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舌浮蛙

尖舌浮蛙

尖舌浮蛙(學名:Occidozyga lima)為蛙科浮蛙屬的兩棲動物,又名浮水蛙或稻田蛙,適應熱帶氣候,在中國華南和西南有分布;常棲息於水坑或稻田附近,平時漂浮於水面,遇驚動時即潛入水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尖舌浮蛙尖舌浮蛙
成蛙體形幾乎成三角形,雄性成體蛙體長19-23mm,雌性27-35mm,小巧而結實,體表皮膚粗糙並有疣狀小顆粒突起,腹部則為白色,四肢趾端尖細,後肢滿蹼,體背呈灰綠或棕綠色,有的個體有淺黃色中線貫穿頭至尾部,其間並散布著不規則的黑色斑點。

外形上與圓舌浮蛙極相似,尖舌浮蛙的舌後端尖圓形,趾間蹼比圓舌浮蛙發達;股後方有一條深棕色縱紋。

蝌蚪體型細長,棕褐色。

生活習性

尖舌浮蛙棲息於水坑或稻田附近,捕食中華稻蝗若蟲、若蚜蟲、盲蝽、大葉蟬、甲蟲、蜘蛛、蜻蜓、豆娘等。平時浮於水面,一遇驚動即迅速潛入水中。適應熱帶氣候。鳴聲“哇、哇”,較尖銳。

分布範圍

尖舌浮蛙尖舌浮蛙
分布於中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孟加拉、高棉、印度、印尼。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常棲息於較大的水坑及稻田。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無尾目百科(二)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翡翠樹蛙
福建側褶蛙
峰斑林蛙
腹斑掌突蟾
腹斑倭蛙
高原林蛙
貢山齒突蟾
掛墩角蟾
洪佛泛樹蛙
橫紋樹蛙
花姬娃
紅蹼樹蛙
黑點泛樹蛙
合征姬蛙
海南湍蛙
滑跖蟾科
黑斑側褶蛙
黑耳蛙
黑蹼樹蛙
花姬蛙
華南雨蛙
華南湍蛙
虎紋蛙
花狹口蛙
桓仁林蛙
合江臭蛙
花齒突蟾
花棘蛙
紅點齒蟾
花細狹口蛙
華西雨蛙
海蛙
黑眶蟾蜍
金線蛙
鋸腿小樹蛙
棘皮湍蛙
棘腹蛙
金線側褶蛙
金江湍蛙
金秀小樹蛙
棘臂蛙
尖舌浮蛙
棘側蛙
景東臭蛙
景東齒蟾
棘指角蟾

九龍棘蛙
肯氏小樹蛙
寬頭短腿蟾
康定湍蛙
綠點湍蛙
隴川小樹蛙
雷山髭蟾
林芝齒突蟾
陸卵跳樹蛙
隆枕蟾蜍
六盤齒突蟾
利川齒蟾
涼北齒蟾
鱗皮厚蹼蟾
龍勝臭蛙
綠臭蛙
隆肛蛙
理縣湍蛙
涼山湍蛙
墨脫小樹蛙
勐養湍蛙
莽山角蟾
孟連細狹口蛙
墨脫棘蛙
勐臘小樹蛙
緬北棘蛙
寧陝齒突蟾
南江角蟾
南江齒蟾
屏邊泛樹蛙
盤谷蟾蜍
普雄齒蟾
秦嶺雨蛙
強婚刺鈴蟾
飾紋姬娃
四川狹口蛙
桑植蛙
塞舌蛙科
山湍蛙
三港雨蛙
沙坪角蟾
雙團棘胸蛙
飾紋姬蛙
沙巴擬髭蟾
史氏蟾蜍

四川湍蛙
天台蛙
台北蛙
頭盔蟾蜍
突肛擬角蟾
凸肛角蟾
威寧蛙
無指盤臭蛙
武夷湍蛙
無斑雨蛙
微蹼鈴蟾
西藏蟾蜍
小角蟾
鄉城齒蟾
細刺蛙
小口擬角蟾
蟼掌突蟾
錫金齒突蟾
小耳湍蛙
小湍蛙
喜山蟾蜍
香港湍蛙
西藏齒突蟾
胸腺齒突蟾
小棘蛙
腺角蟾
小山蛙
小弧斑姬蛙
仙琴蛙
西域湍蛙
圓疣樹蛙
隱耳蟾蜍
疣刺齒蟾
雲南臭蛙
疣足樹蛙
眼斑小樹蛙
棕背蛙
棕點湍蛙
中亞林蛙
中國林蛙
昭覺泛樹蛙
中華蟾蜍
昭平雨蛙
竹葉臭蛙
棕背臭蛙
棕褶樹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