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光鎮

志光鎮

志光鎮,是以革命烈士龍志光命名的老區鎮。位於貴溪市西北部,距貴溪約20公里,東臨濱江,南接鷹潭,西連鴻塘,北交周坊。全鎮總面積98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96個村小組,8074戶,3.56萬人。耕地3.7萬畝,其中水田3.4萬餘畝,山林5.6萬畝,果園10000畝,水面3600畝。鎮機關幹部84人,在職61人,黨支部23個,中共黨員617名。2008年財政總收入10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

基本信息

志光鎮志光鎮
志光鎮,是以革命烈士龍志光命名的老區鎮。位於貴溪市西北部,距貴溪約20公里,東臨濱江,南接鷹潭,西連鴻塘,北交周坊。全鎮總面積98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96個村小組,8074戶,3.56萬人。耕地3.7萬畝, 其中水田3.4萬餘畝,山林5.6萬畝,果園10000畝,水面3600畝。鎮機關幹部84人,在職61人,黨支部23個,中共黨員617名。2008年財政總收入10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

概況

志光鎮志光鎮風光
志光鎮,既是全省200個重點建設和貴溪市三個樣板之一,又是全省扶貧開發重點鎮之一。全鎮區域面積98平方公里,人口3.5萬,其中集鎮人口6000餘人,轄12個村委會。皖贛鐵路穿境而過,311高速公路在志光夏家嶺設有進出口,距鷹潭市只有8.4公里,距貴溪市22公里,具有較強的區位和交通優勢。鎮區內建有3.5萬伏變電站,日供水1200噸的自來水廠,移動聯通信號覆蓋全鎮,村村通電話,建有中學兩所,國小12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

氣候

屬亞熱帶溫室氣候區,氣溫偏高,光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境內地形複雜,地域性氣候差異較大。總體劃分以3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之日至5月下旬為春季,約70天;自5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22℃之日至9月下旬為夏季,約120天;自9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22℃之日至11月下旬為秋季,約60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10℃之日到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為冬季,約110天。

區劃

志光鎮光鎮村乾下鄉考察
面積:90.4k㎡

人口:33602人

郵編:335405

代碼:360681104

轄:古城、信江、周塘、理源、志光、西江、湖石、皇橋、塔橋、湖塘、柏山、珍田等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古城九甲。

歷史

歷史悠久,功能齊全。建國前夕屬夏嶺區,轄楊源、高石、龍巖、湖塘、夏嶺鄉和泗瀝區神前鄉。1950年屬夏嶺區,轄周塘、石背、楊源、湖塘鄉和神前區皇橋、官塘鄉。1958年成立夏嶺人民公社,1961年改稱志光公社,1968年黃柏、金沙公社及硬石嶺水管局併入,1973年1月黃柏、金沙公社及硬石嶺水管局恢復劃出。1984年改稱志光鄉,1995年改稱志光鎮至今。鎮區規劃面積2.53平方公里,已建成0.5平方公里,鎮區人口6090人;新行政區已初具規模,2007年11月8日誌光鎮政府已搬進行政中心辦公;派出所、法庭、供電、工商、稅務、學校、金融、通訊等機構在鎮內一應俱全,管轄範圍涉及周邊鄉鎮。3.5萬伏變電站已竣工使用;日供1200噸的自來水廠已建成貫通鎮區的網路,鎮內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是全省200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和貴溪市三個樣板鎮之一。

交通

志光鎮鄉鎮公路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志光鎮政府所在地距貴溪城區20公里,離鷹潭市區僅8公里,是連線貴西北與貴東北的重要樞紐,素有貴北重鎮之稱。皖贛鐵路穿境而過,滬昆高速公路橫穿全境,並在志光夏家嶺設有出口,即鷹東收費站。鎮內形成大交通網路,滬昆連線線7.6公里、古婁公路11公里、貴神線15.6公里、珍塔公路16.2公里、通組硬化公路34.3公里,農民進城最遠只需30分鐘。

產業

志光鎮碩果纍纍的梨樹
產業明顯,商貿活躍。農業產業化形成了萬畝果園生產基地(以為主)、萬畝綠色大米生產基地 、萬畝速生楊生產基地、萬頭種豬養殖基地。桃酥加工是志光鎮支柱產業,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全鄉有1276戶7380人常年在外做桃酥生意,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川等10多個省市。據統計,全鎮從事桃酥產來的家庭資產100萬元以上的600餘戶,500萬元以上的150餘戶,1000萬元以上的11戶,以韋和基和彭四才規模最大,全國有名;同時是貴北農產品集散地,建成了占地面積12600平方米的集貿市場,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會成為貴北商貿業的一大亮點。

人文

人文薈萃,風景優美。志光鎮是個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紅土地,土地革命時期,方誌敏領導的一支紅軍在這裡戰頭過,志光鎮就是以1931年犧牲在這裡的革命烈士龍志光的名字命名的。這裡有明朝宰相夏言啟蒙就讀的大石崖書院。境內生態環境良好,風景優美,塔橋村有萬善寺、尼姑背和尚、馬撒尿、轎里石、無底洞等自然景觀。

經濟

面對發展機遇,黨委政府結合志光實際情況,依託交通、區域優勢、對接鷹潭,策應貴溪,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揚志光精神,建貴北重鎮,把志光建設成為農產品生產基地及加工貿易型小城鎮。

成果

志光鎮夜色中的志光鎮
1、2001年-2003年配合省、市做好311高速公里,鷹東連線線的征地、拆遷、協調及治安保衛工作

2、2003年-2004年招商引資5000多萬元,總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300平方米,全市一流的集貿市場;投資近3000萬元,占地40畝的萬噸玻璃纖維生產線正在市工業園區籌建;投資400萬元建成了2000多畝的鴉鵲塘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投資500萬元建成年加工大米3萬噸的志光大米加工廠;多方籌資和利用政策資金,維修了珍塔公路16公里並修建了兩條通村水泥公路。

3、2001年-2003年財政收入均已超額完成任務,工商稅收年增幅達24%。

4、農民人均收入年增幅達168元以上。

榮譽

1、2003年被市委評為防非典先進集體。

2、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農村稅費改革先進鄉鎮。

3、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防治禽流感先進單位。

4、2004年被市委評為“親民、為民、富民”好班子。

傳說

“掛榜山掛不得” 掛榜山,又名五面峰,地處市城西南五里。《貴溪縣誌》記此山“鳥道紆盤,奇石卓詭。攀籮結掛,多見淹留。下瞰平壤,城堞參差,渺在林際。”明代李夢陽詩云:“東華山北五面石,削成四面何嶙峋。”清人鄭日奎贊道:“溪南多奇勝,首數五面石。”現仍可見巍峰屹立,陡峭如劈,形同懸榜半空,人不可攀,是以有“掛榜山掛不得”之謂。明代旅遊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繞道山之東南,始得達其峰巔。據《徐霞客遊記》載,五面峰之巔為佛宇峰,時山腰有僧寺,霞客曾於此避雨小憩。如今廟宇傾頹,僅存瓦礫了。倘循霞客足跡登高鳥瞰,可見信水橫流,江橋雄踞,上下十數裡間,竟有四橋依次,十分壯觀。移目江北,則層樓錯落,人行如蟻,城池街道盡收眼底。遊人至此,如身處去端,清風迎面,松濤在耳,真不失為工余之一樂了。

“仙人橋過不得” 貴溪市城東南三里,信江南岸群山中,有巨石如虹,天然而成獨拱石橋,名仙人橋。一名月橋岩。於橋下仰視,橋拱高穹園整,樑柱方棱直立,拔地而起二、三十米,竟如人工砌造而成。自橋東循崖登其上,橋面修廣、平直,長達五、六十米,足可昂首闊步而行。然行至西端,則懸崖陡壁,無階可下。距此十米處,一石如人坐守橋頭,似向行人告警。遊人不得己只好轉身沿原路而返,是以民間有“仙人橋過不得”之傳。橋身石壁曾有多處石刻,那“此處神仙跡,神仙到此么?山花常帶笑,野鳥自來歌。”的陰刻,雖然有所剝落,但仍依稀可辨。元朝趙漢詩曰:“萬山縈合處,窈窕洞門開。”明人高賓《詠仙橋》詩曰:“奇石自雄跨,仙橋誰侈石”。清人朱彝尊《貴溪》一詩也提及此景,有“連山奇復釜,獨石忽成橋”之句。舊志載:“自山麓 中仰眺,生態遠出。”是以當年徐霞客行至山下,見一橋高架山間,大異之,遂以勃勃之興往游,其稱道之句記於《江右游日記》中。

相關詞條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