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山鎮

良山鎮

良山鎮位於新余市渝水區南面22公里處,因位於本鎮和峽江縣交界處海拔487.7米的良山而得名。境內天水江、八百橋江、三江橋江三條山溝溪流由南向北注入袁河。新鋼公司駐足腹地,吉新公路、新周鐵路直達境內,全鎮轄11個村委,129個村民小組,人口5萬多人,總面積175.94平方公里,森林復蓋率達70%。良山鎮屬丘陵山區,是一個典型的工礦型城鎮,是江西省20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和中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以地處良山(原名鼎山)得名。土地革命時期,在上木元和上黃虎成立過縣蘇維埃政府,在周宇成立過南區蘇維埃政府。解放前夕屬第五區潭口鄉、水口鄉、洋津鄉。解放初屬洋津區,下轄6個鄉。1958年置周宇公社,1966年更名白水沙公社,1960年併入九龍山墾殖場,1968年更名良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改鎮。1997年,面積172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莊頭、夏蓮、下保、垣下、敖家、白沙、黃虎、周宇、舍山、鵲橋、八百橋11個行政村和塘下居委會。鎮政府駐新屋下,距區政府22千米。

行政區劃

良山社區、周宇村、黃虎村、舍山村、鵲橋村、八百橋村、白沙村、敖家村、莊頭村、夏蓮村、下保村。

經濟概況

良山經濟較為發達,全鎮工業企業共,35家,個體工商戶1214家,已形成了“管、帶、絲、耐材、鐵精粉”為主導產品的規模企業群。2005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9.88億元,其中工業產值9.1727億元,農業產值7065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7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58元。已成為新余衛星鎮城的良山,以全面建設工業中心鎮、小康紅旗鎮為目標,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戰工業50億,良山貢獻20億的宏偉目標,壯大主導產業,突出項目建設。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工業園區工業園區

農業和鄉鎮企業是良山鎮兩大支柱產業,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

依託。糧食、林木、鋼鐵產品加工構成了良山經濟發展特色。以“管、帶、絲”為主導的鋼鐵產品生產鏈,帶動了全鎮鎮辦、村辦企業的全面發展,加速了小城鎮建設的步伐。集鎮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商業網點鱗次櫛比,全省一流的良山鎮文化中心豐富了居民生活。

良山鎮在冊個體工商戶1218家,工業企業13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全鎮工業企業呈現了一個“龍頭”(良山鋼管公司),三大“板塊”(即五金加工和機械製造,耐火材料,鐵礦產品加工)的新格局。

2005年良山鎮工業總產值為91727萬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為73485萬元,比2004年增長75%,全鎮增加值15593萬元,比2004增長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2953萬元,比2004年增長80%。

歷史文化

良山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袁河中下游,浙贛鐵路線上,是新余市城區所在地。1983年新余復市後由原新余縣改為渝水區。渝水新溪鄉歷史悠久,文化昌盛。自三國寶鼎二年(公元267年)建縣,距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人才輩出,群星璀璨。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宋朝宰相王欽若,明代理學家梁寅,清建威將軍張春發,現代著名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傅抱石,皆文韜武略,翰墨丹青,為後人所景仰。世界風雲人物、著名愛滋病防治專家、美籍華人何大一為當今全球矚目。崇文好學的渝水,基礎教育長期位居全省前列,恢復高考以來哺育輸送近萬名英才。勤勞、勇敢、智慧的渝水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0年,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率紅一方面軍到羅坊,召開了著名的“羅坊會議”,為渝水在中國革命史冊上添上了濃墨重彩。

基礎設施

良山鎮處於武吉高速、吉(安)新(余)公路穿境而過,新(余)周(宇)鐵路直達境內,程控電話4000部、手機用戶2500戶,為新余市第一個移動手機鎮。電力十分充足,贛西供電局,IOKVI1、2 、3 號變電站,22OKV白沙變電站座落其中,市政基礎設施完善。

風土人情

良山鎮人秉性淳厚,勤於耕作,節儉樸素,應酬之事,多尊傳統禮儀。其衣、食、住、行隨潮流,趕時髦。穿著由保暖型向美觀型轉變,追求質量好,款式新,舒適美觀。飲食多以大米為主,喜食麻辣食品。住房城鎮多以四至六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商品房為主,農村多為一家一戶的二至三層的磚混結構小樓。分宜的婚喪喜慶曆來隆重,農村結婚基本沿舊,城鎮花樣不一,好講排場,擺闊氣。殯葬,過去禮儀繁瑣,花費巨大,現至2013年農村仍多以土葬為主,城裡多為火葬、火化後,骨灰有的入土,有的葬入公墓。分宜人崇尚禮俗,有“人情急於債”、“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稱,還有“紅喜事不請不賀、白喜事不請不怪”的規矩,對生育、婚嫁、祝壽、節日、喪葬、遷居等均有饋贈的習俗。

旅遊景點

仙女湖仙女湖

“仙女湖”的名稱源自1600多年前東晉文學家乾寶所著《搜神記》中記述的“仙

女下凡”美麗傳說: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飛去,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余市西南16公里處,是江西省水上游泳資源豐富,開發較成功的湖泊型風景名勝區。2002年5月,江西省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景區總面積2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湖中99座島嶼星羅棋布,湖叉港灣撲朔迷離,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復蓋率達95%,共有220種,765屬,3000多種,占全國總科62.3%,有各種鳥獸類76種,擁有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 仙女湖四季分明,氣候十分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7℃,日照1677.4小時,降雨量1532毫米,無霜期265天,相對溫度70%,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和歷史文化內涵。

江西鄉鎮導航

主要是詳細介紹江西省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