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征姬蛙

合征姬蛙(學名:Microhyla mixtura)為姬蛙科姬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其模式標本產地在四川萬源縣花警山。

基本信息

分布

合征姬蛙合征姬蛙

合征姬蛙(學名:Microhylamixtura)為姬蛙科姬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模式標本產地在四川萬源縣花警山,此外還分布於陝西(洋縣)、貴州(印江)、湖北(均縣、神農架)、安徽(霍山、金寨、岳西)、浙江、河南等地。可見其分布範圍不僅僅限於幾個地區,可能為連續的帶狀分布。四川萬源的合征姬蛙生活在海拔900-1700m,浙江寧波的生活在海拔140m左右,河南商城的合征姬蛙生活在400-700m的山谷中,說明該物種在垂直高度上也呈現連續性分布

浙江省合征姬蛙

合征姬蛙合征姬蛙

從前合征姬蛙的已知分布區主要在北緯32度左右和東經107度到116度之間,從西向東呈帶狀分布。但1997年4月和1998年3-4月在浙江寧波市北侖區柴橋地區考察時發現了合征姬蛙。該蛙生活於寧波市北侖區柴橋附近海拔140m左右的丘陵山區草叢中和靜水池邊,繁殖水域周圍雜草茂密,水塘面積約3m,左右。雄蛙在3月下旬開始鳴叫,4月初可見小蝌蚪。4月初所獲4隻雌蛙均懷有成熟卵,同時在水塘內見到卵群;卵的動物極深棕色,植物極乳黃色,直徑lmmo4月9日將雄、雌蛙帶到成都放入人工飼養場內,4月下旬見到蝌抖,5月30日左右蟒蟻發育至38~41期,部分蝌蚪開始變態。6月13日測量幼蛙體長為lOmm左右。各部特徵與成體相同。

河南省合征姬蛙

2002年5月和8月在河南省商城縣考察時,發現合征姬蛙。該蛙生活在商城縣海拔400~700m山谷靜水塘附近的草叢中或水池邊,晚間雄蛙的鳴聲清脆嘹亮,略帶彈音,3聲一個節律。繁殖季節4~6月,產卵前有抱對行為,先是雄蛙高聲鳴叫,約半小時後選擇雌蛙抱對,抱對的雄性個體稍小於雌性,雄性前肢擁抱著雌性的腋部,抱對4個小時左右開始產卵。雌蛙一次產卵200多粒,卵塊片狀,卵徑約1mm,植物極黃色,動物極棕褐色。從抱對到產卵期間,雌雄蛙始終不分開,直到雌蛙產卵雄蛙才離開。曾觀察到正抱對的一對蛙,因高溫缺氧,雌蛙已死亡近1小時,然而雄蛙仍緊抱不放。

形態

合征姬蛙合征姬蛙

頭小、吻端突出於下唇,鼓膜不顯,無犁骨齒,後端圓;背麵皮膚有分散小疣,多呈縱行排列;指端鈍圓無吸盤;背面灰棕色,兩眼間有醬褐色三角形斑,背部及四肢背面有深淺不同的醬褐色粗大斑紋,斑紋的周圍都鑲有淺色細邊,咽胸部色深,部白色或有密集小黑點。

鑑別特徵

合征姬蛙合征姬蛙
雄蛙體長19.0-23.6mm(平均21.7mm),雌蛙體長20.5-22.5mm(平均21.6mm),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吻棱明顯;鼻孔近吻端;鼓膜不顯;舌橢圓形,後端無缺刻;無犁骨齒。前肢細弱,指端鈍圓,無吸盤,背面無縱溝;第一指短小,關節下瘤發達;掌突2。後肢粗壯,脛附關節前伸達眼後緣,左右跟部相重疊;趾端鈍圓,除第一趾外,其餘各趾膨大成小吸盤,背面有縱溝;趾側有窄緣膜,基部相連成蹼;關節下瘤大;跖突2,內側者長橢圓形,外側者小而圓。體背和四肢背面有分散的小優粒;枕部無膚溝;顆褶明顯,褶下方有膚溝;腹部後方和股基部有較大痣疵。雄性有單咽下外聲囊;頸溝甚明顯;有粉紅色雄性蜂;無婚墊。剪開腹部皮膚可見1對弧形淡肉粉色雄性腺。生活時背面紅棕色或灰棕色。體背面有規則的深褐色斑,均鑲有淺色邊。從眼後至肩前為一大啞鈴形斑,斑的後部分叉,其後又有一對稱的弧形斑,與前方的啞鈴形斑相連或不相連;在弧形斑間和背側有幾個不規則或大或小的深色斑;體側有黑褐色帶紋。咽喉部紫黑色;後腹部和腹面肉紫色。

生活習性

合征姬蛙多生活于山區小水坑及附近。生活在140-1700M的山區稻田、水坑或其附近的草叢、土穴及泥窩內。該成蛙主要捕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其中以鞘翅目、膜翅目昆蟲為主,有益係數達95.08%。

無尾目百科(二)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翡翠樹蛙
福建側褶蛙
峰斑林蛙
腹斑掌突蟾
腹斑倭蛙
高原林蛙
貢山齒突蟾
掛墩角蟾
洪佛泛樹蛙
橫紋樹蛙
花姬娃
紅蹼樹蛙
黑點泛樹蛙
合征姬蛙
海南湍蛙
滑跖蟾科
黑斑側褶蛙
黑耳蛙
黑蹼樹蛙
花姬蛙
華南雨蛙
華南湍蛙
虎紋蛙
花狹口蛙
桓仁林蛙
合江臭蛙
花齒突蟾
花棘蛙
紅點齒蟾
花細狹口蛙
華西雨蛙
海蛙
黑眶蟾蜍
金線蛙
鋸腿小樹蛙
棘皮湍蛙
棘腹蛙
金線側褶蛙
金江湍蛙
金秀小樹蛙
棘臂蛙
尖舌浮蛙
棘側蛙
景東臭蛙
景東齒蟾
棘指角蟾

九龍棘蛙
肯氏小樹蛙
寬頭短腿蟾
康定湍蛙
綠點湍蛙
隴川小樹蛙
雷山髭蟾
林芝齒突蟾
陸卵跳樹蛙
隆枕蟾蜍
六盤齒突蟾
利川齒蟾
涼北齒蟾
鱗皮厚蹼蟾
龍勝臭蛙
綠臭蛙
隆肛蛙
理縣湍蛙
涼山湍蛙
墨脫小樹蛙
勐養湍蛙
莽山角蟾
孟連細狹口蛙
墨脫棘蛙
勐臘小樹蛙
緬北棘蛙
寧陝齒突蟾
南江角蟾
南江齒蟾
屏邊泛樹蛙
盤谷蟾蜍
普雄齒蟾
秦嶺雨蛙
強婚刺鈴蟾
飾紋姬娃
四川狹口蛙
桑植蛙
塞舌蛙科
山湍蛙
三港雨蛙
沙坪角蟾
雙團棘胸蛙
飾紋姬蛙
沙巴擬髭蟾
史氏蟾蜍

四川湍蛙
天台蛙
台北蛙
頭盔蟾蜍
突肛擬角蟾
凸肛角蟾
威寧蛙
無指盤臭蛙
武夷湍蛙
無斑雨蛙
微蹼鈴蟾
西藏蟾蜍
小角蟾
鄉城齒蟾
細刺蛙
小口擬角蟾
蟼掌突蟾
錫金齒突蟾
小耳湍蛙
小湍蛙
喜山蟾蜍
香港湍蛙
西藏齒突蟾
胸腺齒突蟾
小棘蛙
腺角蟾
小山蛙
小弧斑姬蛙
仙琴蛙
西域湍蛙
圓疣樹蛙
隱耳蟾蜍
疣刺齒蟾
雲南臭蛙
疣足樹蛙
眼斑小樹蛙
棕背蛙
棕點湍蛙
中亞林蛙
中國林蛙
昭覺泛樹蛙
中華蟾蜍
昭平雨蛙
竹葉臭蛙
棕背臭蛙
棕褶樹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