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

集美

集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居閩南金三角中心地段,是廈門市6個行政區之一,西北與漳州長泰縣交界,東北與同安區接壤,西南與海滄區毗鄰,東南由廈門大橋及高集海堤連線廈門島,是進出廈門經濟特區的重要門戶,區位優勢獨特。轄區總面積275.79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河流、水渠、水庫點綴其間,海岸線長約60公里。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集美森林、漁業、水果等資源豐富,有紅樹林、中華白海豚、文昌魚、中國鱟等國家級珍稀保護動 (植)物。

基本信息

概貌

原貌
集美集美

集美原先屬於同安縣的一個小村莊,地處東溪至石潯入海處,其海灣稱潯江,潯江西岸延續到這個村莊已是末尾,村莊因此得名潯尾,後雅化成集美。目前,集美區下轄2鎮4街,即灌口鎮、後溪鎮、集美街道、杏林街道、僑英街道、杏濱街道,共30個行政村、22個社區。全區常住人口18萬人、流動人口15萬人。 集美景區位於福建廈門島外的西北,是廈門島與大陸聯接的必經之地。集美鎮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聞名中外的集美學村內遍布充滿濃郁閩南僑鄉建築風格的樓閣。集美學村鰲園歸來堂等是來廈遊客必到之處。

現在面貌

集美區是著名的僑鄉和風景旅遊區,旅居海外的僑胞有六萬多人。這裡環境恬靜幽雅,風光旖旎,陳嘉庚先生故居、鰲園歸來園、李林園、龍舟池、鱷魚園、萬寶山觀光果園、學村建築群等都是獨具閩南風韻的人文景觀,年旅遊人數近百萬人次。集美是廈門市的文教區,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村已有90年的歷史,享譽海內外,擁有從幼稚園、國小、中學到大學的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完備的教育設施。學村內現有集美大學(下設15個學院,34個專業,涉及8個學科門類)和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等知名高等院校,使集美區成為高素質人才集中的地方。

歷史文化

集美歷史文化積澱極為豐富,擁有文化中心、影劇院、體育館、圖書館、文化廣場等良好的文化設施。“學在村中,村在學中”和獨具的僑鄉文化特色,為投資區的軟環境披

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位和對外影響力,是福建省文化先進區、一級達標文明城區和廈門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區。
詳述
集美區內有杏林、集美兩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分別於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享受廈門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時兩個台商投資區予以保留。在台商投資區10多年開發建設中,集美區人民抓住機遇,以“開明、守信、競爭、開拓、奉獻”的特區精神,取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成功開發了集美北部工業區、杏北工業區、灌南工業區、中亞工業城、杏南工業區等。至2004年,集美區累計引進外資項目737個,契約利用外資36.8億美元,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121.7億元。集美區實現了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封閉型經濟向以工業為主的開放型經濟轉變的歷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經濟格局,成為海峽西岸一塊充滿商機、充滿成功機遇的投資熱土,成為廈門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視窗。
集美集美

地理環境

集美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島西北面,居閩南金三角中心地段,地處東經117°57′—118°04′,北緯24°25′—24°26′,西北與漳州長泰縣交界,東北與同安區接壤,西南與海滄區毗鄰,東南由廈門大橋及高集海堤連線廈門島,海岸線長約60千米。福廈、廈漳高速公路,鷹廈鐵路,319國道、324國道過境,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5千米。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河流、水渠、水庫點綴其間,海岸線長約60公里。四季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溫21℃,年降水量1100毫米。

觀光景點

鰲園、陳嘉庚先生故居、歸來堂、嘉庚公園、嘉庚紀念館、延平故壘、李林烈士紀念園、龍舟池、集美海洋動物館廈門南順鱷魚園、十里長堤、集美大橋、集美大學、廈門園博苑杏林灣溫泉度假區、集美杏林灣釣魚基地、深青古驛、灌口鳳山廟、天竺山森林公園、廈門航天測控站、航天城、萬寶山觀光果園。

經濟建設

經濟概況

集美鰲園

生產總值238.63億元,

工業總產值573.1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2.32億元,增長5.85%;契約利用外資2.5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43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40.05億元;財政總收入27.06億元,其中區級財政收入10.3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8900元和9060元,社會事業建設卓有成效,創建全省文明城區初評總分在全省26個城區排名第二,教育工作省級督導評估榮獲全省最高分。

工業
經濟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動逐步向內外銷並重轉變。機械行業集聚效應不斷擴大,產值突破200億元,金龍禮賓車、金龍輕客、玉柴一期、松芝空調等15個項目順利投產,廈工20家配套企業順利建成。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高,32個項目列入國家級、市級科技計畫,31家企業新認定為全市高新技術企業;57個科研項目成功對接,總投資額6.12億元。新增中國名牌產品企業1家、福建名牌產品企業20家、廈門優質品牌企業7家;新增10件省級著名商標、13件市級著名商標。內資企業發展上新水平,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26.53%,同比增長16.4%,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幅12.11個百分點。工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52家,引進了新乘鎢鋼、三達科技、銀華機械等一批符合產業導向、行業帶動明顯的項目,寶德立光電、暉耀光電、多科莫太陽能等35個項目抓緊投建。

服務業
產值增幅達19.83%,高出第二產業14.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0.91:68.7:30.39調整為0.88:65.82:33.3,現代服務業初顯成效。加強組織推動,編制現代服務業布局規劃,出台發展服務業實施意見,設立2000萬元專項扶持基金,建立項目協調例會制度,成立區屬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有序推進服務業發展。重視節慶拉動,成功舉辦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首屆中國雕塑大展、首屆集美現代服務業發展論壇和多場專業座談會、推介會,營造出廣泛宣傳集美、推介集美的良好氛圍。著力項目帶動,建立服務業項目庫,積極推進94個在建、籌建、在談項目。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60萬人次。[13]

台商投資區
集美區內有杏林、集美兩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分別於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享受廈門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時兩個台商投資區予以保留。在台商投資區20年開發建設中,集美區人民抓住機遇,以“開明、守信、競爭、開拓、奉獻”的特區精神,取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成功開發了集美北部工業區、杏北工業區、灌南工業區、中亞工業城、杏南工業區等。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238.63億元,增長10.02%;工業總產值573.11億元,增長4.95%;增長19.56%;財政總收入27.06億元,增長25.26%,其中區級財政收入10.35億元,增長32.63%;集美區實現了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封閉型經濟向以工業為主的開放型經濟轉變的歷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經濟格局,成為海峽西岸一塊充滿商機、充滿成功機遇的投資熱土,成為廈門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視窗。

交通

集美區的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公鐵大橋、廈集海堤三橋一堤使集美與廈門本島直接貫通。新建的廈門火車站位於集美後溪鎮,是福建省最大的現代化鐵路客貨樞紐。鷹廈鐵路、福廈鐵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廈漳泉高速公路、319國道、324國道均貫穿集美。區政府所在地的“集美學村”距高崎火車貨運站3公里、高崎國際機場5公里、東渡港10公里、海滄港15公里、和平客運碼頭13公里。

通訊
集美區的通訊網路健全,電話、電報、數據傳輸、圖文傳真和國內郵政特快專遞,可通世界各地。
有線電視
集美區有線電視網路基礎較好,地下光纖鋪設完備,有線電視服務及時到位。
供水
集美區自來水供應系統完善,水資源豐富,供給充裕,全區日供水量23萬噸以上。
供電
集美區境內建有220KV樞紐變電站兩座、110KV雙迴路變電站四座,電源充裕。
供氣
集美北部工業區有德國客商投資的林德氣體(廈門)有限公司,可生產各種工業氣體,能滿足各類工業企業用氣需求。日供2.5萬立方米的液化氣空混站坐落於集美北部商住區。
污水處理
集美區建有兩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7.5萬噸,總設計能力達日處理21萬噸。
政府服務
集美區政府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一流的服務,強化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有集美形象意識,大力營造“親商、安商、重商”社會氛圍,專門建立了為投資者服務的機構:
1、政府行政服務大廳:
由各行政主管部門派駐,在辦理投資項目及有關事項審批時,實行“一個視窗對外,一次性告知,專人負責,全程跟蹤服務,二次終結,限時辦理”的社會服務承諾制度。
2、招商服務中心:
提供投資政策諮詢服務,協助投資者進行投資考察、評估及投資項目相關手續的辦理。
3、機關效能投訴中心:
受理投資者對機關效能問題的投訴。

社會事業

文化科教
集美歷史文化積澱極為豐富,擁有文化中心、影劇院、體育館、圖書館、文化廣場等良好的文化設施。“學在村中,村在學中”和獨具的僑鄉文化特色,為投資區的軟環境披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位和對外影響力,是福建省文化先進區、一級達標文明城區和廈門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區。
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集美安排教育基建項目27個,面積23萬平方米。加強全區校舍安全管理,對不符合抗震新標準的校舍進行監測。新開辦2所公辦幼稚園,實驗幼稚園通過省級示範園評估。全國國小教育質量監控抽測總分獲全市第一,中考六科中五科增幅居全市首位,3所中學獲全市國中教學質量優質獎,灌口中學通過省二級達標中學驗收,集美職業技術學校以全省最高分獲評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校。加大對民辦學校的管理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統一公辦、民辦生均公用經費標準。
基礎設施
城市建設
杏林灣片區、廈門新站片區、環東海域片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廈門新站、瀋海高速擴建、中洲路(一期)進展順利,福廈鐵路、廈深鐵路動工建設,英環路、海翔大道隧道口至英村段全線貫通。新城區建設初具規模,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華夏職業學院、工商旅遊學校新校區投入使用。
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集美區完成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規劃方案,基本建成悅美—篔簹、大學康城及杏北新城錦園居住區(一期)等現代住宅小區,集美濱水小區全面動工,永祥新城等18個安置小區進展順利,許莊、寶華花園2個安置房竣工並交付使用。投資近3000萬元綠化城區道路和改造公園景觀,新增綠地12萬平方米,營造生態風景林138.4公頃。投入1000多萬元增加運力、最佳化線路,公車由33輛增至84輛,區內公交線路由6條增至14條;新建農村客運站點11個,首批計程車投入運營。清理廢品收購站(場)351家。堅決打擊非法占地違法建設,依法拆除違章建築977起、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新的違法建設得到進一步遏制。
城市管理
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投資1.99億元建設48個利民項目,重點解決道路暢通、環保治污、美化綠化等問題。完成區域公交規劃編制,新增51台公車輛,開通6條區內公交線路,新建翻建41座公交候車亭;實施公交智慧型化管理,安裝衛星定位報站器和GPS系統,出台服務質量考評辦法;落實財政貼補“的士”政策,首批100台計程車順利投放。交通秩序有新改善,完成“面的”退編善後工作,整治“摩的”“面的”非法營運,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1.1萬起。加大違法建設打擊力度,建立健全“鎮街巡查、部門執法、考核細化、責任倒查”的工作機制,依法拆除違章建設837起、建築面積22萬多平方米。[13]
民政優撫
新農村建設
全面完成30個村(居)新農村建設規劃,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2500萬元。基本完成坑內、頂許、溪西3個市級重點村建設,紮實推進東輝、雙嶺、鐵山等13個區級新農村建設,新建文化活動室6個、籃球場14個,自來水入戶率達97.4%,累計建成三位一體清潔樓10座、臨時垃圾壓縮轉運站6座。完成11座小(二)型以上水庫安全鑑定,實施小龍潭除險加固工程。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集美區紮實開展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民入股集體發展經濟項目32個,總投資10.13億元。完成前場、兌山等19個村(居)異地新建規劃,編制灌口、後溪13個村莊建設整治規劃。市、區財政投入資金2347.8萬元,全面推進深青、上塘等4個市級試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市區財政投入資金2284萬元,硬化和改造農村道路42.4千米。首批123戶正式搬遷。全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371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87.3%。啟動農村社區試點建設,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區”。全區用於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支出近20億元,增長125%。教育“對縣督導”工作以優異成績通過市級評估,取得階段性成果。實施中國小校31個項目的改擴建及配套設施建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學率居全市首位。公共衛生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3元提高至30元。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集美區安排近7000萬元對綜治、平安治安工作和政法部門“三基”建設的投入,被評為全省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建設先進區。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順利通過全省首批平安區覆核。重視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防範,排查整改安全隱患91項。大力整治交通秩序,有序引導599輛營運“面的”全部退出市場;有力打擊非法營運微型麵包車761台次,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1.5萬件。全面實行城鎮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和低保家庭子女“兩免一補”。投入800多萬元用於農村合作醫療的配套,參保人數11.5萬人,參保率達93.5%。投入1500多萬元建設老年活動中心和老年公寓,啟動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設。

醫療衛生

掛牌設立廈門第一醫院集美分院,啟動公共衛生大樓建設,改擴建3個鎮街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投入700多萬元充實基層醫療設備。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流動人口防疫、婦幼保健網路,設立3個衛生監督派出點,增配18名助理衛生監督員。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網路,區疾控中心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提升公共衛生事件快速干預能力。計生工作繼續保持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標準,完成區計生服務站、灌口鎮計生服務所的改擴建,增配80名計生管理員,在全市率先設立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所,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7.84%。出台促進農民增收、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15條意見,累計建成20個農村集體發展經濟項目,年收益3327萬元;扶持28家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及專業合作社,23個無公害生產基地通過市級認定。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289人,培訓1843人。加大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補助力度,新增參保人員1395人。全區全年參加醫療保險總人數16萬餘人,參保率達99%。增設32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健全城鄉就業服務網路。在全省率先出台獎勵轄區立功受獎現役軍人政策。[

集美大學

簡介

集美集美

集美大學位於廈門集美學村,是福建省重點建設的九所高校之一。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始創,已有90多年的辦學歷史。學校面向全國招生,是省屬多科性大學。學校現有航海學院、輪機工程學院、水產學院、生物工程學院、體育學院、財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法學院、文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和誠毅學院21個學院。有1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63個本科專業,專業覆蓋工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文學和法學等八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海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培養層次比較齊全的辦學體系,並成功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2009年,學校獲得福建省在2008-2015年期間僅有1個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資格。學校現有教職工30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834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76人,副教授53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44人。學校有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7人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雙聘院士1人。全日制在校生36300多人。學校占地面積2300多畝,校舍面積130多萬平方米,總資產約18.5億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約3.5億元。學校建有萬兆高速校園網。圖書館建有數字信息檢索中心,館藏紙質文獻270多萬冊,各類電子圖書1525.57GB,中外文現刊4300多種,維普全文資料庫等中外文資料庫38個。

集美集美

黨中央、國務院對辦好集美大學高度關注。江澤民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並題詞,李鵬、喬石和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對辦好集美大學也作了專門題詞。李嵐清同志親自為學校揭牌,並多次親臨學校視察、指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同志在福建省主政期間,都曾擔任集美大學校董會主席。200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視察學校並為陳嘉庚先生銅像揭幕。賈慶林同志曾經擔任集美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至今仍然擔任著校董會顧問。2006年7月,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來校視察,對學校所取得的辦學成績給予高度評價。

集美大學教學質量優異,辦學特色突出,社會聲譽良好。2008年以“優秀”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育人”成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多年來生源充足,生源質量高,錄取分數線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集美大學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航海、水產專業優勢和特色。集美大學航海教育是我國培養高級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全國和東南亞都具有較大的影響,是國內高水平航海院校之一;水產學科是福建省水平較高的學科之一,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影響。學校現有輪機工程和水產養殖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4門省級精品課程;6省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研究基地,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研究中心或資源庫,6個廈門市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集美大學以“誠毅”為校訓:“誠以為國,實事求是,大公無私;毅以處事,百折不撓,努力奮鬥。”這是校主陳嘉庚先生留給集美學校的寶貴精神財富。面向未來,集美大學21世紀初期的戰略目標是:用20年左右的時間,切實增強辦學綜合實力,把集美大學辦成一所面向世界、面向海峽西岸經濟區、面向海洋,特色鮮明,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較高水平的多科性大學。

集美中學

鰲園博物大觀百聞不如一見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郭沫若
集美集美

廈門集美中學系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18年創辦的,歷史悠久,業績輝煌,學子遍五洲,聲名播四海,被譽為“中國名校”。系福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省一級達標學校、省文明單位、省素質教育先進校、省德育基地、省校園安全先進校。

二十世紀初葉,被毛澤東主席稱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針對中國內憂外患,貧窮落後的狀況,立下興學報國之志。他在海外艱苦創業,傾盡畢生資財和心血,創辦了廈門大學,創辦了以集美中學為主的聞名中外的集美學校,並立下“誠毅”校訓。建校以來集美中學培養和造就了許多卓有成就的人才,如兩院院士伍獻文、蔡啟瑞、張乾二、鄧從豪、李幼平,著名作家白刃,著名電影導演黃健中,著名作曲家李海暉,著名書畫家梁披雲,黃永玉,著名實業家李尚大、李陸大等等。學校被稱為“革命搖籃”,有著光榮的愛國革命傳統,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校友就是其中傑出代表。學校被稱為“僑生搖籃”,培養的5萬多名校友,相當一部分分布在海外,成名成家成才,為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貢獻。郭沫若先生有聯贊曰:“鰲園博物大觀百聞不如一見,鷺江集美中學萬人共仰千秋”。

學校位於廈門經濟特區,與寶島台灣一水之隔,與集美旅遊區融為一體,依山傍海,景色秀麗,四季如春,占地10萬平方米。學校設施先進,配備齊全,擁有標誌性的陳嘉庚建築樓群,擁有全省中學一流的科學實驗樓、室內體育館、標準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套房式學生公寓、招待所等。占地12萬平方米,投資1個多億的的新高中部2007年8月即將動工建設。

學校以“慎選教師,嚴謹治校”著稱,保證了高水平的辦學質量。新時期,實施“名師工程”,每年投入百萬引進名師,師資雄厚,有教職工360人,其中特級、高級教師80多人,省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30多人。還常年聘請外籍教師和著名專家、教授上課、講學。學校面向全市招生,面向全省招生,面向海外招生,培養適應社會、面向未來的“素質+特長”學生,在校生3000多人。受黨中央、國務院委託,在全省首辦“新疆內高班”;與澳大利亞合辦“高中雙學歷課程班”。學校開放辦學,與海內外著名學校共建,與世界各地,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往來、合作頻繁,是華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對台工作的重要橋樑,是展示中華文明的視窗學校。近幾年,學校聯考中考成績不斷突破,素質教育成效顯著,深受政府社會讚譽。聯考上線率100%,本科上線率超過90%。中考穩居集美、海滄區首位。校報《集美中學》獲全國特別獎;學生電視台和電視節目獲全國金獎;研究性學習碩果纍纍;網路實驗班特色凸顯;個性化作文課題成績突出;文體成績斐然:多次榮獲廈門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冠軍、廈門市中學生舞蹈比賽一等獎,學生藝術團多次應邀出訪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更多集美相關信息可訪問集美本地入口網站集美生活網-集美論壇www.jmlife.net)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

簡介

集美集美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是華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的單位,是中國教育部首批公布的有資格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單位之一,是國務院僑辦首批批准的華文教育基地之一,是國家漢辦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學校之一,是國家在福建省最早設立的漢語水平考試考點。學院的主要任務是向海外華僑華人及其他外籍人士傳播中國語言文化,進行漢語培訓,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華文學院坐落於聞名遐邇的廈門市集美學村。校園占地六萬多平方米,依山傍海,風光旖旎,交通便利。20幢具有“嘉庚風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築由低到高、整齊雅致地排列於校園內,成為一道極具特色的建築景觀。
前身
華文學院的前身是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是經國務院批准,並委託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53年主持創辦、專招華僑學生、華裔青年以及來華學習漢語文化知識的外籍學生的特色學校。為適應海外華文教育迅速發展的需要,1997年國務院僑辦決定將集美僑校成建制併入華僑大學,與華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部合併,成立華文學院。

建校以來學院始終堅持“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宗旨,弘揚陳嘉庚先生嚴謹治校的辦學精神,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果。目前,學院已經形成了以華文教育為主要方向,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為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3.2萬多名畢業生,對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海外華文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海外享有極高的聲譽。
構造
華文學院現設有華文系、預科部、培訓部、高職部、現代技術教育中心和華文教育研究所等教學和科研機構,有外漢語教學、華文教育和漢語言三個本科專業。學院不僅設有本、專科學歷教育和初、中、高非學歷教育,還開辦短期漢語學習班、華文師資培訓班、海外學生夏(冬)令營、華僑華人學生預科先修教育等多種辦學形式。目前,學院有1900多名學生在校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其中境外生800多名,分別來自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日本、越南、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及中國的香港、澳門、台灣等20個國家和地區。

華文學院現有教職工106人,其中教師60人,具有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外教1人。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近五年來完成校級以上課題37項,其中省部級以上課題13項,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出版論文專集、專著3本。學院還與美國、日本、菲律賓、韓國等國家的海外華文教育機構及數十所學校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對外文化學術交流與合作非常活躍。
現況

近年來,華文學院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現已具備較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方便齊全的生活設施:教學電腦230台、語音設備238座、多媒體教室3間、互動式多媒體教室1間、網路教室1間、電子閱覽室2間、圖書館藏書7萬餘冊、中外文期刊250多種,新的圖書館大樓也正在建設之中;此外還有室內健身房、塑膠跑道操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各種體育設施;學生宿舍有從兩人間到八人間多種檔次,設施便利。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位於獲得聯合國最佳人居獎的海上花園城市、中國經濟特區----廈門市廈門市集美文教區,集美區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由他傾資建設的集美學村就座在此。這裡具有濃郁的人文教育傳統氣息和氛圍,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環境優雅,交通便捷,是進出廈門島的重要門戶,校園區位條件良好,北靠天馬山,南臨杏林灣,依山面水,環境怡人。與廈門園藝博覽園和杏林灣中心區緊密相鄰。

1

建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為進一步發揮華僑大學在國家僑務工作中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華僑大學大力發展華文教育,擴大對外招生,提高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做好“為僑服務”工作的戰略部署。廈門校區總用地面積132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3億。至2010年全日制普通教育在校生達到1.5萬人。2004年11月7日,廈門校區正式開始動工建設,2006年10月,廈門校區正式啟用。

集美景區皇帝井

皇帝井又名龍泉井,位於集美區後溪鎮蘇營村內北側,始鑿年代不詳。井區現存水井兩口,分列東、西,相距8米,四周以條石欄桿圍砌成井區。二井形制相同,石板井欄均作六邊形,邊長0.5米,高0.4米。井後各立有大小相同、碑額浮雕龍紋的石碑一方,西側刻“道光庚子年重修”“古唐皇帝井”,東側鐫“道光庚子年新建”“龍泉井”,碑高1.47米,寬0.48米,護碑方柱石上均立有小石獅。兩井之間為石砌半圓形水池,寬3米,深0.4米。西側“皇帝井”碑旁另立陳上章詩碑一方,鐫刻懷古七言詩一首:
集美景區皇帝井集美景區皇帝井

閒尋佳釀訪前皇,好並龍泉次第嘗,
向日凌雲堪比潔,新瀾舊井只同芳。
千家挹注晨昏鬧,百畝擾鋤灌溉常,
峽水調符終有羨,恩波無限與天長。
皇帝井是有個典故的:據《同安縣誌》記載,相傳唐宣宗李忱因長途跋涉,又時值此處小旱,口中頓感口渴,小憩時便昏睡過去,夢見有一股清泉從屁股下湧出,醒來後忙叫人挖掘,一鏟下去,一股清泉噴涌而出,甘洌清澈!後來因他是皇帝,蘇營人就把這口井起名為皇帝井。

集美景區南順鱷魚園

廈門南順鱷魚園,是繼集美水產學院"鯨館"、鼓浪嶼"海底世界"之後第三個水生動物展覽點,是我國不可多得的鱷魚展覽園地。南順鱷魚園位於廈門集美學村龍舟池畔東南隅,與集美商城、集美航天城相連。本園與泰國北欖"世界最大鱷魚湖"合作,第一期工程於1999年初建成,鱷魚園占地7000平方米,外臨潯江,內倚龍舟池。
集美景區南順鱷魚園集美景區南順鱷魚園

南順鱷魚園第一期工程,建有表演池1個,觀賞池3個,鱷魚製品廳1個。還建有多個西式觀賞亭、大型石雕模型等。後者可供小孩玩賞、照明。在觀賞池內,要看到許多鱷魚,有的平臥在池內岩石上,一動不動地休息;有的游在水中;有的爬在沙地上,它們各現奇姿令人讚賞,遊客還可買肉來餵。
南順鱷魚園目前有大小鱷魚200條,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有的來自非洲尼羅河、剛果河;有的來自南美洲亞馬遜河和奧利諾科河;有的來自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有的來自大洋洲紐幾內亞;來自亞洲的有中國長江揚子鱷及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印尼蘇門塔臘等地。
在鱷魚製品廳中,有100多種鱷魚製品。鱷魚皮最昂貴和價值最高,製成品中有小錢包、女人掛包、手提包和皮帶等;也有供遊客玩的鱷魚模型。
鱷魚園發展很快,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期擴大工程。主要項目泰國鱷魚博物館、泰國民俗工藝品館、泰國鱷魚觀賞區、觀海茶座休閒區和世界各地鱷魚觀賞區等。

集美景區鰲園

集美景區鰲園原為集美東南海濱的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小廟,叫鰲頭宮,

集美景區鰲園集美景區鰲園
又名千里宮,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摧毀;1950年,陳嘉庚先生在這片廢墟上,興建了鰲園,面積為8990平方米。鰲園可分為三部分: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的陵墓。門廊兩側均為立體組畫人物青石浮雕,人物乾姿百態,樸實生動,形式逼真,真可謂巧奪天工。集美解放紀念碑豎立在園中央,通體以花崗岩建成,基座兩層,台階下層八級,上層三級象徵著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在紀念碑的南側是陳嘉庚先生的陵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以水磨花崗岩砌成墓碑,其上有15幅陳嘉庚先生前半生重要經歷的浮雕圖像,墓前祭亭和墓後照壁均以青石砌制,雅朴莊重,鰲園園內短牆、欄桿、亭柱處,刻有國家領導人、各界名流題贈的詩詞對聯50餘幅。

集美景區灌口萬寶山觀光果園

集美景區灌口萬寶山觀光果園集美景區灌口萬寶山觀光果園
景區灌口萬寶山觀光果園位於集美區324國道灌口坑內路口邊,果園占地面積500畝,山地不高,遊人可自由進果園參觀。果園內植有荔枝龍眼八卦蘆柑余柑楊桃柿子芒果草莓桃李等四季水果供遊客動手採摘品嘗;果園東面有25畝魚塘可進行休閒垂釣、燒烤,設有燒烤區、露營區、耕作區、茶點、餐廳等;另外果園內還建有一座度假別墅,能提供住宿和各種娛樂設施。

集美景區歸來堂

集美景區歸來堂集美景區歸來堂
景區歸來堂這是一座別具風格的單層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取白石砌牆,綠瓦蓋頂;是具有閩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築,是陳嘉庚先生的故居,陳嘉庚先生的銅像就佇立在歸來堂前。現在,在故居兩側,又建起了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跡陳列館。陳列館是一座三層摟,建築面積800平方米,陳列品主要以圖片圖表、實物為主。形象地介紹了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一生, 有珍貴的文物及僅存的《集美陳氏族譜》等遺物。這裡已成為海內外遊人來廈門的必游之地。

集美龍舟池

位於集美鰲園路南側與龍船路之間的海邊。1955年陳嘉庚倡建。池面接近長方形,現東、西最長約800米,南、北最寬

集美龍舟池集美龍舟池
約183米。池畔四周建有數座仿古建築的琉璃瓦頂樓台、廊廡和亭榭,以北岸居中的“南輝”亭為主觀景台和指揮台,建築為廊廡式,長48米,寬8.5米,兩端連以雙層八角亭攢尖頂,中為二層樓重檐歇山頂,均為琉璃瓦屋面。龍舟池周圍亭台具有深受東南亞文化影響的具有強烈的閩南域特色的建築風格,是龍舟池的重要組成部分。
外池俗稱"龍舟池",寬300米,長80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啟明"、"南輝"、"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端午節舉辦龍舟賽,這裡金鼓齊鳴,波光色影,人聲沸騰。外地和本地的健兒駕著七彩龍舟,劈波斬浪,奮勇爭先。岸上喝彩,水上聲嘶,競渡場面,十分熱烈。
廈門集美龍舟池賽龍舟文化源遠流長,四五千年前五月五日“龍的節日”祭祀龍王習俗流傳至今,古時所建的龍王宮仍在。集美的陳氏先祖從河南省固始縣南遷閩南,把洛河流域的別舲舳民俗也帶到了集美。經幾世繁衍,集美人丁興旺,開始在漁村以西的海灣(現今外、中、內龍舟池地域)用漁船別舲舳。集美的別舲舳日趨興盛,五月初五別舲舳之前,要到村西南角海邊的龍王宮祭拜龍王爺,並舉行“請水”儀式,爾後將請回的聖水進行沐浴,為賽舳“洗淨”。為了與他鄉別舲舳能奪標取勝,集美人從各房角挑選少壯漁民,組建了自己的廈門集美龍舟池代表隊,並且特造了身似龍體,可坐18人的梭形參賽小舟,這龍舳就停泊在西堰(今龍舟內池)內。廈門集美龍舟池的這龍舳穿航於廈金海域,參加競渡屢屢奪標,稱雄閩南沿海,被尊稱為“十八龍舳”,名揚四方。

廈門理工

 廈門理工學院位於中國東南海濱城市廈門,創立於1981年,是福建省園博苑-杏林閣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根植廈門,服務海西,面向全國,正逐步成長為一所區位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師資結構最佳化、學生素質出眾、辦學效益顯著、發展後勁十足、影響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的新型“親產業”大學。學校現有20個系(院、部),45個本科專業(方向),全日在校生17427人(含軟體學院3256),教職工1128人(含外聘)。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碩博士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0.2%。固定資產總值11.2億元,圖書館藏書134.3萬冊,電子圖書63.2萬冊,校園信息化水平居全省高校前列。
園博苑—杏林閣園博苑—杏林閣

經濟建設

工業建設

一、主要工業區簡介 (一)集美台商投資區。集美台商投資區於199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全國四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之一,位於集美北部、福廈路西側,已開發建設8.84平方公里,區內基礎設施完善,消防、公交、郵政、電信、環衛等市政服務配套一應俱全。園區內現有企業400多家,包括TDK電子、林德氣體、虹鷺鎢鉬、鈦積光電等重點企業,主要以電子、機械、服裝、食品等輕型、無污染產業為主,其中台資企業達200多家,產值占該投資區產值的72%。投資區於2004年通過ISO14001環保體系認證,是國家級台商投資區中最早獲得該項認證的工業園區,具有較強的環保優勢。新拓展的後溪工業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低能耗、低污染的機械、輕工產業,投資區逐步發展成為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聚集區。2009年集美台商投資區工業總產值達161億元,實現稅收收入9.9億元。(二)杏林台商投資區。杏林台商投資區於1989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全國四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之一,位於杏林、杏濱兩個街道和灌口鎮南部,包括杏南、杏北、杏西、中業城和灌口南部等幾個工業園,規劃面積29.24平方公里。區內現有企業500多家,包括大金龍客車、廈工機械、正新橡膠、NEC東金科技、信華科技等重點企業,主要以機械、電子、化工、輕紡等產業為主,其中台資企業300多家,產值占該投資區工業產值的78%。投資區逐步形成了以大金龍、廈工機械、廈杏摩托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以NEC東金科技、信華科技為龍頭的電子製造業,以正新、廈暉為龍頭的輪胎製造業,以華懋紡織等為龍頭的紡織製造業等四大產業。2009年杏林台商投資區工業產值達344.26億元,實現稅收收入15.9億元。(三)廈門機械工業集中區。廈門機械工業集中區以汽車、工程機械及其配套產業為主的現代化機械工業集聚區。由廈門汽車工業城、廈工工業園、配套產業區及灌口生活區等部分組成,總規劃用地面積1542.21萬平方米,其中工業用地規劃占地面積619萬平方米,園區總投資約145億元,達產後年創產值約520億元,規劃人口約10萬人。目標是建設成為海峽西岸最重要的汽車與工程機械生產基地。2009年已實現工業總產值126億元。其中:1、廈工工業園占地面積135萬平方米,由廈工股份(包括裝載機、挖掘機、叉車、橋箱、結構件等)和宇威重工(包括專用汽車、工程鋼結構等)等部分組成,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達產年創產值約60億元。目前項目已全部落地,並已全部建成投產。2、廈門汽車工業城一期總規劃占地面積170萬平方米,規劃工業用地面積107萬平方米。為整車製造區、零部件製造區和研發行政中心、物流區等四大功能區,由大中型客車、輕型客車、發動機、底盤等14個項目組成,總投資約40億。目前園區內道路、水電、公交、通訊等基礎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善。金龍客車、理研工業、金龍輕客、金龍車身、金龍禮賓車,底盤車架、底盤總裝、模具中心、金龍空調、通用廠房一、二期、玉柴發動機、東風德納車橋、金龍物流、機動車維修等項目已投入生產。3、汽車工業城二期規劃占地面積約272萬平方米,規劃工業用地面積105萬平方米。分步建設機車、叉車或卡車、專用車等整車產品和國家場內車輛質量檢驗中心及中高壓油缸等零部件配套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8億元,總產值約120億元。4、配套產業區主要為汽車、工程機械產業配套,總規劃占地面積約1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5億元,達產產值約60億元。目前已建成投產項目有育明機械、開元冷作、逸超汽配等,大部分項目均已進入建設階段陸續建成投產。重點項目(一)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位於集美新城核心區,毗鄰水上園博苑,總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其中寫字樓約38萬平方米,商業約12萬平方米,公寓約5萬平方米),共規劃有12棟建築,包含一棟262米的建築,將來建成之後將成為福建省第一高樓,還有一棟150米的超高層寫字樓,一幢100米高的單身公寓及多幢100米以下的寫字樓和商業服務配套設施,預計項目總投資額約60億元。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充分利用集美區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科研教育資源,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交通物流網路設施,便捷的信息溝通渠道,具備高效的法律制度環境和有多元的文化氛圍等發展總部經濟的外部環境,加速國內外知名企業總部引進步伐,努力形成集總部辦公、商貿、研髮結算中心、銷售展示中心、軟體動漫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商務營運中心。2008年4月動工建設,規劃為商業的8號樓已經封頂,近期可投用。目前已有多家實力集團企業有意整幢購買,把總部移到這裡,其中包含國企和台資企業。今後這裡將成為海西的CBD地標性建築及總部經濟服務中心。(二)廈門北站。廈門北站選址於集美後溪鎮,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客運專線—沿海快速鐵路通道上的一個重要客站,也是廈門鐵路樞紐的主客站,於2010年4月26日開通了福廈高鐵動車組。未來福廈鐵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福廈城際鐵路和鷹廈鐵路將會聚於廈門北站。它將服務於廈門市乃至閩南三角地區。廈門北站將建成一個集綜合交通於一體的、現代化高水平的一流車站。除了以上5條鐵路在此交匯外,這裡還將建有長途客運站、城市軌道交通、公車站及計程車停車場、社會車輛停車場、主要人流集疏廣場等。廈門北站作為一個東南沿海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將建有充裕換乘空間,實現“零距離換乘”,乘客能夠在短則5分鐘、最長為30分鐘的時間內,實現就地乘車換車中轉的需求。廈門北站廈門北站片區規劃範圍為東至規劃站北四路延長線,南以規劃集美北大道為界,西到規劃集美大道延伸段、北以規劃站北四路為界。總用地規模551公頃。其定位是以交通樞紐為核心的廈門城市門戶地帶,集美區商貿訊息交流重鎮以及生活、就業、出行平衡的新城區,是“交通、商務、居住”複合形態的城市門戶及創意生活城。該片區總體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一心一軸一帶三區。“一心”——廈門北站為核心。“一軸”——核心區南北向商貿軸。主要在軸線以新站為中心安排商貿服務設施,不僅成為核心區功能主軸線,而且是片區最重要的空間軸線。“一帶”——沿高速鐵路線布置的200米防護帶成為片區最主要的生態綠色廊道;“三區”——高速鐵路核心區、生態居住區和創意產業區。廈門北站片區將分期開發建設。一期開發建設面積為111.26公頃,目標主要滿足鐵路開通後基本的配套要求,包括交通疏散、換乘、餐飲、購物、住宿、娛樂、電信、金融等服務,形成基本城市門戶形象,發揮綜合交通樞紐對片區發展的帶動作用。(三)第六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園博苑)。第六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是建設部和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園林花卉界高層次的盛會,於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廈門舉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國公園協會、福建省建設廳和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共同協辦,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為支持單位。第六屆園博會以“和諧共存.傳承發展”為主題,選址“華僑旗幟”陳嘉庚先生的故鄉—集美中洲島,園區面積約6.76平方公里(陸域面積3.0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園博展區、石文化園、中華教育園、溫泉島等功能區和相關配套設施。園博片區總體布局由五個展園島、四個生態景觀島和兩個並島組成。園博島、閩台園及貫穿兩島的園博大道是園博會期間的主展區,溫泉島、石文化園和中華教育園是輔展區。在主展區中,園博島按主要園林流派(風格)建成中國園林園區、國際園區和設計師園區三個景園;閩台園由福建省、台灣有關城市和企業共同建設,園區圍繞“曲藝、園藝、茶藝”將充分展示閩台兩地的園林風格和文化風情。園博苑的建園目標是“展園精緻、景觀優美、自然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可持續發展的水上園博園”。集美大橋(四)集美大橋。集美大橋南起於環島路與五石路的交叉口,以橋樑方式跨過潯江海域(廈門島與集美之間海域),在集美樂海路上岸,沿樂海路途經嘉庚體育館、大學灣,接集美大道,直達廈門北站,把廈門空港和位於後溪的廈門未來最大綜合交通樞紐站廈門北站連線起來,全長8.43公里,其中跨海部分3.82公里。為了滿足橋下3000噸級船舶通過,橋高設計15米—20米,橋跨最大的是100米。集美大橋沿線將設立五石路互通、新環島路互通、環東海域互通和同集路互通四處互通立交。與廈門大橋相同,集美大橋也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結構,設計寬度達36米多,雙向八車道,主線道路為雙向六車道,BRT為2個車道,主線設計行車速度為80Km/h,項目投資概算為26.46億元。集美大橋於2008年7月1日正式通車,是目前建設速度最快的跨海大橋,也是廈門所有進出島最寬敞的通道,駕車從集美大橋跨海只需七八分鐘。杏林大橋(五)杏林大橋。福廈鐵路廈門公鐵大橋(杏林大橋)是2005年省、市重點工程,2008年9月1日建成通車,是廈門市規劃的對外公路幹線通道“一主四射一環三聯”構架中的四射之一,是全省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杏林大橋公路部分總投資概算為21.17億元,起點接杏林側杏前路,終點接本島高崎側高殿二號路,全長8.53公里,其中:跨海大橋長7.357公里,引道路基1.173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全橋寬32米,行車速度為80公里/小時,橋下通航淨空按通航單孔超過36.6m,淨高超過7.5m,項目總體分三大部分:(1)杏林互通立交,互通匝道橋樑總長3.419公里,包括北引橋主線橋和匝道橋,主要解決進島公路與福廈鐵路的立交及與杏濱路、集灌路的交通疏解;(2)項目主體跨海大橋部分,採用公鐵同層合建(公路在進島鐵路右側),主橋橋型為M連續梁方案,長4153.208米;(3)高崎互通及機場連線線橋樑總長2.082公里,包括連線高殿二號路、嘉禾路、廈門北站通站道路和連線機場路的互通。杏林大橋跨海主橋橋型採用駝峰線形設計,其設計理念為“鷺島龍騰”。公路橋設計的橋樑斷面形態,象徵展翅的白鷺,體現廈門地方文化。花卉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園博園)總面積6.7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3.03平方公里。園區位於集美杏林灣片區的中洲島,鄰近集美、杏林城區,主要包括園博園主展區、生態濕地公園、水景及水上運動、溫泉度假村等商業配套設施。園區規劃以半島、島嶼的形式進行總體布局,由九個島嶼和兩個半島組成。其中五個為展園島嶼,四個小島為生態景觀島。“展園精緻、景觀優美、生態和諧、海峽兩岸風情濃郁、可持續發展的水上園博園”將成為一張與廈門鼓浪嶼齊名的燙金名片。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城市建設
杏林灣片區、廈門新站片區、環東海域片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廈門新站、瀋海高速擴建、中洲路(一期)進展順利,福廈鐵路、廈深鐵路動工建設,英環路、海翔大道隧道口至英村段全線貫通。新城區建設初具規模,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華夏職業學院工商旅遊學校新校區投入使用。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集美區完成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規劃方案,基本建成悅美—篔簹、大學康城及杏北新城錦園居住區(一期)等現代住宅小區,集美濱水小區全面動工,永祥新城等18個安置小區進展順利,許莊、寶華花園2個安置房竣工並交付使用。投資近3000萬元綠化城區道路和改造公園景觀,新增綠地12萬平方米,營造生態風景林138.4公頃。投入1000多萬元增加運力、最佳化線路,公車由33輛增至84輛,區內公交線路由6條增至14條;新建農村客運站點11個,首批計程車投入運營。清理廢品收購站(場)351家。堅決打擊非法占地違法建設,依法拆除違章建築977起、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新的違法建設得到進一步遏制。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投資1.99億元建設48個利民項目,重點解決道路暢通、環保治污、美化綠化等問題。完成區域公交規劃編制,新增51台公車輛,開通6條區內公交線路,新建翻建41座公交候車亭;實施公交智慧型化管理,安裝衛星定位報站器和GPS系統,出台服務質量考評辦法;落實財政貼補“的士”政策,首批100台計程車順利投放。交通秩序有新改善,完成“面的”退編善後工作,整治“摩的”“面的”非法營運,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1.1萬起。加大違法建設打擊力度,建立健全“鎮街巡查、部門執法、考核細化、責任倒查”的工作機制,依法拆除違章建設837起、建築面積22萬多平方米。
文化科教 集美歷史文化積澱極為豐富,擁有文化中心、影劇院、體育館、圖書館、文化廣場等良好的文化設施。“學在村中,村在學中”和獨具的僑鄉文化特色,為投資區的軟環境披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位和對外影響力,是福建省文化先進區、一級達標文明城區和廈門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區。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集美安排教育基建項目27個,面積23萬平方米。加強全區校舍安全管理,對不符合抗震新標準的校舍進行監測。新開辦2所公辦幼稚園,實驗幼稚園通過省級示範園評估。全國國小教育質量監控抽測總分獲全市第一,中考六科中五科增幅居全市首位,3所中學獲全市國中教學質量優質獎,灌口中學通過省二級達標中學驗收,集美職業技術學校以全省最高分獲評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校。加大對民辦學校的管理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統一公辦、民辦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民政優撫新農村建設 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集美區紮實開展新農村建設。實施農民入股集體發展經濟項目32個,總投資10.13億元。完成前場、兌山等19個村(居)異地新建規劃,編制灌口、後溪13個村莊建設整治規劃。市、區財政投入資金2347.8萬元,全面推進深青、上塘等4個市級試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市區財政投入資金2284萬元,硬化和改造農村道路42.4千米。首批123戶正式搬遷。全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371人,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87.3%。啟動農村社區試點建設,被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區”。全區用於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支出近20億元,增長125%。教育“對縣督導”工作以優異成績通過市級評估,取得階段性成果。實施中國小校31個項目的改擴建及配套設施建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學率居全市首位。公共衛生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3元提高至30元。截止到截止到2007年,集美區安排近7000萬元對綜治、平安治安工作和政法部門“三基”建設的投入,被評為全省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建設先進區。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順利通過全省首批平安區覆核。重視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防範,排查整改安全隱患91項。大力整治交通秩序,有序引導599輛營運“面的”全部退出市場;有力打擊非法營運微型麵包車761台次,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1.5萬件。全面實行城鎮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和低保家庭子女“兩免一補”。投入800多萬元用於農村合作醫療的配套,參保人數11.5萬人,參保率達93.5%。投入1500多萬元建設老年活動中心和老年公寓,啟動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設。醫療衛生第六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掛牌設立廈門第一醫院集美分院,啟動公共衛生大樓建設,改擴建3個鎮街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投入700多萬元充實基層醫療設備。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流動人口防疫、婦幼保健網路,設立3個衛生監督派出點,增配18名助理衛生監督員。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網路,區疾控中心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提升公共衛生事件快速干預能力。計生工作繼續保持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標準,完成區計生服務站、灌口鎮計生服務所的改擴建,增配80名計生管理員,在全市率先設立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所,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7.84%。出台促進農民增收、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15條意見,累計建成20個農村集體發展經濟項目,年收益3327萬元;扶持28家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及專業合作社,23個無公害生產基地通過市級認定。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289人,培訓1843人。加大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補助力度,新增參保人員1395人。全區全年參加醫療保險總人數16萬餘人,參保率達99%。增設32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健全城鄉就業服務網路。在全省率先出台獎勵轄區立功受獎現役軍人政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