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1983年11月,鷹潭市民以投票表決方式,評出樟樹為市樹。 鷹潭,上世紀八十年代升格為地級市,1983年升格為省轄市。 月湖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鷹潭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鷹潭市

是江西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工業型城市,贛東北區域中心城市,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信江中下游。鷹潭因“漣漪鏇其中,雄鷹舞其上”而得市名。鷹潭地理位置優越,史稱“東連江浙,南控甌閩,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門戶”,其貨櫃貨運量在2010年居中國的前十位,已經發展為多種文化共存的現代都市。下轄月湖區、貴溪市和餘江縣。全市通行贛語

0701吧

0701吧,創立於2006年4月,創建人已無可考。0701吧經歷了6年的發展,已經從鷹潭本地發帖互動、交友、論壇,成長為江西省和全國一些城市網民身邊的生活顧問和綜合社區。0701吧以其開放、包容、充滿大都是人文關懷的特色受到了當地和外地網民的喜愛,並逐漸成為地方各行業商家認識的合作媒體,0701吧的創立也帶動了一些周邊縣區和其他一些地方吧的建立。0701吧吧主由鷹潭信息網同名網站0701吧站長小胖的室友擔任。本吧主要特色欄目有: 鷹潭魅影、重大新聞 、原創思想 、便民服務、 窗外世界、風土人情等,已初步形成鷹潭吧的獨特風格

都市概況

鷹潭市,江西省省轄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既是千古“道都”,又是新興的“銅都”。
鷹潭市是贛北交通、政治、商貿、文化、旅遊、科技重心。地處4省交匯處,浙贛、皖贛、鷹廈三條鐵路主幹線縱橫交匯,是中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東連江浙,南控甌閩,信之大邑,六省通衢”的區位優勢明顯,是國家甲級對外開放城市,是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三角區腹地,是國家戰略區域發展海西經濟區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鷹潭市是道教正一派祖庭。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間福地”而聞名天下,《水滸傳》開天闢地重筆描繪道教仙山龍虎山,龍虎山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雙冠”景區,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越崖墓群,道教第十五洞天三十二福地嗣漢天師府,龍虎山以其道教祖庭、丹霞地貌和春秋戰國大型崖墓群珠壁聯合為特色,在世界級風景名勝區中獨樹一幟。
鷹潭市享譽“中國銅都”之稱。貴溪江銅冶煉基地是中國現代化程度最
高的,位居亞洲最大、世界前三強的銅工業生產基地。同時是和重要的黃金白銀及硫化工原料產地。全市年均氣溫19℃,常年主導風向為東風和東北風。鷹潭地處亞熱帶地區,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全年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
轄區高校:江西師範大學鷹潭校區、 鷹潭廣播電視大學、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
歷史名人:戰國“諸子百家”之一鬼谷子,唐朝元和二年進士、翰林大學士吳武陵,宋孝宗乾道八年進士、理學宗師陸九淵,明朝武宗正德十二年進士、明嘉靖朝內閣首輔夏言,偉大的民主主義者鄒韜奮等等
風景名勝:江西省龍虎山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仙水岩天門山、仙人城、象鼻山仙女岩、無蚊村、正一觀、天師府、上清宮、九曲洲、白鶴湖、香爐峰、三陽硐府、畲族風情、四大古鎮、明清建築群等

城市標誌

市花
月季,被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薔薇科。常綠或
鷹潭市花月季花(5張)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多紅色﹐偶有白色﹐可作為觀賞植物,可作為藥用植物,也稱月季花。月季花是鷹潭市的市花。鷹潭是我國月季花的主要原產地之一。鷹潭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宜月季花的栽培生長,月季花的品種有上百種。月季花花姿豐盈,端莊高雅,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
市樹
樟樹是樟科常綠大喬木,樟樹是鷹潭市樹。樟樹在鷹潭市有悠久的生長歷史,樹姿雄偉,枝繁葉茂,四季常青。1983年11月,鷹潭市民以投票表決方式,評出樟樹為市樹。

城市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城市
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中國銅產業基地
浙商最佳投資城市
浙商重點推薦投資城市
中國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基地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地

地理位置

鷹潭市地處東經116°41'至117°30',北緯27°35'至28°40'之間。
鷹潭市
西部與江西省省會南昌市,東部與江西省上饒市,南面與江西省撫州市毗鄰,東南一隅與福建省南平市相連。
鷹潭市位於4省交匯處,“東連江浙,南控甌閩,信之大邑,六省通衢”的區位優勢明顯。

都市發展

區位優越

浙贛、皖贛、鷹廈三條鐵路主幹線橫穿東西,縱貫南北,15個火車站連珠成串,境內營運里程達156.3公里。公路四通八達,320、206國道縱橫境內,上海至瑞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掛線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車,乘車鷹潭至南昌1.5小時,達上海5.5小時,到杭州4小時,市、鄉、村公路網路相通。全市水運通暢,千里信江直通鄱陽湖。

礦藏資源

鷹潭市已探明儲量的有、瓷土、石膏、矽石、花崗岩等30餘種,其中冷水銀礦儲量為全國之最,雷溪石膏礦為華東之冠,上祝瓷土礦儲量、品位列江西省之最,花崗岩品種繁多,儲量達64萬立方米。

實力雄厚

鷹潭市駐有中央、省屬10多家大中型企業,有中國300強工業企業之一的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有亞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五位、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銅冶煉廠——貴溪冶煉廠,陰極銅產量達40萬噸,享譽“中國銅都”之稱;有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華東電網主力電廠——貴溪電廠,2004年11月已開工建設投資27億元、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二期工程;有全國四大磷胺廠之一,年產24萬噸複合化肥廠;有銀鋅儲量“華東之最”的銀礦及國家大型建築企業首鋼四建,中國有色十五冶等。全市地方工業迅速崛起。按照“五高”要求規劃建設了10平方公里貴溪市工業園,已投產企業35家,形成了銅材、光電子、建材、化工、醫藥食品等五大支柱產業。其中,南方照明公司、竹輝公司被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一批名、優、特、高、精、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城市優美

鷹潭市具有工業、交通、商貿、信息、旅遊等諸多優勢和較強輻射功能,是贛東北地區中心城市。城市基礎設施完善,道路循環互通;城市空氣清新,主要指標達標;完成了老城區主要街道改造和城南區開發,已初步形成“顯山、露水、綠色”的生態城市。

文化傳承

為傳承中國道教文化,體現中國道教發源地,2002年5月鷹潭市路監
局對月湖區交通街至中心廣場內環街區更名上清宮路、仙岩路、正一觀路,總長約2公里。
在龍虎山禾觚岩與金鐘峰之間,隱藏著一個聞名天下的第一絕景——仙女岩。仙女岩的其他美稱:“仙女現花”、“思源壁”、“大地之母”,也許能夠猜出她是什麼秘密所在了。仙女岩就是個龐大的岩壁,酷似一個裸體女子的下身,是那樣逼真自然,出神入化,很難想像,這會是天然形成的。然而,它的的確確是天設地造的,沒有絲豪人工雕鑿的痕跡。而且,在它的前面大自然還安排了另一座山岩為它遮風避雨,防止邪惡力量的傷害。
在江西省鷹潭市境內的龍虎山張道陵煉丹處。據《龍虎山志》記載: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遷還龍虎山之後,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時在此建天師廟;北宋崇寧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張繼先奉敕修葺,徽宗時改天師廟為演法觀。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賜帑重修,並改演法觀為正一觀

人文環境

鷹潭市地處世界自然遺產龍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環繞地”,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區龍虎山、中國道教聖地“嗣漢天師府”、象山森林公園、上山修竹山莊、白鶴湖、鬼谷洞、香爐峰、三陽硐府等自然景觀;還有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贛東北紅色根據地遺址、畲族風情、四大古鎮、明清建築群等人文景觀。

土地肥沃

鷹潭市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南方最大早熟梨基地、江西省重點產材基地、長江防護林基地、國家儲備糧基地。全市耕地50萬畝、林地263萬畝、毛竹31萬畝、果業面積10萬畝、水面5萬畝;森林覆蓋率56%。境內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農業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偉人題詞

在鷹潭火車站站前廣場,鄧小平同志題寫的“鷹潭是個好口子!”非常醒目。1985年2月,鄧小平南下視察,望著火車站裡繁忙的貨物運輸,風趣地對當地領導說:“你們鷹潭不錯嘛!五顏六色呀(指物產豐富),交通樞紐嘛!”“鷹潭是個好口子,有發展前途!”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福建從對台前沿成為改革開放先行省份,經濟活躍,物流涌動。對接福建沿海開放城市,鷹潭因“東連江浙,南控甌閩”,位於浙贛、皖贛和鷹廈三條鐵路大動脈的交匯處,交通區位優勢日漸顯現。鷹潭,上世紀八十年代升格為地級市,1983年升格為省轄市。
風雨鷹廈線。鷹廈鐵路是穿越鷹潭的三條鐵路幹線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後自主建設的第一條入閩鐵路。當年,為了對台工作的需要,鷹潭成為“前方的後方,後方的前方”,鷹廈線成為戰術通道、戰略通道。
鷹潭緊鄰光澤、武夷山,與福建山水相連,文化相近,人脈相親,交往頻繁。鷹潭的母親河信江河發源地在福建光澤,兩地在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方面一直有著很好的協作。

鐵路動脈

鷹潭站是江西省唯一一個特等站。特等站是中國鐵路車站中最高等級的車站。全國擁有此殊榮的特等站如下:黑龍江省牡丹江站、河北省山海關站、豐臺站、河北省石家莊站、山西省大同站、甘肅省蘭州西站。鷹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發達,經濟發展快,網友稱鷹潭市為“大鷹帝國”,喻意鷹潭前途一片光明。
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陽湖與長江水系貫通,維繫八方情感。鷹潭已建成鐵路和公路的“雙樞紐”。

鷹廈線

鷹廈鐵路,又稱鷹廈線,是中國東南地區最重要的
鷹潭站
鐵路幹線。它北起江西省鷹潭市,南至福建省廈門市。鷹廈線穿越武夷山山脈後,沿閩江支流富屯溪谷地延伸,到達南平附近的外洋車站,線路折向西南,順著閩江另一條支流沙溪谷地修築。然後在永安附近改向東南,穿越戴雲山脈,進入閩南的九龍江流域,沿江而下,經過集美廈門兩道海堤到達福建省廈門市,全長705公里(含漳州支線11公里)。它在鷹潭與浙贛鐵路交匯,在南平市的外洋站與外福鐵路相交。

浙贛線

浙贛鐵路,又稱浙贛線,建於1899年,是我國早期鐵路幹線之一。它東起浙江省杭州市,經江西省鷹潭市,西至湖南省株洲市。線路自滬杭線的終點杭州向西延伸,進江西省境內,經醴陵市,達株洲市。浙贛線在鷹潭市貴溪站與皖贛線接軌,在鷹潭站與鷹廈線接軌,是華東和中南地區聯繫的重要交通幹線。

皖贛線

皖贛鐵路,又稱皖贛線,建於1958年,1981年全部建成,1982年全線通車。它北起安徽省蕪湖市至南至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全長570km,北邊連線寧蕪鐵路,南邊連線浙贛鐵路和鷹廈鐵路。皖贛線,溝通皖、贛兩省的鐵路幹線。

經濟發展

2011年一季度增長24.6%,回調到上半年的12.9%,再次回調到四季度的12.3%,但經濟運行的基本面總體較好,據省統計局核定,全市生產總值突破700億元,達到82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3%,GDP增長仍處於一個相對較快的增長平台,增幅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38.14、276.17、312.39億元,分別增長14.3%、33.1%和23.0%。人均GDP邁上了新高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達到57754元,根據年平均匯率折算,突破7000美元,達到7845美元。

工業生產平穩

受大中型企業低速增長的影響,全市工業呈現“低開穩走”態勢。2011年,全市16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39.55億元,增長15.0%,其中市屬工業快速增長,增加值破百億,達101.83億元,增長19.8%。其特點:一是非公制企業增勢強勁。2011年,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增加值93.03億元,增長22.2%,增速快於國有控股企業11.4個百分點,拉動全市工業增長8.7百分點。二是優勢產業發展向好。在不斷調整最佳化銅產業結構的同時,銅產業增速穩步加快,2011年,規模以上銅產業實現增加值203.96億元,增長13.6%,增速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加快2.4和1.4個百分點。三是小型企業持續領跑。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小型企業表現突出,實現增加值76.91億元,增長23.3%,快於大型企業12%、中型企業9.1%的增幅。四是近八成的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2011年,全市統計的33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6種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增長面達到78.8%,其中銅材加工111.28萬噸,增長25.6%,電解銅94,04萬噸,增長4.3%,節能燈管2.33億隻,增長25%,水錶442.86萬隻,增長14.4%,皮革鞋靴379.8萬雙,增長28.7%。

服務業發展快

2011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百億,達312.39億元,增長13.0%,增幅高於全省2.3個百分點,高於GDP增幅0.7個百分點。其中重點產業培育加快。旅遊市場持續火熱。2011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80.31萬人次,增長31.1%,實現旅遊總收入80.06億元,增長33.6%。其中旅遊景點門票收入超億元,達1.2億元,增長61.5%。物流產業不斷壯大。全市已擁有物流企業240家,比上年新增154家,物流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1.07億元,增長,29.0%,上交稅收3.1億元,增長28.4%。基礎性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實現增加值59.46億元,增長30.9%;批零住餐業實現增加值62.71億元,增長9.4%。

農業生產總值穩

2011年,全市實現農林漁業增加值48.14億元,增長4.3%,增幅高於全省0.1個百分點。其中糧食喜獲豐收實現“八連增”,全年糧食總產突破65萬噸,達到65.47萬噸,增長2.3%。經濟作物穩步增長。油料產量增長17.2%,蔬菜增長4.4%,瓜果增長10.9%。養殖業生產形勢向好。全年生豬出欄140.72萬頭,增長12.7%,肉類總產12.93萬噸,增長18.8%,年末生豬存欄75.97萬頭,增長21.1%;水產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2.08萬畝,增長7.0%,水產品產量7.58萬噸,增長4.7%,其中養殖業產量6.12萬噸,增長5.3%。

“道”都風光

“中國道都”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南郊16公里處,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間福地”而聞名天下,是我國道教的發源地和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她既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8年)、國家森林公園(2000年)、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2001年)、國家5A級風景旅遊區(2012年),又是國務院確定的二十一處重點對外開放宮觀之一(1983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家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了“中國丹霞”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江西龍虎山和龜峰作為“中國丹霞”聯合申遺項目,成為江西唯一擁有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的“雙冠”景區。
龍虎山丹霞山水美景與道教文化、崖墓文化、禪宗文化、龍虎山(13張)民俗文化、心學文化揉合在一起,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又是一處新興的旅遊勝地。她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南郊16公里處,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間福地”而聞名天下。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第一回開天闢地“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把她的美妙與神奇描繪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龍虎山的神奇在其崖墓群。泛舟瀘溪河上,兩岸的崖壁猶如一幅歷史畫巻展現眼前。一個個山崖墓穴,形態各異,高低不一。有的單洞單葬,有的連洞群葬。淡黃色的古棺木和塹底封門之間的 泥磚清晰可見。據考證,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的墓,距今已有2600年的歷史。考古工作者在發掘到的幾百件文物,如十三弦木琴、斜紋紡織機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都十分珍貴,堪稱中國崖墓文化的發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館。而墓內所葬何許身份之人,為何要冒險葬進山崖,如何放進懸崖峭壁之中,至今仍是一個謎。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陸敬嚴教授經過長期研究,在龍虎山仙水岩,採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絞車、滑輪、繩索等,進行了崖棺吊裝試驗,一次成功,對於“如何安放”,便有了一個說法,每天在龍虎山仙水岩都有這樣的表演,由當地以採藥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遊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過程,令人驚嘆不已。
龍虎山是一座名山還在於她是中國道教的發源處。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原名為雲錦山山麓肇基煉九天神丹,研創道教。“丹成龍虎見”,山名遂改為“龍虎山”道教由此登上中國歷史舞台。至唐朝,道教為國教,宋元明時期,歷代天師被敕封“一品”,龍虎山統領江南道教,成為中國道教的傳播中心、“百神 授職之所”。道教最興盛時期,龍虎山建有10座道宮、1處道觀、836座道院,其中以“上清宮”規模最大,宮內伏魔殿和鎮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筆下的“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的出生地,龍虎山作為道教聖地,在海內外道教界備受推崇,來此朝聖、觀光者絡繹不絕。

世界自然遺產地

龍虎山是世界丹山碧水類丹霞峰林地貌景觀自然美的傑出代表,中國山水畫等藝術創作的天然模本,其俊秀的丹霞石峰、石柱及組合是世界珍稀微地貌景觀的典範,是地貌演化歷史過程中壯年晚期-老年早期階段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地貌地質作用中展示雨水侵蝕型丹霞峰林地貌特徵和河流侵蝕型老年早期疏散式丹霞寬谷峰林地貌特徵的典型例證。龍虎山是一處罕見的珍稀瀕危物種的避難所和棲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價值。這裡,保存有完整的低海拔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世界極具瀕危鳥種中華秋沙鴨最大越冬群體,達到國際濕地公約提出的國際重要濕地標準。龍虎山是丹霞景觀與歷史文化完美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型例證.

世界地質公園

龍虎山的丹霞地貌類型齊全、典型、精美、珍稀,素有“丹霞仙境”之稱。其成因多樣,以構造侵蝕為主,並有水流沖刷侵蝕、風化溶蝕、崩塌等多種類型。由於新構造運動差異性和岩性、地質構造與風化侵蝕程度差異,形成了從幼年期、壯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擁有一整套富有典型意義的丹霞微地貌景現,包括峰牆、石林、峰叢、方山、崖壁、線谷、嶂谷、穿洞、圓丘等多達23種類型;丹霞與瀘溪河、清水湖山水相依.組成碧水丹山的天然畫廊,有景點170多處,美學價值極高。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由龍虎山園區、龜峰園區和象山園區組成。園區恰位於紹興一光澤縫合帶上,保留有該帶極為少見的揚子古板塊與華夏古板塊碰擠對撞的地質構造剖面;在中生代形成的火山盆地與紅色盆地組成的疊合盆地中,有晚侏羅世火山地層層型剖面及火山口等火山地質遺蹟和火山地貌景觀,以及恐龍蛋等化石,是研究中生代陸相盆地地質構造的最佳場所。龍虎山地質公園地質遺蹟融地學、美學、人文科學於一體,珍稀而典型。

道教“麥加”

龍虎山:世界道教文化的屋脊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是道教對宇宙生成論的經典概括。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的思想教義、陰陽哲學,傳承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厚重人文,是記錄中國農耕文明時代自然文化遺產的一部史書,更是炎黃子孫的文化家園和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所以,從道教文化的高度上來說,龍虎山不僅是中國道教的“喜瑪拉雅山”,更是世界道教文化的屋脊。

世界級天然氧吧

龍虎山
龍虎山景區土地總面積23218公頃,森林面積14300公頃,森林覆蓋率62%,活立木蓄積量50餘萬立方米,活毛竹170萬餘株.龍虎山景區地處亞熱帶濕潤地區,生物多樣,植被豐富,森林植被分布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植物區系接近於福建的武夷山。
具有典型丹霞地貌區動植物分布群落.生態環境多樣,植物物種豐富,為多類昆蟲、鳥類和獸類的繁殖與棲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 植物分布特點 龍虎山的植物區系接近於福建的武夷山。由於海拔較高,山勢陡峭,因此植被垂直分布明顯,主要的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山頂矮林等。龍虎山植物分布:海拔1200~1300米處,有猴頭杜鵑、雲錦杜鵑、梗越桔、箭竹、黃山杜鵑、高山黃楊、黃山松、滿山紅、馬銀花燈籠花、扁拔越桔、夾迷、合竹夾迷、山礬、紫丁杜鵑、柃木、水越花秋、毫豬刺、石耳等。 從海拔1000~1200米處的天門山一帶,上層喬木以黃山松為主,木荷、山玉蘭、華東黃杉伴生,樹高從7米至20米之間,生長良好。下層喬木有燈籠樹、山茶、山櫻、映山紅、紅花油茶、白豆杉、三尖杉、小檗、猴頭杜鵑、雲錦杜鵑、江南山柳...

角山窯址

經過20年發掘的鷹潭角山窯址是我國商代大型窯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時間最早的貿易化性質的專業性陶器生產基地。繼1983年、1986年的兩次試掘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進行大規模挖掘。到目前為止,共發掘各類遺蹟22處,確定規模面積3萬餘平方米。找到了陳腐池、煉泥池、蓄泥池、蓄水池、排水溝、工棚、煉成坑和灰坑等,再現了陶器製作的一系列過程。在出土文物方面,除三足盤、缽、罐、?(jiǎ讀音同“甲”) 、杯、器蓋、豆、紡輪、網墜、陶拍、陶支座、陶墊等外,還有一些新的器型,如提梁罐、捏流帶把罐、平底盞、圓柱形拍面陶拍、制陶工具杯形器、鳥首四乳釘器蓋等,完整器物和復原器物已達120餘件。另外還有相當數量尚未修復的和在遺蹟中已暴露未提取的完整器物。
角山窯址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因交換而造就的窯場,是一批已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的獨立手工業者經營的專業化程度很高的窯場,記數符號的發現也證明這裡生產和交換的規模已經非常宏大。由於角山窯址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之地,它的發掘為這些地區商代遺址陶器的燒造提供了確切的窯口依據。作坊區的進一步發掘,將為研究中國早期窯業生產和陶器製作工藝狀況提供寶貴資料,在我國陶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行政區劃

鷹潭市管轄月湖區(市政府駐地)、梅園新區、信江新區、高新技術開發區、貴溪市、龍虎山風景區、餘江縣。全市總面積3554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駐月湖區(市轄區),郵編:335000,代碼:360600,區號:0701。

市轄區

月湖區郵政編碼335000。區人民政府駐勝利東路。轄6街道1鎮1鄉。月湖區地處江西省東北部,因境內西南有——奇岩,“岩洞半月形,洞臨白露河,河寬似湖”而得名。城區東北部為市級黨政機關所在地,北部、中部屬貿易和餬口區,西部為市產業園區。下轄童家、夏埠、四青、梅園、江邊、交通、東湖、白露六個街道,面積137.38平方公里。
月湖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鷹潭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北部為市級黨政機關所在地,北部、中部屬商業和生活區,西站和東西兩端為工業區。月湖區地理條件獨特,交通運輸極為便利,素有“六省通衢”之譽,如今更是成為上海經濟區和廣東經濟特區的中心地帶,是連線沿海發達地區和西部開發地區的重要橋樑。月湖區自然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

貴溪市

貴溪市,面積2480平方千米,人口56.3餘萬。郵政編碼335400。市人民政府駐雄石路。自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建縣,至今已1240年,1996年撤縣設市。全市轄3個街道、13個鎮、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東門街道、雄石街道、花園街道、泗瀝鎮河潭鎮周坊鎮鴻塘鎮志光鎮流口鎮羅河鎮、金屯鎮、塘灣鎮、文坊鎮、冷水鎮、龍虎山鎮、上清鎮、濱江鎮、白田鄉雷溪鄉彭灣鄉樟坪畲族鄉耳口鄉、天祿鎮,共有22個居委會、203個村委會。還有8個林(墾殖、園藝)場:塔橋園藝場、河潭墾殖場、西窯林場、雙圳林場、耳口林場、冷水林場、三縣嶺林場、上清林場。其中,龍虎山鎮、上清鎮、上清林場由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管理。
國土面積2480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7個林(墾殖、園藝)場。城市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建成區16.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5萬人。現為“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市”,被譽為“銅都銀鄉”。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貴溪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溪就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革命家朱德、王稼祥、方誌敏等都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留下過戰鬥的足跡,貴溪人民各個時期為中國革命英勇獻身的5540名烈士的鮮血,灑滿了這塊紅色的土地。 土地肥沃,農業資源豐富。貴溪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南方最大早熟梨基地、江西省重點產材基地、長江防護林基地、國家儲備糧基地。

餘江縣

餘江縣,面積937平方千米,人口35.5萬。郵政編碼335200。縣人民政府駐鄧埠鎮。轄6鎮5鄉7場。境內浙贛、皖贛鐵路、320、206國道、311、景鷹高速公路縱橫交錯,距上海、福州、溫州等發達地區均在八小時經濟圈內。人文薈萃,歷史豐厚,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賦詩頌揚過的地方,近代文化旗手鄒韜奮的故鄉。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河兩岸三組團”的水景園林城市漸具雛形;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7.5億元,完成重大建設項目40餘項。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67元。紅石,質地硬,色型美,開採成本低,為天然優質建築材料,鷹潭城鄉建築多用此石材。

歷史滄桑

傳說園中的龍頭山上有許多大樟樹,而山麓下有一個深潭,許多老鷹經常在這一帶盤鏇飛舞。樹影婆娑,潭水清幽,“漣漪鏇其中,雄鷹舞其上”,成為一道絕美風景,眾口相傳,鷹潭由此得名。
早在公元前16~11世紀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中國陶瓷生產的一個重要基地(角山窟址群的發掘曾在中國考古界引起巨大凡響),秦至唐代一起由余汗縣(今餘干縣)管轄(中間曾一度劃入晉興縣管轄),唐代稱鷹潭坊。唐末置貴溪縣,鷹潭劃為貴溪縣轄地;
明萬曆在鷹潭設巡檢司,清乾隆定名鷹潭司,同治四年(1865)改名鷹潭鎮,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6年。1957年1月升格為縣級鎮,1958年4月又降格為貴溪縣轄地;1960年7月再次升格為縣級鎮,1979年撤鎮設市。1983年7月升格為省轄市,原鷹潭市區域改為市轄月湖區,同時轄貴溪市、餘江縣。
1985年7月,被列為我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國家計委在《2000年全國城市發展戰略重點》中,又把鷹潭確立為“沿鐵路幹線重點發展城市之一”。

旅遊線路

道教文化游:上清古鎮——大上清宮——天師府——正一觀
瀘溪攬勝游:上清古鎮——九曲洲——正一觀——無蚊村——仙水岩
畲族風情游:市區——畲族鄉(少數民族風情)
綠色生態游:上清古鎮——耳口(曾家古民居)——冷水(鬼谷洞天、峽谷漂游)
韜奮故里游:餘江——血防紀念館——韜奮塑像——果喜雕刻廠——九龍休閒山莊
江銅工業游:鷹潭市區——江銅總部——貴冶廠(閃速爐、銅電解車間、金磚陳列館)
白鶴湖水上游:市區——白鶴湖——塔橋果園
地質科考、崖墓探奇游:鷹潭市區——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仙水岩崖墓
天門山天然氧吧健康游:上清古鎮——天門山
鷹潭市區商務會展游:月湖岩——人民公園——信江——博物館——東湖公園——市區旅遊購物、娛樂

嗣漢天師府

天師府是歷代天師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處。原稱“真仙觀”,建在龍虎山腳下,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遷建至上清長慶坊,在今上清鎮西。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賜白金15鎰(360兩),在今址上清鎮中心重建,以“新其第”。後又經十多次修建,現存木構建築均為明清遺物。嗣漢天師府來源於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為“嗣漢天師”,其意表明自東漢始,代代相襲,道脈悠長。它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築群,依山傍水,規模宏大,氣勢非凡。府內豫樟成林,蔭翳蔽日,鳥栖樹頂,環境堪幽。因道教興起于山澤草莽之間,道士追求超凡脫俗、清靜無為境界,因此天師府內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屬兼得山光水色型。

紅色旅遊

血防紀念館

餘江縣“血防紀念館”是江西唯一、全國最大的血防展覽館。該館始建於1978年10月,座落於餘江縣城中心區域,由著名書法家吳作人題寫館名。全館占地面積6483平方米,建築面積2345平方米,為四舍院式結構,建築風格樸實、壯觀。正門前景中心廣場,與廣場另一側的“血防紀念碑”遙相呼應。紀念館主體部分高12.66米,正門外廊兩則聳立8根高11米的方柱,柱頂額枋裝飾“春風楊柳”、“白雲飛燕”浮雕圖案,與詩詞意境相得益彰。展廳環繞內庭排布,廳廳相連,自然流暢。內庭設計雅致,水池、拱門、踩石、花木錯落其間,令人心曠神怡。1998年,被鷹潭市命名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2001年,被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韜奮先生塑像

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評贊鄒韜奮先生:毛澤東同志1944年11月15日題詞“熱愛人民,真誠地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鄒韜奮先生的精神。這就是他之所感動人的地方”。周恩來同志1949年7月題詞“韜奮同志經歷的道路,是中國知識分子走向進步,走向革命的道路。”朱德同志題詞“韜奮同志愛國志士,民主先峰”。江澤民同志題詞“繼承和弘揚韜奮真誠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紀念韜奮先生,1985年,經中央宣傳部批准,在紀念鄒韜奮誕生90周年之際,韜奮先生塑像落成於餘江縣城鎮街心花園。

仙人城景區

兜率宮

在仙岩極頂上有座高大雄偉的建築,叫“兜率宮”。它坐西朝東,五進而起,九根大柱支撐屋面,象徵九五之尊的帝王宮殿,占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為花崗岩護欄,甚是莊嚴。百鳳朝陽與七星拱斗:當年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張繼先,也是在此觀賞美景,欣然寫下了“一條澗水琉璃合,萬疊雲山紫翠堆”的絕美佳句。以“雄獅回頭”峰為界。以南,群峰森立,做賓士騰狀,叫“百鳳朝陽”組峰;以北,七峰並峙,真指長天北斗,為“七星拱斗”組峰。

河豚瀑布

河豚堡雖然是一座玉壁凌空的石山,但山上植被很好,特別是雨後瀑泉猶如飛落的玉練,從山頂直瀉下來,在陽光的映照下,五彩繽紛,十分好看。真是:“仙岩勝跡首河豚,恰似匡廬最可欽;玉練未收拖峻岭,珠簾不捲掛層陰;潺潺瀉出聲猶緩,滴滴飛來勢欲深;懸擬凌空應有竇,胡為瀑布竟千尋。”據說當年在此修身養性的高道和在山避亂的鄉民就是飲用這些飛瀑,所以,至今當地人的壽命都比較長。

巨猩望月

有兩座酷似一隻大猩猩領著一隻小猩猩企盼著,望著遠方,這叫“巨猩望月”。傳說這隻大猩猩是只母猩,它的老伴每天都要外出很遠尋找食物養活母子,由於路途遙遠,它們約定,每當月亮升起時,一定回家。可是有一天,雄猩再也沒回來,母猩領著孩子一直等著月亮升起,年復一年,月起月落,也不見雄猩影子,天長日久,猩猩母子就變成這座滿腹惆悵的山峰。

貴溪觀光

三陽洞府

位地於城南距市區5公里的雷溪鄉南山村附近。洞府四周環山,山與山交錯環繞,山下水道相通,使洞府處於山山水水之中。洞府高距水面約30米,登臨府內,其內寬11米、深8米,洞頂如覆蓋巨石,距地面3-6米。洞府東有蜈蚣嶺、雞公嶺、牛車嶺;南有獅子嶺、川岩;北有思岩,岩下石壁扣之如鼓聲,又稱鼓石。因洞府面朝東南,四季中洞府均能臨受日光、月光、星光照射,因之改舊名山楊寺為三陽洞府。

雲台山

東漢未年(公元124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來雲台山修道練功,採藥煉丹,在山頂建立供用練功、住宿的廟宇。登上峰頂,環顧四望,一覽眾山小。向東望,上饒的靈山,特起凌霄,縹緲如畫,下視弋陽圭峰,昂首穹背,形態逼真。東南天華山迎面相峙,恰似錦屏。每當春夏清晨,雲霧環山,如海浪,洶湧澎湃。太陽初升,嵐光煥彩,皓魄當空,金光萬丈,身臨其境,仿佛在雲山霧海中,有凌虛御風之感,故名“雲台山”。
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此即興作詩一首,詩曰:“雨後憑欄,三百里,鄱湖在眼。逍覽嶺石,千萬點,星斗羅胸。”並題“敕封雲台山”鐫刻石碑保存至今。

冷水大峽谷漂流

峽谷全長20公里,相對落差120米,漂流全程8公里,用時約90分鐘,漂流區內水凝碧翠,空氣清新,順水而下,妙不可言。驚險處激流疊水,浪竭飛舟;舒緩處平湖攬月,溫馨浪漫。主要景點有:卓瑪灘、寨上灘、喜來灘、玉枕灘、鷹嘴岩及壯觀的鷹廈鐵路等。是擊滔搏浪、挑戰自我、享受自然的好去處。大峽谷生態遊覽區內生態原始自然,一望無際的竹海,飛蟲鳥語,山花爛漫,珍禽野獸,隱現山中,是一座天然的生態寶庫。

餘江觀光

吉泉峰

又名打帚嶺,又叫脊劍峰。位於縣北的黃莊鄉峨門村邊。海拔310米,面積4.5平方公里,東西走向。這裡山巒疊翠,景色優美,號稱“江南第二峰”。這裡還有神仙石、吉泉、宮花滿天、雙龍進水、鐵欄關虎等許多讓人留連回味的景點,倪國康詩:到處禪林草木凋,疏鍾百入出方霄。泉聲入澗全疑雨,煙勢流空半渡潮。清嘯隨風臨澗水,新詩帶月寫芭蕉。層巒獨上猶懷古,閒碎唐碑補石橋。

韜奮故居

餘江縣是繼魯迅之後著名文化旗手鄒韜奮的故鄉。鄒韜奮原名鄒恩潤,在福建永安出生。1908年11月,13歲的韜奮隨父親第一次回老家餘江,在家鄉四個多月里,韜奮居住在餘江縣錦江福慶巷(現東風街)祖宅,並在私塾接受啟蒙教育。韜奮故居一直由鄒氏後人居住,至今仍保存完好。

香爐峰

位於馬祖岩北十公里,平頂圓體,形似香爐而得名。香爐峰巍然屹立,四周被水庫所環繞,山腰有岩洞,洞內為春秋戰國岩墓,這裡有仙人洞、仙人廟、千丈坡、試膽壁、仙女池、黃牛嶺、棋盤石,上面有泉水、小竹林、古寺遺址,登上頂峰低瞰,千山競秀,白雲悠悠,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明代黃應之《游龍虎山、香爐岩》贊曰:“春煙漠漠雨溟溟,鎖斷香爐萬紉青。此日誰舟看不足,何時攜杖扣岩扃。”據徐霞客《江右日記》記載:“……過香爐峰。其峰迴亘三疊,南西直剖而下,中有一凹,結佛廬於上……。”

歷史名人

鷹潭市歷史悠久,自然風光宜人,名勝古蹟眾多,革命勝跡遍布,更兼山水之勝,藝術遺產獨特,是道教文化的生成地。先後湧現出戰國“諸子百家”之一鬼谷子,唐代宗大曆觀察使高仁,唐朝元和二年進士、翰林大學士吳武陵,宋孝宗乾道八年進士、一代理學宗師陸九淵,明朝武宗正德十二年進士、明嘉靖朝內閣首輔夏言,傑出政治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鄒韜奮等,人才輩出,群星燦爛。

陸九淵

1139-1193 字子靜,號存齋,人稱象山先生。今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人,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陸九淵於宋乾道八年(1172)登進士,曾任隆興府(今南昌)靖安縣主簿和建寧府崇安縣(今屬福建)主簿。淳熙九年(1182)任國子正改刪定官,修訂奏章律令。淳熙十四年至紹熙元年(1182一1190)主管台州崇道觀,以祠祿官閒居。
象山書院遺址仍在貴溪市南三峰山下之徐岩,今已闢為貴溪市第一中學,校園內塑有陸象山先生遺像,三峰山石壁上遺有明武宗詔賜鐫刻的"象山書院"四個大字亭旁立有一碑,記袁甫遷學院之事。

吳武陵

約784一835,初名侃。今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人(註:唐時貴溪建縣,屬信州,明清時屬廣信府,府治在今上饒,但1983年後貴溪市劃歸鷹潭市管轄,故說是信州人沒錯,但如今仍說是上饒人則不妥當)。唐元和二年(807)進士,拜翰林學士。元和三年,因得罪權貴李吉甫流放永州,與貶為永州司馬的柳宗元相遇,“兩人意氣相投,同游永州山水”(《新唐書·吳武陵傳》)。元和七年,吳武陵遇赦北還,柳宗元不在赦歸之列。他們在永相聚時間長達四年之久,來往甚密。 吳武陵北歸長安後,曾主持北邊鹽務,太和初(828)入為太學博士。太和中出任韶州刺史,後遭權貴構陷,貶為潘州司戶參軍

夏言

(1482-1548)字公謹,號桂洲,今江西省鷹潭市上清鎮桂洲村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進士,授行人,摧兵科給事中,機敏善論,廷辯剛直,明嘉靖內閣首輔大臣,嘉靖朝宰相。嘉靖七年,夏言調吏部,當時世宗正著意於向神佛或祖先進行祭祀的典章,認為"天地合祀禮,欲分建二郊,並日、月而四。"大學士張孚敬不敢決。夏言卻上疏請皇帝"親耕南郊,後親蠶北郊,為天下倡"。自此,夏言深得世宗皇帝的賞識。
嘉靖二十一年,因"昭聖太后崩,詔問太子服制言報疏有偽字",夏言被奸臣嚴嵩排擠去官,回江西,並在家鄉貴溪象山書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適。

鬼谷子

民間稱為王禪老祖春秋戰國人士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的顯赫人物,是“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經常進入雲夢山採藥修道,(雲夢山:現世界道教發源地鷹潭市龍虎山,原名於雲夢山)。因隱居清溪鬼谷,所以稱鬼谷子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鼻祖。

高仁

字寬仁,今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人。唐廣德二年(764年)舉明經。大曆年間任福建觀察使,額真卿為 其送行時著文說:“江西貴溪高君寬仁,舉明經,歷任中外,克謹職務,政績昭著,升福建觀察使。夫君子之仕,不以位尊為榮,而以盡職為貴。”“眾皆以位高為寬仁喜,予獨以盡職為寬仁勉。所以盡職者,無它,正己格物而已,忠君愛民而已。予與寬仁交且厚。予所以望於寬仁者,豈但在於政事文字之間而已哉2振肅風紀,表儀一方,盡致君澤民之道,使聲名流芳史冊。茲行是望,於是乎書。” 高仁逝後,葬於縣南鄉江頭坪。

鄒韜奮

(1895一1944)原名恩潤,今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潢溪鄉渡口村委會沙塘村人。他5歲啟蒙讀古典經籍.18歲肄業於上海南洋公學,民國10年(1921)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民國11年,由黃炎培介紹,出任中華職業教育社編輯股主任,負責主編《教育與職業》月刊及《職業教育叢書》,先後有《民主主義與教育》、《職業心理學》等多種著作問世。15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編,由於編輯方針正確,深受讀者歡迎,發行額自8萬份驟增至12萬份。鄒韜奮遺著主要有《萍蹤寄語》、《萍蹤憶語》、《經歷》、《韜奮文集))1-3卷等
鷹潭市餘江縣人民懷著崇敬的心情,為紀念這位傑出的新聞記者、政治家、出版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愛國主義者和共產主義戰士,於1985年11月在縣城中心建立他的全身塑像,表達家鄉人民對他的永久懷念。

重點中學

鷹潭一中

江西省鷹潭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56年9月,第
鷹潭一中
5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集訓隊集訓東道主,從中選出的6名國家隊隊員全部奪得金牌,團體總分世界第一。2012年江西省教育廳確定“首批示範高中”,是鷹潭市唯一得此殊榮的省重點中學,在全省重點高中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等級。AMC(美國數學競賽)在江西唯一的成員。繼獲得2012年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和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畫”資格後,鷹潭一中又獲得2013年這兩項資格。2012年10月,學校順利搬入信江新區新校園。
2004屆理科實驗班學生汪曦(女)以723分獲2004年江西省聯考理科第1名,在2004年全國考的同類試卷中名列全國第一,加物理競賽獲獎20分後,總分743分,考入清華大學。2009屆文科實驗班學生王沛嘉(女)以608分獲2009年江西省聯考文科第1名,考入北京大學。2012屆文科實驗班學生陳瑒(男)以662分獲2012年江西省聯考文科第1名,考入北京大學。

貴溪一中

江西省貴溪市第一中學坐落在新興銅都貴溪市城南,這裡信江及沿河公園綿延於前,三峰山品峙於後,校山合一,樹木,瀑布,自然環境十分優雅,是一座園林式校園。貴溪一中前身是南宋著名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迄今已有800年歷史。南宋紹定四年江東提刑袁廣是微應天山精舍遷建於此,前後歷350年,是象山書院最為鼎盛時期。現制貴溪市第一中學創辦於1945年,是迄今為止鷹潭地區辦學歷史最長的中學。學校1980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重點中學。

餘江一中

餘江一中是江西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餘江縣一中歷任領導以“追求一流,崇尚務實”的精神,團結帶領全校教職工積極探索學校整改之路,形成了“以實踐創新為魂,育人為本,觀念為新,科研為先,人和為根,質量為命,服務為旨,管理為前”的辦學模式。
學校創建於1957年秋,位於鄧埠白塔寺,是一座碧水依傍、蔭濃花香的園林式學校。占地面積112餘畝,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內有校園網路平台、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展示廳等先進的教學設施.。現有65個教學班,4200餘名學生,217名教職員工.。

特產美食

貴溪捺菜

“龍虎山道菜”,是江西最具特色的菜乾。酸、甜、脆、鹹、辣皆備,色、香、味俱全,含有多種消化酶、胺基酸、維生素和向量元素,具有健脾開胃,發汗祛寒、預防暈車嘔吐,治療和預防感冒等作用,是請客送禮,招待貴賓之佳品。
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到江西品嘗捺菜後,稱之曰:“京省馳名,獨此一家。”從此,捺菜成為皇室貢品。所以也叫“貢菜”。 捺菜的做法:捺菜以正欲結蕾的芥菜芯為原料,配以食鹽、白糖、辣椒末、蒜梗、山芋、黃豆等佐料,有的還放少許糖或甘草,經洗、曬、醃、擦、罐裝貯藏等工序精製而成。

貴溪燈芯糕

“龍興鋪”,江西省鷹潭市貴溪老字號,始於明代,已有400多年歷史,是由當時在貴溪做生意的撫州商人薛應龍創立的。據貴溪縣商業志記載,明代末年,薛應龍在貴溪縣城販賣燈芯草,不久定居下來,開了一爿小店,出售自製蠟燭,兼販賣燈芯草和香紙、雜貨等物,後又改行專制糕點。為廣開糕點銷路,獨出心裁將當時市場很暢銷的“雲片糕”,添加些白糖和優質麻油,切成細條,形似燈芯,取名為“燈芯糕”。為謀生產興隆,便以自己的名字為號,稱作坊為“龍興鋪”,已於三百多年歷史。

餘江茄乾

茄乾是當地民間的風味特產,具有500多年的生產歷史。主要原料有茄乾、辣椒、米酒、蔗糖及多種輔助原料,科學配方精製而成,集香、甜、辣、鮮為一體,並含有氨基、核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生津開胃,百食不厭,而且,對暈車、暈船及孕婦嘔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品還獲得1997年江西省新產品新成果金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