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都

銅都是指江西德興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北部,樂安河中上游,地處贛、浙、皖三省接壤處。東接浙江省開化縣,東南與玉山縣、上饒縣毗鄰,南和橫峯縣、弋陽縣相接,西接樂平市,北連婺源縣。南北長70千米,東西寬50千米,總面積2101平方千米(一說2082平方千米)。

新興銅都——江西鷹潭

鷹潭市,江西省省轄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既是千古“道都”,又是新興的“銅都”。地處4省交匯處,浙贛、皖贛、鷹廈三條鐵路幹線縱橫交匯,“東連江浙,南控甌閩,信之大邑,六省通衢”的區位優勢明顯,是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三角區腹地,是國家戰略區域發展海西經濟區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成立於1979年7月,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集銅采、選、冶、加於一體、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銅工業生產基地和重要的黃金、白銀及硫化工原料產地,也是江西省最大的企業。公司總部設在江西省鷹潭市。公司擁有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銅材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職工三萬餘人,總資產260億元。 
鷹潭市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金屬、非金屬、特種礦、建材、寶石等5大類30多地理位置個品種,發現大型礦床4處。金屬礦主要有銀、鉛、鋅、金、鎘、鐵、稀土等,其中銀礦儲量豐富,為國內之首。非金屬礦主要有硫、矽石、瓷土、長石、型砂、石墨、膨潤土、紅柱石、藥用粘土等。特種礦以鈾為主。建材礦有石灰石、紅石、花崗石、輝長石、輝綠石、珍珠岩、河砂等。寶石礦有電氣石、芙蓉石、瑪瑙、蛋白石等。遍布境內的紅石,質地硬,色型美,開採成本低,為天然優質建築材料,鷹潭城鄉建築多用此石材。

天南銅都——雲南東川

東川市,位於中國雲南省東北部。面積1674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28.46 萬。漢族為主,有彝、回、苗、白、納西、壯、傈僳等少數民族。舊稱會澤縣,為東川府治。1913年裁府留縣,改東川。1929年又恢復原名會澤。1953年由會澤縣劃出設東川礦區。1958 年改省轄地級市。年均溫 20.2 ℃,年降水量688.9毫米。產稻、玉米、小麥、薯類、水果、花生、藥材、油菜籽等農產品。銅礦探明儲量2813萬噸,居全國第三位,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有2000多年的產銅歷史,素有銅都之稱。銅礦中伴生金、銀、鈷、鍺、鎘等多種稀有金屬,此外還有鐵、磷、鋁、鋅、石膏、硫磺等礦。中國重點建設地區,有煤炭、化工、機械、建材、食品、皮革等工業。名勝古蹟有饒家坪紅九軍團渡江指揮所舊址、中廠河、普車河墓葬文物等。
1999年,因礦藏枯寂,千年銅都不堪重負,經國務院同意撤銷地級東川市,成立昆明市東川區。至此,東川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因礦建市又因礦撤市的城市。

中國青銅文化發祥地--安徽銅陵

銅陵市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礦建市,是一座新興的工貿港口城市。地處上海與武漢南京九江的正中心(距南京與上海的距離分別是200公里和450公里),也是我國著名的黃山——九華山旅遊風景區的北大門(距九華山黃山分別為80和120公里),同時還是安徽省實施“兩點一線”開發開放戰略的交叉點。長江黃金水道流經銅陵59.9公里,水運條件得天獨厚,銅陵港是對外籍輪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擁有5000噸級件雜貨碼頭;寧銅鐵路、京台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皖中南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環境優美。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2002年來銅陵視察時曾稱讚:“銅陵雖小,但很美麗。”銅陵具有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最佳化資本結構、國有資本運營改革等試點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勵外資投入的優惠政策。銅陵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級園林城市、萬噸級海輪進江終點港、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青銅文化發祥地--湖北大冶

銅錄山古銅礦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中國湖北省黃石市西南20餘公里處的大冶湖畔,發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8世紀)至西漢(公元前5世紀至2世紀)的採礦井、巷360多條(個),古代冶銅爐7座。它發現於1973年,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觀後讚嘆不已,並譽之為“這是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後一奇蹟”,“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銅綠山古銅礦遺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國務院申報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遺產。
大冶歷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青銅冶煉史,1000多年的建縣史和100多年的開放史,殷商時期就大興爐冶,開創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公元967年,即北宋乾德五年,由“青山場院”升為縣治,並取名為“大興爐冶”之意定名為大冶縣。19世紀末,清朝湖廣總督張之洞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在大冶境內開辦大冶鐵礦和大冶鋼廠,大冶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大冶撤縣建市,從此掀開了大冶發展的新篇章。
大冶礦產豐富,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大冶旅遊資源也較為豐富,極具開發價值。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觀的“大冶銅綠山 古礦冶遺址”,天下無雙,舉世矚目。“三台”、“八景”,氣象萬千,秀色可餐。國家AAA級風景區小雷山、青龍山,被譽為黃石“九寨溝”的大泉溝,風景秀麗的大王山,碧波萬傾的黃金湖,神聖的紅三軍團,“大冶兵暴”舊址,無一不令遊人駐足留連。

中國再生銅都——清遠石角

2007年工業總產值超百億元(119億元),2008年預計突破200億元(230億元),明年將突破400億元,到2011年力爭突破1000億元大關,用3年時間建成廣東省工業強鎮和粵北第一鎮。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正用一連串令人振奮的數字,展現她跳躍式發展的魅力與風采。
石角鎮扛著發展五金銅材的工業大旗,將一個“五金加工廠”強力打造成了“中國再生銅都”而蜚聲海外。“石角銅價抖一抖,倫敦銅價跟著發抖”這個“段子”的背後,折射的是石角銅材在國內外銅材市場上的巨大影響力。
在以銅材產業為龍頭帶動全鎮工業發展的同時,工業反哺了農業、商業,並有力地促進了教育等社會事業的同步發展,這為石角贏得了全市鄉鎮建設中的八個“第一”打下了紮實基礎。

“中國再生銅都”產業鏈形成

把廢銅線放在送線輪中間,按下開關鍵,電機驅動刀片即開始工作,幾秒鐘,銅線和塑膠就自動分開。現在拆解戶集中進園了,剝線都靠剝線機,不但拆解量提升,還可以充分回收廢塑膠,工作環境也乾淨整潔很多。
在石角鎮華清再生資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集中入園拆解廢銅的有147家,年拆解銅材的產量抵得上一座中型的銅礦。據了解,該公司將檔口租給擁有較先進機器設備的拆解戶,每個檔口大概1200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年租金僅45元,並已包含了物業管理、污水和固定廢棄物處理費用等。
在園區內,公司興建了日處理污水能力2000噸的污水處理廠。據污水廠環境組主管歐釗明介紹,市環保局在該廠安裝了監測系統,通過無線連線,對排放園外的水進行實時監測。對於拆解廢銅造成的固體廢棄物,則直接外包給有資質的公司處理。李陽介紹說,該公司二期工程年底即可投入使用,三期工程建成後,該基地將占地萬畝,年拆解能力達到300萬噸。
石角五金銅材拆解已有20多年歷史,但那時分散、粗放地拆解五金污染了環境。2005年中國(清遠)循環經濟產業園落戶石角,對金屬拆解行業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排污,這成了石角五金銅材產業發展的契機。從那以後,石角提出要發展循環經濟,要從銅材的簡單拆解到以深加工為主,做大做強銅材產業,一步步做成今天的“再生銅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石角鎮共有拆解戶700多家,約6萬人從事這一行業,每年拆解的廢舊物資總量約200萬噸,其中銅的拆解能力達60萬噸。
原材料的規模化生產形成了產業的聚集,近年來已吸引了江西銅業、雲南銅業、華鴻銅業、大冶銅業等30多家大型銅材企業到此落戶,銅產業成了石角甚至是清遠的支柱產業。
今年3月14日試投產的宏升(清遠)金屬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電解銅的新加坡公司,據該公司許副總經理介紹,他們正是看中了石角龐大的廢銅拆解能力才到此落戶,公司在當地就完全滿足了原料需求。
現在,石角鎮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再生銅回收和加工基地,再生銅“回收—拆解—深加工”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中國再生銅都”的品牌也越擦越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