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角蟾

短肢角蟾

短肢角蟾(學名:Megophrys brachykolos)為鋤足蟾科角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廣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香港。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短肢角蟾短肢角蟾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兩棲綱 Amphibia
目:無尾目 Anura
科:鋤足蟾科 Pelobatidae
屬:角蟾屬 Megophrys
種:短肢角蟾 M. brachykolos

基本資料

中文名:短肢角蟾
拉丁名:Megophrys brachykolos
英文名:Brachy-limbed Mogophrys
屬中文名:角蟾屬
國內分布:香港廣東
是否藥用動物:否
是否經濟動物:否
Iucn2003:EN B2ab(iii)

生物特徵

吻端平切呈盾狀、吻向前突出,吻棱呈稜角狀。背部皮膚光滑,上唇緣自頰到口角部為淺色縱紋,後肢短,左右跟部不相遇。雄蟾第一、二指具有細小的黑色婚刺。蝌蚪呈漏斗狀,無唇齒,亦無角質頜。

生態分布

短肢角蟾棲息於香港、廣東等地的林間溪流附近。

保護措施

已經被錄入《三有保護動物》。

無尾目百科(一)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