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一種蛙科動物]

牛蛙[一種蛙科動物]

牛蛙屬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動物,學名Rana catesbeiana。獨居的水棲蛙,因其叫聲大而得名,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為北美最大的蛙類。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後被引進西部各州和其他國家。其他一些大型蛙類亦稱牛蛙,如非洲的箱頭蛙(R. adspersa或Pyxicephalas adspersa)和印度的虎紋蛙(R. tigrina)以及南美的細趾蟾科(Leptodactylidae)。體長約20厘米(8吋),後肢長達25厘米(10吋)。成體大者體重超過0.5千克(1磅)。常生活於靜水中或其附近。2014年10月,美洲牛蛙蔓延成災,對土生蛙類構成威脅。

基本信息

簡介

牛蛙牛蛙

牛蛙(Rana Catesbiana)又名喧蛙,食用蛙。蛙科蛙屬的一種。牛蛙屬脊椎動物門,兩棲綱,蛙科中的大型種類,體重可超過一公斤。

原產於北美洲,為食用蛙類中之體型最大者,體重可達1公斤以上。牛蛙生長快,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級營養食品。蛙內臟可以藥用,蛙油可製作高級潤滑油

產地介紹

原產於北美洲。1959年從古巴、日本引進中國內陸。中國主要靠養殖生產,全國各地均產,主要集中於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商品蛙主要在秋冬季。

形態特徵

牛蛙牛蛙

牛蛙體大粗壯,成蛙體長20厘米,重達1公斤。體背綠棕色,有暗棕色斑紋,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黃皮,皮膚粗造。

體牛蛙(Rana catesbeiana)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棱。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

其他一些大型蛙類亦稱牛蛙,如非洲的箱頭蛙(R. adspersa或Pyxicephalas adspersa)和印度的虎紋蛙(R. tigrina)以及南美的細趾蟾科(Leptodactylidae)。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體長約20公分(8吋),後肢長達25公分(10吋)。成體大者體重超過0.5公斤(1磅)。常生活於靜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產於水中。蝌蚪呈綠褐色帶有深色斑點。蝌蚪階段持續1∼3年,決定於氣候條件。許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實驗材料。

牛蛙食性

牛蛙的食物構成以動物性飼料為主,尤其喜食活餌。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食性也不盡相同。

蝌蚪可餵以蛋黃、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漿、麩皮、麵粉等。

幼蛙及成蛙的食物範圍包括: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如甲殼類蝦;軟體動物,如螺、蚌;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的幼體及哺乳類的內臟等。牛蛙生性貪婪,生長季節食量較大。用餌料盤餵食時,成群爭搶上盤,體弱、個小的往往被擠出盤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達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攝食旺季,每月每隻平均攝食l60g人工飼料。平均每天食5克為宜。牛蛙生性兇殘,經常發生大蛙吃小蛙的現象。因此,人工養殖牛蛙要大小分養,儘量避免其同類相殘。牛蛙在食物極度缺乏時,牛蛙的新陳代謝水平會自然降低。在低溫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個月至1年的飢餓,體重大幅度減輕。

繁殖方式

牛蛙牛蛙

牛蛙棲息於水生植物比較豐富的小湖、永久性的池塘以及鄰近有矮樹叢的淺水域內。多分散活動,白天隱蔽,夜出覓食。食性很廣,幾乎能夠捕食它能吞下的所有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蠑螈、小龜、小蛇、鳥類、鼠類等。大都在夏季繁殖,出蟄後2~3周開始產卵。

雄蛙常棲於水生植物較多的塘邊或湖岸淺水處,在雨霧的夜晚大聲鳴叫。雌蛙在凌晨4時左右產卵,每年產卵可達1~2萬粒以上。卵徑約2毫米,卵產出遇水後即分散成片狀,多浮於水面或粘附在水草上。後期蝌蚪全長一般為11~16厘米,以硅藻水藻浮游生物和昆蟲幼蟲等為食,當年或第二年完成變態。剛完成變態的幼蛙體長5~6.6厘米,兩年後可達12厘米,有的此時已達性成熟。已知牛蛙的最長年齡為15年零8個月。

價值

食用價值

牛蛙的營養十分豐富,據分析,每百克牛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脂肪0.3克,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膽固醇極低、味道鮮美的食品。牛蛙還有滋補解毒和治療某些疾病的功效,醫學上認為:人(尤其是婦女)忌口之時,食蛙肉能開胃,胃弱或胃酸過多的患者最宜吃蛙肉。牛蛙的皮可製革,做成高級手套和彈性領帶,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它的皮還可煉製皮膠,用作珠寶、鑽石、翡翠等裝飾品上的粘膠。它的骨骼、頭、內臟和肢腳等廢棄物還可以加工成魚和畜禽的飼料。

經濟價值

牛蛙具有生長快、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等優點,是名貴食品。也可以出口創匯。其皮還可製革,髒可製藥。牛蛙生長快,肉質細嫩,味鮮美,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級營養食品。蛙皮可製作高級皮革,其草皮薄、柔軟、堅韌,是製造上等錢包。皮帶、領帶、皮鞋、樂器、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蛙內臟可以藥用,蛙油可製作高級潤滑油。

藥用價值

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味道鮮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脂肪0.3克,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營養食品,備受人們的喜愛。

牛蛙還有滋補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過多的人以及體質弱的人可以用來滋補身體。牛蛙可以促進人體氣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陰壯陽,有養心安神補氣之功效,有利於病人的康復。

注意事項

牛蛙牛蛙

牛蛙是變溫動物,當水溫下降到6℃~12℃時開始冬眠。此時期的管理應注意以下三點:

越冬前要保膘牛蛙進入冬眠後,潛伏在水底或洞穴中不進食,依靠皮膚呼吸水中的溶氧和體內蓄積的養料來維持低微的新陳代謝。所以,在冬眠到來前應抓緊促膘,每天應投足營養價值高且較全面的飼料,有條件的可增餵一些蠅蛆泥鰍等,保證牛蛙吃飽吃好,以便蓄積冬眠所需的養料,減少死亡。

越冬場所要避風牛蛙洞穴越冬應選擇在背風向陽的地方開掘洞穴,開掘洞穴的大小視養殖規模而定,一般洞穴的直徑達1.5厘米、深1米以上。洞穴既要濕潤又要避免池水淹沒洞穴,還要設定擋風屏障。另外,整個冬眠期還應嚴防鼠害入侵。

池面要防凍牛蛙整個越冬期間須保持2厘米水層,且水面上要設定棚架防霜凍。即用竹片在池上方做成半圓形的棚架,上蓋草苫或薄膜。當氣溫在6℃以上時應將薄膜掀開一部分,以便通氣和調節氣溫,確保牛蛙正常越冬。

牛蛙紅腿病的防治

家常做法

家常牛蛙腿

牛蛙牛蛙

材料

牛蛙2隻,紅辣椒4個,翠椒4個,蒜末1茶匙

調味料

料酒1大匙,醬油半大匙,澱粉1大匙,料酒1大匙,醬油1大匙,鹽半茶匙,糖半大匙,醋1茶匙

做法

1 、將殺好的牛蛙剁下四肢,洗淨,瀝乾,拌入調味料略醃,放入熱油中炸熟撈出。

2 、紅辣椒,翠椒分別洗淨,剖開,去籽,切片,用2大匙油炒香蒜末後入放辣椒爆炒,再將牛蛙腿入鍋,加入調味料同炒入味,即可盛出。

紅燒牛蛙

材料

牛蛙4隻,姜,蒜,乾辣椒,黃酒老抽,雞精

做法

1、牛蛙殺好切塊洗淨,(一定要把血洗乾淨,否則會有腥味);

2、起鍋,加熱放油(略多一點),煸炒一下姜、蒜和小乾辣椒;

3、放入牛蛙肉,炒至半熟,加黃酒(一個飯碗的量),悶3分鐘,讓酒香進入牛蛙肉內;

4、加老抽上色,翻炒一下,繼續悶大約8~10分鐘,看牛蛙肉已經入味了,最後加一勺半雞精,起鍋即成。

大蒜牛蛙

原料

大蒜10瓣、牛蛙300克、姜4片、青蒜少許

輔料

藥材:地骨皮6克、麻黃3克、桑百皮6克、甘草3克、桂枝1.5克

調味料

料酒1/2大匙、鹽1/2茶匙

做法

1.牛蛙洗淨、剁塊;大蒜放入油鍋炸香。

2.牛蛙放入鍋中,加入全部藥材、薑片、料酒、大蒜、鹽及水400毫升。

3.燉煮15分鐘,撒上青蒜即可食用。

注意事項

1、蒜先略炸後,蒜味才不會太重,對不喜歡大蒜的人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也可不炸,更加健康。

2、牛蛙可購買處理好的回來烹煮,但最好是現殺的肉質比較鮮美。

特色

這道菜能止咳平喘,對於肺熱咳嗽、勞喘、支氣管炎都有舒緩作用。

與美國青蛙區別

外形區別

美國牛蛙雖然與牛蛙極相似,但仔細分辨,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頭部區別:牛蛙頭部寬闊扁平,形似蛤蟆,雙目略凸;美蛙的頭部稍尖,雙眼明顯凸出。

2、皮膚區別:牛蛙的皮膚粗糙多疙瘩,頭部綠褐色,體色灰黑,布滿塊狀斑紋;美蛙的皮膚光滑少疣, 頭部綠色,生長季節全身皆為綠褐色, 背部及四肢均勻分布點狀斑紋。

特性區別

牛蛙牛蛙
1.冬眠溫度比較:牛蛙的停食溫度為18℃,冬眠溫度為14一15℃。而美蛙的停食和冬眠臨界溫度為10℃和5一8℃,兩者溫度相差7一8℃。我站地處長江下游蘇中地區,針對我地氣候特徵。美蛙的生長期與牛蛙相比要延長一個月左右,從而縮短了養殖周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蛙在本地進行塑膠大棚培養,不需要加溫。也沒有明顯的冬眠狀態,而牛蛙在同等條件下,仍要冬眠70天左右。
2.抗病能力比較:美蛙的抗病能力遠遠超過牛蛙,對蛙類易發生的爛皮病、紅腿病、肝黑病等有較強的抗性。而且中國牛蛙養殖已有近四十年歷史,美蛙是1987年剛剛引進,其種間優勢較為明顯,免疫功能尚未退化。
3.生長速度比較:根據我們試驗,在同等情況下,美蛙生長速度比牛畦快,特別是幼蛙階段,生長迅速。體重達到400克時,生長速度降低,最大規格為800克/只左右;牛蛙在幼蛙期間生長較慢,達到75克/只後,生長速度加快,最大規格為1500克/只。
4.生活習性比較:美蛙與牛蛙生活習性相似,但美蛙生性懶惰,跳躍能力差,運動少,易管理,餌料報酬高。牛蛙性格暴躁,跳躍和打洞能力強,在養殖管理和防逃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籠養方法

牛蛙牛蛙體大,肥碩,生長迅速,繁殖率高,是目前世界上最適宜作用肉食用的蛙類,由於牛蛙是只能攝食活動的小動物,飼料問題一直是發展牛蛙養殖業的一大難題,下面簡介牛蛙籠養技術,供參考。
進行籠養是將處於快速生長階段的牛蛙裝在特製的籠具內,採用特製的餵料器械,將人工配合飼料填入蛙胃中。蛙舍根據養殖者的經濟條件與養殖規模,牛蛙籠養房舍可以分為周年生產式和季節生產式。周年生產式的蛙舍採用全人工控制環境條件,打破牛蛙冬眠及其他不利氣候條件對牛蛙生長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建築上既要考慮夏季有利於通過換氣,又要保證冬季保溫供暖。季節生產式的蛙舍只在蛙的生長季節簡單使用,可以是涼棚式,只要做到防雨、防曬即可。籠具用於籠養牛蛙的籠具由三個部分組成:1、支架;2、水槽;3、蛙籠。這種結構較為簡單,製作材料最好是硬質塑膠,沒有條件時也可以用木料因陋就簡地製作。
需要注意:
1、每條蛙籠的長度應隨蛙舍的結構而定,每架蛙籠的排列層數應隨蛙舍的空間高度、通風條件及養殖操作者的身高而定。
2、蛙籠在水槽中最好用小木塊或其它物品稍墊起,使其離開槽底2―3厘米左右,同時保證蛙籠浸水深度在3―5厘米以上。
3、每條蛙籠中的每個小籠應大小適中,以能容納250克左右的蛙6―8隻為宜。這樣,在操作時既能節約時間又不影響蛙的生長。
飼料配製及加工要求籠養牛蛙的飼料首先必須滿足牛蛙的營養需要,即:粗蛋白35%左右,粗脂肪6%左右,其中粗蛋白中必需有60%以上來自動物蛋白或單細胞蛋白,而且飼料中還應添加賴氨酸、蛋氨酸等必需胺基酸。

網箱養殖

網箱高密度立體高產養蛙技術的具體內容是利用農家肥、麥鼓等培育蚯蚓、黃粉蟲、蠅蛆,再用蚯蚓等投餵箱內牛蛙,網箱設定在魚塘中,蛙糞、蟲蚓糞可肥水養魚,該方法具有占地少、成本低、防敵害、飼養密度大、牛蛙生長快、便於管理、綜合效益高等優點。其具體技術措施如下。(1)網箱設定
用來製造養殖牛蛙的網箱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風透水性,一般可採用塑膠網片或紗窗縫合製成,網箱的規格和形狀要因地制宜,一般以長方形為好,體積不宜超過10立方米,網片縫製好後可用竹片或木條紮成箱架並將網片固定其上,充分張開。在池塘中設定網箱時,可在箱體入水30厘米處綁縛泡沫板或浮性材料,以保證箱內水位的穩定,並在岸邊用繩索牽拉以防大風吹動。
(2)放養密度
網箱飼養牛蛙應充分利用箱內水體,可進行高密度飼養,一般放養密度為:蟒抖每平方米300-500尾,幼蛙每平方米50-200隻,成體蛙80—100隻。牛蛙放人網箱後應視其生長快慢及時將大小蛙分箱分級,以免相互殘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合理投餌
蛙苗人箱後,應視箱體大小以及蛙的數量多少,在箱中設定一
個或多個餌料盤。每日的投餌數量應根據蛙體大小、天氣變化和水溫高低來決定,以投餌後一小時內吃完為宜。通常情況下每天投餌兩次,上午9一10時和下午5—6時各一次。
(4)防病消毒
因網箱飼養牛蛙時放養密度大,蛙群集中,所以應切實做好防病消毒工作,一般每10天用濃度為lppm的漂白粉溶液對箱體進行潑灑消毒。

我國分布

牛蛙幾乎遍布北京以南地區(包括台灣),除西藏、海南、香港和澳門外,均有自然分布。
擴散原因和引起問題:因食用而被廣泛引入世界各地,1959年引入我國。牛蛙適應性強,食性廣,天敵較少,壽命長,繁殖能力強,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易於入侵和擴散。本地兩棲類則面臨減少和絕滅的危險,甚至已經影響到生物多樣性,如滇池的本地魚類,同時對一些昆蟲種群也存在威脅。早期的養殖和管理方法不當是造成其擴散的主要原因。國內貿易和消耗加工過程中缺乏嚴格管理,動物在長途販運和加工過程中逃逸現象普遍。
控制方法:應加強管理,包括對牛蛙飼養管理許可證、國內貿易和販運的防逃逸措施以及對餐飲業的控制,以免入侵範圍進一步擴大。同時改變飼養方式,由放養改為圈養。在蝌蚪階段進行清塘性處理來控制種群數量。通過正面宣傳和收購,捕捉和消耗牛蛙成體資源,以控制其在自然生境中的數量。

熱點事件

美國泛濫威脅土生蛙

美國牛蛙美國牛蛙

2014年10月,美國地質勘探局生物學家亞當·塞普爾韋達表示,美洲牛蛙蔓延成災,正沿西北部蒙大拿州境內的黃石河順流而下,對土生蛙類構成威脅。從2010年至2013年,蒙大拿州牛蛙繁殖地的數目幾乎增加了3倍,達到45個之多。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全身展開長達30厘米的牛蛙。

蒙大拿州和聯邦機構一開始曾試圖通過把牛蛙全部殺光對其實施原地清除,但在牛蛙的數量多得讓它們難以招架之後,這項努力只能放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