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鄉

劉家鄉

劉家香首創於2001年9月15日的杭州,自開業以來,始終秉承川菜入江南的風格,將川湘風味與江南美食完美融合,令人讚不絕口。短短四年間,劉家香已遍布大江南北,全國川浙聯盟已達60餘家。

基本信息

簡介

劉家鄉劉家鄉

劉家鄉地貌類型以平壩、低、中丘為主,南部有部分深丘、低山,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8°C ,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有宜瀘公路,火青公路穿鎮而過,與宜賓城市及南溪縣城之間有便捷的陸路運輸線。幅員面積56.74平方公里,有林地33700餘畝,耕地21360畝。全鎮轄17個村,1個社區,142個農業社,總人口30056人,其中城鎮人口894人,農業人口29162人。

農業資源

劉家鄉劉家鄉油菜田畝

劉家鄉實現播種面積65811畝,糧食產量達1.61萬噸,蔬菜面積12000畝,油菜種植面積2985畝,黃豆種植3150畝。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農民人均純收入3837元,比2007年增加477元。全鎮農產品以生產水稻、小麥、玉米、紅梁為主;農副產品有雪梨桃子柚子為主,合宜村和青平村梨園的雪梨果大色艷味美為最,年產量達1115噸。全年種草6850畝,其中集中成片種植500畝,發展種鵝0.7萬隻(其中500隻以上的重點戶1戶,200隻以上的5戶),出欄商品鵝6.5萬隻(200隻以上的52戶);養雞大戶年出欄肉雞15.5萬隻;全年生豬出欄3.4萬頭。積極引導農民搞林下開發,種植中藥材等增加土地收益。建立花椒科技示範園,“花椒科技示範園”通過縣科技局驗收。

經濟面貌

2007年,劉家鄉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工業實現總產值 1.71億元,工業增加值達4492萬元,實現招商引資1300萬元。2007年11月投資300萬元成立川南工藝品有限公司。2007年全鎮固定資產投資達3123萬元。2007年全年共引進項目11個,新發展私營企業2家,實際到位資金1334萬元。全鎮個體工商戶136戶。2007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9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9萬元;國稅入庫89.5萬元,地稅入庫50.4萬元。投放貸款3000萬元,收回貸款2300萬元。

社會事業

全鎮在2008年底有學校8所,其中中學1所,有教師66人,有在校學生1230人,國小7所(1所中心校、3所基點校、2所村小、1所私立國小),有教師120人,有在校學生2050人,學前幼稚園教學園(點)7處,在園703人,專任教師13人。認真實施素質教育,中心校和基點校都配置了微機,中心校還建成了校園網,對師生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培訓。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國小畢業班教學質量綜合考核連續五年名列全縣鄉鎮國小前茅。劉家中學考入南一中72人,名列全縣鄉鎮中學之首。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對323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困難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支助貧困寄宿和殘疾學生209人,總計補助資金5.8餘萬元,有效地保證了所有學齡兒童的就學問題,國小和中學入學率均達100%。全年共化解“普九”等債務68餘萬元。抓好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全年共舉辦27期種養殖技術培訓班,培訓4000餘人次。科技示範工程建設紮實推進,“花椒科技示範園”通過縣科技局驗收,正在申報市級科技示範項目;500畝水稻優質高產示範項目被評為縣級科技示範項目。全鎮有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醫療室27個,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25823人,參合率91%。大力宣傳《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全鎮符合政策生育率為88.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獲“市級普查工作先進鎮”榮譽稱號。維修整治了丁家灣、碓窩田自流渠、排灌渠共15公里,清淤水渠6公里;維修整治電灌站5座;維修整治山坪塘22口,新建沼氣池169口;完成紅層找水打井1000口,解決了6000多人口飲水問題。

交通通訊

寬闊的南觀公路穿鎮而過,交通四通八達。2007年實施縣鄉連線道水泥路建設2條,里程達10.63公里;通村水泥路3條,里程達5.17公里;通村泥結石路5條 ,里程達8.4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其中通村水泥路15個村,通村率達88%。建農村公路招呼站4個。率先在全縣修建了農村公路交通管理養護站。有線電視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用戶達600戶;有線電話達1000門,移動通訊用戶 戶,無線電話800戶(個)。網際網路建設迅速發展,全鎮所有學校,各企業都接通了網際網路。全鎮實現了無線網路全覆蓋。

建設成果

劉家鄉劉家鄉村民清理河道上的水葫蘆

按縣政府要求,於2007年11月底完成了清理規劃上報工作。全年建設用地,嚴格執行了《四川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全年全鎮新建房145戶,占耕地2890平方米,占非耕地4846平方米,原基改建9684平方米。

2007年開展了全鎮污染源調查工作,調查面積達56 平方公里,被調查企業達100%。同時,抓好三個治理,一是抓好工業污染源治理,二是抓好小城鎮污染源綜合治理,三是抓好全鎮飲用水源污染治理。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迅速發展,全年共建169口。

劉家鄉接收向家壩水電站移民300人,分別安置在四合村、大同村、清平村、松林村。移民安置點已通過鎮、縣級對接,市級確認。

落實退耕還林、種糧補貼、良種補貼、綜合補貼和能繁母豬、油菜種植補貼和能繁母豬保險等政策,全鎮共兌現各項補貼資金370餘萬元;同時,全鎮現有的1600餘頭能繁母豬全部購買了保險。新增就業再就業崗位99個,實現再就業33人,4050人員再就業25人。 城市低保168戶、336人,農村低保737人,發放城鄉低保金44.8萬元。四是城鄉醫療救助實行事前與事後同步救助,共救助358人,發放醫療救助金10.64萬元。落實貧困白內障手術7人,對唇裂兒童進行了免費檢查。五是加強農村五保供養,落實優撫對象定期定量補助自然增長機制並足額兌現。六是認真落實優撫、扶貧和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對地質災害戶實施房屋搬遷。全鎮共實施地質災害和草危房改造20戶,投入資金10萬餘元。

大力開展“平安劉家”創建活動,社會治安整體聯動工程不斷完善。“四五”普法、平安創建工作順利通過市、縣驗收。分別榮獲創建平安南溪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優秀鄉鎮和“平安鎮”稱號。

劉家鄉人物介紹

劉家鄉劉家鄉任教學校

基本信息

1985年7月 西安公路學院畢業留校;研究領域或方向:主要研究方向為會計學產業經濟學

1986年7月—1998年7月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經濟系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系黨總支副書記

1998年7月—2000年4月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院黨委副書記

2000年4月—2005年7月長安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院黨委副書記

2002年5—至今(2008年12月)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

2005年7月—至今(2008年12月) 長安大學就業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