前的祖先那樣燒制陶器,在射箭場和農耕示範區親身體驗一下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由塑膠樹和真樹相結合建成的“樹屋”,則可以讓遊人上樹“休息”,做一回“原始人”。

大型展覽溫室群

占地10000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綜合性溫室,集科研、科普、旅遊為一體,展示熱帶雨林植物、沙漠植物、高山植物和奇花異草。溫室設計方案採納了法國著名的溫室設計公司設計的木棉造型,該設計的靈感源自於廣州市市花木棉花。溫室由四個造型各異的五邊形溫室相互連線,組成了木棉樹的花枝。溫室的設計和水系相互映照,水系的設計形成整個木棉花枝和葉子,沿著水系,四座大小不一的花瓣形溫室串聯起來,遊客可以從綿延的葉形橋步行到溫室參觀,也可以乘坐水上電瓶車來到溫室,進行水上參觀。這座專門為植物建造的新“房子”包括一個主體展覽溫室和三個輔助性溫室。科普信息中心:分“時光隧道”、“植物與人”、“植物生態”、“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四個主題內容,用實物、模型、圖片、多媒體視頻等形式展示與植物學有關知識。展廳在結構造型、展覽設計上講究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富於變化,互動性強,比較適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時光隧道”主要利用通過影、音、圖像等媒體技術構造成時光隧道的形式來表現植物的演化歷史,讓人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穿越幾十億年的生物演化進程,來了解植物進化及相關知識。

在科普信息中心內還建有霧屏立體成像系統幻影成像系統,霧屏影院展頂由三個屏霧連線而成,構成弧形螢幕,通過弧形螢幕成像,實現影、音立體效果,霧屏影院的圖像清晰,富有動感,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視聽新體驗,讓人們在一種輕鬆而又愉快的環境中了解科普知識。幻影成像以濱海植被為主題,利用模型和影視多媒體技術,通過動態異形屏投影系統表現海岸、紅樹林、熱帶雨林等幻影場景,宣傳生態系統保護。

歷史展覽館

建於2005年,設計上以表現植物園特性為重點,融入嶺南特有的黑桃木結構和雕花造型彰顯出植物園的“華南”特點;在顏色的配用上,運用了黑、灰、土黃等基色,體現植物園歷史的厚重感與文化的積澱。歷史展覽館分為序廳、陳煥鏞專欄、歷史沿革、全面發展與共建工程五個展區,通過一幕幕珍貴的、泛黃的記憶,揭開植物園歷史之旅。 

名人手植樹區

名人手植樹區名人手植樹區
華南植物園優美的環境和豐富的科學內涵不但吸數以萬計的旅遊愛好者,同時還吸引了不少國家領導人以及國賓前來參觀和訪問,並欣然在此植樹留念。名人手植樹區位於中心大草坪旁,其中有朱德委員長種植的青梅,葉劍英元帥種植的木棉樹董必武副主席種植的青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種植的海南紅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種植的無憂樹,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種植的樂昌含笑,高棉國王西哈努克及夫人種植的無憂樹,泰國詩琳通公主種植的詩琳通木蘭,阿富汗前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種植的紅花天料木等。十多種珍貴樹木枝繁葉茂、茁壯成長,為華南植物園增添了又一人文景點。蒲崗自然教育徑:占地面積約1.5公頃,以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植物學和生態學知識為主題建成蒲崗自然教育徑,是我國第一個集遊覽觀光、科普教育、人文景觀為一體,向公眾普及植物學、生態學知識以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區內有重要人文景觀、廣州市重點保護文物――文天祥的老師朱澄的古墓。

專類園指南
華南植物園建園過程中,遵循了“師法自然”的中國園林美學思想,根據植物分類系統和生態習性,建立了木蘭園、姜園、竹園、棕櫚區、孑遺植物區、藥用植物區、蘭園、蘇鐵園、蕨類與陰生植物區、蘭園、鳳梨園、杜鵑園、山茶園、城市景觀生態園、能源植物區、澳大利亞植物園等近30個專類園:木蘭園、姜園、竹園、
鳳梨園、藥用植物區、蕨類與陰生植物區、蘭 園、棕櫚園、蘇鐵園、孑遺植物區、澳洲植物園、城市景觀生態園等。

旅遊項目

華南彩彈野戰俱樂部:現陽剛之威顯巾幗之美還童年夢想盡在華南野戰俱樂部。設有五個戰區:焦林戰區,戰壕戰區,木屋戰區,竹林戰區,磚屋戰區。可同時容納40人參戰。也可3-5人遊戲。遊戲方式多樣,有奪旗賽、“殲滅戰”、營救人質間諜行刺攻占據點對射打靶決鬥等。俱樂部還專為情侶設有迷你陣地,供有情人同蹈“愛戰”。

琪林軒餐廳:依湖而建,設有湖面餐廳,內設16間貴賓房及容納300人會議用餐大餐廳。

旅遊腳踏車: 雙人、三人、兩輪、四輪、造型各異的腳踏車,安全性高,趣味性濃,是一項適合家庭、情侶、朋友之間交流感情的休閒娛樂項目。

燒烤場:環境幽靜,周邊綠樹成蔭,有燒烤爐80個,提供各種燒烤工具,可同時容納800人進行燒烤。

戶外體驗式培訓基地:華南植物園占地面積300公傾,園區分遊客遊覽區、苗莆區及非遊覽區火爐山,天哲公司於2003年進駐華南植物園,在植物園投資興建了大型的戶外體驗式培訓基地,同時在火爐山開發了三條野外拓展訓練線路,其內容包括:草地叢林穿越、登山、攀岩、下降、野餐等項目,供廣大企事業單位員工戶外培訓活動備選。

電瓶車:電瓶車環保舒適,為您提供安全快捷的遊覽方式。

文化建設

我園在制訂創新試點工作方案的同時,以中科院黨組關於創新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若干意見和新時期辦院方針為指導,聯繫實際,擬訂園創新文化建設的目標,即:倡導無私奉獻的"綠葉情操"、開拓進取的"細根精神"和志存高遠的"木棉風采"。這種具有我園特色的創新文化,不僅吸收並體現了科學院"唯實、求真、協力、創新"院風的精髓,也是我園"嚴謹治學、艱苦創業、以人為本、民主辦園"的優良傳統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揚。目前這種創新文化正在逐漸成為全園的共識和行為規範。

(1)精神層面內涵
綠葉情操:綠葉為植物生長日夜工作,當我們欣賞紅花時,它甘當陪襯;當我們讚嘆參天大樹時,它卻默默凋落。綠葉精神之寓意就是辛勤勞動,無私奉獻;富有獻身精神,為培育和扶持棟樑之材,甘當"人梯";當好陪襯,配角,助手,不追名逐利,不妄自尊大。

細根精神:細根總是縱深生長,不管環境多么惡劣,它總是在開拓,並總在支撐整個植株。細根精神之寓意就是默默無聞,忘我工作,不好高騖遠,不譁眾取寵;迎難而上,鍥而不捨;齊心協力,團結拼搏;植根於土壤(民眾)之中,堅持不懈,開拓進取。

木棉風采:木棉是廣州市花,也叫英雄花。木棉風采之寓意就是志存高遠、信念堅定;在逆境中無所畏懼,不屈不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展現團隊精神英雄主義,在"三性一攀登"中敢爭第一的勇氣。

(2)制度層面內涵
現代管理制度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重要特徵。在創新文化建設中,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依法辦園,以德興園"的方針,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使工作理念、文化理念和運行機制制度化,使管理、科研和各類人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既有寬鬆自由、協力和競爭的學術環境,又有一整套規章制度來保證這種環境的營造和穩定。

(3)園區環境建設
園區環境建設和改造以及研究所的形象設計,與精神層面和制度層面相得益彰,園區建設是創新文化內行的外在表現,是創新文化建設的切入點之一。因此,我園提出了以已開發國家中等水平為標準的園區建設規劃,力爭營造一個綠化、美化、淨化,體現科學文化內涵與自然生態和諧的園區環境,充分展示科研國家隊的良好形象。

科研機構

科學研究科學研究
生態研究所:以受損生態系統恢復、全球變化生態系統C過程為主要研究方向。以野外定位研究台站為基地,開展海岸帶、喀斯特荒坡礦山等退化生態系統,以及退化和污染農田的恢復與重建研究。

經濟植物研究所:主要從事熱帶亞熱帶經濟植物資源的戰略儲備、評價與利用研究。以相關的專類園為基地,開展能源植物、藥用植物、野生花卉和果蔬資源的篩選、馴化、評價與開發研究。

生物技術研究所:利用生物技術進行戰略資源植物品質改良和新品種選育。以相關的專類園和實驗室為平台,著重於能源植物、觀賞花卉品質改良與種質創新研究。

系統與進化研究所:以相關的專類園和標本館為平台, 以高等植物熱帶亞熱帶重要類群的專科專屬研究為基礎,以類群的系統發育重建與分類系統建立為核心,開展多學科、多層次的綜合研究,探討植物的進化與適應機制。

園林與景觀研究所:主要從事園林植物生物適應機理與資源保育,以及園林景觀設計研究。以相關的專類園為基地,著重於園林植物資源評價與套用、園林設計與規劃研究。

珍稀瀕危植物研究所:以相關的專類園和實驗室為平台, 著重從遺傳發育生理生態多途徑進行珍稀瀕危植物的致瀕機理與保育研究。

門票及服務

導遊圖導遊圖
門票:
售票時間:
7:30 —17:30
門票價格: 成人票10元;兒童票5元。成人遊客16-50人八折,50人以上七折;大中專學生憑學生證,16-50人七折,50人以上六折。
半票優惠: 1.1-1.4米兒童;殘疾人憑有效證件;中小學生團體憑學校證明。
免票優惠: 1.1米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現役軍人、榮譽軍人憑有效證件。

月票:
普通月票:
25元,購票時請攜帶一寸正面免冠照片。
優待月票: 10元,男55、女50周歲以上憑身份證購買,購票時請攜帶一寸正面免冠照片。
銷售時間: 每月25日到下月5日的8:00—17:00
導遊服務: 40元/位,每隊限50人,遊覽時間約2小時。
研究生導遊服務(周末及節假日提供):100元/位,每隊限50人,遊覽時間約2小時。(需提前預約)
遊客中心提供輪椅、拐杖、嬰兒車服務。

地理及交通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地圖方位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龍洞天源路1190號

乘車路線:

235、28、30、39、84、534、535、564路公車,華南植物園站下車。
54、218路公車,中科院化學所總站下車,前走800米到華南植物園西門。
捷運三號線天河客運站下車,轉235、28、30、39、84、534、535、564路公車,華南植物園站下車。

植物園:綠色的展覽館

植物園是研究植物的生長發育、植物引種後的適應性和經濟性狀及遺傳變異規律,總結和提高植物引種馴化的理論和方法;建立有園林外貌和科學內容的各種展覽所、館和試驗區,作為科研、科普園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