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學名:Rana longicrus)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分布於中國。台灣本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等地,常棲息於落葉林、池塘、沼澤以及水田。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5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基本信息

簡述

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

體細長,體長達55mm。吻端尖銳。皮膚光滑,背部具不明顯顆粒狀突起。指端鈍,但不膨大。雄蛙較雌蛙小。雄蛙為黃褐或赤褐色,雌蛙為鮮紅色;眼眶間隔有一隱約之黑色帶;上下唇黑色,其上有白斑;體背中央有八字形黑斑;腹面白色;前後肢有黑色橫帶;脛部外側有黑色縱帶。多棲息於水邊草叢中。國內分布於台灣。

形態特徵

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體長約4到6公分,身體及四肢修長,後肢尤其長,約為體長的兩倍,所以稱之為長腳赤蛙。身體為紅褐色或灰褐色,背上有一個八字形的黑斑,背側褶細長而明顯。吻端尖,從吻端經眼睛、鼓膜到肩上方有一塊黑褐色的菱形斑,形成一個黑眼罩。雌蛙的顏色較偏紅褐色,體型則顯著的大於雄蛙。雄蛙沒有鳴囊,叫聲細小。

國內分布

福建, 台灣

食物

野生條件下習慣捕捉飛蟲,普通蛙類吃昆蟲蠕蟲等,蒼蠅,蚊子,蝗蟲、螻蛄、青蟲、蚯蚓等,青蛙只吃會動的東西。

生殖特性

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

繁殖期主要在十一月到二月,此時,雄蛙及雌蛙會突然大量出現在稻田、水溝、積水池、水塘附近。雄蛙喜歡在淺水域或草叢鳴叫,雄蛙沒有外鳴囊,叫聲是小聲的「波、波、波」,要靠近才聽得到。雄蛙會主動尋找雌蛙形成配對,然後雌蛙帶著雄蛙到水深約10公分左右的淺水域產卵,經常會一群聚在一起產卵。卵塊為球狀,常可看到數十個卵塊聚成一大團。蝌蚪為褐色,在尾部和身體相接處左右各有一個深色的斑點。長腳赤蛙零散分布於台灣西部的中北部平地及低海拔山區,平常偶而可在草叢或闊葉林底層看到它們,尤其越靠近繁殖期越容易見到。

無尾目百科(一)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