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光

鄭志光,男,漢族,1966年10月生,浙江淳安人,1987年1月鄭志光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碩士學位。現任淳安縣交通局黨委書記、局長。

鄭志光,男,漢族,1966年10月生,浙江淳安人,1987年1月
鄭志光鄭志光
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碩士學位。現任淳安縣交通局黨委書記、局長,2011年11月23日擬任(提名)中共淳安縣委常委候選人,淳安縣副縣長候選人。
曾任淳安縣鳩坑鄉黨委委員、副鄉長,臨岐鎮黨委副書記,1998年2月起任臨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千島湖鎮黨委書記。 杭州市“勤政廉政好公僕”:
讓千島湖暢通起來——記淳安縣交通局黨委書記、局長鄭志光
提到淳安,人們腦海中閃現的第一個詞肯定是“千島湖”。人們了解千島湖的美,但人們所不知道的是,淳安人民為此付出的代價。
50多年前,由於修建新安江水電站,淳安和遂安(後與淳安縣合併)兩座千年古城、五大集鎮、30多萬畝良田及絕大部分公路等基礎設施被淹沒在水下,只留下了12公里的斷頭路。淳安也由建庫前交通發達的甲等縣、富裕縣變成了建庫後的貧困縣。
“望得到屋,走得人哭”曾經是淳安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無路可走”,已成為了淳安人民心中的痛。但淳安人民也不會忘記,淳安一代又一代交通人付出的辛勞與汗水,還有那個總是出現在工作第一線的淳安縣交通局黨委書記、局長鄭志光。
面對困局,他狠抓公路和客運
2007年4月,鄭志光懷揣改變淳安交通的理想、抱著投身公路事業的決心,來到縣交通局報到。
“我本身出生在淳安一個偏僻的農村,對交通的感觸是很深的。那時候從村里到縣城,坐船要40分鐘,走路要2小時。”鄭志光從小就對淳安的交通不便深有感觸。上任伊始,他就跑遍了全縣每一處縣、鄉、村道,深入了解全縣交通情況,認真聽取基層幹部民眾意見。
2007年,千汾公路開工建設,他在實地踏勘時聽到沿線民眾反映修路過程中灌溉渠被損壞、跨岸不方便等問題,便一一記在了心上。回去後,他對此作了詳細了解、認真研究,千方百計想辦法,籌措預算外資金500多萬元,組織力量修復各類灌溉渠4萬多米,新建各種接線工程500多個,妥善解決了沿線接線接坡、農田水利灌溉、村莊城鎮排水29處、36個問題,為民眾生產生活排了憂、解了難。
2007年12月26日,千汾公路順利竣工通車,不但解決了淳安縣西南片10萬人口的出行問題,也使淳安從此告別了“斷頭路”的歷史。
淳安的公路建設有了提高,如何更好的把公路“用起來”,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成為了鄭志光思考的另一個問題。“不要讓老百姓挑著擔子走在水泥路上。”鄭志光深知,交通建設不僅僅是公路的建設,更需要運輸工具的投入。
從2008年開始,淳安縣啟動實施農村客運“村村通”工程,到目前為止,農村客運車輛已通415個行政村,通達率已達97.6%。千島湖鎮城區開通公車6條線路,投入公車輛52輛;成立了2家計程車公司,擁有111輛計程車。
目前,淳安水路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實現了一個大跨越。客運車輛經過幾輪更新,已逐步由農用車、客貨兩用車發展到中級和高一、二級客車。旅遊船艇和客船也逐步實現了安全、美觀、舒適和環保的標準化目標。全縣客運營運車輛達389輛7713客位,運營線路142條,日發1735班次,實現了淳安至杭州1個半小時,縣城至各鄉鎮1小時交通圈,基本滿足了民眾出行要求。
鄭志光(左一)視察環湖公路上江埠大橋 正在建設中的淳安縣環湖公路上江埠大橋
在以鄭志光為首的淳安交通人的努力下,2007年以來,千汾線通車,光左線通車,千島湖新旅遊碼頭基本建成,上江埠大橋及接線工程正在建設中,東南旅遊碼頭新建工程進展順利,環湖公路建設成環城網、聯村聯網公路工程有效推進……一條條道路、一座座橋樑、一個個碼頭,像血脈一樣連通著一切、改變著一切,淳安社會經濟面貌和交通旅遊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面對災情,他身先士卒做先鋒
鄭志光不僅在交通基礎設施上積極為民造福,在道路災害預防上,在應對各類道路突發事件時,更是準備充分、反應迅速、應對從容,確保了淳安全縣交通正常運行、百姓出行安全暢通。
2008年1月29日夜,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整個淳安陷入了一片冰雪之中。災情就是命令!1月30日天剛亮,鄭志光就召開緊急動員會布置鏟雪疏通工作。
第一時間,8台鏟車和公路段全體人員已經投入到鏟雪、掃雪工作中去。鄭志光更是深入一線,撒工業鹽防滑,指揮來往車輛,維護道路秩序。經過一天努力,淳安所有主幹公路交通都恢復了正常。
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2月1日、2日又接連下了兩場更大的雪,使得淳安縣交通全面癱瘓。面對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災,鄭志光一面積極協調搶險機械,一面身先士卒投入抗災現場。他率領一幫人發揚“鐵人”精神,連續一周奮戰在抗擊冰雪的最前線,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了全縣交通。由於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縣交通局被省交通廳和杭州市政府評為“抗擊冰雪先進單位”。
“還好05省道我們花了一天時間就搶通了,如果打不通的話,原料運不進來,整個縣城可能要癱瘓3天,後果不堪構想。”提起2008年的大雪,鄭志光仍然記憶猶新。
其實,從上任以來,鄭志光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是在重點工程的工地上度過的。而嚴峻的考驗還不止這些。
土石流過後,原來的河道已被石塊填滿
正在清理中的河道
2010年6月18日,一場特大暴雨襲擊了淳安。楓樹嶺、大墅和安陽三個鄉鎮有1條縣道、3條鄉道、21條村道交通被迫中斷,共有95.67公里的公路被山洪和土石流沖毀,損失了1.65個億。
災情發生後,鄭志光立即啟動了“三防”工作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抗洪搶險。組織交通工程技術人員,到公路受災現場,針對每一處災害情況研究制定修複方案;組織村道養護管理技術人員深入村道重災區,指導鄉鎮抗災搶險工作,千方百計確保民眾正常出行。鄭志光也親自指揮職能部門對重點路段實施24小時監控和巡查,採取各種應急方式搶修公路,努力將洪災給民眾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洪災發生的時候,鄭書記正在杭州開會。我們匯報了情況後,鄭書記接到電話就從杭州趕了回來。18日下午4點左右,他就趕到了現場。”楓樹嶺鎮黨委書記姚樟樹告訴記者,“雨太大了,山洪和土石流就那么從山上衝下來,寬3.5—5米的通村水泥路要么是路面斷裂,要么就是整塊被衝到了河裡,路基也被洪水掏空了。可鄭書記到了我們鎮以後,每天都要走10多個小時的山路,深入各個村里了解情況。”
只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損毀的公路已經全部搶通。
面對誘惑,他恪守原則做表率
建設中的淳安縣環湖公路
其實,在大多數人眼中,交通局長是油水豐厚的“肥缺”,是人人眼饞的職位。這些年,淳安交通建設發展迅速,動輒就是投資幾千萬、幾個億的大項目。確實,交通局長手裡捏著的就是“權”和“錢”兩個字。也正因如此,交通局長成了風險最高的崗位之一。
對此,鄭志光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常提醒自己:“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如果一個人放鬆自我學習教育,就可能向犯罪邁出第一步,面對紛繁精彩的各種誘惑,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受得起委曲,挺得住挫折。
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鄭志光帶頭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帶頭秉公執法,帶頭主動接受監督。他從不插手項目招投標,所有跟招投標有關的事,都由工程指揮部統一安排;他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對一些為了謀取個人利益而對他進行感情投資的人,堅決抵制、絕不妥協。“廉潔不只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的,而必須落實在具體行動上,應從每一位領導幹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他感慨地說。
2009年5月下旬的一天,某工程項目部經理借匯報工程進展情況,來到鄭志光辦公室,工作匯報之後,拿出一個“信封”希望鄭局長收下。突如其來的意外使鄭志光一下子嚴肅起來:“這個‘信封’我不能收,請你諒解,如果工程上有什麼困難,我們一定協調解決好,你們把工程安全、質量上做好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最後,這位經理很不好意思地收回了“信封”。
幾年來,鄭志光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腳,不該去的場所不去。甚至連辦公室訂報紙,也是自己掏的腰包。
鄭志光老家在偏僻的農村,父母年邁,兩個妹妹、妹夫都生活在農村,家庭條件一般。其實,對他而言,只要開口就可以隨便把自己的親戚安排在局屬或其他單位上班,可他從沒有讓一個親戚進交通系統或其他單位,兩個妹妹、妹夫一直在外地打工。
近幾年來,淳安縣在交通建設“五大工程”項目上投資近7億元,找他“開口子”的人的確不少,但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在原則問題上越雷池半步。2008年下半年,省重點工程——上江埠大橋及接線工程開工建設,一位鄭志光高中時期的摯友,請他幫忙搞點工程乾乾,他認真地對老同學說:“你來做工程我歡迎,但必須按工程招投標一系列程式辦,要我打招呼傳條子,這些有悖原則的事我辦不到。”
像這樣的情景經常會發生,雖然有些“不盡人情”,但在鄭志光眼裡,交通行業社會關注度高、民眾期望值高、肩負責任重,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作為一名交通局長,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代表交通的形象。任職三年里,在近百次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中,他從沒有利用職權為親友或他人謀取私利。
記者手記
“我出生在農村,能坐到這個位置不容易。”記者能感受到鄭志光說這句話時的真誠。在記者看來,鄭志光是個很樸素的人,也是個充滿感情的人。
跟隨鄭志光多年的司機告訴記者,鄭志光最見不得老百姓受苦,這些年他曾流過三次淚。
“第一次是在出差回淳安途中,鄭書記發現隧道中躺著個30多歲的農村婦女,應該是被車撞了,腿斷了,人已經完全昏迷。他馬上撥打了110和120。當時,我就看到他流下了眼淚,他跟我說:‘看到老百姓受到這樣的苦,我於心不忍啊。’時任千島湖鎮黨委書記的他後來還叫民政部門去慰問。”
“還有次,聽說有個婦女收養了一個殘疾孤兒,鄭書記去慰問,走到她們家裡,看到家裡唯一的家具就是在幾個包裝紙箱上面鋪兩塊木板做的床,鄭書記哭了,也儘自己所能幫助她們,也鼓勵大家幫助她們。”
被土石流沖毀的房屋
“第三次是發生山洪後,鄭書記趕到現場指揮搶險,看到老百姓的房子被衝垮,辛苦修的道路被沖毀。鄭書記都躲到車裡去流眼淚。”
熟悉鄭志光的同事都知道,鄭志光每天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地、現場。有些必須他批的檔案,他都會早上提前半小時到單位批,或者晚上吃完晚飯後回辦公室批。
在鄭志光的帶領下,淳安縣交通局因工作出色、業績突出,多次受到省、市交通部門通報表彰,先後榮獲30餘項先進集體稱號,連續6年被評為“滿意單位”,全縣年度綜合考核、社會滿意度評比連續5年名列前茅,其中2007年、2008年均位居第一。鄭志光也多次受到上級表彰,2005年被評為杭州市 “優秀黨務工作者”,2008年榮獲杭州市春運工作“先進個人”、淳安縣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工作者”和縣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他是一個平凡的交通人、一個熱愛交通事業的交通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偉績,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真心擔責多幹事,真知灼見多聆聽,真心守規多自省”,這是他寫在工作筆記上的話,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