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北鎮

水北鎮

水北鎮,原名渝北,因位於渝水之北而得名,距市區35公里,東臨江西省樟樹市義城、中洲鄉,西連渝水區下村鎮、仁和、鵠山鄉,南接渝水區羅坊鎮,北鄰上高縣蒙山鄉、高安市的田南鎮和建山鎮,是四縣(市)十鄉(鎮)的結合部,總面積131.23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8個村民小組,11939戶,總人口47395人,其中農業人口47104人,非農業人口2091人,現有耕地面積61595畝,其中水田44110畝,旱地17485畝,山林地85627畝,果園2546畝。1988年撤鄉建鎮,是渝水區最大的鄉鎮的之一,素有“茶葉之鄉”、“米粉之鄉”、“渝北第一鎮”美譽。

基本信息

水北鎮水北鎮
水北鎮,原名渝北,因位於渝水之北而得名,距市區35公里,東臨江西省樟樹市義城、中洲鄉,西連渝水區下村鎮、仁和、鵠山鄉,南接渝水區羅坊鎮,北鄰上高縣蒙山鄉高安市的田南鎮和建山鎮,是四縣(市)十鄉(鎮)的結合部,總面積131.23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8個村民小組,11939戶,總人口47395人,其中農業人口47104人,非農業人口2091人,現有耕地面積61595畝,其中水田44110畝,旱地17485畝,山林地85627畝,果園2546畝。1988年撤鄉建鎮,是渝水區最大的鄉鎮的之一,素有“茶葉之鄉”、“米粉之鄉”、“渝北第一鎮”美譽。

基本概況

水北鎮水北鎮風光

水北鎮,現為鎮政府所在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鎮中心區面積4.7平方公里,有水北、南陂兩個村委會聚居,常住人口8100多人,國營鎮辦企事業單位21家。水北集鎮貿易繁榮悠久,從隆慶年間開始,定農曆二、五、八、十日為趕集日。自代起,興起一年一度的趕會場,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二至初八舉行。歷晚七天,初九為廟會。集鎮建有大型室內集貿市場、竹木市場、小豬市場、耕牛市場等專類市場。

水北鎮地理位置優越,境內多屬丘陵地帶,蒙河、穎江沿集鎮南北蜿蜒而下,蒙山聳峙於西,北部山巒起伏,上新(上高至新余)公路沿西邊緣穿過,兩條人字形的鄉級公路(水線、水新)主貫全鎮,村級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擁有客運車輛53輛,農用車輛748輛。

水北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拾年山新石器晚期遺址,就位於鎮屬南陂拾年山村東部,1986年至1989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廈門大學人類學系及新余市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發掘隊,先後三次進行發掘,發掘面積1225平方米,掘坑49個,出土和清理墓葬136座,整個遺址屬台地型遺址。出土有石器陶器青銅器玉器,大都是農業、手工業、漁獵工具和禮器。拾年山遺址的發掘,把新余市的歷史提前了五千年,對研究江西史前文化和先秦南方古代文化、溝通贛鄱地區與江淮地區以及廣東石峽文化的聯繫,提供了重要的新的實物資料。

地理環境

水北鎮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東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區所在地。東界樟樹、新乾,南連峽江、吉安,西接分宜、仙女湖管理區,北鄰上高、高安,距省會南昌160公里。地跨北緯 27°50',東經114°58'。

水北鎮自然優越,物產豐富。渝水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極短,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近50%。渝水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7℃,7月份是全年最熱時期,月平均氣溫29.4℃,極端最高氣溫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時期,月平均氣溫5.4℃,極端最低氣溫-7.2℃。由此可知,氣溫的日年變化有著一定的規律,即一種最高值出現在14時至15時,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中的最高值出現在夏季,最低值出現在冬季。

資源特產

水北鎮戰士們在滅火
水北鎮物產資源豐富。礦藏主要有無煙煤、煙煤高嶺土等,特別是高嶺土儲量大,達2800萬噸,主要分布在鎮內勾陂、石上等地,該礦是生產耐火材料、瓷器玻璃的好原料,開發前景廣闊。農作物以水稻、棉花為主,並盛產紅薯、花生、西瓜、蘿蔔、柑桔、茶葉等。經過多年的發展,水北鎮已形成了多個具有傳統特色的品牌。如三八茶廠的龍山銀針以其形美、味醇香濃、耐泡的特點,獲省優質名茶,遠銷中國二十多個省、市、區;水北米粉和豆腐分別以其酥韌、口感細膩和色美味佳揚名四方,鎮供銷社新引進的茶樹菇栽培,經濟效益明顯,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水北鎮的市政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先後投資興建了沿江路、穎江大道和十字街,鋪設了水泥路面,集鎮中心還配套興建了醫院門診及住院部大樓、稅務大樓、百貨大樓、文化中心站、廣播電視衛星接收站等,全鎮有線電視戶達3000戶,村村通廣播,程控電話用戶達2000門;全鎮有中學3所,國小22所,中心幼稚園2所,教職員工近500人,在校學生達2700多人。

風土人情

水北鎮人秉性淳厚,勤於耕作,節儉樸素,應酬之事,多尊傳統禮儀。其衣、食、住、行隨潮流,趕時髦。穿著由保暖型向美觀型轉變,追求質量好,款式新,舒適美觀。飲食多以大米為主,喜食麻辣食品。住房城鎮多以四至六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商品房為主,農村多為一家一戶的二至三層的磚混結構小樓。分宜的婚喪喜慶曆來隆重,農村結婚基本沿舊,城鎮花樣不一,好講排場,擺闊氣。殯葬,過去禮儀繁瑣,花費巨大,現在農村仍多以土葬為主,城裡多為火葬、火化後,骨灰有的入土,有的葬入公墓。分宜人崇尚禮俗,有“人情急於債”、“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稱,還有“紅喜事不請不賀、白喜事不請不怪”的規矩,對生育、婚嫁、祝壽、節日、喪葬、遷居等均有饋贈的習俗。

農業特色

水北鎮水北鎮農民

水北鎮蜜桔新余市自主研發,擁有獨立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果之一,是由溫州蜜桔中的黃岩本地早栽培選優出的“彭家39”株系,以其味甜化渣,皮薄易剝,果形整齊均勻,著色早橙紅鮮艷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1996年,市勞動人事局在姚圩鎮七里山區的力上村投資開發1000畝新余蜜桔,成立了力上果園實業有限公司,經過10年的運作,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力上果園場年採摘量突破200萬斤,產值達240餘萬元,畝純收入達1600元,並且在桔子採摘前就被搶訂一空,產品除暢銷南京浙江等地外,還遠銷東南亞,走向國際市場。新余蜜桔的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

經濟發展

水北集鎮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鎮中心區面積4.7平方公里,有水北、南陂兩個村委會聚居,常住人口7500多人,國營鎮辦企事業單位39家。水北集鎮貿易繁榮悠久,從明隆慶年間開始,定農曆二、五、八、十日為趕集日。自清代起,興起一年一度的趕會場,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二至初八舉行,歷時七天,初九為廟會。集鎮建有大型室內集貿市場、竹木市場、小豬市場、耕牛市場等專類市場;1996年投資800萬元,總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的穎江農貿城,是新余市最大的農村室內集貿市場,並迅速成為周邊四縣市十鄉鎮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圩日成效額達15萬多元。

相關詞條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