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蛙

琴蛙

琴蛙是四川南部宜賓境內蜀南竹海特產的一種蛙,“噹噹當”“咚咚咚”的鳴叫聲宛若琴聲一樣優美動聽,因此叫琴蛙,又叫“付蛙”。琴蛙極膽小,難得有人目睹其真容。見過琴蛙的人說,琴蛙身如翡翠,瘦弱纖細,個子越小叫聲越大,在竹海忘憂谷和墨溪最多。只不過琴蛙是竹海重點保護的動物之一,竹海人還把琴蛙作為竹海的吉祥物。

介紹

琴蛙琴蛙
琴蛙,學名仙琴水蛙 Hylarana (H.)I adunchna (Chang),兩棲類動物,屬蛙科

詳情

它於民國年間在峨眉山大坪被動物學家張孟聞發現,這種奇特的水蛙只有5cm長,頭部扁平,光滑的背皮棕色中略帶點灰色,它的喉部兩側長有聲囊,鳴唱時漲成一面小圓鼓,通過空氣的振動引起共鳴
它體長只有五六厘米,鳴聲有別於其他蛙類,節奏感特彆強烈,優雅如琴聲,故名。這是因為其雄蛙喉部兩側均有與別的蛙類不同的特殊聲囊。鼓譟時,這種聲囊膨脹如圓鼓狀,所以鳴聲渾厚多變而悅耳。只要一蛙鳴叫,群蛙必和鳴。由於唐代詩仙李白曾經在萬年寺盤桓數月,經常在白水池畔聆聽廣浚禪師彈琴,當地人便附會出仙琴水蛙化作青衣姑娘向廣浚學習操琴的故事。甚至相傳,彈琴蛙就是因為常常聽到廣浚的高雅琴聲才鳴叫似琴的。這些故事創作頗為雅致得體。而今,遊人到了萬年寺,常能聽到彈琴蛙的美妙音律,為遊程平添幾許雅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