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飛燕[2006年張繼龍執導電影]

雙飛燕[2006年張繼龍執導電影]

雙飛燕是一部反映特困家庭的一對雙胞胎女孩求學的影片,由台灣導演張繼龍執導。

故事簡介

雙飛燕 雙飛燕

群山環繞的小山村里,雙胞胎姐妹大燕、小燕和身患重病的母親相依為命。幾年前,父親去世後,家裡就失去主要的經濟來源,而母親的常年重病纏身,無疑讓山村里這個原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完成國小的學業,大燕、小燕一邊照顧重病的母親,一邊靠撿破爛換維持生活,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國小。

轉眼間,暑假就過去了。看著同村其他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高高興興地去上國中,大燕、小燕的心裡開始為對於她倆來說格外昂貴的學費犯愁。儘管老村長在開學前送來的家庭特困證明,減輕了大燕、小燕的學費困難,但母親臥病在床需要照顧的現實,讓姐妹倆從欣喜中重新陷入兩難的抉擇。

為了照顧母親,和能繼續撿破爛掙錢給母親治病,大燕、小燕相互謙讓上學名額,最終還是大燕將上學的名額讓給了妹妹小燕。學校在小山村八九里外的地方。為鼓勵小燕上學,老村長還特意把自家的腳踏車送給了小燕。開學當天,小燕才知道特困生雖然免了很多項費用,但校服費和其他加在一起仍然高達一百四十八塊錢的費用,讓沒有校服的小燕只能站在教室里,遠遠地看著同學們穿著整齊的校服參加升國旗儀式。

因為上學機會的來之不易,小燕學習起來格外努力。但每當想起背著籮筐撿破爛的姐姐、尤其是在一次放學回來後,小燕看到姐姐還在偷偷翻著國中課本時,小燕想出一個主意,利用她們雙胞胎的特殊身份做掩護,輪流上學,輪流撿破爛。同樣渴望上學的姐姐接受了妹妹了建議。從那以後,大燕、小燕輪流上學,放學後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和學校發生的事情講給對方。

幾過月過去了。大燕、小燕姐妹倆利用雙胞胎的特殊身份輪流上學的事,還是被細心的同桌馮蔻蔻發現了。得知姐妹倆的不幸後,馮蔻蔻非但沒有聲張,還為姐妹倆的事跡所感動。和馮蔻蔻一樣關心、幫助著大燕、小燕的,還有學校的老校長。在老校長的提議下,姐妹倆不僅有了一套羨慕已久的校服,還在學校實行的特困生助學金計畫中獲得每月六十元錢的補助。

大燕、小燕利用雙胞胎的特殊身份輪流上學的事,最終因為大燕和馮蔻蔻在路邊撿了一個報廢的交通指示牌賣給廢品收購站後,受到派出所的追查而被學校發現。因為擔心被警察追究,大燕、小燕再也不敢輪流來上學了,直到派出所查實路牌確屬報廢之後,姐妹倆懸著的一顆心才算放了下來。或許是因禍得福,老校長知道大燕、小燕的情況後,決定讓姐妹倆同時重返學校。兩年後,在老校長的幫助下,大燕、小燕媽媽的病逐漸好起來了,姐妹倆像其它同齡學生一樣,飛向明媚的春天。

精彩視點

本片是一部反映特困家庭的一對雙胞胎女孩求學的影片。本片構思奇特,劇情感人。本片是作家殷小英、張國春的力作,劇本最初以“大雪小雪”的題名在北京《新劇本》上發表後引起各方注意,由台灣導演張繼龍執導。劇中姐妹情深、年幼志堅的雙胞胎女孩由一對來自河南的孿生姐妹扮演。影片中參演的其他主要演員全部由宜昌人擔任,全部鏡頭均在宜昌拍攝。

新浪娛樂

被國家教育部、廣電總局、文化部三部委聯合推薦給全國中小學生的兒童故事片《雙飛燕》於2007年4月22日在華夏電影發行公司舉行了媒體和專家的聯合觀摩、研討活動。與會專家和記者都被影片表達的真摯樸實的真情而感動,為片中小姐妹孝順、堅強、上進的精神讚嘆不已。

《雙飛燕》講的是鄉村孿生姐妹大燕和小燕,父親去世,母親患病,沒法同時上學,姐姐大燕把上學的機會忍痛讓給妹妹小燕,自己則撿破爛和照顧媽媽。一次偶然的機會,姐妹倆想到了兩人輪流去上學的辦法,但最後終於被老師和同學發現。善良的人們不僅沒有惡意拆穿這個把戲,反而極盡所能幫助她們,最後令她們得以雙雙走進課堂。

和當年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雙飛燕》除了導演和攝製人員之外,其他全部採用的非專業人員。尤其是片中演員,幾乎都是還原了自己生活中的樣子。雖然他們本身都不具備什麼嫻熟的演技,但自身樸實無華的演出,讓本就感人的劇情更加真實而充滿力量。

觀片過程中,不少老專家、電影人被片中大燕、小燕自強不息、互讓互愛、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甚至幾度落淚。專家們表示,電影中的孩子雖然身處農村,但其實她們的故事對城市的孩子也有相當的教育意義。片中表現出的很多人性的美德,對於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

有的專家稱這是一部很好的親子電影,非常適合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看。片中家人互相疼愛、互相關心的感覺,讓觀眾感到非常溫馨,也會促進家庭的和諧、和睦。而片中體現出的“孝”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所稱道的美德。在今天這個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缺失的年代,顯得尤其珍貴,也更值得青少年去學習。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熱瓦普
熱瓦甫
蘆笙
月琴
琵琶
瑤族

堂鼓
象腳鼓
鋼琴

排鼓
骨笛
木鼓
木葉
碰鈴
腰鼓
葫蘆笙
銅鼓
蜂鼓
勒尤
洞簫
伽倻琴
腰鈴
豎箜篌
艾捷克
大鼓
葫蘆絲
胡西它爾
彈布爾
三弦
光攏
阮鹹
弓琴

木琴
巴烏
海螺
考姆茲
鷹笛
竹笛
二胡
豎笛
短笛
納格拉
小提琴
卡龍
四胡
獨弦琴
吉他

柳琴
高胡
板胡
京胡
京二胡
椰胡
墜胡
墜琴
葫蘆胡
革胡
管子
口笛

板鼓
奚琴
拍板
冬不拉
雅托克
馬骨胡
竹鼓
棒棒
火不思
琤尼
天琴
口琴
鐵簧
小鑼
鳳首箜篌
牙箏
鑼鼓
東布爾
三胡
揚琴
嗩吶
杖鼓
大鑼
手風琴
庫布孜
銅鏡
八角鼓
侗笛
牛腿琴




石磬
口弦

長鼓
中胡

小鈸
龍頭三弦
卡龍琴
咚咚喹
篳篥
大筒
長號
打溜子
尺八
馬頭琴
芒筒
蒙古四弦琴
叮咚
鼻簫
口弦琴
木魚
薩它爾
梆子

牛腱琴
土胡
口細
橫笛
寧寧
排簫
竹筒
竹琴
都塔爾
庫木日依
蘆管
曲項琵琶
鉤鑼
雙飛燕
溜子鑼
曼多林
姊妹簫
筆管
銅角
狍哨
單面鼓
竹口弦
銅鈸
方響
雲鑼
口簧
短簫


哈亞

玄琴
納格納鼓
低胡
苗族三弦
竹筒鼓
架鼓
悶笛
大金
鼻笛
小金
依姆欽
角胡
擂琴
銅鈴


篳魯
小二胡
阿烏
扁鼓
土塤
嚓拉器
革鼓
托布秀爾

木庫蓮

盤鈴
羌笛
手鼓

唎咧
嗶噠
陶塤
牛頭塤
葉笛
秦琴
喃嘟喝
宰靠

葦笛
羊角編鐘

單鼓
大廣弦

艾介克
甲鈴
柄鼓
葫蘆琴
達夫
四弦胡
都它爾
杵臼
拉阮
軋箏
築竹

達甫
梅巴
哩嚕
鋩鑼
切波
新笛
匏笙
四弦奚琴
吐良
鹿哨
蒙古琵琶
克亞克
南堂鼓

搏拊
五弦

恆格勒格
鼓板
羯鼓
渾圖日
尚庫布孜
橫簫
獨他爾
抱懷
批把胡熱
岡林
葉琴
銅鑼
多吉尺布
大瑪如
羊皮豉
亞加
虎鈕錞於
科詩耐依
響蔑
牛角號
四弦
響篾
迷迷
蘇那
鐵鼓
直笛
苗族二胡
修德日格胡熱
節特根
匹昌庫
化昌子
光囡
托立
黃嘎日特
光宰
光貫
光賓
光克拉
手鈴
鈸鑔
木鼓魚磬
光妥
羊角號
賓剎
統嘎
鋩聳
線木
臘港
嘎臘薩
麻短
墨克納
麻賓
麻闊
木魚兒
滿大林
郭墮
潘琅
銅羅
篳朗木叨
篳咪
篳羅木
庫波孜

熱布甫
塞依託爾
班羅
布蘭孜庫姆
篳嚕
匹麗麗亞
篳桂罕
巴利曼
篳提尤
蘇爾耐
喀什熱瓦甫
烏孜別克熱瓦甫
篳鈴埋
篳伙
薩帕依
恰克恰克
括朔克
篳粉
懷三
皮克利
篳南害
巴拉來卡
抱跛埋
魚磬
傣定
笓笓
四頁瓦
定旦
庫涅
拉比斯
二弦琴
手琴
曼佗林
定郭叨
破鼓
朋奴化
文土文
定郭埋
定郭拎
獨木鼓
哨葉
猴鼓

口弓
阮琵琶
裝嫪
口拜
克勒庫布孜
灼吧
牛角郎
雞婁鼓
六孔竹笛
四孔佤笛
瓦弱直笛
破口直簫
稻稈笛
單簧吹管
笛喔
色不孜克
白族小鼓
卡爾得乃
阿德爾那
斯爾那依
缺口簫
同肯
臀板
腳鈴
麥稈嗩吶
土笛
咪咪兒
木笛
鼻哨
膜笛
神鈴
哈爾馬力
扎比
俄比

來都嘎
篳斜
冊節
烏翁
阿塔
大皮鼓
展積
什鴉
蘇古都
期哩
板鈴
哇嗚
增疆
確索
彈撥爾
謝勒鐵爾
薩孜
坎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