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鄉

流口鄉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下面介紹的是: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流口鄉和江西省貴溪市流口鄉的相關內容。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流口鄉位於皖贛交界的率山北麓,新安江源頭的率水之濱。也是錢塘江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分水嶺。江西省貴溪市流口鄉位於貴溪市東南,是兩級市的東大門,距市區僅4公里,東與弋陽縣圭峰鎮接壤,西與雄石街辦、雷溪鄉相連,南與本市金屯鎮連線,北與貴溪市區隔河(信江)相望,地理位置優勢,交通便利。

基本信息

流口鄉新安江源頭流口鄉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下面介紹的是: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流口鄉和江西省貴溪市流口鄉的相關內容。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流口鄉位於皖贛交界的率山北麓,新安江源頭的率水之濱。也是錢塘江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分水嶺。江西省貴溪市流口鄉位於貴溪市東南,是兩級市的東大門,距市區僅4公里,東與弋陽縣圭峰鎮接壤,西與雄石街辦、雷溪鄉相連,南與本市金屯鎮連線,北與貴溪市區隔河(信江)相望,地理位置優勢,交通便利。

概況

流口鄉新安江源頭瀑布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流口鄉位於皖贛交界的率山北麓,新安江源頭的率水之濱。“率山峰無連界,浙水源來地辟垠。”率水主峰六股尖海拔1629.8米,是休寧最高峰,也是錢塘江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分水嶺。東北坡壁立千仞的懸崖上,如白龍出澗般飛瀉而下的汩汩清泉,便是久負盛名的新安江源。流口鄉是上承源流、下開先河的新安江源第一鎮。流口鄉有無與倫比的生態環境。境內高山峽谷、河曲洲園、幽花野草、綠樹翠竹、飛瀑流泉、雲霧風雨……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繪製一幅幅“洞澈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的山水畫卷。

流口有豐富資源,境內山高峽深,雨量充沛,有巨大的水利開發潛能。流口嶺水電站綜合開發已被列為黃山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流口有無污染的有機茶園千餘畝,是中國第一批獲得國內權威機構頒證的有機茶基地,年產有機茶2400擔。龍頭企業“黃山新安源有機茶開發公司”每年就有600噸有機茶遠銷西歐、日本、俄羅斯等國。

物產資源

境內擁有動植物960多種,其中白頸長尾雉梅花鹿獼猴水獺娃娃魚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近20種;銀杏香果樹紅豆杉華東黃杉等珍稀植物10多種。此外,竹筍、香菇、木耳、葛藤、毛蕨、魔芋、野菜等土特名產,物饒豐富。流口鄉已成為黃山市首府屯溪連線江西景德鎮的中心樞紐和邊貿重鎮。

農副業資源

流口鄉流口鄉茗州茶園
苞蘆松 又名為“玉米松”,是流口山區名點,民間習稱“苞蘆”。因流口玉米多種植山上,生長期較長,味甜清,磨粉篩去皮層和水攪煮成糊,冷凝創成薄片曬乾。食用時,投入滾油中炸,入口鬆脆,宜下茶、下酒、下粥,亦可作零吃小食。

茗洲炒青 是“屯綠“中的極品,歷史上列為休寧”四大名茶“之一。清末遠銷穗、滬、杭,深受廣大顧客讚賞。茗洲茶產於茗洲村,瀕臨率水的一片河曲洲園,海拔200米以上,群山三面環抱,一面臨水,土壤深厚肥沃,氣暖溫暖濕潤,具有“晴天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特點,茗洲茶條索緊結,壯實勻整,鋒毫顯露,香高持久。茶葉醇厚甘美,湯色嫩黃清澈,葉底黃綠明亮,享有“頭泡青、二泡濃、三泡不減味、四泡味亦醇”的評譽。

芝麻糕 是山區名點,過春節家家戶戶都做。把芝麻炒熟去皮,磨成糊狀,加入白糖,用模印打成方形即可。常食有益人身體健康,也是下茶的好點心。

山野菜 有竹筍、蕨、馬蘭、魚腥草、苦菜。

石雞 又名石矽,石鴨。清燉石雞,是徽菜中久負盛名的佳肴。屬兩棲類爬行動物,蛙類,形似青蛙,其目突出,背呈黑色,密布雞皮疙瘩,腹光滑而白。散居深山溪澗,常與毒蛇為伍,以水生昆蟲為食。具有清涼、解毒、滋補之效。

新安源銀毫 產於安徽新安江源頭。這裡地處休寧縣境內,黃山南麓、新安江源頭,有茶園近3萬畝,境內群山環抱,植被茂盛,水質清純,土壤肥沃,茶葉生產具有獨特的天然生態環境,擁有休寧縣也是全國最大的有機茶基地。

旅遊景觀

流口鄉流口鄉古村落
流口八景

第一景 群峰拱翠:門前水深如藍,隔岸諸峰羅列,聳秀如畫,四時風景雖異,而蒼翠之色不變。

第二景 二水環青:灘聲盡處雙流抱村繞檻,微風乍起波影映翠含山。

第三景 書屋槐陰:嶺下書屋重重,綠槐披佛,日出清陰滿地,月來涼影當空。

第四景 方塘雲影:當戶鑿池半畝,四周壘石圍欄,引山漳清泉而入,一派“天影倒涵雲影淨,波不常帶劍光寒”的氣象。

第五景 椿堂日永:山前華堂一間,椿楊數株,為當年李時離別龍泉、暫歸林下替父守教為母送終的故居,後人取莊子“大椿楊愛日之義”。美其名曰“椿堂日永”。

第六景 竹徑清風:沿溪翠竹千挺,曲徑通幽,漫步其中,清風拂面,大有“清入襟懷吟思好,涼生衣袂醉魂輕”的愜意,名曰“竹徑清風”。

第七景 野碓春云:築土曷截流,引水入渠,中置輪式水車,水來輪轉,雲翻浪涌,沉靜玉飛珠,大有“臨流機巧走雷霆,車輪轉處星辰動”的氣勢,名曰“野唯春雲”。

第八景 扁舟橫渡:山溪峻急,築水埠於清流之畔,系小舟於綠楊陰里,平日“一汀草色人稀到,兩岸鶯聲水自流”。

交通變遷

流口鄉流口鄉古樸的水上橋
一、歷史上的交通

歷史上流口東出流口洞可達漁亭、休寧縣城,約60公里,南逆小源河可抵休寧縣汪村鎮約13公里,西沿大源河通往休寧縣鶴城鄉約15公里,經馮村右龍的徽州古道抵達江西浮梁,北從里東坑登山通往祁門縣祁紅鄉喬山鄉等地,約10公里。以上道路均系石板或石條鋪成,因公路的開通,未能保存。

二、橋樑

流口的向陽橋座落於流口連線漁亭、鶴城、汪村的大源河上,1968年12月建成系3孔空腹式石拱橋,橋面為泥結石材料輔成,長63.4米,高11米,寬6米。2000年,因道路拓寬,橋面為混凝土,橋面兩邊各向外挑出0.5米。還有位於小源河上連線流口至汪村的紅旗橋,通往大塢組的大塢橋,連線上段組的上段橋,通往黃寧口組的黃寧口橋,連線泉坑組的迎春橋,通往茗洲村的茗洲橋,均系石拱橋,建於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中初期,橋長40—60米。2003年建的洪樹橋,2004年建的磣坑口橋、呈村橋,2005年建的車田橋,也是全鎮最後一座橋,均屬漫水橋。

三、公路

流口鄉境內主要有三條主公路:一條是1961年經流口區民眾集資的漁亭至流口沙石路,全長30公里,流口鄉境內6公里,1962年6月14日建成,2001年路面完成油化;一條是1964年由林業部門投資的流口至汪村沙石路,全長12.5公里,流口鄉境內7公里,2002年路面完成油化;還有一條是1977年由林業部門投資的流口至鶴城的沙石路,全長14.5 公里,流口鄉境內、華坑組2KM、茗洲村道1.4KM、磣坑源組7.5KM,均為80年代修建。到20010公里,2005年拓寬為四級瀝青路。

村級公路有東坑組2KM 、小柘組1.5KM、泉坑組1KM 5年全鎮5個村21個村民組基本上都通車,其中4個村,12個村民組已通油路。1963年休寧經漁亭至流口通客車,1967年流口至鶴城段通車。

四、運輸

2005年公私營運貨車18輛,拖拉機6輛,三輪機10輛,客運車輛每日從流口經休寧至屯溪往返有4個班次,從馮村、汪村、田裡、大連至休寧當日往返,路經流口有6個班次。設在流口鄉境內有三個道班:流口道班(1)、流口道班(2)和下三峰道班,負責漁瑤、流汪公路日常養護。2002年修建了呈村村護岸200米,2003年修建了山村村護岸60米,2004年修建了洪樹護岸100米、鎮區防洪旅遊觀光護岸(一期工程)300米,2005年修建了流口潭護岸60米。

率水又名南港,流口鄉古有渡口為流口潭渡、茗洲渡。歷史上流口山區運送木、竹等都是放木排竹伐運送。60年代流口區成立流口搬運站,80年代末因經營不善解體。

革命歷史

流口鄉流口鄉境內古居
1949年5月流口解放。在國民時期,流口鄉有地方武裝,並在流口後山高峰修建瞭望台,東可眺望流口洞(進流口的必經路口),西可察視流口嶺,在率水的小源河口修建兩層的碉堡,同時在去汪村路的二勾四勾山腰修建戰嚎。1949年4月,隨著休寧縣城解放,國民黨軍隊南撤,1949年5月流口解放。

1950年9月縣委在流口村進行土地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流口鄉有三位革命烈士

徐灶開:(1877年—1935年)流口鄉茗洲人,1933年參加革命,任紅軍地下交通員,於1935年6月在上溪口犧牲。

胡開明:(1910年—1949年)流口鄉人,1948年8月參加革命,任江西警備司令部3營9連2排5班班長,於1949年7月在江西樂平犧牲。

韓榮昌:(1911年—1949年)流口鄉人,1949年參加革命,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部隊戰士,於1949年天津戰役中犧牲。

從1945年到2005年,全鎮共有170人應徵入伍服役。

貴溪流口鄉

流口鄉流口鄉所在縣貴溪全景
概況

流口鄉位於貴溪市東南,是兩級市的東大門,距市區僅4公里,東與弋陽縣圭峰鎮接壤,西與雄石街辦、雷溪鄉相連,南與本市金屯鎮連線,北與貴溪市區隔河(信江)相望,地理位置優勢,交通便利,320國道、貴塘公路穿境而過。轄區總面積69平方公里,轄八個村委會,154個村民小組,4434戶,人口 18000人,耕地面積21955畝,人均1.25畝,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850元。

基礎設施

流口鄉自1995年撤鄉(盛源鄉)建鎮以來,鎮政府所在地已有駐鎮單位8家,分別是派出所、工商分局、信用社、醫院、中學敬老院等單位,駐鎮企業 10家,個體工商戶60餘家,已建成國道兩旁和府前路兩條主街道,臨街店面150多家,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有日產500噸自來水廠、有線電視、供電、電訊等設施齊全。鎮區正在合理規划進行總體開發,使之與貴溪市區連為一體,建成集居住、商貿、旅遊為一體的新型生態衛星鎮。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