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灣鄉

彭灣鄉

彭灣鄉位於貴溪市西南部,東連塘灣,南接上清,西鄰余家,北交羅河,地域面積約65平方公里,轄星明、彭灣、白廟、溪源、小嶺5個行政村,102個自然村,3072戶。耕地面積13701畝,其中旱地168畝;林地32280畝,養殖水面198畝。衛生院1所,醫療診所10個,國中1所,完小5所,在校學生134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國小教育普及率、中青年無盲率均達100%。

基本信息

彭灣鄉彭灣鄉
彭灣鄉位於貴溪市西南部,東連塘灣,南接上清,西鄰余家,北交羅河,地域面積約65平方公里,轄星明、彭灣、白廟、溪源、小嶺5個行政村,102個自然村,3072戶。耕地面積13701畝,其中旱地168畝;林地32280畝,養殖水面198畝。衛生院1所,醫療診所10個,國中1 所,完小5所,在校學生134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國小教育普及率、中青年無盲率均達100%。

概況

彭灣鄉彭灣鄉美景

彭灣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全鄉年糧食總產量達6686噸,畝產達600多公斤;全年生豬出欄1.1萬頭,存欄5100頭,家禽出籠10萬羽;全年勞務輸出5000餘人,收入近3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803元。鄉財政收入174.79萬餘元,鄉鎮企業有福貴鰻魚廠、西門塔爾牛及小尾寒羊養殖示範基地、美洋酒廠等。其中西門塔爾牛養殖採取“公司+農戶”的形式在全鄉範圍內推廣。

鄉政府機關設於彭灣集鎮,內設機構有黨委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三大辦公室,鄉機關幹部46人(其中公務員18人),鄉政府所在地距市區25公里,與龍虎山景區相距12公里,鄉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各項基礎設施較為完備,貴白公路工程已經硬化,水泥路面直達鄉政府所在地,農村電網改造全面結束,千門程控電話投入運營,有線電視進入千家萬戶,日產200噸自來水工程全面竣工,集鎮上各種文化、娛樂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彭上線公路硬化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新一輪村建單位江西省人民檢察院、鷹潭市司法局、貴溪市發展計畫局的掛扶下,彭灣的“三個文明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進一步加快。

行政區劃

面積:64.7k㎡

郵編:335400

代碼:360681203

轄:彭灣、星明、白廟、小嶺、溪源等5個村委會。

環境氣候

彭灣鄉彭灣鄉小溪
彭灣鄉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除小部分屬半山區外,其餘為丘陵谷地。西南邊境的差距最高,海拔541米,境東北的花門地片最低,海拔58米。源於應天山的望古溪縱流境內於花門出境。境內有(白廟)中型水庫一座,小(二)型水庫二座,農田水利設施較好。區內生長有大片白杉林、雜木及毛竹林,並有大量珍貴野生動物種類,是貴溪市主要林區之一,年均氣溫18攝氏度,無霜期約250天(3月上旬至11月下旬),年降水量1871毫米,土壤多屬紅壤及水稻土,礦藏有鉀長石、銀礦、花崗岩、鈾、芙蓉石等。旅遊資源有白廟水庫景區及應天山景區,均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物產資源

彭灣鄉彭灣鄉竹林
彭灣鄉東鄰塘灣鎮,南靠上清采育林場,西連余家鄉,北接羅河鎮。鄉域面積65平方公里,轄星明、彭灣、蒼源、白廟、花門、梅溪、小嶺等7個行政村,102個自然村。全鄉有3072戶12251人。1998年工農業總產值為4917.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065萬元,工業總產值2852.9萬元,財政收入達7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1元。

農業:全鄉有耕面積13476畝,其中旱地168畝,年糧食總產量達6646噸,畝產達621.4公斤。全年生豬出欄1.1萬頭,家禽出籠11萬羽。全鄉勞務輸出526人,總收入110萬元。

林業:木竹是本鄉的重要產業,全鄉林業用地12.8萬畝,占總面積的90%以上。年內改造筍竹兩用林7300餘畝。

鄉鎮企業:全鄉有鰻魚養殖廠、醬菜加工廠等大小企業234個,其中鄉鎮企業固定資產543萬元,從業人員365人。1998年鄉里採取鄉辦、村辦、聯戶辦一起上的辦法,推動了全鄉工業的發展,全年企業總產值達到2852.9萬元,比上年增加1.2倍。貴溪縣彭灣鄉蒼源村國小位於江西省鷹潭市,主要負責實施國小義務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發展。

文化教育

彭灣鄉彭灣鄉國小
學校致力於建立健全多項管理規章制度,保障學校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高效運作,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對教師管理隊伍情感管理以及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氛圍,激發了大家積極工作的內在動力,全校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以及教學常規的實施有了明顯提升,形成了重責任、講奉獻、有幹勁、肯鑽研的教師隊伍。在學生教育方面,學校一直能自覺地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教育工作。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專長。

學校以優美的教育環境、科學的管理、卓有成效教育教學受到了廣大家長、社會各界和上級的一致好評。

經濟發展

彭灣鄉結合自然條件,把傳統的種植習慣和現代農業產業化建設相結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支拄產業。東以李崗寺石榴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石榴產業,配合區委政府為好今年的石榴採摘節;西片以世忠著業公司為龍頭,大力發展紅薯產業;南部以顧崗水庫為中心,發揮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北片沿淮河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形成沿淮河蔬菜生產帶;中部地區依託現已初步形成的竹木和中藥市場,大力發展竹木和中藥材產業,把彭灣鄉建成信陽市區竹木和中藥交易的集散地。

旅遊景點

彭灣鄉冷水大峽谷
白鶴湖景區距鷹潭市區20km,東距貴溪市33km,為龍虎山大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泥硬化路面直達景區。白鶴湖景區水面寬闊煙波浩渺,白鶴翔集,魚躍湖面。空山翠谷,猴聲遠絕。此奇山異景猶入仙境。

冷水大峽谷生態旅遊區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位於江西鷹潭市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龍虎山瀘溪河的上游,源於武夷山脈。大峽谷全長20公里,相對落差120米,漂流全程8公里,用時約90分鐘,漂流區內水凝碧翠,空氣清新,順水而下。驚險處激流疊水,浪竭飛舟;舒緩處平湖攬月,溫馨浪漫。主要景點有:卓瑪灘、寨上灘、喜來灘、玉枕灘、鷹嘴岩及壯觀的鷹廈鐵路等。

大峽谷生態遊覽區內生態原始自然,一望無際的竹海,飛蟲鳥語,山花爛漫,珍禽野獸,隱現山中,是一座天然的生態寶庫。主要景點有觀竹海、看千年白果樹、游橫坑古村、亞洲最大的銀礦、鬼谷洞等。

人文特色

彭灣鄉古越文化村
娶親嫁女的“婚俗”是彭灣鄉很有代表性的習俗之一。為了展示這一風俗,這裡經常舉行龍虎山婚俗表演,表演由轎夫、串堂鑼鼓樂手、“新娘”、“媒婆”、司儀和由遊客擔任的“新郎”組成。哪個男同胞接受了“新娘”的傳情繡球,便成了“郎君”。然後“夫妻”雙雙坐入古色古香的花轎,由花枝招展的媒婆引路,串堂鑼鼓隊緊隨其後,吹吹打打在村內熱熱鬧鬧的巡遊一圈,便在“新房”門庭前落轎,由司儀主持“婚禮”。先是進行“退轎煞”,司儀左手抓雞,右手拿菜刀,一邊在轎門上折打“祛邪”,一邊唱口彩;然後“新人”下轎跨過放在地上的米篩、麻袋,象徵夫妻將來生下好的後代,且代代相傳;再由媒婆將新人引入廳堂落座,出謎語考新郎,答對了就拜天地,喝交杯酒,過獨木橋,入“洞房”。民間的婚俗程式很多,寓意也很豐富,這只是其中最熱鬧的一部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也來當一回“新郎”,體會一下其中的情趣。

古越民俗文化村的建設,非常巧妙地與山谷、溪流、丹崖、樹木、農田、河塘相配,與古越時期的生活、文化相依附,古樸、恬靜。建築風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制,主要特點是乾欄式,即用竹森建築的高腳屋。這種建築源於古人的巢居習慣,是江南江河湖畔低洼潮濕地的主要建築形式,其特點是高爽,並有利於減少野獸害蟲的侵擾,同時可避免建築在雨季被洪水浸泡而遭破壞。又不同於巢居,是用竹木依山扎架,形成高腳屋,分上下兩屋,上層居人,下層養禽畜。房屋的牆面結構為竹木圍護,屋頂為草泥覆蓋,地面為圓木及木塊,屋面多為山、歇山、攢尖形式,平面形式多為矩形和圓形。有些講究一些的房子,在二層樓邊還建有走廊,廊邊設有欄桿。由於古越人對蛇的崇拜,建築中常出現或類似蛇的形象。

特色美食

彭灣鄉冬筍鹹肉絲
冬筍鹹肉絲:毛竹資源十分豐富,所以優質冬筍是傳統的食用土特產品,它個大、飽滿、無蟲眼,筍肉色白鮮嫩,與新鮮肉或鹹肉、雞蛋等做成菜餚,具有鮮、嫩、甜、爽的特點,成為天師家宴上的佳肴,位受青睞。這道菜就是用上等的冬筍切成絲,用開水稍許煮燙一會兒即撈上來,以去掉澀味,然後與鹹肉絲合炒,可讓食慾大增。

天師捺菜:捺菜是用薺菜醃成的,醃製時,還要放入辣椒、蒜梗、山芋、黃豆、鹽,有的還放少許糖或甘草。經過近一年的醃製,在春節前後開用,酸、辣、鹹、甜,清脆爽口,生津開胃,回味無窮,是當地家家戶戶不可少的待客茶點。中國的口味習慣是南甜北鹹、東辣西酸。而不善吃辣、酸的人,對這裡的捺菜,也是愛不釋手,吃了還想吃的。現在捺菜已開始工業化生產,工藝更為科學、嚴格,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而且攜帶也很方便。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