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務院於2006年5月20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值得關注的一件事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國務院於2006年5月20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值得關注的一件事情

概念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國發[2006])18號)強調: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淵源

全國人大常委會2004年8月28日做出《決定》,批准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決定》全文如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批准於2003年11月3日在第3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同時聲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另行通知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暫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名錄概述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10大類518項。包括:
1、民間文學 (總計31項),比如:梁祝傳說、劉三姐歌謠、格薩爾等;
2、民間音樂(總計72項),比如:川江號子江南絲竹、五台山佛樂等;
3、民間舞蹈(總計41項),比如:秧歌、高蹺、獅舞等;
4、傳統戲劇(總計92項),比如:崑曲、秦腔、皮影戲等;
5、曲藝(總計46項),比如:蘇州評彈、京東大鼓、山東快書等;
6、雜技與競技(總計17項),比如:吳橋雜技、少林功夫、武當武術等;
7、民間美術(總計51項),比如:楊柳青木版年畫、剪紙、蘇繡等;
8、傳統手工技藝(總計89項),比如:景泰藍製作技藝、茅台酒釀製技藝、宣紙製作技藝等;
9、傳統醫藥(總計9項),比如:中醫診法、中藥炮製技術、針灸等;
10、民俗(總計70項),比如:春節黃帝陵祭典那達慕等。
五、比較熟悉和應當知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民間文學: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孟姜女傳說、董永傳說、西施傳說、濟公傳說、劉三姐歌謠、阿詩瑪、江格爾、格薩爾等;
2、民間音樂:興國山歌、花兒、聊齋俚曲、川江號子、古琴藝術、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嗩吶藝術、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江南絲竹、五台山佛樂、武當山宮觀道樂等;
3、民間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龍舞、獅舞、高蹺、安塞腰鼓、苗族蘆笙舞、彝族葫蘆笙舞、傣族孔雀舞等;
4、傳統戲劇:崑曲、川劇、湘劇、秦腔、晉劇、上黨梆子、河北梆子、豫劇、越調、京劇、徽劇、漢劇、粵劇、桂劇、石家莊絲弦、閩劇、評劇、武安平調落子、越劇、滬劇、蘇劇、揚劇、楚劇、黃梅戲、曲劇、藏戲、壯劇、皮影戲、木偶戲等;
5、曲藝:蘇州評彈、揚州評話、京東大鼓、陝北說書、河南墜子、紹興蓮花落、東北二人轉、鳳陽花鼓山東快書等;
6、雜技與競技:吳橋雜技、聊城雜技、天橋中幡、少林功夫、武當武術、回族重刀武術、滄州武術、太極拳邢台梅花拳蒙古族搏克、蹴鞠等;
7、民間美術:楊柳青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桃花塢木版年畫衡水內畫、剪紙、蘇繡、湘繡、粵繡、蜀繡、象牙雕刻、夜光杯雕、金石篆刻、曲陽石雕、樂清黃楊木雕、泥塑、塔爾寺酥油花等;
8、傳統手工技藝: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磁州窯燒制技藝蜀錦織造技藝土家族織錦技藝、壯族織錦技藝苗族蠟染技藝客家土樓營造技藝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景泰藍製作技藝、茅台酒釀製技藝、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杏花村汾酒釀製技藝、紹興黃酒釀製技藝、清徐老陳醋釀製技藝、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宣紙製作技藝、湖筆製作技藝徽墨製作技藝、端硯製作技藝、木版水印技藝、雕版印刷技藝、瀏陽花炮製作技藝、風箏製作技藝等;
9、傳統醫藥: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中醫診法、中藥炮製技術、中醫傳統製劑方法、針灸、中醫正骨療法同仁堂中醫藥文化胡慶余堂中藥文化、藏醫藥。
10、民俗: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傣族潑水節、彝族火把節、都江堰放水節、黃帝陵祭典、炎帝陵祭典成吉思汗祭典、祭孔大典、媽祖祭典太昊伏羲祭典女媧祭典大禹祭典、祭敖包、那達慕、秦淮燈會、泰山石敢當習俗、民間社火、安國藥市楹聯習俗惠安女服飾、苗族服飾、回族服飾、瑤族服飾、農曆二十四節氣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