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琴蛙

彈琴蛙

彈琴蛙別名仙姑彈琴,為無尾目、蛙科的兩棲綱動物。軀體較肥碩。頭部扁平,國內分布在貴州、安徽等地。

基本信息

體態

彈琴蛙彈琴蛙

彈琴蛙體長平均45毫米(雄蛙)及47毫米(雌蛙)。軀體較肥碩。頭長略大幹頭寬,頭部扁平,吻瑞突出於下唇,吻棱明顯。鼓膜大。犁骨齒為兩短斜行。舌後端缺刻深。皮膚較光滑,背側稽顯著,背部後端有少許扁平疣,腹面無滑,肛周圍有扁平疣。

習性

彈琴蛙彈琴蛙
生活時背面灰棕色或藍綠色,有黑色斑點。背側褶色淺。兩眼間至肛上方有淺色脊線。頭側沿背側褶下方為深棕色。體側淺灰散有棕色斑。雄性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

棲息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區梯田、沼澤水草地、靜水水塘及其附近地方。白天隱匿、夜間外出覓食。於4-5月可採到浮於水面而成片的卵。它們也會作成淺泥窩,產下的卵在窩內鋪成單層。鳴聲“登登”悅耳,故名。

分布

分布於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等地。

傳說

彈琴蛙彈琴蛙

唐朝時候,峨眉山萬年寺有一個和尚叫做廣浚,很會彈琴,他每天念完經,就焚起檀香,懷抱綠綺琴。在毗盧殿後面彈起來。那琴聲柔和時、象松濤細語;急促時,象百鳥爭鳴;舒緩時,象行雲流水;宏量時,又象寺鐘共鳴。每當他彈琴的時候,周圍樹林裡的山雀、毗盧殿旁邊池塘里的青蛙,都停止了鳴叫,靜聽這悠揚的琴聲。

有一次,大詩人李白來游峨眉山,到了萬年寺,被廣浚和尚優美的琴聲吸引了,每天都要到毗盧殿聽廣浚和尚彈琴,兩人交情很好。李白臨走時,還寫了一首詩送給廣浚和尚。詩是這樣寫的: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隨流水,遺響人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為廣浚和尚彈琴題詩的事一傳出,廣浚和尚的名聲就愈來愈大了。許多詩人、畫家來到峨眉山,都要到萬年寺聽廣浚和尚彈琴。後來人們就把那個地方叫做聽琴台

有一天黃昏時候,廣浚和尚象往常一樣,焚起檀香,抱著綠綺彈起來。忽然看見一個身穿綠色衣裙的姑娘,倚在門外聽琴。和尚感到很奇怪,就問道:“你是哪家的姑娘,在此聽琴?”那姑娘用手掩面,笑而不答。經過和尚幾次詢問,她才含羞答道:“我家就在寺旁,自幼喜歡彈琴。今天是師父的琴聲把我引來了。”和尚聽她說會彈琴,就說:“姑娘既然喜歡彈琴,那就彈一曲吧?”姑娘害羞地說:“我的琴彈得不好,還請師父多指點。於是手撥琴弦彈了起來。從此以後,和尚每次彈琴,綠衣姑娘就來聽琴,有時也帶著琴來請師父指點。

後來廣浚和尚去世了,綠衣姑娘也不再來了。但是每當黃昏的時候,廟裡和尚仍然聽到毗盧殿後面的聽琴台,有琴聲傳來,都感到很奇怪。有一次,當琴聲悠揚的時候,和尚們就悄悄地跑到聽琴台去看,只見一群青蛙正在鳴叫。叫聲叮叮冬冬,好象琴弦初撥,與廣浚和尚的琴聲相似。大家才知道廣浚和尚彈琴時,前來聽琴的綠衣姑娘,就是青蛙變的。它從廣浚和尚那裡學會了彈琴。和尚死後,就繼續彈出優美動人的琴聲。

後來人們就給這種青蛙取名叫“彈琴蛙”。

無尾目百科(一)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