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蹼鈴蟾

微蹼鈴蟾

微蹼鈴蟾(學名:Bombina microdeladigitora)為盤舌蟾科鈴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雲南等地,主要棲息於次生闊葉林、如冬青樹的樹洞中以及喜群居,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900至21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景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微蹼鈴蟾微蹼鈴蟾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兩棲綱 Amphibia
目:無尾目 Anura
科:盤舌蟾科 Discoglossidae
屬:鈴蟾屬 Bombina
種:微蹼鈴蟾 B. microdeladigitora

中文學名:微蹼鈴蟾
中文目名:無尾目
中文科名:鈴蟾科
中文屬名:鈴蟾屬
同物異名:Bombina lichuanensis Ye et Fei, 1994, 
拉丁文目名:ANURA
拉丁文科名:Bombinidae
拉丁文屬名:Bombina
拉丁文種名:microdeladigitor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u, Hu et Yang, 1960
英文俗名:Small-webbed bell-toad  

物種簡介

微蹼鈴蟾形態上與大蹼鈴蟾相近,舌為盤狀,不能伸出口外。後肢趾間蹼不發達,僅可見微弱的蹼跡,因此不善游泳。這與它通常在樹洞的積水中棲息和繁殖的習性有關。

生態分布

在中國分布於廣西雲南省的滇中和滇南。

物種起源

鈴蟾屬Bombina分布地跨歐亞二洲。近數十年來,國外學者對這類原始無尾類的分類和進化進行過不少研究,但亞洲產種類的種間親緣關係仍不清楚,有些種在分類上尚存在疑問。本文以形態為基礎,輔以核型資料,試圖對中國鈴蟾屬的分類和進化問題進行探討。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南部產3種(亞種)之間的親緣關係較近,是一個祖先的後裔。其中強婚刺鈴蟾B.fortinuptialis和微蹼鈴蟾B.microdeladigitora之間形態差異為不明顯,故建議強婚刺鈴蟾作為微蹼鈴蟾的一個亞種。東方鈴蟾B.orientalis另一支系,其形態和核型與歐洲產兩種相似,文中還進一步討論了鈴蟾屬的亞屬劃分是正確的。最后綜合有關資料,探討了鈴蟾屬的種間親緣關係和該屬的分類地位,並結合地史資料進行了鈴蟾屬物種分化的初步探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