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店鄉

彭店鄉

彭店鄉位於許昌、開封、周口三市交界處,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周口扶溝、開封尉氏、許昌長葛接壤。全鄉總面積85平方公里,轄40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223個村民組,5.5萬口人。全鄉耕地面積7.7萬畝,其中一半以上的土地是黃河水沖淹後留下的沙質或半沙質土壤,其餘為兩合土。賈魯河、康溝河、洪葉溝、雙洎河由北向南分布。S219省道橫貫南北,S325省道縱穿東西,許尉高速公路經過鄉境3.7公里。

基本信息

河南省鄢陵縣彭店鄉

彭店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突出農、強化工、加速城”發展戰略的指引下,農業抓結構調整,工業抓非公經濟,城鎮抓建設和管理。通過多策並舉,多輪驅動,從而使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特色高效農業已形成規模,花卉林果面積發展到1.9萬畝,瓜菜面積發展到1.7萬畝,油料面積發展到1.2萬畝,蓮魚共養面積發展到近2000畝,定單小麥發展到2萬餘畝。全鄉畜牧大戶已達到近500個,規模較大的養殖企業達到36個,畜牧業總產值達到9000萬元。趙家櫻桃游和劉莊棗蓮游兩個旅遊景點接納遊人10萬餘人次,旅遊產業已成為彭店經濟成長的新亮點。鄉鎮企業形成了機械製造、木材加工、棉花加工、油料加工、箱包加工、工藝品加工、建材加工七大支柱產業。第三產業主要是商貿、餐飲、交通、運輸、建築、勞務輸出等幾方面,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從業人數達到萬餘人。小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1.8平方公里。電力、通訊網路覆蓋全鄉。全鄉中國小校18所(其中中學3所,國小15所)。教育、科技、民政等多項工作多次受到上級部門表彰。

行政區劃

2006年,轄40個村委會:彭南村、彭北村、探莊村、曹莊村、孫莊村、官莊村、李寨村、前栗園村、後栗園村、慕寨村、北陳家村、北吳家村、洪溝村、殷坡村、王鐵村韓老村孟廟村、郜村鋪村、霍劉莊村、油坊村、家村、北姚莊村、新范家村、南崗村、後肖村、瓜張村、代崗村謝坊村劉拐村、黑劉村、北新莊村、李家村、范家村、古城村、前步村、張店村、蔣莊村、鳳崗村、田崗村東莊頭村

彭店鄉工人在做箱包
箱包產業

彭店鄉有生產加工箱包的優勢,僅在河北白溝、浙江義烏、廣東廣州等地從事箱包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人員就達到2萬餘人,創辦企業近600家,“彭店箱包工”以技術一流、誠實守信成為箱包行業灸手可熱的勞務品牌。彭店箱包工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充分發揮彭店在外務工人員的經濟、信息、技術和人力資源優勢,促進彭店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彭店鄉大廣大外出務工人員中積極開展“返鄉創業”工程,對返鄉創業人員提供資金、信息及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受到廣大民眾歡迎,吸引了大批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鄉域內箱包大小生產企業已達80多家。為進一步提升彭店箱包產業水平,膨脹產業規模,彭店鄉沿S219省道規劃建設彭店箱包工業集聚區(箱包一條街),對所有入駐企業提供水、電、路“三通”,為箱包產業快速發展搭建了一個廣闊平台。

彭店鄉櫻桃
地方特產

彭店鄉位於鄢陵北10公里,全鄉5.5萬人,7.7萬畝土地,豫S219省道縱貫南北,豫S325省道縱穿東西,西40公里與京廣鐵路、京琛高速公路相連,南距311國道10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60公里。可謂地理環境優越,交通條件便利。

赤玉妝盈樹,紅珠摘滿筐。”,素有“春果第一枝”的櫻桃因其花期早,結果多成熟時果紅葉綠,甚為人們所喜愛,它營養豐富,即是鮮食佳品,又可加工成櫻桃乾、果汁、罐頭等,同時其根、枝、葉、果皆可入藥,渾身都是寶。趙家櫻桃基地位於鄢陵縣彭店鄉趙家村,東距S219省道0.5公里,總面積2500畝,是許昌市生態旅遊主要景點之一,其栽培歷史悠久,始於唐,至明朝,盛於清,後隨時代變遷而幾經興衰,但其栽培技術卻得以承傳和發揚。趙家櫻桃得譽於獨特的土壤與水質條件而品質上乘,具有早熟、個大、味美、色艷等特點,明清時代曾作為貢品進獻朝廷,1914年,趙家櫻桃乾作為土特產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會,1999年,又成為昆明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上參賽果樹類唯一獲獎產品。趙家櫻桃不僅因其營養豐富而被視為“果中珍品”,

彭店鄉彭店鄉
園區建設

彭店鄉位於鄢陵縣最北端,轄40個村民委員會,5.5萬口人。耕地面積7.7萬畝,其中4萬多畝土地是黃河泛濫後留下的沙質或半沙質土壤。針對沙地高投入、低產出、低效益,民眾收入低的狀況,鄉黨委、政府引導民眾大力調整種植結構,積極發展蓮藕種植業,先後修建植蓮養魚池600多個,有效改善了當地農業種植結構。昔日“風起黃沙刮滿坡,出門睜不開眼,做飯掀不開鍋”的荒沙地,如今變成了荷花飄香的高產田,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97年以來,國家林業部、國土開發促進會及省、市有關領導曾先後到沙地視察;中央七套、河南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單位都報導了這一做法;黃河沿岸10多個地市組團來此參觀學習。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沙區大力推廣果糧,林糧間作,全鄉雜果面積已達到10000餘畝。劉莊、油坊的大棗,趙家、古城的櫻桃,特色產業規模優勢已經形成。該鄉黨委、政府多次組織專家考查論證,在充分徵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蓮藕種植髮展方向。依託農業、土地、科技、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全面開展土地綜合治理,引導當地民眾大力發展蓮藕種植業,並積極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以劉莊為中心,全鄉已有殷坡、王鐵等六個村發展蓮藕種植,蓮藕種植總面積已達2200畝,畝均效益達到5000元,年產鮮藕4000多噸,吸引了鄭州、洛陽等地的客商前來收購,成為當地民眾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彭店鄉千畝賞荷園
旅遊開發

彭店鄉的旅遊開發依據本鄉的資源優勢,始於2002年,主要是圍繞趙家櫻桃園,劉莊蓮魚共養基地和油坊、劉莊的萬畝棗林搞開發。根據縣委、縣政府旅遊規劃和現在的旅遊消費需求,我們把“貼近自然,回歸自然,領略田園風光,享受田園生活”確定為全鄉生態旅遊所追求的主題意境。按照這一主題意境規劃,我們本著“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主導思想,相繼開發了“花都櫻桃觀光採摘游”、“千畝賞荷園”、“萬畝風情棗林”三個旅遊精品項目。花都櫻桃觀光採摘游以櫻桃觀賞、採摘、品嘗和享農家風情為基調,旨在讓遊客盡情觀賞、品嘗櫻桃這一“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燒人”的果中珍品,並體驗入農家院、吃農家飯、乾農家活的情趣與歡樂;千畝賞荷園以賞荷、垂釣、踏青、品魚為基調,旨在讓遊客置身中原沙區卻能欣賞到“碧荷無窮盡、魚戲蓮葉間”的江南美景,並讓人不由得想起“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當中的採蓮姑娘採蓮時的情景,並盡享荷塘垂釣的清閒與舒適;萬畝風情棗林主要以大棗採摘、觀賞、花生採摘和沙叢遊戲為基調,旨在讓遊客欣賞到“黃沙無盡、果林蔥鬱”,“人在林中走,果在枝頭笑”等風格截然不同的獨特田園風光,並充分感受大棗、花生採摘和沙叢遊戲所帶來的種種嬉趣。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力求旅遊環境的“生態化”。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建設,這三個旅遊項目已初具檔次與規模,管理服務措施也日俱成熟,並能充分把握並利用好“五一”與“十一”兩個黃金周。

彭店旅遊業總體發展思路是: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立足長遠,著眼當前,統籌規劃,分步開發。突出抓好生態農業觀光游,努力搞好人文景觀開發,實現發展旅遊業與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發展旅遊業與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相結合,自然景觀開發與人文景觀開發相結合,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形成以生態觀光游為龍頭,集觀光、休閒、娛樂與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體系。

河南信陽息縣彭店鄉

彭店鄉息縣彭店鄉政府大樓
概述

彭店鄉位於息縣西北部,北與駐馬店市正陽縣接壤,息正公路穿境而過。

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48公傾,轄14個行政村,192個村民組,總人口3.2萬人。

彭店鄉積極培養支柱產業,成立實施了“青菜瓜雜”一年四熟的立體種植模式。

行政區劃

2006年,轄14個村委會:彭店村、陳瓦房村、大謝樓村、大張莊村、大鄭莊村、丁王莊村、范莊村、方圍孜村、金王樓村、柳圍孜村、七里灣村、史樓村、王莊村、尹莊村。

彭店鄉養豬場
畜牧業發展

彭店鄉大力發展畜牧業經濟,全鄉共有生豬養殖專業村四個,年出欄1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專業戶200戶,年出欄20頭以上的養殖專業戶700戶,實現年出欄生豬10萬頭以上。

在鄭莊村、彭店村、七里灣村、張莊村建成了四個生豬交易市場,並與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建立市場供銷信息網路,使全鄉生豬交易走上集約化道路,逐步形成彭店鄉生豬養殖區。

彭店西瓜以口感好、皮薄、耐貯運、含糖適中而著稱,年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產品遠銷鄭州、武漢、上海等十多個大中城市。

湖北省大梧縣彭店鄉

彭店鄉大梧縣彭店鄉一望無際的農田
概述

彭店鄉位於大梧縣境中部。東與國營仙居頂林場、豐店鎮南沖村、呂王鎮楊山村相連,南與夏店鎮、四姑鎮接壤,西與新城鎮毗鄰,北與國營仙舞山林場、豐店鎮桃嶺村交界,總面積115.06平方公里。境內多低山,丘陵。沖田、山地,間有少數平畈。總耕地面積27862.97畝,其中,水田20605.87畝,旱地7257.1畝。山林面積95346.37畝。境內有彭店、余河、橋店3個小集鎮。鄉政府駐地彭店,西距縣城35公里。

彭店,相傳很早前有彭、陳兩戶人家在此開店,後漸成集鎮,故稱“彭陳店”,簡稱“彭店”。原街在朝陽山坡邊,依山麓而建,呈東西走向。東低西高。街長不過200米,寬不足4米,石板路面,舊式青磚灰瓦平房。1971年在街西北山背後修築彭店水庫;1977年繼在街東北l公里處建兩河口水庫。1975年在彭店水庫大壩旁的崗地上新建——條街道,長約400米,寬約30米,沙土路面,多系紅磚機平房

彭店鄉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橋店一帶為黃安縣所轄,這裡的人民參加過黃麻起義。蘇維埃政權建立後,橋店為黃安縣蘇維埃第五區,彭店、余河等地為陂孝北縣蘇維埃姚老區。

彭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十多種。其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花崗岩、金紅石、硫鐵礦等礦產,品高質優,埋藏淺、易開採,斐聲中外。馬齒莧、珍珠花、黑瓜子、木耳等土特產品品種繁多,茶葉、板栗、花生、油茶已形成產業化格局,其中青松嶺茶場生產的青松劍眉茶因“色綠、形秀、味醇”獲鄂茶杯金獎,是我鄉茶葉生產的龍頭企業。

彭店山川錦秀、風光優美。彭店鄉域境內群山連綿,森林茂密,風光旖旎,景色迷人,奇峰怪石,自然天成,幽幽瀑布,賞心悅目。彭店水庫水面寬闊,鳥語花香,庫區水銜著水,山倚著山,山清水秀,風景如畫,1996年被孝感市命名為“孝感市十大濕地動物保護區”,素有中原千島湖之稱;巍巍仙居頂,幽幽仙居洞,千年古剎乳山寺,甘甜可口的乳山井,都是旅遊休閒度假的良好處所。

彭店鄉彭店鄉
歷史區劃

彭店鄉,禮山縣建置前,分屬河南省羅山縣,湖北省黃安縣、黃破縣。禮山縣建置後劃屬一區。1941年屬老山鄉。解放初屬新城區,1951年夏改屬八區,1955年八區撤銷,仍屬新城區。1975年與余河、橋店合併,設彭店公社。1984年撤社並區。復歸新城區。1987年9月,再度與余河、橋店合併,設彭店鄉。轄泰山、通山、余河、石山、新廟、肖河、彭店、羅田、棗嶺、青山、永安、團山、北河、陡山、長興、紅寨、橋店、乳山、耿河、店河等20個村,218個村民小組。共6029戶,28108人,其中。農業5805戶,27242人。有中學4所,國小26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