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橋

集美大橋

集美大橋,起於本島環島路與五石路的交叉口,以橋樑方式跨過潯江港海域(廈門島與集美半島之間的海域),在集美樂海路上岸,沿樂海路途經嘉庚體育館、大學灣,接集美大道,直達廈門北站,全長8.43公里,其中跨海部分3.82公里。駕車從集美大橋跨海只需八分鐘。集美大橋的建成通車,對破解廈門進出島擁堵問題,對加快集美、同安、翔安的發展,對推動環東海域的開發建設,對於加強廈門與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互動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還把服務廈門、泉州、漳州、三明、龍巖等整個閩南、閩西地區的廈門空港和廈門西客站用最便捷的方式連線起來,使機場與西客站的客貨實現快捷集散疏運。

基本信息

簡介

集美大橋與廈門大橋相同,集美大橋也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結構,規劃設計的寬度達36米多,雙向八車道。據悉,由於橋面較寬,為了分解橋樑壓力,將採用三幅橋型建設,即將一座橋分為三座橋樑施工,整體看上去就如是由三座橋拼接而成。由於廈門現有橋樑最多是雙向6車道,該橋建成後將是廈門所有進出島通道中最寬敞的。

橋面風景橋面風景

另外,為了保證車輛在各條主幹道上均能順利駛上集美大橋,集美大橋沿線將設立五石路互通、新環島路互通、環東海域互通和同集路互通四處互通立交。
由於集美大橋的其中一段途經機場,為了確保機場的正常運轉,途經機場段建設了一座下穿明挖隧道,這段1.4公里的隧道也將是大橋施工中一大難點。另外,為了滿足橋下3000噸級船舶通過,集美大橋橋高設計15米—20米,橋跨最大的是100米。
集美大橋的一大壯舉:2007年03月,集美大橋建設開始,2008年05月,集美大橋整體完工,創下世界同型橋樑的建設速度的2—3倍。

概況

集美大橋集美大橋
集美大橋位於廈門島北部海域,道路主線起於本半島五石路環島北路南側路段,先上跨環島北路,再以隧道方式下穿規劃機場(廈門高崎機場)跑道,後以跨海大橋方式跨越潯江海域,並在集美 區樂海路登入前行,再上跨同集路後落地,最後順接集美大道並連線福廈高速公路連線線;共建BRT線起於本島縣黃路,沿環島北路北側以高架方式左轉接入道路主線,在上跨同集路後與道路主線分離,最後上跨孫坂路後落地順接集美大道。

集美大橋主線全長10.057km,共建BRT線長10.073km,其中跨海大橋長3.82km,下穿隧道長1.36km,互通立交5座,2處收費站。主線道路為雙向6車道,BRT為2個車道,橋樑總寬度36 m,設計行車速度主線為80Km/h,BRT線為60Km/h。項目概算總投資29.5488億元,建安投資26.0396億元。在1955年和1956年先後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廈門成為半島,鷹廈鐵路和324國道福建段(福州、經過莆田泉州至廈門段等)得以連入廈門,

對廈門的國防和經濟都有巨大貢獻。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廈門對外聯繫的唯一通道。

集美大橋的建設將溝通廈門半島和半島外北部的集 美、同安等地區,是那時市委、市政府根據建設海峽西岸中心城市和海灣型城市的戰略部署,為擴充城市空間、加快島外的發展,調整產業布局、最佳化經濟結構,進而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對從根本上迅速解決廈門大橋交通擁堵問題、緩解日益增加的進出島交通壓力,對提升廈門的城市形象,以及促進和實現廈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島內外經濟協調發展具有特殊和極其重要意義。

集美大橋於2006年12月20日正式宣布動工,那時市五套班子領導參加了開工典禮,為儘早解決進、出島交通擁堵這一迫切問題,於2008年07月01日前建成通車,總工期僅約1年半。

工藝

集美大橋建橋工藝走在世界前列,海上箱梁施工採用了國內外最先進的“短線匹配法節段預製懸拼”工藝,施工規模全國第一,同時也是國內第一次在跨海大橋上採用。該項工藝實現了大橋下部

墩台在海中、上部箱梁在陸地同步流水施工,有效地節約了工期;目前,該工藝已獲批“國家級工法”,集美大橋成為該項工藝的“樣板工程”向全國推廣。

集美大橋還在海面以下建設了國內第一座下穿機場主跑道的隧道,該跑道可起降目前所以大型飛機,施工難度大。為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建設單位廈門路橋建設集團組織各參建單位克服了重重困難,施工工程蔚為壯觀的工、料、機的大量和集中投入為國內同類橋樑所罕見,在施工高峰期共動用6台亞洲最大架橋機、22萬平亞洲最大箱梁預製工廠、46套世界最先進液亞鋼模、600台鑽機、100台各類吊機、80艘大型船舶、12萬噸臨時鋼材、參建人員10800名。

特點

集美大橋設有2個收費站,主站(嘉庚體院館集美大道方向往瀋海高速)設有混合車道2組、2條次費車道;副站(集美濱海大道,同安翔安方向)設有2條年費道、1條次費道。它擁有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的橋樑運行監控系統,包括交通監控、通風、閉路監視、緊急電話、火災報警等多個子系統,系統複雜,涵蓋面廣,技術含量高,有力地確保大橋的良好運行和正常運營。

全國首家創新採用“渠化車道最佳化設定”方案的收費站。

廈門轄區內淨橋面最寬,淨寬36米,設定了雙向八車道,中間為BRT(廈門快速公交BRT)專用道。

國內首次採用全世界最先進的“短線匹配預製選拼工藝”,將大橋分為2345榀箱梁,一邊在陸地上預製,一邊在海上拼裝,確保了大橋建設速度與施工質量。

由於採用新工藝、新工法,創造了世界橋樑史建橋速度之最,從2006年12月20日開工,至2008年7月建成通車,僅用19個月,建成了全長8.43公里,其中海上橋樑3.82公里,下穿隧道1.36公里,4座互通立交(五石路互通立交、新環島路互通立交、環東海域立交、同集路互通立交),2處收費站。

國內第一個採用“M”字造型的橋樑,橋樑景觀極為美麗壯觀。

意義

集美大橋於2008年07月01日建成通車,工程質量優良,創造了國內外建橋速度的又一個奇蹟。是國內“短線預製懸拼”工藝施工規模第一、施工跨度第一、施工速度第一、獲批為“國家級工法”並向全國推廣的樣板工程。集美大橋的建成通車,對破解廈門進出島擁堵問題,對加快集美、同安、翔安的發展,對推動環東海域的開發建設,對於加強廈門與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互動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還把服務廈門、泉州、漳州、三明、龍巖等整個閩南、閩西地區的廈門空港和廈門西客站用最便捷的方式連線起來,使機場與西客站的客貨實現快捷集散疏運。

斷裂

2016年2月29日早上7點多,集美大橋出島方向剛過下穿隧道出口不遠處的寫有“集美

橋碑斷裂橋碑斷裂
大橋”的石牌斷裂,半塊多的石牌砸落在草地上,壓壞了欄桿,占用右側半個車道車。受此影響,早高峰出島方向交通發生滯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