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湍蛙

山湍蛙

山湍蛙,蛙科湍蛙屬兩棲動物,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區。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兩棲綱Amphibia
目: 無尾目 Anura
科: 蛙科 Ranidae
屬: 湍蛙屬 Amolops
種: 山湍蛙 A. monticola

分布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等地,一般生活於陰濕、陡峻以及急流溪邊石上或溪邊朽木下。

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850至235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形態特徵

山湍蛙山湍蛙

湍蛙體形大多與湍流生活相適應;體扁平,後肢細長;趾蹼發達,絕大多數為全,指、趾末端膨大成吸盤狀,背面有一橫凹痕,腹面呈肉墊狀,藉以貼附在溪流石上。

山湍蛙山湍蛙

生活習性

成蛙夜出活動,一般生活于山溪水邊或岸邊,有的蹲在瀑布下的石頭上。

4~9月為繁殖季節,這時比較集中,大雨後或近黃昏時頗易採到;曾在一條不長的溪流中一晚採到200餘只,大多數都正在抱對。湍蛙可能只在產卵季節才能大量發現;俟後就很難找到。

產於瀑布下的石隙間或貼在附著物上。卵徑約4毫米,乳白色。蝌蚪吻部低圓,眼位於頭背上方,體寬扁,尾肌強,尾鰭低。與蛙屬不同湍蛙蝌蚪腹面口後有1馬蹄形大吸盤,用以吸附在溪流石上,不致被水沖走,常逆流緩緩向前移動。

參考文獻

● 動物學報
● 青藏高原橫斷山區科學考察叢書:橫斷山區兩棲爬行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